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3篇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由葉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該片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3篇

  篇一:《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有這麼一群人,當其他人在工作事業上浮躁喧囂碌碌無為時,他們卻在艱苦的環境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蹟。

有這麼一群人,當其他人在學習生活上壓力山大彷徨無助時,他們卻抱著捨我其誰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國家驕傲。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那些猶如“掃地僧”般的故宮文物修補者,貌似普普通通而個個身懷絕技。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大師們的只有敬佩和讚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在修補各種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著這份耐心,才修補好了許多原本破損的珍貴文物,是他們的勤勞和耐心,才讓後人能有機會在故宮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讓輝煌歷史再次重現。

紀錄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細心和信心;他們的眼睛銳利似鷹眼,細細的觀察出這個文物器械無法啟用的問題所在;用一雙雙巧手,自信的織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麗的瓷器,修好了精緻的器械……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細心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耐心,踏踏實實為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永不放棄;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部紀錄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說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今社會,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好逆襲。”

  篇二:《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

有一批文物修復師們靜靜地待在故宮幽深角落,他們與喧鬧的世界隔絕,但走出故宮,又是另一個世界,他們在歷史的河流裡,逆流而上。

他們被人們稱為“匠人”,他們有著很平凡的名字,卻有著一顆不平凡的匠心。他們仔細、認真、執著。他們一生只幹這一件事,每當看著修好的文物,總會為之喜悅。

在那冷冰冰的古董、幾百上千歲的文物背後,有著生動的故事——像鄰居家串門一樣,隨口說一句“我去壽康宮打個水”,在院裡逗逗“御貓”的後代,給它們餵食;或在樹蔭下散步,穿過層層宮門……也正是這些有趣的日常生活,讓這些身懷絕技的人更加鮮活。

這些匠人們能巧妙地構建一種“快與慢”的和諧,“張和弛”的有道。

我現在雖然不能像他們那樣為國家做事,因為這是他們的本職。而我作為一名國小生,應該認認真真學習。為解出一道題而花上半個小時也不為過!正如王津先生一樣,肯為修復一尺馬車鐘錶花了3年時間,無一句怨言,無一聲不滿。他是為別人、為國家修文物,而我們學習是為了自己的美好未來,我們更應該有一顆執著的心。

不要想著一腳邁進高人的世界,腳踏實地才是做人根本!

一輩子很短,也許只夠做一件事。

現在,我將這本書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步入慢生活。

擇一事,終一生,每個人都應為夢想靜心……

  篇三:《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果然,不負所望,讓我深受震撼。可能我孤陋寡聞,以前我沒聽說過還有文物修復這樣一種職業,更沒想過這一群人會讓我如此敬佩,其中很多人都只長我幾歲,那麼年輕,卻把一腔的熱情都投身於故宮文物修復中,甚至終身在這裡工作……偌大的故宮,就好像是一個華麗的鳥籠,而他們就像一隻只金絲雀,被束縛在鳥籠裡,不同的是,他們是深愛著這鳥籠的金絲雀,他們愛這份安靜的工作。

“一入侯門深似海”,那種對工作的責任和熱愛,是我所體會不到的,我無法想象,如果我在那樣一個靜的不敢說話的地方工作,我會怎樣,畢竟我是一個鬧騰的人。片中也提到說,剛進去工作的年輕人大都是不適應的,但他們卻沒有選擇離開,依然決定在那裡工作,無怨無悔,這應該就是中國人的“工匠精神”吧!

短短的三集,卻讓我大開眼界,瞭解了很多工藝,如織繡、書法修復、木雕修復、瓷器修復等等,但無論是哪一項,匠人們都是精雕細琢,沒有一點兒粗心大意,也不允許有,因為可能自己一點兒的疏忽,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那是一種巨大的壓力。這樣的工作需要多細心的人才能堅持下來,需要多勇敢的人才敢做,因為他們肩上扛著的是“中國文化的傳承”。

看著那一個個樸實的面孔,有一種莫名的心疼,但他們卻是那麼樂觀,那麼的熱愛生活。真的,可能這就是自我的一種修行,就像大家所評論的那樣“修文物也是在修心”。

裡面還介紹到,很多學徒都是來自中央美院、清華等高校,我們都知道,這種學校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考上的,像他們這種擁有高學歷,高文憑,高技術的人,走到哪都有大把機會,都會大展風采,但他們卻選擇了留在故宮裡面修文物,且一呆就是幾十年……

看片中,他們的住處和所工作的場所都極其簡陋,穿的也都簡單樸實,女性都素面朝天,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評論區有人打趣的說到“住在這裡面的人,出趟門都會感覺自己穿越了。”的確是這樣,但他們卻也從不抱怨,為自己熱愛的工作,為國家文化的傳承,樂在其中,默默堅守著。

一呆幾十年,媳婦都熬成了婆,卻也開心。

看著師傅們那認真專注的模樣,特別感動,但更多的是敬佩,敬佩的不僅僅是那滿身的技藝,更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更是那種一點兒都不能湊合的責任心。那一部部被修復的作品,不僅僅是單純的被修復了,更有一種精神在裡面,那就是大國工匠的“工匠精神”。

可歌可頌,崇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