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玫瑰的激情綻放的人生讀《竇桂梅和主題教學》有感

希臘神話中,玫瑰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進了愛神的鮮血,它集愛與美於一身,竇桂梅老師在網上的名字叫“玫瑰”,見過她的人都說人如其名也,既有玫瑰的美麗,也有玫瑰的馥郁,更有玫瑰的張揚。有人說,竇桂梅老師是一朵激情燃燒的玫瑰,聽她的課,看她的書,觀她的人,猶如欣賞一朵熱情綻放的玫瑰,那溢滿清香盛開的花瓣,讓人感覺香是那麼純,味是那麼濃。我有幸從同學家看到了《竇桂梅和主題教學》這本書,一拿到手就如飢似渴地讀起來。我最佩服的是她的課堂教學藝術和人生觀,她對教育事業痴迷的愛,讓我對自己的事業甚至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我就談談以下幾點:

玫瑰的激情綻放的人生讀《竇桂梅和主題教學》有感

一、做人要有追求

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成長固然有賴於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從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看,她是一個本份的教師,也在盡一個教師的職責,她的起點不高,如同我們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她的快速成長,源於她對人生執著的追求。竇桂梅老師有著執著的追求和正確的信念,正確的信念就是穩定的動力,教師的自我專業追求如果內化為信念,就不會被消除,從而形成持之以恆的信念。人生的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擁有它,生命的種子就會迸發出無限的潛能,生根、發芽、開發、結果。就像竇老師說的:只要你務實肯幹、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就會在現實生存的土壤中找到生長點,並以自己的成長影響周圍。

二、做人要勤讀書

竇老師對生命的熱情、對課堂的激情源於她的不斷學習,源於她的讀書。因為讀書,她能在收到年輕老師傾吐苦惱的信中,旁徵博引,真摯疏導。因為讀書,她能在諸多的公開課上,把孩子們引向一條又一條清澄而富有感染力的美文之溪,與作者一起感受,與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在感悟中讓孩子的情感得到昇華。

她說:“生命是一條河,要流動,就要蓄積水的容量和力量。讀書,就是給自己生命的河流蓄積知識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讀書,讓她的教育、生活走得更開闊、更深遠、更寬廣。儘管環境並不都讓你滿意,儘管教育並不完美,儘管眼下是漫長無邊的嚴寒,但,讀書,就能為你溶化冰雪,溫暖心房。如此,你會感嘆:有書的冬天不再冷。是的,有書的冬天不再冷!竇老師的書像冬日的暖陽,讀後心頭一股暖意,看到了寒冷的曙光,看到了教育未來的道路。黃山谷說過:“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書為師,這是教師素養的體現,也是客觀發展的要求。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

三、做人要會思考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長。竇桂梅老師對教育、對教師、對語文進行了理性的思考,循著思考,她進行了主題教學的探索實踐。如果竇桂梅老師像我們平時聽課一樣,不去進行思考而是盲目跟風,今天強調語言文字,就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明天流行閱讀感悟,課堂上就通篇讀書……哪能開出主題教學的豔麗花朵?

有人會問“什麼是主題教學?”主題教學就是從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認識並整體構建課堂教學。簡單地說,它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通過多個文字間的碰撞交融,在強調過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這裡說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不是知識主題,而是文化主題,是那些連線著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如誠信、家鄉、郵票、朋友,以及對自然的關愛、對弱小的同情、對未來的希冀、對黑暗的恐懼等等。藉助於主題,學生會覺得原來語文學習並不那麼枯燥,原來語文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情況下,再來進行語言的學習、推敲,同時達到深化情感、磨礪思想的目的。這就好像每一個戲劇的引子、每一個風景點的引道一樣,先把孩子從聲、光、色的世界裡引進語言的殿堂,然後教師仍舊藉助主題給學生指出一個個路徑,讓學生有可能走進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字,進行更豐富的語文實踐,他們的收穫才會更大。

竇老師認為:語文教學要衝破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樊籬,去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生活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為學生的生命奠基,為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奠基,把充滿創新與活力的語文教學帶入課堂,讓語文學習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成長的

動力,讓語文學習綻放智慧的潛力——這既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又是我們的理想追求。正如一位教育家對竇老師的評說:“每一堂課都成了她富有激情的生命活力;她的激情也點燃了學生情感的火花,學生的激情的燃燒成了課堂特有的生命的磁場,形成了巨大的生命活力,最大極限地體現了師生的生命價值。”

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是竇桂梅老師“人課一身”的教學追求,那麼“主題教學”的教學藍圖無疑可以說是幫助教師開啟語文教學的又一把金鑰匙。竇老師說:一個教師能走多遠,她的學生就能走多遠。以主題教學模式為指導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好像一個三維空間的球體結構——學生的情感體驗、語言實踐、知識積累得到最大限度地延伸和滿足。竇老師帶領學生積累了300多首古今詩詞,精講了180篇文章,泛讀了84篇文章。

四、做人要會快樂

讀著竇桂梅老師的書,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著:感動於她對教師職業的執著,感動於她對生活、對語文的真誠,感動於她如飢似渴、潛心讀書的激情。讀她的主題教學,讀她的主題教學課堂,真正能感受到一種語文教育的快樂,一種思考的快樂。

本人工作十幾年,以為按部就班,搞好本職工作便問心無愧,而竇老師的工作熱情讓我平添了一份對專家的敬意。竇老師今年已42歲,擔任北京清華附小的副校長。工作上她既要安排學校的各項事務,還要進行語文課堂主題教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她還擔任一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並隨時被安排到各地展示課堂教學藝術,交流教學經驗。生活上,她認為家庭幸福的指數關鍵在女人身上。她總以她的熱情感染著整個家庭……你們肯定會問:“她不累嗎?”竇老師的回答很簡單:累並快樂著!她說教師一定要不斷積累,要多讀書,多寫作。因為教師有多個,學生就有多廣。只有工作做得好,人才會這麼自信,才能更加順暢地引領學生走向更深的層面。

五、做人要學會愛

竇老師說教師要學會愛,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原動力;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只有從愛出發,才能堅持以表揚為主,正面教育為主;從愛出發,才能不怕反覆,循循善誘,耐心幫助,以理服人。因此,對學生的愛必須發自內心,是真誠的、真摯的。老師的愛是博愛,而不是偏愛溺愛,這種愛必須以嚴為脊樑,以柔為外表,否則,這種愛就會變得脆弱、苦澀或冰冷。這種愛不是暴風驟雨,而應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對待學生應該像對待老人一樣耐心,像對待嬰兒一樣細心。當學生對老師的愛稔熟於胸時,怎麼會不“親其師而信其教”呢?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裡”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讀著讀著,我心潮澎湃。這時,所有的讚美在她面前都顯得蒼白。她細緻到對一句話、一個詞,對每一個發言學生的評價……都用心對待,不隨意放過。竇老師的教學藝術已經是爐火純青,是多年修煉的厚積薄發。我們應該用心去揣摩、體會、思考。我想,只有好好向竇老師學習,只要心中充滿美好和希望,一定會獲得教學藝術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