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正面管教》讀後感(必備)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正面管教》讀後感(必備)

《正面管教》讀後感1

最近準備去上一門正面管教的家長認證課,課前需要完成一篇讀後感,於是拖更了好久的我貼過來湊數:在20xx年的中秋國慶節,我們驚喜的發現有一個小生命在我腹中孕育了。從那一刻起,我就想把我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他,帶他好好的看一看這個世界。

我始終堅信做一個更好的、快樂的媽媽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剛好做幼兒教育的朋友向我推薦了正面管教,當時大著肚子粗讀了整本書,說實話並沒有很深刻的感受,大概也是因為沒有踐行機會。但是“和善而堅定”這個概念已經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中,也為我之後養育我的孩子打下了一個不錯的基礎。

現在我的寶貝已經15個月,是一個溫暖的、開朗的男孩,乳名叫做滷蛋。當然他也會有讓人頭疼的一面,比如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將玩具大力亂扔後咯咯大笑,如果制止他會愈演愈烈,我試著將正面管教的方法使用在這件事情上,首先蹲下來溫柔的告訴他玩具不能扔,並演示是應該怎樣玩的,之後拿來他的皮球告訴他球是可以扔的,經過幾次反覆的耐心講解和告知,成功的糾正了他的這個行為。

經此一役,我對正面管教的好感倍增,又找來了《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來細讀,我的愛人看到後問我:滷蛋做了什麼事情惹媽媽生氣嗎?想怎麼“管教”他?這似乎也代表了一些人的普遍看法,認為管教是相對貶義的,要犯了錯誤後再去進行管教,而實際並非如此。以我的理解,“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書中也提到要給孩子建立日常慣例,培養出好的習慣。滷蛋從百天之後就有作息時間表,不論是我或者老人照看他都要遵循同一套流程,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看護人變了,他的作息也相對穩定。現在1歲多的他,吃飯、睡覺、玩耍都有相對穩定的時間段,以晚上睡前流程為例,8點半洗澡換睡衣,9點晚安奶—刷牙—上床讀故事—聽音樂入睡。規律的作息生活讓大人孩子都過得安心舒適。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為孩子建立合理的規則下,給孩子充分的愛、自由及尊重。書裡面說到“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這點我深以為然。有時孩子大喊大叫可能只是想讓父母看到他的訴求,試著俯下身來站在他的視角去看一看他的世界,也許會有一些不同的體會。記得小時候,家長總騙我說是垃圾桶撿來的,這是我至今都耿耿於懷的謊言。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問我他是怎麼來的,我會告訴他,在他還未見到這世界時就經歷了漫長的孕育,告訴他生命的來之不易,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珍惜他,他很重要,他也要珍惜自己。沒有一個小孩是想被撿回來的。

滷蛋有一陣分離焦慮十分嚴重,纏著我不讓出門,有些所謂的“經驗之談”告訴我趁他不注意溜出去,他玩起來就忘了。我並沒有那樣做,只因不想騙我的孩子,我想每個大人都不願意受到欺騙,小朋友也是一樣的。我選擇如實的告訴他:媽媽出去上班,晚上會回來陪他玩。讀後感他想要的不過是媽媽抱抱他,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也會很想你很愛你,和他承諾在他乖乖吃過兩次飯之後媽媽就會回家。逐漸的,滷蛋對早上爸爸媽媽離開家裡去上班變得欣然接受,主動的和我們拜拜,在晚上回到家的時候也會十分開心,並給我們展示今天又學會了什麼新本領。

安全感滿滿的他還會在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保護媽媽。有天家裡出現一隻小強,我是十分害怕這種生物的,叫愛人出面解決,同時和兒子說媽媽好怕,你可以保護媽媽嗎?令我驚喜的是,這個小小男子漢張開雙臂抿著小嘴緊緊的抱住了我。也許那一刻起,在他的內心已經有了責任感,他知道他是被需要的,他可以幫助媽媽。這恰恰也是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基本方法——給孩子提供幫忙的機會。後來想想我為什麼會下意識的對滷蛋說這話呢,應該是我把他當作是和我平等的人,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媽媽,這讓我對我自己很是欣慰。

我真的很慶幸在懷孕之初就接觸到了正面管教,讓我在育兒本應最頭疼的初始就有機會去實踐,我想這也為滷蛋將來的成長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未來我會繼續學習,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始終尊重孩子的決定,平等的對待他,溫和而堅定的執行,幫助他尋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彼此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盡可能的將正面管教傳遞給同樣的有需要的家庭。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教育意味著什麼呢?有一位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世界上最好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剛開始讀完這句話,不是特別理解,通過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些,原來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有相對應的心理原因在裡面。

記得有一個小男孩,上課不注意聽講,還喜歡做一些小動作,我一直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心裡很苦惱,臉上還起了幾個青春痘,成天焦頭爛額的。當我看到了這本書時才明白,要走入孩子的內心才可以,而且書中把原因和解決的方法也說的很清楚,那孩子們會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呢?有以下五點: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2、過分溺愛的教育方式;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4、嚴格管教的教育方式。

5、誤食人工染料,攝入鉛量過多導致的。

於是,我通過這幾點觀察這個學生,才瞭解到,原來是這個孩子很早就自己跟著媽媽,在父母這方面有所缺失導致的,而且還發現這個孩子很喜歡咬鉛筆頭,也有可能導致孩子食鉛過多。於是,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方法:

1、跟孩子勤溝通和交流,告訴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交流。

2、因材施教,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

3、避免讓這個孩子使用殘缺的.鉛筆。

通過這幾次的交流和談心,發現了不一樣的一面,其實這個孩子的內心是很細緻的,只不過是孩子的自制力差,需要成人的督促,平時上課回答問題非常的積極踴躍,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只要多一些耐心,一定會成功。

等我全部讀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眼光是多麼的窄。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愛表達的孩子,有內向的孩子,有愛發脾氣的孩子,有愛哭泣的孩子·······

這本書都會一一指出來,讓我們明白孩子們無厘頭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式,真是讓我受益頗多。現在,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已經做父母的朋友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也許這會成為開啟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也說不定哦。

《正面管教》讀後感3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們將通過正面管教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會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做什麼遠不如怎麼做重要: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我怎麼去做。始終不要忘記我們想要的歡樂,和諧,尊重和愛的家庭氛圍最重要的解決問題,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懲罰孩子。

家長的性格對於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生活態度是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雖然可能隨著時間經歷會有所改變,我們要了解自己生活態度取向優缺點,在教育中揚長避短。

愛心的表達:

我們時常會忘記我們做很多事情,背後的目的是因為愛孩子,但我們的形容人沒有表達出來,孩子只是看到了家長對他們的苛責,這種愛只能當孩子自己也成為父母后才能體驗你的道,我們不要練習對於孩子愛的表達。

書中將生活態度概括為四種:

1、安逸型,可能的養育優勢是,讓孩子更隨和圓熟行為可預測。讓孩子學會享受生活。可能的缺陷是驕縱導致孩子被慣壞,對安逸更感興趣,而不是對“情形所需”更感興趣。

2、控制型,可能的優勢是孩子組織領導能力,堅韌果斷。可能的缺陷是孩子,反派也可能讓孩子變成討好者。

3、取悅型,可能的優勢是的,孩子有單體量謙和和事老捍衛弱者。可能的缺陷是逆來順受,積怨令孩子感受憤怒,沮喪或報復。

4、力爭優秀型,可能的優勢是為孩子樹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樣,激勵孩子出類拔萃。可能的缺陷是期望太高,讓孩子力不從心,還是無法達到父母的'高標準。

破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

大人的行為背後的密碼,孩子也是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尋求關注,尋求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讀懂孩子的密碼,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幫孩子。家長要時刻記住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有時家長必須反覆學習一件事情:

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何嘗不是經常犯錯呢?但孩子總能原諒我們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反覆學習的機會,從自責中走出來,重新開始。

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學走路時不斷的跌倒,然後又起來。可能摔疼了就哭一會兒,但依然會再次站起來繼續走,不要糾結於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而是從錯誤中學習,不斷的向前看。

迴歸孩子生活更簡單:

孩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孩子不計較大度,善忘向前看,成人的世界太複雜,不要跟自己較勁,不要和生活較勁,向前看!向前看!

《正面管教》讀後感4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在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作者和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每讀一個章節,總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紙上記錄下一些關鍵詞,在精彩之處畫上幾個著重號。有些教育觀念確實在讀書的過程中,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其實,在開始閱讀之前,我想當然地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閱讀書中內容,我便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一年半的時間,但是作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真的能夠拿來管教班裡的孩子嗎?懷揣了一絲不解和懷疑,我跟隨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用和善與堅定去贏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觸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老師和家長培養成“討好著”或是“總是

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樣的學生還處在道德觀念發展較為低階的層面,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讚。但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並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

不過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書中提到的“積極的暫停”便與我們平時經常講的“冷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想贏得學生的贊同和支援,首先就得冷靜下來,任何問題都應該是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犯錯的學生需要“暫停”下來去冷靜地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也需要時間去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行為的目的或是動機。嚴厲的訓斥或許可以迅速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對學生卻尊重,而且從長期效果來看,也是不奏效的。當然如果想將“暫停”的價值充分利用,還要遵守書中列出的四項指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訓練。告知孩子使用“冷卻時間”等心情好轉,再在互敬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絕對不能將積極的“暫停”變成消極的生悶氣。用啟發引導犯錯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

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讀後感5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現在的老師們普遍實行的是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控制學生,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由於我面對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時常也會因為這件事情感到頭疼,今年我利用寒假的時間讀了《教室裡的正面管教》一書從中收穫頗多,下面我就談談我從書中獲得感受。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在接受過正面管教培訓的教師們的教室中,學生們能受到尊重的對待,有熱愛學習的勇氣和激情,並有機會學習人生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正面管教的願景是,孩子們在學校裡遭遇失敗時永遠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自己被賦予了力量。這是這本書中對正面管教的解釋,雖然很多可能都是從中國小方面考慮的,但是我覺得同樣也適合與幼兒園,因為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每位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幼兒園的孩子,他們雖然年齡比較小,但是更需要得到尊重,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尊重別人同樣也要得到別人的尊重。

另外書中講到的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個信念:我能行;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情產生積極影響。以及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和人生中成功地四項技能: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我理解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我能夠通過日常的練習發展我的智慧和判斷能力。雖然有一些對於幼兒園的幼兒來說他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不知道這是在講什麼,但是有一些是他們必須具備的。比如我能行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識,這樣才更有利於他們今後的發展,不管他們做什麼事情才能更自信。還有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有時我們與家長溝通時經常會提到孩子的控制力,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控制力也相對較弱,但是我們一直在慢慢的'培養孩子們的控制力,比如再做某件事情時他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力度等。

這都是在幼兒園中孩子們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技能。在平常的帶班過程中,我通常都是以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們達到我想要的效果,以懲罰的方式讓調皮的孩子安靜下來,從而忽略了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想法。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我得改變我以往的帶班方式,要讓孩子們學會為自己做的事情承擔後果,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懲罰。他們還能學到即使當自己無法控制所發生的事情時,他們也能控制自己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應。孩子們在得到傾聽時會更願意傾聽別人。通過傾聽別人的反饋他們能夠獲得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理解,在一種沒有威脅的環境中,孩子們會願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當出現問題時,孩子們會探究發生了什麼事,什麼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了別人,以及他們如何做才能在將來避免或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對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也要適時地鼓勵根據孩子們的發展需要做出及時的鼓勵。這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相信在實際運用中會帶給我更多的益處。

《正面管教》讀後感6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裡,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裡,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去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讓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

《正面管教》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正面管教》。這本書是美國的簡?尼爾森寫的。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讀完這本書之後都深有感觸。

《正面管教》是一本如何從孩子的心理情緒方面去管教孩子的書。這本書有12個章節,我最喜歡的是文章的第一章節,因為第一章節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從我們平時吃早飯這個最簡單的`事情來描繪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嚴厲的家庭中,孩子會因為不吃早飯而被家長打,容易造成孩子暴躁自卑的心態;在驕縱的家庭中,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而且他們覺得只有這樣不停指揮別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才會突出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使得孩子從小就培養成一個自私傲慢的脾性。

最後,在正面管教型家庭中,孩子不吃早飯但是家長並不會去責罰他,只會讓他體會因為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讓他自己去意識到錯誤,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即尊重了孩子的選擇權,也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做選擇有時候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說明了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互動方式的區別,以及從正面管教的效果是多麼的有效。

作者還說:只有家長維護了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不移時。孩子才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但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樣,還會給自己帶來傷害。這會去鼓勵他們在保持自尊心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在這裡我也有同感,只有孩子背後家長的鼓勵與幫助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然後孩子才會從根源拔去自己的壞毛病。

這本書我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我已經意識到自己平時就有愛發脾氣的毛病,以後如果有我會努力讓自己學會控制、剋制。如果不行就會尋求大家的幫助。

《正面管教》讀後感8

在正式寫下我的感想之前,首先我想說一說我自己,我自己是一名從業幼兒少兒英語以及早期教育超過10年的一名老師,從我小的時候開始,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學校和社會環境深深的影響著我,從我自己的經歷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的重要性,我的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在從小養育我的過程中,雖然磕磕絆絆但是他給予了我他那個時候可以給到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條件。陪伴和支援,讓我一直感受在被愛和愛的環境中成長,在這樣的心態下,我在學校中和社會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雖然有難過和迷茫的時候,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有信心堅持和努力完成渡過困難,說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其實在正面管教這個理念被中國人所知道並應用之前,我多多少少的就受到了爸爸當年的接近正面管教的理念的培養中,這為我之後的從業路上的學習和思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正式接觸正面管教應該是20xx年,20xx年之前,同事參與了貝媽的講座並且在前單位進行了分享,我看了分享課件,覺得和我個人的教學方式非常相似,17年在早期教育從業中,部門的夥伴報名了成都的家長講師班並且推薦了系列書籍,我通過自己閱讀和自己的上課方式找到共鳴以外,更深層次的想到了,1個人帶100個孩子的影響遠不如,10個老師帶1000個孩子或者說不如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大,作為一名教師,我知道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最有作用的,例如在西安不同區域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重視不同的情況下,通常在做家長會,參與的`人數和回饋的強烈程度都不一樣,但是家長確實最重要的啊,為什麼說家長是唯一不用考試就可以上崗的職位,看到有問題的家長影響到的單純的孩子,我的心裡是痛心的,由此我決定正式學習,找到方法幫助家長、改變家庭、更希望後期傳播給更多的老師,改變老師之前的教育觀念,從而達到更多的孩子可以自我、自信、樂觀,並且社會化的成長,這些都是互相不違背的。

舉一個我之前的例子,當孩子想哭的時候,大部分的老師說不要哭,給你糖或者禮物,可是當下他們並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也沒有解決孩子的問題,還是隻用獎勵或者懲罰的手段去處理,當下可能見效,但後期孩子的心理建設一旦成長,矛盾和多樣化的行為也會出現,而我嘗試從我個人的成長經歷出發,讓他們適度先發洩情緒,然後詢問和共情,引導孩子自己說出問題,並且給予一些方法(當然看書之後知道可以讓孩子共同參與頭腦風暴,設計方法,這就是值得學習的地方),這樣以後孩子當遇到問題,願意和我溝通,相信我,一起解決,並且情緒得到了迴應和合理的互動,當然國小和幼兒的孩子處理方法不太一樣,我經常都是換位到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我沒徹底長大吧!哈哈!但是這樣都行之有效,當閱讀完書籍之後,我才發現還有這麼多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把理念的道德性質的東西落實化、實際化,這是我所期待學習併成長和改進的。

未來,當不斷的學習之後,我將更加踐行,並且不停地自反省和思考,如何可以更多的幫助孩子健康自信快樂的成長,如何幫助更多老師走出好孩子壞孩子的誤區,幫助更多家長了解自我,瞭解孩子,願意攤開心扉和孩子共同摔跤再進步,願中國的下一代越來越好!

《正面管教》讀後感9

對於如何做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讀完《正面管教》後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溝通中,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嚴厲,後果可能是讓孩子產生憤恨、報復、反叛、退縮,讓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沒有自律性。二是嬌縱,後果會使孩子不知道行為的邊界,沒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堅定,孩子有自尊,會自律,有愛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堅定?首先要冷靜,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解釋,其次告知孩子問題在那裡,再次告知或讓孩子知道你愛他,最後表示願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決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規矩或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中,要讓孩子也參與進來,給孩子足夠的自尊。

培養孩子最主要是培養七項感知能力和技能 ,分別是: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對自己在重要價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緒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善於與他人合作,在溝通協作協商、共同傾聽等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對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斷能力(能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要讓孩子成為心中有愛的人,因為心中有愛的人,便不會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會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自己處理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二、是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學會用同理心去傾聽,把孩子每次犯錯變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譴責的機會。一味批評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擔責任,而急於劃清界限,是把內心的恐懼變成了憤怒來批評孩子。

三、學會道歉,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學習的.,包括承認錯誤、道歉、解決問題。

兩種方式去識別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從內尋找——關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覺惱怒、著急、內疚、煩惱——尋求過度關注

2、感覺到威脅、受到了挑戰、被激怒、被打敗——尋求權利

3、感覺受到傷害、失望、難以置信、憎惡——報復

4、感覺無能為力、絕望、無助——自暴自棄

二、由外而內——觀察孩子的行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應可以看出行為的目的

1、停止一會兒又開始做——尋求關注

2、言語頂撞、消極抵抗——權力鬥爭

3、破壞性行為、說傷害你的話——報復

4、希望你快點放棄努力、別再打擾他——自暴自棄

最後,判斷一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從四點來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堅定。2、孩子有沒有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兩樣東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長期有效。4、是否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讀後感10

不良行為,廣泛意義上來看就是不好的行為,不被認同的行為,大家不喜歡看到的行為,違反既定規則的行為等,在《正面管教》第五章中,作者帶著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一看孩子的不良行為。

原始腦是什麼?

原始腦,又稱“爬行動物腦”,屬於無意識狀態下的行為,而且有一定的延續性。也就是缺乏思考、簡單、暴躁等行為。不良行為是缺乏意識的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孩子表現出了不良行為,也許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他們還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確;也許他們只是想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家長們看到自己,關注到自己;也許他們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管教孩子,其實是想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行為。當我們對自己和孩子的行為了解更多,瞭解的更深入時,就會有更好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

當孩子們喪失信心時,會自己選擇幾個不恰當的行為,進而形成錯誤的觀念和想法:其實就像小朋友找玩具,歸屬感和價值感就是玩具,只是他覺得有四種方式來獲得想要的玩具。一種是家長關注到我時,才能給我玩具,努力的要求被關注被關愛;一種是隻要我有權力時,不被約束時,我才能獲得玩具;一種是你不給我玩具,你也別想去幹別的事情。還有一種是,玩具不是我的,我得不到,我放棄了。

在前幾章講過的幾個概念中提到過: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相信:尋求過度關注或尋求權力有助於他們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報復會使他們在沒有能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經歷中受到的傷害得到補償;放棄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因為他們真的相信自己得不到。

分別舉例來看看這四種錯誤的目的下,孩子們一般有哪些行為吧

1、尋求過度關注。如“家長不可以幹別的事情,只能跟孩子在一起,具體幹什麼無所謂,反正是不可以不關注他”等等,孩子通過各種令人煩惱的方式來尋求家長關注,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

2、尋求權力。此時的'孩子抱有的是隻有我說了算我才有價值感的錯誤觀念,如:做作業時,不是完成一樣再去做另一樣,而是反覆來回換科目,一會做這個一會做那個,總是不專心的做一種,家長說了之後,一點也沒改善,反而折騰的更勤了。“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這也許是孩子長大一些後對家長說的最多的話,來顯示自己、證明自己。

3、報復。報復多產生與家長懲罰孩子之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或存在感,往往會向家長進行報復,“故意弄亂房間,製造噪音,甚至暴力的亂砸亂打”等行為,都是孩子在進行報復,讓對方也得不到好的結果。

4、自暴自棄。往往持有這樣錯誤觀念的孩子,是真的覺得自己不行,自己不會。“媽媽,這個我真的不會。”“太難了,我不會。”往往會將不會掛在嘴邊,最顯示出無力感和挫折感,甚至直接就放棄了。

孩子可能意識不到自己內在的這些想法和信念是偏頗的,是錯誤的。意識不到自己所採取的行為是錯誤的,也就是“不良行為”。所以家長們要學會有效識別他們行為背後的信念,更加有的放矢的進行迴應,進行有效的干預,這對於家庭教養方面是很重要的。

《正面管教》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12

臨近寒假,學校推薦給老師們一套教師讀書書目,其中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所著的《教室裡的正面管教》一下子吸引了我。輕輕地翻開扉頁:“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要改變孩子們的行為,必須處理其行為背後的信念……”“在糾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聯結……”簡尼爾森彷彿知音、更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娓娓講述著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尋的教育真諦。

《教室裡的正面管教》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書中“和善而堅定”五個字出現的頻率很高,讓我印象深刻。書中說道:“在和善而堅定之中,把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給孩子。”“許多家長把和善而堅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兩個詞。”“和善能抵消過於堅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對自尊的挫傷等。堅定則能抵消過於和善所造成的嬌縱、操縱父母、被寵壞的小孩,對自尊的挫傷等。”其實,簡單說來,“和善”就是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尊重,這樣可以“贏得”孩子,讓孩子得到尊嚴,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而“堅定”卻是讓我們尊重自己,並尊重當時情形的需要,減少“贏了”孩子而帶給孩子的傷害,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約束。

現在我對“和善與堅定”的理解更深一層了,我認為“和善”是說一個人如同和煦的`春風給他人的心田帶來溫暖與舒適,能夠理解和接納對方,能夠有“在錯誤中學習”的豁達,能夠有“靜等花開”的耐心;“堅定”是說一個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給他人可靠的支援和幫助,是執著於愛的教育,相信每個人都會成長,是能夠有改變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有無窮的正能量。

當然對《正面管教》很多理念與方法的只是粗淺的瞭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溝通中能夠不斷領悟,在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中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13

兒子出生後大約三年裡,我讀了不少如何養育孩子的書,自認為找到了最核心的觀點,就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給他充分的愛和平等、尊重。保持這種心態,具體做法視情況而定。堅定了這個觀點,並且通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後,我感覺所有相關的書都是萬變不離其中,沒什麼新意了。所以,當知道這本書是教如何管教孩子時,我是沒有興趣的。正巧有同事在讀書會分享它並且有贈書活動,使得我與它有了緣份。讀過之後,我驚喜發現自己有收穫,再次被現實打臉—不要過於堅持自己的想法,隨意拒絕或否定什麼。還好,只要有收穫,我是個不怕被打臉的人。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沒有超出我之前的想法,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以及完全的愛。但有幾種觀點或是做法是我沒有意識到的,有些方法不只是對孩子有效,對家人、伴侶、同事都可能有用,當然,對自己更有用。

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在與孩子發生爭吵時,孩子對你不尊重,和你頂嘴,你該怎麼辦?打他還是罵他?作者認為,你不能迫使別人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在這種時候,你可以決定走開。等大家的情緒都平靜下來時,再看看如何解決。“你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讀到這句話時,我的心一下子明亮了,彷彿開了一扇窗。我的自尊心太強,遇到別人不尊重時,要麼發脾氣,要麼忍住,但不管怎麼做,心裡都覺得很受傷。當孩子再次頂撞我時,我走開了,不是用“忍”的態度,而是用“尊重自己”的態度。第一次使用時,我感覺好極了,看上去是同樣的做法,心情卻完全不同。

“忍”是壓抑自己,我常常委屈得哭,心裡想的全是他如何不尊重我。“尊重自己”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我根本不在意他的態度。僅僅只是換了種想法,我便完全沒有委屈的感覺,可以自己悠閒的讀讀書,聽聽音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練習改變想法後,我面對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每次都提醒自己這句話,越用越覺得有效。也許有些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但我很少再委屈難受了,走開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心情也容易平靜下來。我試著將這種想法也用在與其他人相處,比如家人,比如同事,也是屢試不爽。當別人對我的態度不尊重時,我就提醒自己“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這麼想,就不再糾結於對方是不是尊重我,我可以生氣,但沒必要和不尊重我的人糾纏。當然,這種想法的改變除了讓自己感覺舒服之外,衍生的好處是,不必非要在生氣時解決問題。生氣意味著雙方情緒已經不穩定,這種時候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說出不理智的話,即使解決問題,大概率不是最優的方法。所以,生氣的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

積極的暫停。暫停這個方法之前是知道的,比如和孩子激烈爭吵時,我會覺得應該要停一下讓雙方平靜。不過,我們常常會嚴肅地補充說“你自己好好想想”。很可笑的是,我們也常常發現,他可能去電視,或是看笑話書,甚至躺下睡覺,根本就沒有“好好想想”。這些行為,可能讓我們更為惱火,可能爆發進一步嚴厲的批評。作者提出一個問題,暫停的時候,你希望對方是感覺好一些,還是感覺更糟?就如同前面說的例子一樣,我們常常無法忍受這個和我爭吵的人,他居然在暫停時很開心。但是,如果設身處地的去想,你是在開心時能接受別人的批評,還是在感覺很糟糕的時候能接受別人的批評?看到這部分時,我忍不住笑了。答案是顯然的,但為什麼實際做法卻是矛盾的?幾乎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都是這麼做的。所謂“積極的暫停”,關鍵詞是“積極”,是希望雙方都能夠在感覺更好的情緒裡冷靜下來,才有利於暫停後的解決問題。所以,在暫停期間找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讓心情變好,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非得要對方難受痛苦的呆著,不停反思自己的錯誤。當然,積極的暫停也應該用於自己,如果剛剛和人發生爭執生氣,不必急於反思自己哪裡不對,先找點自己喜歡的`快樂事做做,暫停一下,讓心情平靜下來,也許很多問題就沒那麼複雜了。

什麼是真正的自尊?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昨天,你覺得自己很聰明能幹,今天,你犯了個錯誤,開始自責,或者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突然,你的自尊消失了,你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並不是聰明能幹。這樣的情形熟悉嗎?我很熟悉,好像就是在寫我呢。按作者的說法,我是屬於“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習慣於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認為自己的價值取決於別人的認可。看看周圍,這樣的人似乎不少,總是在追求別人的評價,比如老師、家長、上級或是身邊的其他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建立真正的自尊,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不去討好別人。但哪些行為可能會傷害孩子真正的自尊呢?作者舉出的幾個例子讓我嚇一跳,因為有不少是我們覺得正確的行為。比如,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給孩子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這麼做,可能讓孩子變成“討好者”。又比如,我們習慣於在批評孩子時加一些羞辱他的語言,希望激發他們做得更好,但這種做法也可能傷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他們可能因害怕失敗而不再敢冒險,變得越來越不自尊。意識是改變的萌芽,還好,我已經意識到了,還來得及在兒子成長的路上少犯些錯誤。當然,我也早已意識到自己的自尊有問題,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是近幾年來一直在努力調整的方向。

寫到這裡該結束了,想想挺有意思的,本來是一本講述如何管教孩子的書,卻被我讀出一堆如何改變自己的感受,也許這更符合作者的初衷,我們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可能創造更好的氛圍,引導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正面管教》讀後感14

《正面管教》第四章是重新看待不良行為。讀完此章後我在教學中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了更新的認識,確實受益匪淺。下面對我在本章中認為有價值的句子和段落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既然我們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夠成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並且將我們的行為轉變成鼓勵孩子的行為改進,並且又不損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我們就能夠自己先“暫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直到我們能夠深思熟慮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對孩子作出反應的時候。我們應該對不良行為承擔至少與孩子同等的責任,並且要學會使用鼓勵性的、有長期效果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符合“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的所有要求。

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為有更多的瞭解。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在你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時,要注意不能反擊,而應該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現在一定覺得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我能理解。要是換成我,我可能也會有那種感覺。”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報復迴圈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還需要緊跟著解決問題:“當我們都覺得好受些以後,為什麼不一起談談這個問題呢。”

鼓勵是改變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法。一個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為不當。

只有抱著鼓勵、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態度,這些方法才能有效。

把孩子引向建設性的行為。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定期陪孩子。花時間訓練孩子。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在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之後,可能會更願意聽你的看法,並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你越是要控制他們,他們就越是不屈,並且越是遠離你。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徑,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記住,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

在瞭解了這一章的知識後,我把學到的理念用到了與孩子們的相處中,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本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

《正面管教》讀後感15

之前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講一位媽媽培養女兒的各種方法和效果,覺得挺有意思的,其中很多是日常生活中或者我自己及周圍人生活中並不常見的方式,但是對孩子很有積極和正面的影響,對性格和技能養成也都很有效。 其實其起源和理論依據大部分就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這本書主要是給父母和老師看的。不僅講了應該如何正面管教孩子,還講了為什麼要這麼做,對孩子的內在想法進行了剖析,還有很多事例輔助理解。在每一章的後面,還回顧了本章的重點,並且列出貫穿全章內容的問題列表,以幫助讀者回憶內容。看到一半的時候就忍不住推薦給弟弟了,聯想起他們家三歲兒子的某些表現,真覺得和書中例子很符合,如果以書中的方法來進行更加正面的管教,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這本書最重點的理論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對待孩子,可以不用十分嚴厲,也不用嬌縱。在嚴厲教育的過度控制下,孩子沒有選擇沒有自由,會自然喪失很多自己體驗生活學習技能的機會,會容易成為討好型性格,對自己更加沒有自信。我們可以採取和善而堅定的方式,進行正面的管教。

正面管教的工具包括:

1、廢除懲罰;(懲罰往往可以短期內製止不良行為,但是長期會有不良影響,包括孩子更加反叛、或者屈從而喪失自我)

2、廢除嬌縱;

3、和善而堅定;(態度和善,充分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堅定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例如通過“暫停”方式讓雙方都回歸冷靜,再堅定地執行規則或決定)

4、給孩子培養“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機會;

5、放棄荒誕的觀念:若想讓孩子做的更好就要先讓他感覺很糟;

6、讓孩子參與到設立限制中來;(孩子對於自己參與設定的規則,更有興趣去遵守)

7、問啟發式的問題;(避免簡單粗暴的責備,避免居高臨下態度的追問,而是通過啟發式問題讓孩子認識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及後果)

8、關注於解決問題。

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力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後果;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這些感知力和技能,無疑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其中有些能力很多成年人並不具備。如何讓孩子獲得這些能力,真的不是簡單地隨心所欲進行教育就可以達到的。那句我們聽了很多的“我是為了你好”,有時候僅僅是意願而已,結果是不是真的好,我想可能還是有很多遺憾。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是這本書的目的,也是我力爭通過學習和實踐來避免的問題:很多父母和老師都說過這句話,“我已經告訴過你一百遍了”,他們需要認識到,愚笨不堪的不是孩子,孩子知道什麼對他們有作用,而大人需要意識到,說一百遍是沒有效果的,需要採取更有效更合適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