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自下而上讀後感

一開始看書本標題的時候,並不理解《自下而上》的含義,如果直譯為“萬物演化”或許更貼切點。但是讀完全文後,我才發現“自下而上”的深層含義,其實是打破固有常規思維。

自下而上讀後感

《自下而上》全文一共分為“自然的”和“人造的”兩方面闡述,從自然界的生命衍變,到基因的演化、宇宙觀點推論,到人類的文化、經濟、技術三方面,一共十六個領域,基本涵蓋了所有方面。

因此,這本書值得回讀幾遍,才能真正融會貫通,重塑三觀。

書中提到了宇宙的演變,我曾經也研究過不少宇宙知識,其實人類的出現是一種巧合,但這種巧合卻是經過宇宙自大爆炸後上百年的星系碰撞所形成。事物的發展過程遵循著“熵增定律”,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即一切事物都是從有序趨向於無序。

因此未來的宇宙必然走向毀滅,這和我們一起設想的人類社會越進步,越繁榮的觀點其實是相忤逆的。

推論到書中關於人口進化論的觀點,人口增長很快是因為貧窮因素導致,也就是結果,而非原因,隨著經濟發展,社會思潮的進步,人更趨向於滿足自我,不願意生育。因此在歐洲以及日本等國家,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就是“自下而上”的觀點。

要想間接打破“自下而上”的規律,人類或許只能依賴科技的進步,通過AI或者新的繁衍技術,才能維持人口的增長,保持人類文化延續繁榮。

書中還詮釋了人類社會各個“自下而上”的演變過程,人類的歷史從來都是“自上而下”漸漸被“自下而上”所取締。

如宗教的演變,說明了人和自然界都不依靠任何上帝或偉人,歷史的程序決定了必然會發生,即使沒有牛頓,也會有羊頓發現萬有引力,沒有愛因斯坦,也會有恨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打破階級壟斷和思維限制,本身就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行為。

再來談教育的演變,在中國古代,採取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是為了滿足國家的集權需要,並非提高全國人民的教育素質。

隨著科技進步,網際網路給予了教育新的革命,通過遠端教學,降低了人的自主學習門檻,比起填鴨式的教學更加高效。也正因為網際網路革命,打破了上世紀社會資訊閉塞的壟斷,資訊化的透明,讓民主決策變得更有意義。

區塊鏈技術也屬於“自下而上”的一種演變,未來的交易系統、個人隱私以及社會信用制度,將逐漸往扁平化、去中心化的路徑發展,這勢必給國家的監管帶來衝擊。

再來談一些熱門電視劇,如《權力的遊戲》,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浮誇的魔法或者人設,而是劇情程序不受角色所影響,每個角色的人生軌跡是由自身性格所決定。再來看美劇《行屍走肉》,沒有絕對的主角光環,有因必有果,劇情難以被揣摩,只受角色的性格影響。充分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故事性只有這樣去設定,才能統一的人設,不至於崩壞。

這本書還給予我新的啟發,總的來說是要培養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打破固有的常規思維。如是否大學畢業就要按照固定的人生路徑走下去、考研、留學和考公務員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一個人的職業規劃,不應該魯莽地貫穿一生,應在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技能目標,追求真正適合的路線,才能認清自我。這或許是我在這本書中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