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教育漫話》讀後感大綱

約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為英國著名的哲學暨政治、教育思想家。1646年入西敏寺學校就讀,奠定了研讀古典文獻的學術基礎,六年後轉入牛津大學,成為該校希臘文兼哲學教師。當時的牛津仍殘存經院哲學的遺風,而他對科學實驗及笛卡兒哲學反而較感興趣。另一方面,洛克廣泛涉獵不同領域,他也接觸了醫學的相關知識。大學畢業時,他擔任沙甫茲伯裡伯爵的家庭教師和醫生,由於同意伯爵的理念,因而在英國革命期間被迫與伯爵逃往國外,1688年回到英國。

《教育漫話》讀後感

此外,洛克可視為經驗主義的哲學思想家。經驗主義為哲學史上相當重要的一支學派、運動,即從“感覺經驗”的進路出發,認為人類的知識乃是透過經驗的吸收而來,其著作《人類悟性論》中探討關於經驗主義下的知識論課題。在教育上,他在《教育漫話》中提出了“紳士教育”的觀念,而他也提出“技藝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瞭,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這句話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麼也許會培養出更多的庸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匯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從根源上這麼引導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後就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識到孩子要從小培養習慣,應從學初就讓學生明確班規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而我們在真正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會採取鞭撻的方式,其實這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辦法。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就此喜歡上應該做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無論是什麼事情,假如他不高興去做的時候,卻有人去打他,用惡言惡語去罵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時作者從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

洛克反對溺愛放縱孩子,他認為這是最大的教育失誤。當今社會,溺愛放縱孩子這一現象越來越多的存在著。被溺愛的孩子總是哭鬧著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或做某件事,小時侯是糖、玩具,長大後就要的更多了,這時候家長才對孩子的任性感到煩惱。還有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錯誤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一再的放縱孩子,等小錯變為大錯才想要糾正,但為時已晚。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得孩子任性妄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孩子對於父母的教育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理直氣壯的和父母爭吵。過分的溺愛孩子,會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利於他們在同伴中的交往,進入社會後,人際關係往往比較差。父母應當做到不溺愛放縱孩子,在既嚴厲又寬鬆的環境下對兒童進行教育。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麼是素質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