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經典小說《我的名字叫紅》的讀後感

令人目眩神祕的藝術迷宮,伊斯坦布林的細密畫家們,在他們的傳統觀念中,將失明當作是真主安拉對一位細密畫家最高的獎賞,以至於在年老時,若還能看見這個世界,他們會感到難堪,甚至於刺瞎自己的雙眼。在他們看來,若要看到安拉眼中的世界,他們就得擺脫自己雙眼所見的干擾,失明,便使得他們得以經由自己的記憶,畫出心中最純粹的一切,那將更接近於安拉眼中的世界。

經典小說《我的名字叫紅》的讀後感

然而,在事實上,以謝赫.阿里大師為例,他為黑羊王朝賈杭君王創作了一本傳奇手抄本,為防止他仿製出第二個版本,黑羊王朝的君王刺瞎了他的雙眼,失明的大師投奔白羊王朝的大汗,憑記憶繪出了更優秀的第二個版本,圖畫更為簡單而純粹,然而在色彩的運用上,則顯得黯淡無光。

當然,大師們刺瞎自己的眼睛,還發生在另外一種狀況下,那就是當他們被迫改變風格,去接受一種令他們感到恥辱的繪畫風格的時候。奧斯曼大師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而刺瞎了自己的雙眼,他經由這種方式,告訴人們,他將保護宮廷畫坊的整體風格不受改變,絕不會臣服於法蘭克風格的繪畫。

然而,我們卻從中看出了他巨大的苦痛,一種"一切行將沒落"的宿命的悲傷。與其說他是在抗爭,堅守自己最後的陣地,勿寧說他是心灰而死,繳械投降,不得不以這種方式保護自己最後的一點尊嚴。他用貝赫扎德大師用來刺瞎自己雙眼的玳瑁金針,刺瞎了自己的眼睛,一方面延續那種榮耀,一方面也終結這種榮耀:細密畫覆滅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他,將成為整個細密畫歷史上,最後一位大師。

再看小說中的愛情,我們甚至發現,除了細密畫中經典感人的愛情場景,有關於席琳於樹林間看到霍斯陸的畫像而對其一見鍾情,還有霍斯陸騎馬於席琳的窗外,看著窗內席琳那美麗的臉龐,這類古老畫幅中的故事給人的感動,遠遠勝過於小說中黑與謝庫瑞之間的愛情。黑雖則對謝庫瑞一往情深,卻並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感人舉動來,而謝庫瑞,這個貌美無比且小算盤打得十分精明的女人,甚至於不相信一切,她每作一個抉擇,並不是以感情為指引,而是運用她那超乎尋常的冷靜和理智,她在兩個男人之間徘徊,甚至於也不知道自己期待的是哈桑還是黑,比起愛情,她更在意她的兩個兒子,之所以要在兩個男人之間進行抉擇,與其說是為自己找一個好丈夫,不如說是為兩個兒子尋求好的庇護場所。

謝庫瑞與黑的愛情中,唯一的亮點在於最後一節中,黑猶如謝庫瑞的一場夢境那般回來了,滿臉滿身的傷痕,謝庫瑞在這一刻才發現,他就是她夢中的丈夫。在他滿身血跡的時刻,在他傷痛難耐的時刻,在他的生命隨時可能散去的時刻,他們出乎意料地瘋狂發生性行為。這場性愛帶著鮮血和死亡的氣息,也是一場充滿絕望的最後的狂歡、痛徹心扉的最後的浪漫。然而,黑並沒有死,而是與謝庫瑞安然地度過了二十五個春秋。這樣的二十五年,黑卻一直逃離不了憂傷和哀愁,他們的愛情被描述成鬱鬱寡歡的終結。

幸而在小說的末尾,藉由謝庫瑞的敘述,我們可以想象作為謝庫瑞小兒子的奧爾罕,在描述整個故事時,因對黑的不滿而將他描述得過份散漫,於是我們也可以經由自己的想象,將奧爾罕加諸其上的偏見摒棄,修正為我們想要的模樣。經了我的修正,我願意相信黑與謝庫瑞在一起的二十五年,應該過得足夠浪漫而幸福。

或許是因為我們對土耳其文化了解的缺失,在讀帕慕克的小說時,便猶如走入了一座巨大的由文化、哲學、宗教糾結而成的藝術迷宮,我們會驚歎於那些恢弘大氣的排比,那些細密精緻的描繪,從而對土耳其遠古時代的細密畫藝術、古老的經典愛情故事,乃至《古蘭的經文》,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我們只能從中解其一二,驚歎於我們所見的富麗堂皇和精雅絕倫,卻難以走出這座精心構築的藝術迷宮,窺其全貌。

有時候,我們甚至於會迷惑,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他是想講一個破解凶殺案的故事嗎?可他似乎毫不在意地著筆於此處。他想描述一個絕美的愛情故事嗎?然而他並沒有用心去鋪墊愛情。甚而至於,他也沒有盡心盡力地描述每一個主人公的性格特徵。他只是濃墨重彩地描述細密畫藝術的精湛,卻又對法蘭克繪畫技巧讚賞有加,東西文化的碰撞、傳統的遺失於他似乎痛苦不堪,而宗教的思想禁錮,他又似乎並不絕然反對,或者在他內心,是希望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能和平共處,共放異彩嗎?

還有,小說的名字為什麼是《我的名字叫紅》,而不是"我的名字叫黑"、"我,謝庫瑞"?或者乾脆以敘述者的身份命名為"我是奧爾罕"?紅色,傳統細密畫色彩中的禁忌,以及人的血跡。或者正是要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衝突與融合,是需要付出血的代價的?卻又似乎不僅如此。小說中有一題為"我的名字叫紅"的章節,有這樣兩段話:"我從不隱藏自己:對我而言,精緻優美並非出於柔弱無力,而是來自果決和毅力。因此,我常常把自己置於眾目睽睽之下。我不害怕別的顏色、陰影、擁擠,甚至是孤寂"、"顏色的意義在於它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看到了",是肯定對真主安拉的信仰?是肯定細密畫的精妙?是肯定風格可以決然存在?帕慕精心佈置了一個如細密畫般精妙絕倫的迷局,且不露風格不顯瑕疵,讓我們盡情迷失。

"欣賞圖畫不像是參與一場至今宮廷內依然風行的才華饗宴,而彷彿停駐於一個早已塵封在記憶中的甜美祕密。"於是,一百年來,吸取了波斯地區傳來的靈感滋養,在伊斯坦布林綻放的繪畫藝術,就這樣就這樣如意多燦爛的玫瑰般凋謝了。細密畫的衰落意味著一個王朝的更迭,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細密畫家的命運在時間的長廊上也是註定的。繪畫風格究竟要沿襲哪種風格沒有定論,因為繪畫被徹底放拋棄了,畫家們畫地既不像東方也不像西方。人們順從地接受了發生的一切,就像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一樣。"人們無情的遺忘了,曾經,我們透過截然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奧斯曼大師失明兩年後去世,鸛鳥接替他當上了花坊總監,蝴蝶投注餘生為地毯、布匹和帳篷繪製裝飾圖案。文化衝突的結果,不是一種文明代替、吞併另一種文明,就是兩種文明走向更大範圍的融合,東西方文化的衝突的結果莫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