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娛樂至死》讀後感

《娛樂至死》一書解析了美國社會由印刷統治轉變為電視統治,得出了由此導致社會公共話語權的特徵由曾經的理性、秩序、邏輯性,逐漸轉變為脫離語境、膚淺、碎化,一切公共話語以娛樂的方式出現的現象,以此來告誡公眾要警惕技術的壟斷。在該書中,波茲曼深入剖析了以電視為主的新媒體對人思想認識、認知方法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發展趨向的影響,令人深省,並認識到媒介危機。

《娛樂至死》讀後感

我讀《娛樂至死》有感

《娛樂至死》這本書的前言,提到了兩個預言:一個是喬治·奧威爾的預言沒有實現,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續。另外一個是來自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赫胥黎認為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他擔心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而《娛樂至死》作者想告訴大家的是,可能成為現實的恰恰是赫胥黎的預言。

前兩個章節講述了媒介的作用,作者認為某個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對於這個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質重心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語言即媒介,我們的媒介即隱喻,我們的隱喻創造了我們的文化的內容。第三章和第四章從歷史的角度說明了印刷機如何在美國發展壯大以及如何讓通過控制大眾時間、注意力等影響著美國的宗教、政治、商業社會和其他重要社會事項。為後面和電視時代的對比做好了鋪墊。第五章和第六章則是講述了闡釋時代如何向娛樂時代轉變,從電報、報紙、攝影術的結合部不斷改變著公共話語方式,創造了一個躲躲貓的世界,到最終電視的出現,人們開始住在躲躲貓的世界裡,電視是一切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時代變成了娛樂業的時代。第七章到第十章分別從電視新聞節目、政治、宗教和教育四個方面闡述了電視是如何發揮作用,把它們變成娛樂的附庸的。第十一章講述了赫胥黎的警告,作者試圖尋找解決的方法。他認為如果媒介的使用者已經瞭解了它的危險性,那麼這種媒介就不會過於危險。

作者認為每種媒介都有自身的特點,而這些特點規範並控制了傳播內容的形式,甚至規範了決定了話語的內容。所以當媒介的形式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甚至整個思維方式都隨之發生改變。

"電視需要的內容和其他媒體截然不同,()電視無法表現政治哲學,電視的形式註定了它同政治哲學是水火不相容的".過度娛樂的生活挖空了人們的頭顱,吞噬了人們的思維能力,我們越來越忽視靈魂的需求,單純地憑藉眼、聲與肉體的感官快感去衡量所見所聞,評價資訊,做出判斷。

媒體應當成為拓寬我們認識世界的途徑,而不是剝奪我們思考的能力,將我們的靈魂變成機器媒介冰冷的附屬品。

我希望媒體延伸我們的器官,用它們獨有的特性將我們人自己的思考變得更有力量,而不是造出批量的文化複製品;我希望媒體鍛鍊我們的器官,用聲、色、觸給我們更加敏銳的直覺器官而不是磨鈍我們的感覺,變得麻木,變得不斷尋求更強的感官刺激。

赫胥黎說:"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不再思考". "娛樂至死"指的其實就是文化危機。這是一個娛樂的世界,但這個世界需要會思考的靈魂。呼籲大家不要讓媒體時代娛樂了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