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1500字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500字(一)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1500字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國中的課本上,只知道這本書大體講了一個吝嗇鬼的故事,當時只是為了升學而看書,對於這些外國名著我是絲毫沒有一點興趣的,《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杜婷婷。但是後來漸漸的接觸了一些像葛朗臺的"吝嗇鬼",我就想讓現實生活中的葛朗臺與書上做一下對比,看一下到底是誰比較"摳門兒"。以上純屬題記,請某些同志不要對號入座。

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故事展開自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由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是它慘烈的程度去不亞於古典悲劇。不過,在古典悲劇中主宰人物的是命運;在巴爾扎克的筆下主宰一切的卻是金錢。葛朗臺的性格特徵是貪婪吝嗇,但又遠不止這一點,重要的是葛朗臺這一形象概括了一段歷史,描寫了法國大革命以後迅速崛起的第一代資產階級的代表。

葛朗臺胸有城府,說話不多,動作更少。他心狠手辣,玩弄世人於股掌之上。在他所住的城市-索漠城,人人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乾淨的抓過。人們看見他,沒一個不覺得又欽佩又可怕。所以他自然成為眾人膜拜的物件。他把所有的開支都看成浪費,奢侈享受更是最不可容忍的惡習。儘管他家財萬貫,但是他一直保持相當"節儉"的作風,喝的總是壞酒,吃的老是爛果子,麵包是自家傭人拿儂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戶供應:蠟燭是全家合用一支,而且是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價了,可永遠當奢侈品看待。年收入達三十萬法郎以上的家庭,開銷不到幾法郎,所以家產越滾越大,直到他死竟留下了一千七百萬家產。

這個吝嗇的老頭,不僅對索漠城的人如此吝嗇,就連對他唯一的女兒也是如此,以至於在我認為他的女兒是整個故事最大的悲劇,因為專橫、吝嗇的父親老葛朗臺給了歐也妮一個"黯淡而淒涼的童年",並且葬送了她的青春。這個勇敢的女孩為了愛情,敢於與自己的父親反抗為了愛情,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積蓄,資助戀人夏爾到海外去謀生;為了愛情,她勇敢地反抗父親,不為他的淫威所屈服。為了愛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終日思念、牽掛遠在萬里之外的戀人。但是卻遭到自己最心愛的人的背叛,最後嫁給了公證人的兒子,沒想到的是在自己三十二歲的時候就守起了寡,悲慘的童年加上悲慘的愛情遭遇,想必是一個女人這輩子最大的痛苦了。雖然最終她得到了一大筆遺產,但是他的人生是無比空虛的。

讀完這個故事,看到葛朗臺的死,歐也妮悲慘的生活,試想他們一家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什麼,直到死去,那他們擁有這麼多錢又有何用?在葛朗臺的心中,"錢和人是一樣的,會動的,他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生產"。他一輩子都在琢磨的就是這錢是怎麼生怎麼死的祕密。但是如此的人生擁有著太多的遺憾,錢是身外之物,它是會來,也會去,但是要讓它來的有意義,去的有價值。讓錢發揮自己的價值才是它存在的意義。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1500字(二)

暑假裡在表姐家玩了幾天,因為表姐在蘇州讀大學,媽媽也放心我在她家。她的書桌上整齊的豎著好些書,還有很多是他高中時候的。我無聊時也就隨意的拿幾本翻看著。裡面有一本叫做《十部名著精華精讀本》,封面上還有著江蘇新大學聯考複習用書的字樣。裡面有《三國演義》、《紅樓夢》、《歐也妮 葛朗臺》等等。這本厚厚書還是挺好看的,雖然沒有每部名著的全部內容,但絕對是精華與精彩的部分,表姐看我那麼喜歡,就把這本舊舊的書送我看了。對還在上八年級的我,還是看的懂得。語文老師今天佈置寫名著讀後感,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先抓頭撓腮一番,寫什麼呢?老師給我們指點了一番,我問老師不寫《童年》《魯濱遜漂流記》《鋼鐵……》可以嗎?老師笑著說當然可以,他說只是舉例子。我說《葛朗臺》可以嗎?老師說那是高中要求讀的,不過你讀過的話寫也可以。於是乎,我就寫了。

《歐也妮 葛朗臺》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小說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葛朗臺

《歐也妮 葛朗臺》主要寫了在法國外省的索莫城,一個名叫葛朗臺的箍桶匠,原本很窮,後來因娶了有錢人的女兒,而逐步積累了上千萬法郎的資產。正因為這些錢,讓他變得越來越吝嗇。葛朗臺的賺錢能力真的強!那麼他的女兒歐也妮也就是一個富二代了,可是富裕的`家庭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所以我覺得葛朗臺在家庭方面、為人處世方面是一個乞丐。

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這位爸爸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家人,可是葛朗臺就不像正常的爸爸了,他的眼睛裡只有錢,在家庭方面、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也是很小氣的,比較之下,我家經濟狀況絕對比葛朗臺家窮,但我的爸爸對我十分的好。

他家陰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樓梯踏級都被蟲蛀壞了,女僕差點摔了跤,他還怪她不挑結實的地方落腳;每一頓飯的麵包食物、每一天要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一點兒不能多;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錢,連別人送給她的一點,也要想方設法颳走;有親戚來,他不讓加菜,竟然吩咐僱農打些烏鴉來煮湯;妻子病了,臥床不起,他最先想到的是請醫生得花錢。寫到這裡這位“爸爸”還是爸爸嗎?金錢對他就那麼重要嗎?如果讓葛朗臺自己來回答究竟這是為什麼,他一定會說“我不知道,我辦不到,我不願意,以後再說吧。”,在用作者在文中的話來說:一見到金幣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嗜錢如命,對金錢的痴迷。

看到這裡我十分同情歐也妮,生在這樣的家庭還不如生在窮苦人的家裡,至少家庭是舒適的、溫暖的。我家廚房門壞了爸爸請了半天假讓一個師傅來修理。姑媽來我家,爸爸在街上買了好多菜,還買了烤鴨。家裡有人身體不舒服,一定會及早的去看醫生。鄰居家裡有什麼事情,過來和爸爸說一聲,爸爸肯定要去幫忙的,爸爸說過:那是必須的。平時,家中的財政大權掌握在媽媽手裡。如果問我的爸爸每天辛苦為了誰,他肯定自豪的說是為了他家的“醜丫頭”。

文章點評說“他是能說千句話,不捨一文錢”,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吝嗇的一個人。

讀到這裡令我氣憤,每年他的女兒生日的時候,他都會給她一枚閃閃發亮的金幣,緊接著,他會對女兒說,乖女兒,把往年你累積的金幣拿出來給我看看。吝嗇鬼邊看邊點算著金幣的數目,看看金幣是否少了,清點完畢後,他又假裝成慈愛的父親,把金幣歸還給女兒,同時不忘反覆囑咐她要把金幣好好儲存,千萬不可以弄丟,明年的這個時候,他還會再要檢查的!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把往年你累積的金幣拿出來給我看看”、“ 反覆囑咐”、“ 還會再要檢查”,過生日、過新年、平時爸媽給的“小費”都由我自己安排了。

爸爸,每天快樂而辛苦的上著班,兢兢業業。他也經常告訴我為人處世的道理。相比之下,葛朗臺會這樣教育他孩子嗎?葛朗臺總是不擇手段的擴充自己的財產,甚至還用自己的女兒歐也妮小姐作為誘餌,來賺取更多的錢。就像書上說的“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 。葛朗臺從不欠人傢什麼,當然不讓別人欠他,他從不到別人家去,不搞吃請,他決不動別人的東西。他侵佔別人的勞動成果,堅決地把自己的白楊種到河邊公共的地上。真是的,別的村民還不知道怎麼說他。

為了錢,葛朗臺冷酷無情,與其說他是金錢的所有者,倒不如說他就是金錢的奴隸。知足常樂,它只會一味的追求更多。我現在明白了,他賺那麼多錢又捨不得用,就是心理的不正常。當然也不能奢侈的花錢。聽爸爸說錢變得不值錢了,如果在現代社會,葛朗臺不懂消費,他的錢肯定貶值的。我總覺得這樣的人事不存在的,語文老師說這是一個文學人物的典型,我聽了似懂非懂。

再次回味《歐也妮 葛朗臺》,好笑又好氣。讀它,讓我同情歐也妮母親和她的不幸,讓我懂得為人處事的一些道理,那就是:做人要慷慨一些,不能太吝嗇,什麼事情都很小氣的話,你的同學、朋友就會遠離你的,讓我也明白大方做人、好好對待身邊每一個人。也很欣慰的為我有這樣慷慨的爸爸感到自豪。現在這本書老老實實的呆在我的身身邊,愛書的表姐把它送我了!如果不送,我這表妹非說她“葛朗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