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華為三十年》讀後感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華為三十年》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為三十年》讀後感範文

  《華為三十年》讀後感1

中國通訊業四小龍“巨大中華”中,中興通訊和大唐電信早已在國內上市,巨龍則在四處借殼,只有“龍頭大哥”華為一直遠離資本市場。1999年,華為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元,達120億元;2000年飆升到220億元……以後連年攀升,到2015年,已經接近4000億元。如此好的業績,又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那麼華為為什麼不上市呢?

1998年以前,誰在任正非面前提上市的事情,他就跟誰急,他認為股票純粹是“不務正業”。任正非曾向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表示:我的公司永遠不會和股票打交道,永遠也不會和證券打交道。據說,中國證監會某負責人曾多次與任正非商議,邀請華為在國內上市,但都被婉言謝絕。

企業中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直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的華為從來不考慮上市,因為其自有資金很充裕,根本不需要通過上市去募集資本。華為也時不時有同樣的表示。

第二種說法:華為高層對存在嚴重不規範行為和大量泡沫的中國股市不屑一顧,忽略了上市對品牌塑造、公司治理機制的改善作用。如果在國內上市,可以將員工的股份收集起來成立一個公司,以法人股的身份進入上市公司,但不可以流通。一名華為高層在接受筆者的採訪時稱,華為當初沒有上市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股票市場缺乏激勵內部員工的功能。他認為,在當時國家的金融政策條件下,企業上市與否,與公司內部的激勵政策沒有太大關係。在國外,上市公司發行的流通股30%可以留給內部員工,員工股可以上市流通,員工就可以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獲利。但是,國內主機板市場並無此功能。加之二板遲遲未開,華為就逐漸放棄了國內上市,轉而考慮國外上市。

第三種說法:處於通訊業鼎盛時期的華為,致力於在國內市場上與海外跨國公司形成競爭態勢,以求得在國內市場上佔據有利地勢,華為一步步編織了一張與各地使用者從高層到執行層密不可分的關係網路。這張網為華為帶來了大量銷售收入,但是也讓華為有太多需要保守的祕密。如果上市,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遠離公眾、迴避媒體的態度,就會使那些祕密公開,這顯然是華為不願看到的。

最後一個說法是:華為特殊的股權結構非常複雜,國際級券商看了都大喊“看不懂”。多年來,華為為了上市多次嘗試清理股權,但是,無論內部員工持股,還是郵電職工的股份,都已經變成經營模式和資金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積重難返,強行手術,不免傷筋動骨。但華為公司的幹部則不這樣認為,一名華為中層領導稱,華為的分配製度和財務制度都是參照國際知名公司,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做的,怎麼會存在“看不懂”?他指出,2003年,華為的財務報表是由國際上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嚴格審計的,如果有什麼問題,怎麼可能通過?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上市的那一天,就是他退休的那一天。全員持股過於分散,華為上市必將導致控制權喪失。員工股份大幅度增值,會導致凝聚力渙散,毀掉團隊競爭力。過去,華為老員工離職,股份按1∶1兌現現金,曾遭致訴訟。華為的股權結構、股東組成、股本金擴張、股份析出,存在很大的隱患。這就是為什麼華為能夠成為世界500強,卻不敢輕易上市的根本原因。

  《華為三十年》讀後感2

一位低調的'商業思想家,數十位40歲出頭的企業戰略家和幾千位30多歲的中高層管理者,率領著十多萬20到30歲的中高階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知識型大軍,縱橫全球五大洲,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過去三十年,華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還能持續多久?年收入三千多億,華為的賺錢密碼是什麼?下一步華為會走向哪裡?會崩潰或消亡嗎?嚴格來說,這是一本講述華為發展史的新著。作者以堅韌不拔之志,克服種種困難,採訪了數百位“華為人”,訪談整理稿多達400餘萬字,錄音材料200小時以上,對原著進行了超過70%的修訂,補充了十幾萬字新內容,歷時五年,寫就本書。

此書揭開華為從“土狼”到“獅子”生死蛻變的神祕面紗,站在華為巨人的肩膀上,回顧建準九年創業歷程,學習華為創業的寶貴精神。釋卷聽溪語,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規避不必要的錯誤。金融市場就像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原始社會,我們要想在這個市場存活下去,就必須要努力地讓自己不斷拼搏進取。只有我們不斷地去搶佔市場不斷地去開拓視野,才會在日新月異發展的發展中讓自己以及企業更加強大。機遇,意味著我們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但這何嘗不是一份冒險,一次豪賭呢?

古人最注重尊重對手,對手是你珍貴的老師,因為對手幫助你成長、危機使你強大、困境刺激思維,在一次次的磨礪中,讓自己變大變強。在順境中我們更要如此,在順境中保持危機意識,才能逆流而上,位於不敗之地。

不僅是在公司運營方面,我們個人也應該拋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思想。而應該居安思危,把自豪感轉化為危機感,奮發進取,才能在發展中不斷成長,不斷強大,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說的並不僅僅是人,其實企業也是如此。我們中國自古所流傳的話語無不是要增強團隊協作,提高我們整體的競爭力以及個人的戰鬥能力。這畢竟不是物與物之間的拼接,而是人與人的合作及企業的制度規劃,只有人與企業的優勢無縫銜接,才能去做商業海洋的弄潮兒。所以在管理企業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準確定位自己的弱點,抓住企業的短板,去思考改善從而使得企業均衡發展。

華為的企業文化核心就是艱苦奮鬥、實事求是。華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始終保持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聲音、一個步調,以一個高度穩定集中的團隊和統一的戰鬥士氣進行衝鋒。這主要得益於任正非的領導素質展現,軍隊管理模式和西方現代管理模式的高效結合及運用。而這裡面最主要的體現就是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任正非曾說過,資源是會枯竭的,但是文化卻是生生不息的!

華為的企業文化雖然簡單易懂,但是真正能一直進行操守保持的卻少之又少,並且在如今大浪淘沙的社會中,我們只有真正的做好自己、做好口碑才能讓群眾下屬真正的信服你和擁護你,這樣的企業才會源源不斷地吸引人才。

鑄造精神、成就華為鴻鵠之志:

1、吃苦耐勞的精神:幾乎每個華為人都備有一張床墊,晚上加班很多人不回宿舍,就這一張床墊,累了睡,醒了再爬起來幹,黑白相繼,沒日沒夜。可以說,一張床墊載著華為人共同的夢想,同時也展現出華為人吃苦耐勞精神,構成華為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

2、敬業精神:什麼人能做好工作?就是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有獻身精神的人,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事業上有所成就者,大凡離不開兩條:一是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二是鍥而不捨的勤奮和努力。這兩條的有機結合,即為敬業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華為公司提倡工作上艱苦奮鬥。提高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學習,思想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積極、艱苦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麼時代,都被視為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崇高的美德。華為人的艱苦奮鬥,使得華為產業如日中天,也向我們說明,只要奮力爭取,成功就不再遙不可及。

華為,一個令人尊敬的企業,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個令中國人自豪的企業,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標杆,學習他們勇於拼搏的創業精神,和他們艱苦奮鬥的工作態度。

  《華為三十年》讀後感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訊裝置的民營通訊科技公司,1987年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阪田華為基地。華為是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訊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端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使能未來資訊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裝置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釋出“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位。

我感到,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始終保持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聲音、一個步調,以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的戰鬥隊士氣衝鋒。這主要得益於任正非軍事領導素質的展現,軍隊管理模式和西方現代管理模式有效結合的運用。直白點說,任正非其實是從華為組建時6人的班長,一直升任到17萬人的軍團長。

剖析其領導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靠共同願景凝聚人。華為的寓意是“中華有為”,暗藏潛龍之志。建立之初,任正非就把做一個世界領先的電信裝置提供商作為目標願景,逢人就傳播這個狂想。人家都稱他“任瘋子”。

2、靠思想教育塑造人。學領導講話,寫學習體會,組織群眾性大討論交流,開展宣誓活動,唱革命歌曲,看戰鬥題材影片,學雷鋒、焦裕祿等典型,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等。

3、靠企業文化感染人。任正非認為,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華為的企業文化核心就是艱苦奮鬥、實事求是。

4、靠管理制度約束人。華為歷經1年時間起草了《華為基本法》,成為一部公司價值體系和管理政策系統的總綱。

5、靠權力分控駕馭人。任正非牢牢抓住用人權,態度很明確,“沒有控全就沒有必要分權”“永遠都實行中央集權”“文化是分權的基礎,沒有認同感就不能分權”。對於不接受其意志的,中高階幹部直接削弱和剝奪其權力;對於普通員工和工程師,採取“不整人、不提拔”。一些老員工則號召“內部創業”,給予其大力支援離開公司創業。可以說是“無情下崗,有情安排”。

6、靠人格魅力折服人。任正非公而忘私,說到做到,身先士卒,在公司威望很高。無論在崗的還是離開的都評價很高,說他“發自內心希望別人好”“處理問題公平公正”“很夠意思”。

看到這,大家也許覺得這一套東西太過熟悉。沒錯,就是部隊的教育管理。

這裡還有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華為為什麼不上市?”華為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股東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股東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和任正非。如果公司上市,直接會影響到任正非的權力掌控。員工股份大幅增值,會導致凝聚力渙散,毀掉團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