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鮑勃.迪倫》讀後感500字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鮑勃.迪倫》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鮑勃.迪倫》讀後感500字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法)讓-多米尼克.布里埃

鮑勃·迪倫,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他十次獲得格萊美獎,被《時代》雜誌選入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人名單,獲得美國普利策獎和20xx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曲家。諾貝爾獎評委員會對鮑勃·迪倫的評價是,“他把詩歌的形式以及關注社會問題的思想融入到音樂當中,他的歌充滿激情地表達了對民權、世界和平、環境保護以及其他嚴重的全球問題的關注。”

讓-多米尼克·布里埃撰寫《鮑勃.迪倫詩人之歌》,以時間和主題為雙重線索,涵蓋了鮑勃·迪倫的感情經歷、電影情結、宗教信仰和人生中的重要場景,從1962年到20xx年的.作品、訪談,擷取鮑勃·迪倫的電影、歌曲、詩歌和演講及其相關的人生片段,勾勒鮑勃·迪倫傳奇的一生。

鮑勃·迪倫從民謠轉到搖滾,變成鄉村音樂歌手,一直在尋找自己,挑戰自己,這讓我看到個人發展的階段,第一階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來回的彷徨、選擇;第二階段認同期,找到自己喜歡的人或事,開始逐步模仿對方,像鮑勃·迪倫將伍迪?格思裡奉為偶像,模仿伍迪?格思裡;第三階段分離與獨立期,隨著時間的發展,自己的成長,慢慢渴望擺脫對方的影響,形成自己的觀點,榮格與弗洛伊德的分裂,正是因為觀點的不合。鮑勃.迪倫因為伍迪?格思裡身體原因,不得不尋找自己的風格,突破自己,一度在才思枯竭時,靠鴉片尋找靈感,他感覺詩人必須超越自我,才能自由發揮,實現詩意的自然流露,沒有限制與突破限制的過程,就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這讓我想起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到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第一種入門前的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到第二種以苦作舟,以勤為徑、上下求索的執著與忍耐,再到第三種日積月累,靈犀一點,參透真諦,入門中的喜悅與釋然,歷經世事變遷,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喜悅!

耳邊響起鮑勃·迪倫的歌曲,感受他內心的吶喊與低吟,看到他始終在逃避重複與庸常,技藝在不斷演變,他創作五百多首歌曲,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長達二十五年,歌手、音樂家、畫家、電影製作人、詩人,身份在不斷變化之中,逐步完善,正所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