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人類的終極命運》有感

“如果人有靈魂的話,何必要這個軀殼!但是,如果沒有的話,這個軀殼又有什麼用?”

讀《人類的終極命運》有感

瞿秋白在獄中寫下的這句話,無意中追問了一個人類亙古未解的疑問,那就是:人類是否真有其魂?

或許,“靈魂”可以有另一種表述,比如智慧、心智和意識等等,這是使我們區別於這世界上其他鳥獸蟲魚的關鍵之處。然而,這一極其關鍵,卻又無形無態的存在,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是否能掌握其中的奧祕,並以此創造出另一種有智慧的生命?

這,就是這本名為《人類的終極命運》所要探討的問題。

《人類的終極命運》作者:〔英〕喬治·扎卡達基斯

最初看到這書名時,我不由覺得:嗬,這作者好大的野心,居然妄想在一本書裡就談完人類的“終極命運”?

可是,當我靜下心來細細閱讀之後,我才發現,這確實不是部空擺架子的泛泛之作,儘管這看上去只是一部探討人工智慧的書,但作者卻在其中引申出了對歷史、哲學、藝術、計算機和神經科學等諸多方面的獨到思考,可以說幾乎每隔幾頁就有一個閱讀小高潮,使讀者的對於世界、對於人類的觀念不斷地被重新整理。

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也許,我們熱衷於製造人工智慧來自某種本能的衝動,而不是實際需要。”、“花費數十億歐元,投入最頂尖的研究才智和不可勝數的時間,就為了能造出我們的複製品,意義何在呢?為什麼不乾脆找一個人類夥伴談天,讓人類僱員完成工作呢?”

呵呵,看到這裡,我不禁恍然發現,幾乎所有關於人工智慧的作品裡,那些獲得了自主意識的AI們,都具有人類的外形和思維方式。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

作者將人類的這種想法稱之為“擬人化”思維,這是上古洪荒時期,最原始的一批人類剛剛開始學會壁畫這類簡單的藝術時就具有的思想,我們會把山川、大地、森林以及世間的各種飛禽走獸都賦予人格,並想象它們都是具有靈魂和思想的存在,這種思維一直髮展到現在,使得人們產生了想到製造出一個有智慧的人工生命的想法。

與其他一些探討人工智慧的作品不同,本書並未侷限於“人工智慧”的技術可行性這一議題,而是將視角放到了更為廣闊的“智慧”這一領域裡,在關於智慧的種種思索中,作者產生了許多許多人們挑戰往常觀念的想法。比如,作者在書中提到,智慧之所以能在宇宙中存在,絕不是一個演化的意外,智力一定是一個更大的目標預設的種子,而這個目標,就是延續宇宙的壽命。

按照書中所說,在遙遠的未來,宇宙會因為熵增而逐漸走向衰亡,在那時,宇宙各個角落的能量都已趨近於均等,沒有了生存所需的能量,一切生命都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智慧存在的唯一形式,只可能是人工的,那是一種有意識的可以自我複製的機器,而這種智慧機械生命存在的終極意義,就是使宇宙殘存的能量能夠取得平衡,從而延續宇宙的壽命。

像這樣啟示性的觀點,在書中不勝列舉,而本書令我最為欣賞的一點,就是作者看到了人工智慧其實並不只是科學上的一個技術難題,它更是一種拷問人類自身的哲學問題,何為智慧?難道僅僅使得機器表現出與人類一樣的反應或是思維方式,就能稱其為有智慧了嗎?如果不將這些問題思考清楚,也許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種種努力,到最後都不會得到一個令我們滿意的答案

康德說過:“人不是手段,是目的。”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科技的發展,我們同樣可以說:“重要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的最終意義與目標。”本著這一想法,作者在全書的末尾探討了人工智慧在未來可能對人類造成的種種改變,比如,作者認為倘若強人工智慧真的實現,那麼現有的基於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體系會徹底瓦解,因為具有超強算力的智械會提前演算出市場中的每一個變數,這樣就能使人類的經濟一直處於最佳狀態。

然而,作者同時也提到,隨著隨機性被智慧演算法所清除,人類原有的價值體系可能也會不復存在,因為在人類的歷史中,正是因為我們在不斷地犯錯,才使得我們塑造了最為珍視的道德價值,容納錯誤的能力使我們變得包容,讓我們去關懷那些比我們不幸的人。

但是當我們擁有了這樣一種極具效率的技術後,以往對於道德窘境的種種憂慮也許全都會被我們拋在腦後,因為我們安全地知道自己不會再犯錯,但是由此一來,我們反而可能失去了我們作為人類最為珍視的一部分:我們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