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大綱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

“提到教學中的“後進生”,每一位教師都會有大段大段的言語要表達,而且大多是抱怨。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把‘後進生’的轉化看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那蘇霍姆林斯基對此是如何闡述的呢?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他認為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他深信,對於這類兒童,最有效的手段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而且在他們所讀的書籍和所遇到的事物就當經常讓他們發現是使他們感到驚奇的讚歎的東西。因為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並且作者還舉了一個他教過的讓他遠難忘的學生,這名學生叫費佳,這個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作者於是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這本習題集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收集來的,解答這些習題首先要求動腦筋思考。費佳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明白:這些故事就是習題,並且他慢慢認為解題原來是這麼普通的事。再後來,費佳漸漸地成績趕了上來……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他從來沒有一次給學生補過課,他只教學生閱讀和思考。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一般遇到這種情況的做法與他是相差甚遠的,我們通常是認為這些後進生,只能以本為本來要求,所以在輔導時,我們總是默寫詞語,背誦課文,做與課本配套的練習……可結果仍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收效甚微!看了蘇霍姆林斯基介紹的方法後,我恍然大悟,我所做的,只是表面工作而非像他那樣從根本解決所謂的“後進生”的學習困難的根本。他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2

最近,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編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雖然沒有讀完整,但感受頗多。對於我們這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來說,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惑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真的是受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共有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講的最多的就是讀書,他講到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應該是用終生來備課,那麼怎麼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他講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不想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就要多讀學術著作,這樣,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在談到對“後進生”的教育上,他認為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就越多,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閱讀能交給他思考,而思考又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得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也就越敏銳了。他還講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書籍應當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在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中,他講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個人藏書,而且藏書中應當有這三類書籍:第一,學術著作方面;第二,青年學習榜樣的人物事蹟的書;第三,心理學方面的書。只有每天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科學知識,你才有可能在講課的過程中看到學生們的腦力勞動:佔據你的注意中心的將不是關心教材內容的思考,而是對於你的學生思維情況的關心。他還談到每個家庭也應有最低限度的藏書目錄,讓學生有書可讀,也讓家長了解一些關於人的基本知識等等。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可見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我們青年教師來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我們每天不斷地閱讀,還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邊讀書邊思考。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寬自己的知識面,博學多才,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始終站在知識的最前沿,從書中汲取智慧,完善自己,並且要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去,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不斷閱讀,我們的知識儲備不斷增加,我們的教育目標也就不在停留在簡單的教教材,而是更多的去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讓我們的歷史學科真正做到“讓歷史照亮現實,讓人文充滿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