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1

首先我談談對學校讀書活動的感想。我覺得這項活動非常有益,因為它能促使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靜下心來閱讀優秀的書籍,並結合書中的內容來反思我們的工作,從而使我們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廣度,工作更有明確的目標。

其次,是談談我對《下一代的競爭力》一書內容認識。這本書通過十八個方面,結合作者自己三個孩子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全球化時代中,我們的下一代應具備哪些素質才能提高競爭力。我總體認同作者的觀點。比如要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創造力、激情、想象力、耐挫力、領導力,要讓孩子做一個真誠的、樂於付出的、有品格的人,要讓孩子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等。

但我發現,蔣女士的這些觀點,也沒有多大新意,因為我在很多書上,很多文章中都看到過這樣的觀點。那麼這麼一本沒有新意的書,為什麼這麼受人歡迎呢?我認為是對於書中的道理,我們許多老師和家長不是不知道,而是沒做到。看了書以後,覺得自己很多方面沒有做好,所以認為這本書特別有價值,簡直可以做自己行動的指南。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我認為要從借鑑和批判吸收的角度來閱讀這本書。蔣女士是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她代表麻省理工學院來錄取學生,自然帶著學校的理念和美國人的理念。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念和美國的理念是否合適中國的國情呢?我的觀點是不一定。他沒有錄用北京大學聯考理科狀元——人大附中的李泰伯。但我想我們的清華和北大肯定是會錄取的。再比如,美國三權鼎立的政治制度好不好,肯定是好的。但我們的黨和政府一再表態,我國是不會採用這種政治模式的,因為它不適合中國國情。所以我也認為,蔣女士的觀點好不好,好。但我採用不採用呢?我的態度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採用。因為我的學生不是送到麻省理工學院的,而是送到中國的,浙江的、上虞的各所高中去的。

合作精神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在許多情況下,合作顯示了它的巨大作用。如中國的航天事業事業的發展,決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所以我平時也注重對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學校的運動會上,要有運動員的出色表現,要有啦啦隊的起勁加油,還要有值日學生的不辭勞苦的打掃,寫稿學生的積極投稿,全體同學的遵守紀律,才能表現出一個班級的良好風貌。在大掃除的過程中,班風的建設中,我都給學生講合作的重要性,我向學生指出,班級是一個集體,班風的好壞,就要靠每一位同學的合作。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合作呢,回答是否定的。該獨立行動的時候,是不能合作的。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作業和考試中,有些同學常常喜歡合作做作業,比如你做前幾題,我做後幾題,然後相互抄一下。老師作業佈置最多,也能在比較短的時間裡面搞定。有些學生在考試時候的也很具有合作精神,大家約好幾點幾分一起上廁所,然後交流一下答案,考試成績會有明顯好轉。所以我教育學生,有學習上要以獨立為主,作業和考試是不能合作的,做作業不能討論問題,做不出來就造,你怎麼理解,就怎麼做,要請教也要等到老師批改後再進行。要讓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缺陷暴露在老師面前,讓老師瞭解每一位學生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這樣比你所謂的向同學請教後把作業做對,而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要好得多。

  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2

假期讀了蔣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競爭力》一書,感受很多,特別是對書中所談的讓家長把挫折看做成長的機會,我很認同。

現在的孩子習慣依賴於家長與教師,而家長們又喜歡大包大攬,結果使得他們認為生活應當一帆風順,一切就應當按照他們的意志去發展,他們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或受到冷落,就會自暴自棄。

因此,有遠見的家長應該為孩子人為地設定一些困難,更要支援教師出的一些人為難題與挫折,便給他們以克服困難的勇氣,教給他們戰勝困難的方法,而不是一聽到孩子的抱怨和訴苦便來埋怨教師。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原則性,甚至看孩子的臉色行事,只要他們不鬧,幹什麼都行。而過分遷就或呵護孩子的結果就是助長壞脾氣的養成,而且使得他們對善惡標準無所適叢。比如,在過去孩子之間打架雙方父母會首先批評自己的孩子,並向對方的孩子道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孩子們的印象就是無論什麼原因打架都是不對的。而現在的孩子從中得到的資訊是打人有理!很顯然這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當然,孩子在受到約束或批評時,會感到不快,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卻是非常有益的。

一、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並據此對孩子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阻礙孩子對自我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原本不應引發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敗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難,都可能對兒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說,不合理的期望會加大兒童遭遇挫折的機率。相反,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方面不會動輒就產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於在正確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期。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二、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兒童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兒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樣就是家長。“身教勝於言傳”。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孩子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榜樣。比如,對孩子戰勝挫折的經歷,家長應指導兒童將其記錄下來。這樣,當孩子以後又面臨挫折時,可以提醒他看看這些記錄,向自己學習。當然,樹立孩子做自己榜樣的形式絕不是僅此一種,家長和孩子可以結合實際創造適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三、做孩子的“顧問”,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難就無力應付,時時會被挫折壓得垂頭喪氣。能力強的孩子,善於解決問題,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們也能積極地從其它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補償。兒童的許多能力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兒童面對問題時,父母不應以“決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決定、執行決定,而應作為“顧問”,向他們提供建議,對他們的選擇提供諮詢,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最後由兒童自己做決定並實施。這種教育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兒童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

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應當重視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讓孩子獨立處理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種“小事”來豐富孩子的經驗,使孩子從這些經驗中獲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種缺乏獨立應對生活的經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對困難、易受挫折的。一個來自四川的少年大學生,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就無法獨立生活而休學在家。當接到學校要他返校學習的通知時,他不敢面對即將來臨的獨自生活而跳樓自荊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應當驚醒。儘管這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它確實提醒我們,不能輕視那些要求孩子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間等日常“小事”。因為這些小事正是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要精心設計一個有益的教育環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有了這樣的準備,孩子才可能在今後少吃苦。不少家長也懂得這個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艱險、勇敢堅強,但這種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家長既不忍也不敢將孩子置於困難之中。然而,面對挫折能夠堅韌不拔的性格僅靠說教是無法培養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孩子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生活環境,更不要阻礙孩子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鍛煉,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務勞動等活動,遠比您的說教更能有效地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和戰勝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將承擔建設美好21世紀的重要任務,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將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騰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牢記陳鶴琴先生的話:“不要擔心失敗,應該擔心的是,為了怕失敗而不敢做任何事。”我們教師和做父母的都要敢於讓孩子往前走,讓他們經受一些恰當適度的挫折教育。

  蔣佩蓉《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3

熱心於下一代教育的父母們,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培養出一個“超級孩子”,在下一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可什麼才是下一代的優勢所在?他們的競爭力是什麼?

暑假拜讀了蔣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競爭力》一書,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蔣佩蓉女士,根據自己培養孩子的親身經歷,結合眾多的面試案例,總結了如何培養具有競爭力孩子的18個話題。佩蓉女士透過真實的故事和案例,告訴我們:全球化時代要求孩子具備什麼素質,我們如何訓練面向未來的下一代。

  一、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總有一部分孩子對某項活動甘心落後,怯於競爭,表現出動搖、膽怯等消極意志品質。家長在瞭解情況後,可用英雄的先進事例,激發孩子奮發向上,介紹一些偉(名)人如何經歷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最後為國爭光,取得勝利,鼓勵孩子樹立起“我一定能行”的競爭意識,多參加一些組小組之間的小型競賽活動,在集體面前,絕大多數孩子的懼怕心理都會有不同程度地減輕,表現出競爭的勢態。老師應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典型,讓學生去對照,引導他們學習和趕超。學生那一閃而過的競爭意識慢慢地強烈起來,連續起來,逐漸形成一種自覺的行動,變成自己要求進步的動力。

  二、調整孩子的競爭心態。

有的學生一心想比別人好,但不是考慮怎樣才能比別人強,而是希望別人比自己差,以致產生妒忌心理;有的學生為了能超過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獲得暫時的成績;有的學生覺得不能超過別人,自己主觀上不努力,對優秀的同學打擊報復、搞破壞。這些心態,不僅不利於他現在的進步,更不利於他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怎樣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學生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競爭?這關係到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關係到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作為教師,在強調競爭的同時,要注意設法調整學生的競爭心態,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競爭道路,用正當的手段去努力、去爭取。競爭能讓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視起來,自我提出更高要求,達到一種促進作用。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競爭氛圍,讓學生們知道競爭的結果固然不可忽視,但最重要的還是競爭的過程,在努力的過程中激勵自己,改造自己,總結提高。在競爭的同時,引導同學們相互幫助、相互勉勵,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三、幫助孩子提高尋競爭的承受能力。

當今社會的國小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庭中的寵兒,一般都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多的由於害怕失敗,在競爭過程中緊張失態,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身為父母者,應鼓勵孩子參與多種形式的競爭活動,讓孩子儘可能地在競爭中摔打,經受成功和失敗的考驗,鼓勵他們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前進。如孩子有怕失面子的思想,家長可幫助他們認識什麼是真正的面子,那些因為競爭落後而一蹶不振的人才是真正的丟面子;相反不因為失敗而自暴自棄,能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努力拼搏的人最終能取得競爭的勝利。有的學生一心想比別人好,但不是考慮怎樣才能比別人強,而是希望別人比自己差,以致產生妒忌心理;有的學生為了能超過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獲得暫時的成績;有的學生覺得不能超過別人,自己主觀上不努力,對優秀的同學打擊報復、搞破壞。這些心態,不僅不利於他現在的進步,更不利於他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怎樣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學生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競爭?這關係到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關係到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作為教師,在強調競爭的同時,要注意設法調整學生的競爭心態,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競爭道路,用正當的手段去努力、去爭取。競爭能讓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視起來,自我提出更高要求,達到一種促進作用。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競爭氛圍,讓學生們知道競爭的結果固然不可忽視,但最重要的還是競爭的過程,在努力的過程中激勵自己,改造自己,總結提高。在競爭的同時,引導同學們相互幫助、相互勉勵,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進入新世紀,一切都要靠學生門自己去努力爭取。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的教師,要教會他們去競爭、拼搏、奮進,教會他們面對社會和生活。這樣,他們就一定會有燦爛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