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工作總結/列表

小議國中歷史教學匯入法

小議國中歷史教學匯入法
小議國中歷史教學匯入法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課更是起著其它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歷史課傳統的匯入法設計多為新舊聯絡式,即採用複習法。當然,複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絡,體現著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時顯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不拘一格,因課而導,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那麼定會大大有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懸念,激發興趣
  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嚮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定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我在講《兩漢與匈奴的和戰》這一課時,我先問學生:“在XX年舉辦的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共得了幾塊金牌?”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32塊”,我緊接問:“那同學們知道這第一名,也就是冠軍的稱呼從何而來呢?”學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兒直搖頭。然後我就指出:這冠軍的稱呼與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歷史人物──霍去病有關,那為什麼有關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能知道了。
  通過這樣的匯入,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吸收了他們的注意力,他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課就認真聽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置影象,增強直觀
  教學實踐表明:刺激強度大、變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的無意注意,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進而達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功效。一般來說,歷史課中的插圖是課本重要內容的體現。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遺存盡入畫幅,成為大腦興奮的催化劑,它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對初中學生而言,形象直觀的材料,比長篇大論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圖,精心設計導言,是眾多匯入法中的一種,而且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顯著。   如我在講述《兩漢經營西域和對外關係》時,在幻燈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圖,讓學生說出它的大致範圍,然後又投影西漢的疆域,請學生兩相比較。然後指出在西漢統治時,在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都是西漢的統治範圍,這一地區是在西漢統治時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的,稱之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樣在兩漢時期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的呢?通過本課的講述,我們就能知道原因。這樣的匯入,既聯絡了地理知識,把歷史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又能抓住學生的心理,起到較好的效果。
  三、用時事,聯絡史實   在教學中,根據新聞時事,聯絡具體的史實來匯入新課,既可以使學生看到歷史無處不在,學習歷史能增長我們的知識,鍛鍊我們的能力,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提高學生的興趣。
  如在講述《昌盛的秦漢文化》時,我這樣用報上摘錄的新聞來匯入新課:據報導,1990年7月,探險家們在美洲密林中發現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漢人村,村民都講漢語,保持了民族特色。據考證,這裡的漢人可能是秦始皇時代徐福率領數千名童男童女漂洋過海留下的後代。在日本也有類似的傳說,現在日本還有一座徐福墓的遺址。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秦漢時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樣在統治階級中盛行呢?
  時事的來源,關鍵在於平時的留心與積累。它的運用除了上述作用外,還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情感的作用。
四、敘家鄉,引起熱忱
  學生對自己的家鄉都非常熟悉,運用鄉土歷史匯入,學生比較感興趣,容易進入課堂的角色。比如在講《動盪中發展的南朝》這一課時,我先投影出常建的著名詩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印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我作出簡單解釋後指出這首詩所描繪這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常熟興福寺,興福寺初建於南朝齊代,名大慈寺,到樑代改名為興福寺,因寺內正殿後有一塊巨石上有著奇異的花紋,左看像“興”字,右看像“福”字,故名興福寺。它是在南朝齊樑年代修建的,那麼齊樑年代是誰在何時建立起來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   運用鄉土歷史的匯入,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總之,以上的幾種匯入法,雖然形式各異,但殊途迴歸,目的都是為了使中學歷史教學化抽象為具體,融趣味於嚴肅。匯入法是一門教學技巧,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可單獨使用,有的可揉合著用。我們應當依據不同的教學對像,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匯入新課的方法。但匯入法的選擇,都應當遵循一個原則,即學生聽得懂,感興趣。h.a多勃洛波夫也說過:“當學生樂意學習的時候,就比被迫強制學習輕鬆得多,有效得多”。這就要求歷史教學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這個領域的無窮奧妙,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