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張興華《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有感大綱

當我終於手捧著張興華老師的《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這本書時,內心異常激動。從20xx年在海門舉辦的張興華老師和弟子們的活動中,我對張興華老師的兒童心理學就充滿了興趣,記得當時託朋友買張老師的《兒童學習心理學》,可是網上根本買不到。讀不到張老師純正的關於兒童學習心理的觀點,我的心忍不住一直在癢癢,終於,在朱玉茹老師的關愛下,我們團隊中的每一位老師有幸收穫了這本好書,於我而言,猶如有了一次親近美麗河流的體驗。

讀張興華《兒童學習心理與國小數學教學》有感

讀過此書,感覺書中的每一處,都值得我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深深反思,現記錄一二,貽笑大方。

  1、教師語言,連結學生心理的一條絲帶

本書中有不少教學實錄,我邊讀,其中思考投射最多的是實錄中教師那精彩的語言。記得上半年6月份張老師來實小的時候,我就問了他一個問題,是不是研究學生學習心理,老師的語言非常重要。張老師意味深長地表示,老師的語言在走進學生心理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比如第7頁,《迴圈小數》的教學這一章,當學生用豎式嘗試計算並進行表達後,老師立刻送出一份鼓勵和肯定“大家能邊算邊觀察邊思考,真好!”一下子把學習習慣的主旋律成功定位,我想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肯定會把學習注意力不僅放在算上,更放在觀察思考上,從而獲得思維真正的發展。一句語言,不僅評價了學生,而且,站在瞭解學生學習心理的角度,走進學生學習習慣中,給予指導,為學生主動探究提供了方法保障。

再比如,第30頁《認識分數》教學片段中,當學生通過折、塗、塗出了各種不同的形狀的二分之一。老師的語言指向學生深入的數學思考:這些塗色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為什麼都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呢?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從動手做中跳出來,整體地看待眼前的問題,並加以理性思考,運用抽象思維能力,給予解決。從而,分數的意義,也逐漸凸顯出來。一句語言,沒有拖沓的字字句句,簡簡單單,卻已經充分把握兒童學習心理,建立在兒童建立充分表象的基礎上,把學生引向深入,引進知識本質,讓學生主動走進數學本來面目,感受數學本身魅力。

  2、專業知識,剖析學生心理的必備工具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歎為觀止的是關於心理學的那麼多專業知識。當網路上不少文章對學習心理學有關概念有點氾濫引用的時候,書中對於心理學術語等深入淺出的解釋,讓我們一線老師真正搞清楚了一些術語的.本來意義,明白了心理學理論與我們實踐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

比如,關於變式這一術語,別看這些個名詞[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常見於一些文章,但是不少人是用錯這些概念的,源於對概念理解的偏差。所謂變式,就是變換肯定例證的非本質屬性,使學生在事物的各種表現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概括、更易於遷移。

學習中引用變式,能夠讓學生全面的把握問題本質,從而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屬性。

有了這些認識,在一次執教《複習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我引入一組變式題,給課堂增色不少:

這三道題目,都是求一個正方形中一個圓的面積,不過情境有所變換,學生如果善於利用畫圖策略,加以變換想象,就會發現問題的本質所在。

本書中還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學習深思,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反覆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