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有感範文

暑假裡閱讀了市教研室主任劉武德的專著<<教壇漫筆>>,對我啟迪很大,使我受益匪淺,其中對<<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這篇文章印象尤其深刻。

讀《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有感範文

原來我備課就是看教材,沒有 深入課文鑽進教材,備課對教材只是走馬觀花。看了劉主任的<<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 ,我頓然醒悟。 作者引用了鄭板橋的畫論,闡述了理解教材,運用教材的"禪機".他用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來談教書,,也就是我們語文老師備課要達到三種境界:"我就是作者","我身臨其境","我就是學生"。

劉老師把怎樣才算讀懂教材闡述的很清楚很鮮明。所謂讀懂教材就要鑽進教材,深入到課文中去,好象自己就是作者,對文章寫了什麼,為什麼這樣寫兩個問要了如指掌,領會課文作者的情感,要與作者的 感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與作者感情達到共鳴。這樣還不夠,還要使課文反映的事物在腦子裡"還原",達到我"我身臨其境",比如寫狀物的文章,如見其物,寫人的 文章如睹其人,寫景的文章如觀其景,寫事的 文章如經其事,愛其所愛,恨其所恨,喜其所喜,哀其所哀,憂其所憂,使眼中的教材在胸中成為"立體"的,把書由"薄"讀到"厚"。而鑽進了教材又要能跳出教材,教師讀懂了教材是為了讓學生讀懂教材,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如果我就是學生,應該學什麼,用什麼方法學,哪些地方是難點,哪些地方是重點,認準學生要學的,毫不痛惜的"鑿去"把書又由厚讀到薄,所謂"手中之教材"又不是"胸中之教材"。做到了"我就是作者","我身臨其境","我就是作者"才算是備好了課。

總之,讀了劉主任的專著讓我感觸很深,收穫很大,但更讓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學中不足,教學理論的貧乏,教學經驗的薄弱.只有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