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大綱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1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

擁有金錢,是每個人共有的慾望,為了個人生計,為了養家餬口,亦或為了博取功名。很多人一生的核心就是金錢,總以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於是忽略對朋友家人的關心,放棄外出旅遊散心的機會,全部心思只有賺錢,在他們心裡,錢比情更重要。葛朗臺就是這麼一個人,一輩子愛財如命,直到彌留之際還惦記著金子。他的那顆塞滿金錢和利益的心毀掉了愛女一生的幸福,這不僅僅是歐也妮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拜金社會的悲劇。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塑造了葛朗臺這個吝嗇鬼形象,為讀者講述了一場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一種一生圍繞金錢的生活、一副因金錢而變得貪婪的醜惡嘴臉。這本書不僅給予讀者心靈的震撼,更引起全世界讀者的反思:難道金錢就那麼重要嗎?難道為金錢拼搏的疲憊比與家人平淡生活的幸福更重要嗎?

拜金主義像一陣寒風,讓原本熱情的心變得冷漠。拜金主義更像一隻蛀蟲,侵蝕著人們內心的感情,最後只剩下金錢和利益。葛朗臺便是一個被蛀蟲侵蝕了內心的人,所有人類應有的憐憫在他心裡已不復存在。看著因父親去世而嚎啕大哭的夏爾,葛朗臺卻說:“年輕人真沒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錢還重!”一句毫無感情的話,讓讀者的心都涼了。很多人為了追求利益,每天都要帶著“面具”生活,表面上是對方的好朋友,私下卻是勾心鬥角的敵人。

事實上,金錢不等於幸福。有關科學家做了一個時間長久的實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多,擁有的資產也越來越多,可是人們的幸福指數並沒有明顯上升,反而越降越低。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虛榮心也在發展,總想把最好的東西據為己有,滿足地看著別人投來的羨慕的眼光。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虛榮心,追求金錢的人們總是得不到滿足,最終陷入了拜金的深淵,與家人朋友的矛盾也由此展開。

何不把金錢利益看淡一點,對生活多一些滿足。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而不是忽略溫暖的親情;多花點時間結交良友,而不是增添追求利益的敵人;多花點時間享受生活,而不是承受賺錢的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2

又是一個寒假,語文老師組織學生們參加主題為“我的月亮”的讀書活動,我讀了法國名作家巴爾扎克的一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小說寫了純潔的少女歐也妮,吝嗇冷酷的父親,善良的母親和忠心耿耿的僕人娜儂的一段故事。

故事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為了利益的競爭,有錢的格朗臺先生手握500萬法郎以上的財產卻只讓妻子兒女住類似骯髒的地窖性的房屋,而且,家裡的所有人買任何一樣物品都要請示他,女兒為了救助破產的堂弟偷偷給了他5000法郎,父親知道後幾乎要把女兒趕出家門。其他家族為了和葛朗臺一家攀上關係,瘋著搶著想去把歐也妮娶進自己家門,而他們僅僅是為了老葛朗臺的500萬法郎,而老葛朗臺也想拉進其他皇室貴族的關係堅決不讓歐也妮嫁給其他人,這樣的世界實在令人驚恐。

讀了這部小說之後,我想到,現在的社會中難免會有小說中的情節:員工與領導拉關係,為了求人辦事兒送禮,巴爾扎克將社會中的這種陋習通過文字全部敘述出來,嚴厲的抨擊了這一現象,並警告了其他人。我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要把金錢當成是世界的全部,人們不能永遠沉浸在利益之中,忘記了親情,忘記了世界上還在愛你的人,忘記了生活的意義,忘記了生命的價值。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讀過《歐也妮?葛朗臺》,不過善良的人總會出現的,他們會阻止這種事,因為他們已經看透了金錢和利益的真面目。

這次的“我的月亮”活動讓我在名家小說裡領悟到了很多,我在讀書中領會到了金錢的意義和麵對利益時的想法。我以後還要繼續讀下去,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3

他似一隻猛虎,抓住任何可以換取金錢的機會,不遺餘力;他像一隻蚊子,靜靜地吮吸著一大筆一大筆財富,永無止境;他像一隻獵豹,緊緊地纏住你,只為你手中的財富。在他眼中,金錢就是利益。

他,就是葛朗臺,他貪婪、狡詐、吝嗇,從來不捨得買豬肉,每天的飯菜、蠟燭都必定要定量發放。為了錢而將神甫葬身於死地,為了錢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為了自己的遺產,他費盡心機,最終生老病死,留下1900萬法郎,自己也無從享受。由於他的富裕,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因而很多人想要娶歐也妮為妻,然而這樣的感情只是表面上的豐腴,內心其實都是金錢的奴隸,原本帶著歐也妮對其純真的愛去印度冒險,他在海外發了大財後,夏爾,一個浪蕩公子變成了一個虛榮、貪婪、刻薄的貴族形象。作為四大吝嗇鬼之一,作為資本社會的產物,作為一個新興資產階級,他們表面上好像主宰了金錢,實際上他們都是金錢的奴隸,金錢就是他們的一生,金錢就是他們的全部利益。他們失去了友情,失去了親情,失去了信任。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投入了金錢的掠取之中。他們不惜犧牲一切,來換取利益的最大化,他們擅自用明膠製造膠囊,他們用地溝油來燒煮食物,他們整天遊手好閒,在火車站、在公交車上做一名扒手,只為了金錢,將金錢變得最大化。殊不知,他們丟掉了信譽,丟掉了個人的尊嚴。他們內心狹隘、冷漠、自私,內心堅如磐石,彷彿有一層不可逾越的隔膜,金錢對於他們,是莫大的重要,是不可捨棄的。

當今社會,戰亂已經漸漸平息,社會趨向於穩定、安寧,人們的生活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應該利用我們生活中的錢來造福於人類自己,用它們去幫助更需要它們的人,對別人給予一絲溫暖,讓獨樂樂變為眾樂樂,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讓社會貧富差距逐年減少,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昌盛!

金錢不等於利益,利益不一定需要金錢,沒有金錢,人生依舊美好,堆砌金錢,堆砌精力,其實是在堆砌生命。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4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筆下的作品,刻畫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法國,當時一個叫索漠的城市中發生的事情。

主人公之一老葛朗臺,即歐也妮·葛朗臺之父,但作者更願意稱其為“箍桶匠”或是“葡萄園主”。為什麼呢?因為這位有名的守財奴從前是個箍桶的,後來又改種葡萄了,這使他積累了一部分資本。而後,他通過一系列市場投機和類似詐騙的勾當,招來了自己幾百萬法郎的資產。

但他自己不用這些錢,他把錢換成金子堆在地窖裡,每天看上一眼便心滿意足。他寧可自己的財產在家中變為一堆堆的塵土,也不願意在麵粉沒變成石頭之前去救濟一下那些飢餓難忍的窮人,他的內心已如同地窖中的麵粉一樣堅硬,像倉庫中麻布一樣腐朽,他的靈魂已被冰冷的物慾冷卻到了零點。他只許自己的僕人拿儂在自己的咖啡裡放兩塊糖,不許多放。在他弟弟破產自殺,侄子遠渡印度經商時,他只捨得花極少的錢作侄子的路費……

這個在巴爾扎克筆下的守財奴被列入文學史上四大守財奴之一,論時間,是四者中最末一位,但論守財程度,決不亞於另三者。這個守財奴為什麼會出現?另者,後來他侄子從事奴隸貿易後,為什麼變得六親不認,只認得錢了?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金主義思想。把錢看得太重,以至於似老葛朗臺一樣斂財、守財,這已經把拜金主義修煉得爐火純青了。小說中作家用了相當多的細節來刻畫:葛朗臺臥病時,他的女兒歐也妮在桌上放開幾枚金路易,老頭兒就像剛學會看的孩子傻盯著同一件東西,定睛看那幾枚金路易,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他也像孩子一樣,不時露出一個吃力的微笑。“這東西暖我的心窩”,他喃喃說道,偶爾臉上還露出一種無比舒坦的表情。臨終時,“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他卻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一下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巴爾扎克對於當時猖獗一時的拜金主義的出現給予了無情地批判,雖然誇張地塑造了一個葛朗臺的形象,但仍有現實意義,他告訴我我們的是:對於錢,我們不能看得太重,以至於除了金子以外什麼都不認得了。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5

在會考暑假時,無事可做,跑到新華書店找幾本書看,順便涼一涼空調,於是我一本一本地找,找我喜歡的書,但終無所獲,最後當我將要放棄時,我發現了《歐也妮葛朗臺》,記得在國中學《威尼斯商人》時,老師提到的四大吝嗇鬼,這本書講的不就是其中之一嗎?

在書店裡我靜靜地靠在書架上,翻閱著書。《歐也妮葛朗臺》是一部小說,一部可謂經典的小說,小說要細細品味、閱讀,所以我要買它回家,慢慢欣賞。讀完後,發現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卻令人心痛的悲劇。

文章作者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的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解除代表,一生創作九十六部長、中、短篇小說,總名為《人 間喜劇》,其中著名的篇章就是《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他的作品遍佈全世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為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作出巨大貢獻。

其中小說的最大成就就是塑造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吝嗇鬼,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描寫老表現他的性格。例如,葛朗臺陰森森的房子年久失修,樓梯都被蛀蟲咬壞了導 致女僕差點摔跤,還責怪女僕在不夠結實的地方落腳,以及每天點的蠟燭都要親自發,一點也不能多。還有其中臥病在床呀想到的不是如何治好她的病,而是想到最 後要不要花錢醫妻子,以及妻子死後,為了得到女兒的遺產,對女兒的生活費承諾也沒有實現。還有葛朗臺對金錢有一種近乎病態的痴迷。

葛朗臺在文中是一個看到金錢就會閃出光芒,並且對金錢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他看似一個普通的商人,但他的失敗在於他太在乎金錢的看法和態度。我想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他所擁有的金錢以及積蓄,他大概會發狂而自殺吧!

但歐也妮是這部小說最善良、純潔的一個人,整部小說以她的悲劇人生為線索。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與葛朗臺、查理等人的對比中呈現出來,他鎖遭遇的人生 苦難越多,周圍其他人物的虛偽醜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寬容越分明。她在這一群利慾薰心的人中似是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在人類情感領域中,金錢是無能為力的,它並不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太多的渴求只會使人陷入泥潭,無法自拔。人的語文是無止境的,要支撐這些滋長的慾望, 也許酒後想葛朗臺那樣的成為金錢的奴隸,讓真正的快樂無處生根,過多的慾望只會生出更多的痛苦,它們掩埋了人最基本的人生和良知。

許多人被金錢、權力矇住了雙眼,最後渾然不覺。盲目的追求只會讓人忽視了真正的幸福,迷失在認識到中途中。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6

許許多多文學人物形象,給人以同情,給人以感動,給人以教誨,給人以思考,給人以啟迪。

在我看過的名著中,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塑造的守財奴形象——葛朗臺,真正讓我深思。在《歐也妮·葛朗臺》中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當時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係、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其中的葛朗臺老爺卑鄙狡詐、貪婪凶狠、吝嗇刻毒。在看完這本書,我對其中葛朗臺老爺深表遺憾與同情。在他眼中,人活著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金錢,人與人之間也只不過是金錢的關係。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半夜裡瞧著累累的黃金快樂得不可形容,連他的眼睛都是黃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

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裡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葛朗臺會利用一切機會,不擇手段地擴充財富———控制市場、哄抬物價、坑害同行、做黃金買賣、搞公債投機、做股票生意,無所不用。正像文中所說“他像老虎、巨蟒一樣地躺在那裡,他把俘虜打量個半天再撲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然後安安寧寧地睡覺,在索漠城,個個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乾淨利落地抓過一下。”總而言之,他是個十惡不赦的經濟販子。他沒有朋友。他所謂的朋友只不過是他在生意上的利用物件。在家裡,他對僕人嚴厲苛刻。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臺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臺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錶,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葛朗臺老爺為了錢六親不認: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平時只要女兒吃清水面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

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七年級堂屋裡才生火,一個月後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家裡。他什麼都節約,甚至連動作在內。對於葛朗臺吝嗇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樓梯極不結實,家人差點摔跤,他居然說:“你們啊,你們就不會把腳落在還結實的角上!”這實在是無稽之談。葛朗臺老爺的致富史無疑是資產階級血腥掠奪的罪惡發家史的一個縮影。記得“人生就是一場交易”是這個守財奴的一句名言。讓人感到可悲的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說什麼多拿多幹,少拿少幹,不拿不幹,甚至還提出,一切向“前”看。於是出現了這樣許許多多的怪事:有人落水了,救人的人先要在岸上講價;有人出巨資,著名演員也毫無顧忌地做非法廣告……這種交易甚至滲透進校園,出一塊錢請人替自己做一次作業的鬧劇已不是新聞。

人生真的是一場交易嗎?答案無非是不。即使是在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有許多高尚的人不願做金錢的奴隸,而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像居里夫人毅然拒絕當富翁的機會,向全世界公開了鐳提煉的方法,為實現以科學造福人類的理想做出了實際的努力。我想這樣的精神境界,是那些鑽在錢眼兒裡的人所無法理解的,也永遠無法企及的。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7

“金錢既不是一種權利,也不是一種安慰。人為什麼總是把錢看得那麼重呢?”這是我讀完《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後得出的感受。

寒假裡,我讀了《歐也妮·葛朗臺》這本小說後,很有感慨。小說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法國索漠城裡一戶人家發生的事,同時也反映出當時法國社會上的人性。他用盡誇張手法,刻畫了一個滑稽又可笑的吝嗇鬼形象。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城——索漠城裡,有一戶人家,便是索漠首富、有著萬貫家產的葛朗臺家。說起葛朗臺,也許大家還有點陌生。他可是個十足的吝嗇鬼,他的女兒歐也妮是一個十分單純的人,也是他的棋子。在城裡還有另外兩家人,這兩家,一家想讓兒子娶歐也妮:另一家想讓侄子娶歐也妮,但這兩家只是看中葛朗臺的家產。這兩家為了達到目的,明爭暗鬥,爭先恐後地討好葛朗臺。而葛朗臺只想把歐也妮嫁給一個十分有錢的人,決不同意她嫁給女兒非常喜歡的落魄的夏爾。從這三家人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法國社會是個純粹的金錢社會。

葛朗臺太太病危時,葛朗臺本是不屑一顧,後來出於如果她死了,遺產問題對他不利的考慮,葛朗臺才想方設法治她的病。葛朗臺病危時,他硬撐著坐在輪椅上,還讓僕人把他推到存放著他所有家產的密室的門前。他分秒不離地看守著密室,總擔心有人偷他的錢。

僅從上面說的內容足以說明當時的人們對金錢看得有多麼重要。但是光吝嗇還要好些,就連親情、友情都是受金錢的驅使。

他們的舉動既讓人驚訝,又讓人發笑。這些人為了金錢可以不惜失去親情、友情這些人性美。他們簡直就是為金錢而瘋狂的殭屍,活著和死了都是一樣的,沒有為人們做出一點貢獻。

但,葛朗臺的做法更讓人發笑。他為了錢奔波了大半輩子,只要往後慢慢地揮霍便可以了,但葛朗臺即便是死也一分也沒有帶進墳墓,真讓人搞不懂。

金錢只能滿足人們的一些慾望,根本買不到親情、友情。如果你把金錢看成是你生命的一切,那你這個人就無可救藥。

哎,“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錢還沒用完”——何苦呢!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8

在歐洲文學史上,有著四大吝嗇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嗇》中的阿巴貢,《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老葛朗臺,他們都是視錢如命的守財奴。

《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中的葛朗臺是個地地道道的慳吝精明人,把人情、尊嚴、顏面都看得一錢不值,甚至也不在乎自已的手足骨肉,什麼親人朋友,都不過是他賺錢發家的工具。這世上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黃金,他人生一切事的意義就在於有利可圖。在生意場上,不管多麼微薄的蠅頭小利,他也會用最卑鄙的手段去攫取提取。在日常生活中,他一分一釐都不願意消費,只想從別人身上盤剝。包括對妻兒也非常專橫刻薄,他把家中的所有物資都牢牢抓緊在手中,儲藏間的鑰匙掛在褲腰帶上,誰也碰不得,妻兒的衣食住行能縮減就縮減,哪怕看著妻兒挨餓受凍,他也沒有一絲憐惜之情。

我真不明白一個富有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何忍心讓自己的妻兒挨餓受凍,特別是他的女兒,正在長身體,更經受不起折磨。另外,我覺得他的妻子也是太懦弱無能了,為何不站出來反抗呢?家裡的財政大權為何不奪過來呢?為何活得那麼卑微……如果我有這樣的一個爸爸,我肯定會想方設法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改變金錢觀,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老葛朗臺一家的生活讓我無法理解,這樣的富翁一點都不配做富翁,如果他是個窮困潦倒的人,妻兒挨餓受凍,可能大家還會同情他們,還會伸出援助之手。而一個富翁的妻兒挨餓受凍,反而會遭到大家的唾棄、冷眼。

不管什麼人,都要在精神和物質方面做到平衡,要在富裕和善良之間把握好尺度。老葛朗臺的慳吝無情,也許是當時社會的黑暗無情罷了。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9

金錢,即財富,這是無可厚非的。誰也不能否定它,誰也都離不開它。因為,是它給我們帶來了顯赫的地位,是它給予我們富足的生活,也是它,給我們的和諧增添了少許汙濁。而這些感受也在我看完《歐也妮葛朗臺》之後愈演愈烈。

我感動於歐也妮的善良,寬容。她傾其所有,讓所愛的夏爾開拓事業,即使苦苦等待的是一個負心漢,她也以德報怨,替夏爾的父親還清鉅額債務;我驚詫於葛朗臺的吝嗇、狠心、對金錢的痴狂。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但他是一個夠格的守財奴,只要能看著金子就算死去也會很滿足;我憤怒於夏爾的貪慕名利,背信棄義。為了權貴,為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別人的心酸。在這裡,一切封建家族的田園詩般的關係都被飛揚跋扈的資產價級暴發戶與無所不在的金錢勢力所取代。金錢萬能的觀念也在逐漸地根深蒂固。但,可以肯定的是:金錢不是萬能的,儘管它能給人帶來權勢,但一定不能買來幸福!葛朗臺奔波勞累了一生,“節約”了一生,縱使享有萬貫家產,他的生活也只是與平民一般,死後卻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虛幻的滿足感他還有什麼?

答案是否定的。

有的人辛苦了一輩子,精打細算了一輩子,甚至於貪贓枉法,斂來鉅額財富,而人這一生,真正需要的又有所少?僅僅是為了所謂的穿金戴銀,綾羅綢緞抑或享盡山珍海味?除此之外呢?就讓那堆價值符號在他們那油汙的手上慢慢腐爛麼?

我慶幸,執迷不悟的人終究是少數,像箍桶匠那樣的人畢竟不能夠有廣大的市場。我慶幸,那股汙濁之氣必將無法控制住我們祖國前進的步伐,我相信勝利總是傾向於正義。倘若,一個國家成為金錢至上的國度,那麼這個國家便成了金錢的奴隸,無情感,無思想,行屍走肉般冷酷無情,在那樣的國家,金錢將主宰一切。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像葛朗臺老頭那樣人格變異為一條只會攬財的“巨蟒”。這個悲劇只怕會更加普遍地發生。

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學習歐也妮的善良與大度,用寬容與真誠矯正人們認識扭曲的金錢觀念,形成一個充滿人情味而不是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那時我們的社會定會更加和諧、繁榮昌盛。

名著,講的不僅是一個個激動人心抑或痛心疾首的故事,更是一個個深刻的思想,一種種強烈的警示,一個個社會現實。我們應多讀名著,在作者們深刻,縝密的思想裡,愈漸睿智與成熟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10

平平淡淡的生活伴隨她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直到花季的她遇到了令人心動的他。歐也妮的生活被查理打破,愛情的種子在心中萌發。她為他學會了冷靜,學會了反抗。但正如鄉村郊野的花朵一般,歐也妮的心靈太過於純潔與美好,她把世界想的像她一樣單純。因為她沒有被世俗所玷汙,沒有被金錢所束縛,沒有過於陰暗的城府,就這樣輕易的將一生的愛獻給了這個巴黎的放蕩公子,併為他等待數年。

查理成功了。他有了家產,儘管十分骯髒,但他毫不介意。青年時僅存的一點良知,在生活的困苦中也消磨殆盡了。為了錢財、名聲與地位,他早已將那朵曾為他在嚴冬不顧一切盛開的薔薇花拋之腦後了。最終卻在自以為是的心理下,得到了一個哭笑不得的結果。

命運總是公平的,上天一直都注視著人間的一切。就在眾人費盡心機想要將歐也妮生命中所有的黃金奪走時,上帝卻將他們早早地帶去了天堂,把大堆的金子丟給了只嚮往天國的女子。歐也妮獨自一人,孤單而又高貴的端坐在淒涼的廳堂上。

也許有人認為她是不幸的,因為情感的背叛,父親的吝嗇,母親的離世------命運似乎一直在捉弄這個可憐的姑娘。但我說,她是幸運的,愛的逝去讓她清醒,父親的吝嗇令她學會節儉,而她那一生慈愛卻又不幸的母親,教會了她如何在信仰之下誠實地生活。

她失去了很多,但她得到的更多。在曲折的人生之路上,她由無知變為無畏,從平凡變得高貴。她的靈魂在坎坷的天堂之路上,沒有染上一絲塵埃,反而因那天使的光芒變得愈發純潔與高尚。

她慷慨解囊:修學堂、撥善款------將父親視為生命的金錢獻給了公益事業,挾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勇敢前行。心靈的偉大,抵消了她教育的鄙陋和習慣的苛刻。

一帆風順是人們的祝願,但那並不是真正的生活;一路平安是人們的期盼,但總會有人先我們而去。不要奢求無風無浪的生活,因為那是懦夫才有的渴望;不要祈禱平淡如水的生命,因為那是無知者的痴想。

我們要學會在風浪中拼搏,在暴雨中前行,在曲折的生活中變得堅強。

讓我們像歐也妮一樣,乘著心靈的航船,揚起信仰的白帆,用靈魂擺渡,用曲折來講述生動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