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圍城讀後感600字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一起來看看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圍城讀後感600字

  篇一:圍城讀後感

一年前,初看《圍城》,是慕錢先生名而來。一看,才知經典的味道,便愛上了錢先生。

錢鍾書在《圍城》裡,將人物戲劇化與藝術化,雖然裡面的精典層出不窮,但裡面的的人物最終是喜劇化的悲劇色彩,我喜歡錢鍾書的比喻的精妙,他把人物耍猴似的嘲諷。在初看圍城時,我愛不釋手,但之後卻不願再翻開一次,因為一讀起,裡面的人物似乎就在我眼前,讓我噁心至極,身心不暢。《圍城》既是一部諷世大作,如《儒林外史》,《圍城》語言幽默新奇、豐富多變。也是一部帶些自傳體的嘲弄自己的小說,比如《紅樓夢》裡的酸苦,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滿紙荒唐言,讓人起悲觀蒼桑之感,如果在非常困苦與流離失所中,國難當頭,翻看《圍城》,真有種非常複雜的心情,就本《圍城》的主題而言,就是一部愧疚史,代表建國前的中國,那種荒涼,讓人落淚。

《圍城》裡的所有主人公都是生活在上流社會的某一類人的共性的體現,古往如出一轍。書中方鴻漸、趙辛媚、顧爾謙、李梅亭、孫柔嘉、高鬆年、汪處厚、韓學俞、陸子瀟、范小姐、柔嘉姑母,他們之間的矛盾糾葛與錯綜複雜,摻合在抗日與內戰期間,活化成那個時代上流社會的髒亂與可笑,如果說哪個社會連大學都是如此不堪入目,可想其它行業的蕭索冷落與混淆黑白,錢鍾書用了字字皆淚的心血完成了鴻篇鉅製,那個子夜般的社會令人髮指,相應地書中的眾多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都成了可憐像與應聲蟲了。錢鍾書對《圍城》裡的人,是持有反感與厭惡的,他把哪些人在困境中的苦悶彷徨與雕蟲小技,描述的淋漓盡致,就是錢鍾書自己無能改變環境卻無奈地每天適應著慘酷,錢本人是個思想巨人,可活在建解放前的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可悲可嘆。

一部《圍城》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圍城,有的人可以自由進出,有的人卻一生糾結。

  篇二:圍城讀後感

“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大都如此。” 懷著對這句話以及“圍城”的好奇,我讀了《圍城》這本書。

這本書豐富的文學色彩吸引著我。作者用幽默的筆墨使一個性格鮮明的小人物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有人說,方漸鴻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無論是真是假,對於方漸鴻這個人物,作者的描確實非常到位。作者在人物的外貌描寫中可以淋漓盡致的體現出其筆墨的幽默性。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語言諷刺嘲弄一些社會現象,文字順暢,使人讀起來通俗易懂。在寫作文筆方面,這本書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方鴻漸雖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則,甚至還帶有一絲玩世不恭的態度,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使他身陷“圍城”。其實,“圍城”都是自己創造的,他想成為大人物,這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變環境,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在那個時代,作個大人物不容易,必須有高尚的品質和情操,要具備很多優點,而方鴻漸,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面對自己的慾望,他有些亦正亦邪,正是這種性格,使他身陷自己為自己創造的“圍城”。

我認為,做人應該有原則,應該用正當的手段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這個目標現在實現不了,就只能說明你自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標很大,可能自己無法實現,那也不要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要做事,先學做人,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做人原則都沒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覺得,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學會做人,當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時,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順利,或坎坷,但自己問心無愧,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圍城》看完,生活卻還是要繼續的,不要輕易的把自己困在圍城裡,選擇就在自己的手中,這樣才不會被束縛住,才可以追求自己的夢。

  篇三:圍城讀後感

《圍城》對人物的刻畫也堪稱典範,往往三言兩語就把人物性格描繪得活靈活現。哲學家褚慎明自稱與英國哲學家羅素熟識,吹噓“承他瞧得起,請我幫他解答許多問題”,事實上羅素確問過他“什麼時候到英國”,“有什麼計劃”,“茶裡要擱幾塊糖”這一類非他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讀來令人捧腹之餘,又深深感到對此類人絲毫不覺陌生,也許還能回想起自己在某一階段曾做過這樣的人。

歷史系主任韓學愈的假的文憑被方鴻漸當場揭穿後,仍不動聲色,把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煞有介事地稱作“很認真嚴格的學校,雖然知道的人很少——普通學生不容易進”,當場忽悠住了同為克萊登大學“畢業”的方鴻漸。聯想到此前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學歷打假事件,可見中國人對學歷證書這一鍍金法寶的不懈追捧,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

而對於中國的大學,錢先生也有一番辛辣的見解:“中國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學的國家,沒有旁的國家肯這樣給科學家大官做的。外國科學進步,中國科學家進爵”,“從前大學之道在治國平天下,現在治國平天下在大學之道,還是條坦道大道”。今天總有評論家在振臂高呼,抨擊現行教育制度,教育改革的力度一輪大過一輪,最終卻淪為形式。問題的根源,錢先生早已一針見血地擺在公眾面前,只是如此“大學之道”“治學之道”已根深蒂固,難以動搖。大眾總在感嘆中國整體科研水平落後,並不是找不到原因,而是要改變這種現狀,殊非易事。

讀《圍城》常常可以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偶爾甚至也能從中照出自己。錢鍾書先生以犀利的筆觸,遊刃有餘地描摹著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群像,戲謔地旁觀著由這群人上演的劇目。在閱讀時,我們也就能夠暫時上升到作者的高度,冷眼觀察身邊的人,周遭的事,以致靈魂出竅般地審視自我,帶著一種全新的認識,再度回到自己城內或城外的生活。

  篇四:圍城讀後感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此句或許便是該書書名的由來,寥寥數字,勾畫出了一副若在眼前的畫面。

愛情,或許是文學最為鍾愛的主題,自《詩經》之“關雎”到民國的張愛玲,再至當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這是一個不曾中斷的話題,道盡了人們在愛情裡的喜樂悲歡。

如同錢老先生所言,城外的人,總是想衝進去的,但疑問之處在於,為何城內的人在衝進去之後,又想著如何逃離呢?更有甚者,如“揚州八怪”的金農所言“傷人手,不可治”,此君對於圍城,大有遠離才安全之意。

但也有如金嶽霖者,在“圍城”裡獨自遊走一生,或許在精神裡,林徽因是始終伴他左右的。金老先生或許是圍城之內與金農隔牆而望的兩類人的典型代表。

一個人,或者說,兩個人,在城外與城內是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差異?當兩人愛之切切、急欲攜手進入城內之時,這段路途上何事影響了原本的計劃?

當兩人攜手欲共度今生之時,此時,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原本獨立的兩個人,從此便被牽連在了一起,由一個人的生活變成了兩個人一起的生活,從某種意義而言,兩個人將要融合成另外的“一個人”。有愛情到婚姻的過程,對每一個人而言,都將是一種轉化。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當張愛玲如此的姿態面對著胡蘭成之時,便已可預示他們的結局。

愛情裡的兩個人,或許應當是獨立而自由的,這種獨立和自由,並不是說兩個人得是相隔萬里、平行而前,只留下相互眺望。而是應當保留著各自獨立的本性,意識之中,總有一些區域是你自己的,而不能“低到了塵埃裡”沒有了自己。倘若更甚的,“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除了一朵花來”,那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很希望她是一直歡喜的。

  篇五:圍城讀後感

寒假期間,也應該藉此機會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所以我讀完了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雖然我一直不喜歡讀長篇小說,但當自己翻閱了一部分後,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不多日就看完了。作為一個直率的人,我邊讀邊為書中人物捶胸頓足。一遍讀完,幾乎沉溺於這一場場悲劇之中,替文中人物們懊惱,惋惜。等到第二遍細品之時,我那些魯莽的情感才壓了下來,驚異地發現每句每段都恰到好處,不論是記敘或是描寫,主題感緊緻強烈。

其實回想讀《圍城》,我感到樸實而又現實。書中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萬分接近現實生活:來到又失去的一段段美好,有家庭到社會的一處處悲哀。例如文中的蘇小姐,唐小姐,真真去不再來。決然不像當下粗製濫造的電視劇中緣分不盡,久別巧遇,而又再續“佳話”的老套情節。這也正是《圍城》本質上成功的重要因素——現實,圍城的現實。主人公方鴻漸順應潮流留學,卻只混個假的文憑回來;夢想進入唐小姐的世界,卻因怯懦滿盤皆輸;最終急忙闖入婚姻之城,卻很快厭倦,繼而一連串失敗到來。都應了文中“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的透露。看完我心裡十分不是滋味,相信每個青年人看罷都不會平靜的。圍城這一意象充斥著我們所在的空間,時間,似乎極難擺脫。在我們眼裡,事物都恰似一個個圍城,得不到的亟不可待地想要,擁有的卻絞盡腦汁想甩去,又有多少人像方鴻漸那樣迷茫,懦弱呢?如果不能調整好心態,我們終將迷失在一座座圍城之中,生命重要多些追求,也要多些堅守;學會努力,也要學會珍惜,一步步果敢地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寒假裡,除此以外,我也閱讀了其他一些書籍著作。收穫不在於數目多少,但求有所感悟,從各個方面不斷充實著自己,便實現了寒假的價值了。

  篇六:圍城讀後感

《圍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以他的戀愛和婚姻為小說的主要情節,為讀者刻畫了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主人公方鴻漸的性格是雙重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那種玩世不恭的處事態度又決定了他的一生註定是以悲劇為局。

我們也曾讀過或學習過許多文學著作,也有很多是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或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或是因為寫作風格、人物形象等,都能讓我們印象深刻。但是在讀過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後,令人歎為觀止。小說語言幽默風趣、書面化的語言通俗易懂,多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在妙趣橫生、妙語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它是一部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錢鍾書先生把婚姻比作“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去”。或許事實真是如此,雖然我們是學生,並不太瞭解婚姻真正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或許它只是愛情的附屬品,只是相愛的兩個人終將在一起的象徵,就憑那一紙文書就可以讓相愛的兩人永結同心,一起精心維護自己的婚姻,享受生活。但也可能讓兩個並不相愛的人勉強走在一起,走進婚姻的圍城,方鴻漸就在不停地進城出城。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進了圍城一樣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對社會生活的不滿,但當他想要出去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城門早已關閉。無奈之下,他一頭鑽進了婚姻的城中,在三閭大學,相貌平平,外表柔順而內藏心機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

其實,不論是社會的圍城還是婚姻的圍城,只要戰勝自己,勇敢的跳出圍城的束縛,把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