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1917》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1917》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917》觀後感

《1917》觀後感1

影片《1917》於12月25日聖誕節在美首映。

一個多世紀前發生的故事,事件的真實人物原型已經不可考究。

本片講述了1917年4月,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穿越槍林彈雨,突出重圍,送達重要情報,使1600名英軍免遭德軍埋伏的真實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主要分為東線(俄羅斯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亞作戰的巴爾幹戰線,鄂圖曼土耳其對俄國的高加索戰線,鄂圖曼土耳其對英國的美索不達米亞戰線、鄂圖曼土耳其對英國、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戰線等等),其中以西線最為慘烈。

請大家不要被著名反戰小說《西線無戰事》的題目所矇蔽。

1917年4月法軍於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法國的蘭斯和蘇瓦鬆之間進行會戰,歷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10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引起法國士兵的騷動,並導致該次戰役的策劃者、上任不足半年的法軍總司令羅貝爾·尼維勒將軍被革職。

戰事再度膠著,而法軍因內部騷動,無力防禦,只得由英軍負責西線防禦。在該年下半年,美國提供的裝備到達歐洲,英軍於是再在西線猛攻,但在損失100多萬人後,仍然無法改變戰事的膠著狀態。

所以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法軍陣亡十萬人,

只剩英軍在西線孤軍奮戰德軍的背景之下。

兩位年輕的英軍冒著生命危險,

奔赴前線,送達重要情報。

影片真實的還原了西線當時的戰場。

從斷壁殘垣中,觀眾們領略到了戰爭的殘酷。

影片大量使用長鏡頭,強烈的渲染了緊張的氣氛,

並給觀影者帶來了強烈的壓迫感,猶如身臨其境。

究竟獲得十項奧斯卡提名的本片與獲得十一項奧斯卡提名的《小丑》(影評第486話)誰能勝出?

我們拭目以待。

《1917》觀後感2

去年年末看了電影《1917》的預告片,一般來說我都是不去看戰爭片的,但是《1917》卻吸引到了我,因為導演為了電影的代入感,全程是由各種長鏡頭拼接的偽一鏡到底,這著實讓我感到了震驚。

出了盜版資源我也並沒有去看,直到前幾天我才知道大陸地區已經上映了,於是我就去看了剛開始電影節奏是比較平緩的,而且說實話我差點看暈了,不過的確是能感覺到劇組的.用心,每一個拼接點都很特別,不仔細看的話大概都是看不出來的,而劇情也是很巧妙,一開始並沒有去給兩位主角分擔重擔子,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而一開始我還以為整部電影就靠布雷克的笑話撐住了。

而隨著布雷克同情德國飛行員導致自己遇害後,劇情開始變得緊張,也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當然,導演對於節奏的把控非常好,中間也出現了來到帶娃婦女家中休息的溫情片段,讓人暫時鬆了一口氣,不過也並沒有休息太久,馬上,就又開始進入緊張時刻。不過整部電影也並不是一直一鏡到底下去,中間出現了一次黑屏,不過沒關係,這樣也可以把節奏收下去,而斯科再次醒來之後,場面是真的非常震撼,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如果你的承受能力不太好,就有可能不適合看這部電影,因為高能還是不少的,不過現在讓我回憶起來,真的非常爽,也非常真實。最震撼的莫過於預告裡就出現過的狂奔場面,說實話,我差點就哭出來了,不過因為我從來不喜歡當著人的面前哭(喜歡自己偷偷在房間裡哭),所以並沒有哭出來,而後來斯科把噩耗傳給布雷克的哥哥時,也是再次讓人感覺到了戰爭的殘酷,戰爭片從來不是讓人嚮往戰爭的,相反,是讓人去反對戰爭的,但是即便如此,我相信以後還是會有戰爭的。

畢竟,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我認為,《1917》可以在我的20xx觀影排行裡排到前五名(不過今年的排行沒啥價值,畢竟我今年基本上沒看啥電影,紫羅蘭外傳和它倒是可以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