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白鹿原》精選讀後感

《白鹿原》精選讀後感1

小說主要是以白鹿兩大家族的興衰榮辱為主,寫的是三代人生死浮沉,明爭暗鬥的一幅歷史畫卷,陳忠實老先生不論在人物方面還是在環境方面都寫的尤為出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小娥和白靈這兩個人,我很同情田小娥,在那樣的封建社會裡,她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可是遇到了黑娃,她本以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那是不可能的,在那個男權的時代裡,失去的黑娃以後,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向那些人妥協,一個弱女子能有什麼辦法呢?她只能用自己的身體來尋求依靠,就這樣的墮落下去,結局死的很慘,也是非常可悲的。

《白鹿原》精選讀後感

白靈,我很佩服她,在那個女性沒有任何地位的年代,她勇於衝破枷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令人敬佩的,當然她的一系列行為是為世俗所不容的,她掙扎,反抗,學習進步思想,積極投身革命,就是想擺脫封建的束縛,最令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她和鹿兆海的愛情,讓我想起《平凡的世界》裡面的孫少平和田曉霞?,她們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可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剛開始她和兆海的愛情是多麼的美好,純真。他們兩個都是接受過新思想的人,勇敢地追尋自己的愛情。可是因為兩人屬於不同的黨派,個自的信仰不同,白靈又是一個那麼堅決的人,最終導致兩人分道揚鑣,令人惋惜。白靈死的是那麼的悲壯……

《白鹿原》精選讀後感2

記得從5月份就開始讀《白鹿原》,零零散散讀了一個月,初期感覺很神話,有白鹿,有神仙,主要是有爆料兒,呵呵,其實吸引力就在這呢,陳忠實老先生喜歡描述床事,而且筆下的詞彙很不委婉,形容的比較通俗易懂,比較白話,這點我也喜歡,或許男讀者都喜歡,也或許陳老先生就用這個吸引著男性讀者,或許也同時吸引著女性讀者,只不過我無法驗證這是否對女性讀者有吸引力。

伴隨著白嘉軒娶的七個妻子,或者文中提到誰結婚,陳老先生從不放過,或多或少,從雜從簡,咱都描述兩句,為勤奮堅持讀下去的那些觀眾們來點掌聲,不過不能不提陳老師不足的地方就是,當然是我的主觀觀點:老師,您描述的花樣忒少啦,80以後的觀眾看著都膩歪了。不過其實也可以原諒,你說讓80以後的同學來改遍這部小說,他們肯定會把床事描述的淋漓盡致,分為各種階段來敘述,使讀者回味不絕,從此溼去。但陳老畢竟是陳老,白鹿原畢竟還是白鹿原,小說的主線是這幾十年,這幾十年顯然是怎麼活下去的。而不是怎麼日過來的。(注意,日是陳老用的詞彙,在描述兆鵬媳婦兒也就是冷先生他閨女的時候粗線,而不是我用不敬的詞彙。)

我從5月份開始讀,好像讀到6月下旬,工作開始沒時間了,然後就在上禮拜回唐山後,我繼續讀了下來,目前還剩兩章沒看,我想留著,因為我讀小說的過程中總是想把書看的快一點,而讀到結尾的時候,我有吝惜的想把這本書讀的慢一點,或許你也一樣,因為你也是人。說實話讀這本書我沒學到什麼東西,但是我應該像陳老學習,陳老作為一個作家,他敢描寫床事,甚至用一些下流的語言,對我來說這就是他的成功,而不是那些整天想著把文中提到的髒詞如何美化美化在美化的衣冠作家,他陳老敢寫,因為他敢寫實,這群下里巴人就是這些詞兒的代表,只是思想不落後而已。

這本書獲獎,我也很有疑問,是因為文中多線人物人生描述的好,還是跟陳老提的這些房事有關呢,你看現在國產電影哪個沒點鏡頭,陳老會不會在幾十年前就想到了呢?

論書中的人物,其實真是沒學到什麼,如果說平凡世界給我帶來的是不要認慫、穆斯林葬禮帶來的是善待愛情,那麼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就是《白鹿原》是陳忠實寫的`。

可能是它離我生活的年代太久遠了,離我生活的地方太遙遠了!

附言:假裝我說如果一個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或者博學多才的成功學士,敢於面對憤怒的時候罵出WCNM,那麼他才是一個君子,他才脫離了世俗,因為這句話就是他心裡所想!

《白鹿原》精選讀後感3

讀完白鹿原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心想著要寫一篇感想,卻拖拖拉拉了這麼久。能讓我在閱讀中思考的書,我認為便是一本不錯的書。白鹿原就是這麼一本書。

那天在談論到這本書,朋友說,陳忠實就是一個農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民思維的框架,儘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麼,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敘事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藉助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說的意味,而寫著寫著便逐漸回覆到真實生活,而當寫到田小娥死後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說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說,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說,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於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並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說,也許就是對儒家學說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於他的傳說,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衛著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裡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裡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後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著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聖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願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恆,願意守護著,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並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並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後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