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絲綢之路有感大綱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絲綢之路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絲綢之路有感

讀絲綢之路有感1

讀了《絲綢之路》這篇課文,我也從中瞭解了我們中國的歷史,我們中國和西方的交易、文化溝通就在這條絲綢之路上。

這條路為什麼叫“絲綢之路”呢?

因為我們中國的絲綢位列第一,所以就叫做“絲綢之路”。我們中國人也為此驕傲呢!

這篇課文講了我們中國和西方交易中的一件事,我們中國給的是五顏六色的絲綢,西方人看了特別高興;而西方人給的是特大的鴕鳥蛋,因此,我們中國又多了一種動物,那就是“鴕鳥”。

我們中國的絲綢在西方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穿呢!而在我們中國,那絲綢人人無一不穿呢!

這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國和西方的國家可以給其他國家沒有的東西,也是文化溝通呢!這非常重要,要不國家就落後了,遠沒有其他國家先進呢!

這絲綢之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呢!

讀絲綢之路有感2

今天,我學習了《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今峽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這條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絲綢最有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而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

這篇課文講了公元前115年,中國使者張騫與安息國將軍友好往來(代表漢國和安息國),並交換別的國家沒有的東西。

從那以後,一隊隊駱駝商隊在這漫長中行進,他們將中國的養蟬、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歐洲,將那裡的葡萄、核桃、石榴、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到了我國。

這篇課文講了中西部都在發出勃勃生機!說明了只有互相交換你沒有的東西,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讀絲綢之路有感3

我喜歡看書,但從不看歷史書,唸書的時候,常常因為歷史考試成績太差而挨老師的手板。一直覺得冗長的歷史事件雖比小說包含更為完整的時間、人物、事件、影響,但用不摻雜觀點的態度平鋪直敘已然發生的故事,讓我覺得乾癟無味。歷史學,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是我所知道的唯一歷史學作用,而何謂興替,何謂歷史規律,不讀史的我便也無從得知。

《絲綢之路》如若放在一年之前來讀,我可能也會覺得難以下嚥、無從下手,在這一年之中,我斷斷續續拜讀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構建了基本的巨集觀經濟學基礎,又涉獵了《未來簡史》等巨集觀導向性書籍,將我的視角從微小的個人感官推向了巨集觀範疇內的縱橫交錯。以經濟推動歷史程序為主線的《絲綢之路》,正是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路途上,利用宗教統一思想、戰爭掠奪資源、開闢貿易路徑獲得財富等手段,不斷地推動歷史的發展,而經濟行為的全球化則帶來更為密集的思想、資源的互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慾望的驅使下,帝國不斷更替,文明不斷髮展,世界瞬息萬變,而世界運轉的本質,卻從未改變。

歷史,並非單一的事實,而是融合了經濟、政治、宗教、軍事、文化、科技、醫療、環境的綜合體,在這個龐大的架構下,經濟基礎作為一切上層建築的決定因素,始終根據被稱作“絲綢之路”的`貿易通道來分配著世界的財富,而世界的中心從始至終都是據此轉移的,改變的,不過是“絲路”的存在形式,從有形到無形,從陸路到海路,從馬匹到車船,從絲綢瓷器到黃金石油或是稀土。

隨著財富被不斷地發掘,人類由動物性逐漸向社會性發展,有了充裕的物質條件作為基礎,思想、文化、科技便逐一誕生、進化,同時又反向影響財富的再分配。在書中,可以看到人類對未知領域近乎相同的想象和恐懼、對新領域開拓的近乎相同的霸權和奴役、人們近乎相同的經濟行為,通過“絲綢之路”的連線力量,將貿易、思想、文化等等推向全球化,即意味著,連線將是合作共贏,破壞即是雙刃同傷。絲綢之路無形之中控制著國家的行為,掌握著世界的格局。

在這個網路資訊高速交流的時代,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理解國家政策的動向,不被錯誤言論帶偏。自由的言論並不都是正確的言論,而學識、文化、道德觀念的總和才決定了言論的正確性,雖古語常說不知者不罪,但更應知道不知者莫妄言。你我不過如蜉蝣於天地、滄海之一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雖不能一一歷過,但也萬莫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唯有常學常新、常思常明。

歷史學,是一門包羅永珍的綜合學科,歷史規律從來不是單一的史實研究。各種因素盤根交錯匯成一個結果,它是過去、是現在、也是將來。所學的知識終有一天會被融會貫通,任何的疑問終會在某一些時刻得到又一種解答。這就是初讀《絲綢之路》帶給我的反思與體悟。

讀絲綢之路有感4

此書架構上十分獨特有別於其他的歷史書籍,從第一章"絲綢之路的誕生"到結語新絲綢之路,中間是各種之路,這樣的章節編排架構強烈地提示讀者絲綢之路上所流通的遠非絲綢一種物質。

絲綢之路,1877年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據中國和歐洲史家關於中西貿易的記載,在地圖上繪製了一條橫貫歐亞的貿易路線,並命名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影響,並不在於貨品的流通,而在於絲路上穿行的人們將他們各自的文化像種子一樣沿途撒播,包括觀念、信仰、技術以及它們在物質上的表現。因此,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諸種文明的穿行與交流之路。歷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創生成長。而當今,這裡既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和時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為動盪不安的地區。

絲綢之路是生活在這條道路兩端、沿線的民族共同開闢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不僅僅通往中國,還通往南亞次大陸;它不僅僅是經貿之路,更是思想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之路、戰爭之路、資源之路;它不僅牽涉到沿線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更關涉整個世界的發展大局。絲綢之路對於人類文明進步非常重要,因為它將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緊緊相連。彰顯出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世界上其他的文化和文明影響縮小甚至掩蓋。

在16世紀西方崛起成為世界霸主以前,東方的絲綢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國都出現在絲綢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壯大,絲綢之路上的貿易讓全球化早在20xx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學者聚集在絲綢之路上創造交流智慧和藝術

絲綢之路是人類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臺,也是諸文明獲取資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徑。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在爭奪絲綢之路的硝煙散去之後,是沿途文明接力傳遞、利益共享的常態。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絲綢之路就是人類文明最耀眼的舞臺。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透過這部包羅永珍的史詩鉅著,"一帶一路"的戰略價值將變得一目瞭然。

讀絲綢之路有感5

絲綢之路猶如一條運載著千年歷史的長河,為我們留下了無窮的智慧與夢想;它,是使中國繁榮的一個起點,它,也是一條神祕的路。

絲綢之路所經過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叫做——樓蘭,這是一個至今留有未解之謎的一個國家;樓蘭曾經是一個小國家,但卻因為絲綢之路繁盛了起來,可這個國家在輝煌近500多年後,神祕消失了,但這個謎,卻被一個瑞典人,在不經意間揭開了……

1900年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與嚮導來到羅布泊荒原孔雀河下游進行探險考察,在考察中偶然發現了被埋在地下14個世紀的樓蘭古城,轟動了全國。

我是一個西安人,這有什麼呢?但古時的西安曾是十三個國家的首都,也是當時最大的城市,比羅馬大出整整3倍,西安的一個大明宮,就是北京紫禁城的4倍,我十分榮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西安人,我十分自豪,也十分驕傲。

那悠悠的駝鈴聲,始終縈(yíng)繞在我的耳畔;那昏黃一體的駱駝隊,浮現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