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00字(通用12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00字(通用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600字(通用12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於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後,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裡颳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於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現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型別書是那麼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祕。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傳統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裡,進而走進了自己內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裡身居要職,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但她並不開心,由於婚後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裡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裡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後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後,她終於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我在一家外企計算機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體產品的營銷經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裡,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2

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一直認為讀該類書便是需要人生指導的人。終究,事實並非如此,生活在喧囂匆忙世界中的我們,需要這樣一股使心靈歸於靜謐的清流。總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機會遇見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紗,遇見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從一個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

該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畢業,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白領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麼我不快樂?為什麼我如此之不幸,沒有父母的愛,失去丈夫的愛,終日面對婆婆的尖刻、冷漠,就連企盼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多年不孕),惶論擁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託??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個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找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

想來,這個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個自己的載體罷了。 我們永遠都難以知道自己真正該怎麼活、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所以一次次我們錯過了隱身於思想深處的另一個自己。總在嘗試著改變些什麼,可是生活會毫不保留地告誡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就唯有適應。

人生其實很簡單,最終追求的莫過於“真我、喜悅、和平”罷了……最欣賞本書中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們內心透射出來的結果。

向世界竭力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每個人時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處,活於世上,我們真的不需要對世界作出任何解釋,世界只接受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罷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3

正在讀一本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深奧,很難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別。就像是有些人一樣,第一眼看見覺得不怎麼樣,但是以後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好看。當我細細慢慢體會的時候,忽然發現它已經在慢慢的進化著我的心靈,悲觀和慾望。

在這一個個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這樣一件事。她說;那一天業績考核出來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擠了下來,她的內心非常難受。早上她上班,發現同事們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視著她,有同情、鼓勵的,有幸災樂禍的。在接下了和老闆的談話中得知,在老闆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終於得到了總經理的認可,得到了一個並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剛進辦公室時同事的眼光。可是,現在的她覺得同事們的眼光和平時沒有什麼兩樣的呀。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類似的感覺,當你獲得一些與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經歷,當自己的想法改變的時候,總覺得周圍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會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們的眼睛裡充滿著自己主觀臆想出來的內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勵”,有些同事“幸災樂禍”,都是她的大腦自己去篩選、過濾、定位出來的,並不是事實。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根據自己當時的情況虛構、假想出來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作用下杜撰出來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說是在古時候,有個砍柴的人發現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一直認為是他的鄰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個鄰居都覺得他就是那個偷斧頭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帶著新買的斧頭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過的地方發現了一把已經生了鏽的斧頭。當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鄰居時,他發現他的鄰居怎麼看都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

是呀,周圍的人、事、景、物常常會在我們不同的想法下產生著不同的變化。其實不是他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藉著主觀想法去臆斷,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後的原因。就像書中的老人所說的: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有點醜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裡面珍藏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4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脩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脩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的蛻變,讓我對所謂“靈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注這個人,進而關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於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說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著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我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所以,我不會繼續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悅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開啟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裡,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著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裡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5

平靜,是我讀這本書時一直保持的心情。這本書教會我學習內在思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會被很多東西所影響,從而心情或好或壞。雖說情緒的轉變是我們內在真實的心情寫照,但是細想下,心情的好和壞都是表示我們對某件事情是否在乎。我們常常感到越是在乎的事情,就越容易失去。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僅僅看到了成與否這兩個簡單的結果。殊不知,我們已經忽略了這件他們的本質,那些我們忽略的才是真實的體現。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先沉下心來,冷靜地看待這件事情,然後才決定要以何種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女主人公通過無意間遇見的一位神祕老人,進行了一系列貌似離奇的探尋真我的路程。這段旅途一路走來,有痛苦也有失去,但是女主人公最終找尋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現在的我們還年輕,正是汲取知識和塑造發展自己的時間,但此時的我們也因此顯得不夠安定。我們有著很多很多的理想渴望去實現,但是卻太多、太雜,不經意間,就悄然迷失了自己。我經歷過,我迷失過,我也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的時候。或者說,我都想要,都想做,結果卻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漸漸地我學會了選擇和放棄。我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做什麼才能使自己安定、成長。現在的我明白了,遇事先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後再將要全力以赴的事情做好,活在當下,一步一個腳印,這或許就是一種提升。

一本好書,需要反覆品讀。她給我帶來了人生的哲理,更引領我走過了一段人生必經的心路歷程。感激這本書,也感謝公司在生日之時將她贈與了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6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角色,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 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7

是一本關於探尋內心真我靈脩的書。講的是一個老人引導處於人生最低谷女主的探尋真我整個過程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到讀者的內心深處,讓我從起初的不以為然到後來的幡然醒悟,震驚又開心!

還記著剛讀這本書時,對“我們是誰?我們到底在追求著什麼?”很感興趣,時常清醒又時常迷茫,因為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簡單又深奧,得用一生來好好探索吧。

讀完三分之二,還是會有點疑問,覺得作者是一個唯心主義,她說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自己內心投射出來的,我想反駁,但細想生活中所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卻啞口無言,好像確實是這樣。我們總是受情緒和思想控制,但其實大多時候思想是錯誤的,而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並不知道這是錯誤的。

讀完這本書瞭解到了能量守恆作用,以及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的思想,學會接受事實,認識並且肯定自己的不足,從無到有,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引用文末老人寫給女主的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8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接觸的靈脩的書籍的第二本,哈哈哈,第一本是《斷舍離》。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大的感觸是直視自己的陰暗面吧,接受臣服於那些已然發生的是事實。

其中最喜歡的一句是,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回憶起過往自己的一些經歷經過,會發現我也有老人說的,胜肽,我執意尋找,所以能量場吸引來的,自然而然就是我想要把自己營造成受害者的樣子,其實人這一生,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內在的一個投射。

而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我們產生胜肽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學會敢於直面,學會讓情緒的能量場來去自如。這樣活的才自在。

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振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所以要自信的經常暗示自己,才能更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不要讓自己的思想停留過去和未來,而是要關注當下。杜絕胡思亂想的一個好的方法,就是關注自己的呼吸,學會冥想,再遇到已然發生的事情,不要被情緒帶著走,先去接受。

我們一生會有很多身份,很多途徑去尋找認同感。但是那些都不是真我,事物其實都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認知也是。所以先學會認可自己,才能一步步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9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為自己的意識,帶入了更多的覺知,就像我們的眼睛,雖然可以有很廣的視野,但我們的注意力其實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狹窄的範圍。平時做事的時候,你的身體除了在動作之外,也在呼吸,在適應和感知著周圍負責的範疇,我們心思的注意力其實是集中在其他比較明顯的事物上。

一直聽著老師講,用身體感受,面對每一次的狀況,用身體感受你的感受,一直在心理默唸,但是真心沒有體會到,用了兩天時間看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文章中一次次的身體觸碰,胃部,心口、喉嚨每一處的反應都是最真實的反應!我們真的需要放下頭腦媽媽,更多的用身體感受,身體就是我們最真實的迴應!

心理學真的很神奇,可以一次次觸碰我們的內心,直擊要害。我們一次次面對真實的自己,一次次從黑暗輾轉迎接光明,這種內心的喜悅是油然而生的,每一次的觸碰我們都刻骨銘心,每一次的成長我們煥然一新,這種內在成長受益匪淺!

報名了孫培麗老師的團體課程,為期1年,每週五9點開始,特別期待,願這次我能更好的突破自己,層層放下傀儡,找到最理想的自己!我相信我可以,在心理課程的陪伴下,我一次次遇見真實的自己,真的很喜歡這種感覺!

與身體對話,得到最真實的迴應,身體的種種反應是最直接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生活腳步太快,快的我們早已忘記尋找內在的自我,太多的在意外在的自我,因此我們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太多的在意他人,我們終究失去了自我!心理學一次次幫我們迴歸,迴歸最真實的旅途!

遇見未知的自己:若菱是幸運的,她遇到了老人,身心重生,幸福滿滿!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0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說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我深有啟發。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女主人公通過無意間遇見的一位神祕老人,進行了一系列貌似離奇的探尋真我的路程。這段旅途一路走來,有痛苦也有失去,但是女主人公最終找尋到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現在的我們還年輕,正是汲取知識和塑造發展自己的最佳時間,但此時的我們也因此顯得不夠安定。

這本書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愛過、通過、哭過之後——是臣服的體驗”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於人,而是臣服於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醜陋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裡面珍藏的禮物。因此我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事,他們何嘗不是給了我這樣一個禮物,也給了我堅強和成長的契機呢?浴火重生的鳳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飛得更加高。

一本好書,需要反覆品讀。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人生的哲理,更引領我走過了一段人生必經的心路歷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1

這是一本心理小說,小說的故事很俗套,但卻引人入讀。看著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自己與主人公同樣的問題,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問題,所以往往讀到這時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還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於是恨不得趕緊讀到重點的地方,一解心頭之憂。

在裡面有這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或許每個人都希望像若菱一樣,擁有一個可以指導人生,排憂解難的老人;或許每個人都想像若菱一樣,能一點點認清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或許每個人都願像若菱一樣,可以有一個特殊而寶貴的經歷。這本書我看的既艱難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個銜接很順暢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艱難的是,裡面有好多“專業的術語”甚至到現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艱難的是,看的時候有點點震動:原來,瞭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個過程。有些時候,我好像感覺到自己所有的過去和思想都被顛覆了。從書中我明白了接受自己,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就註定了我們的先天條件,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打造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他人的事情,我無法改變,我接納,而我能改變的,就是我自己,就是當下我能做的事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篇12

我一直都是一個自卑的人。

最近看了本書,卻讓我心態放平了許多,也許不只是這本書的功勞,只是從這本書開始,我有了真正的變化。所幸,真有了質變,我希望這質變能持續進行下去,讓我變成自己想成為的人。

小時候,有位老師評價我說我學習是“蜻蜓點水”,我一開始不服氣,後來漸漸長大,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真是這樣,所以也經常那這句話警醒自己,不要再“蜻蜓點水”!但是,秉性難移啊……後來我漸漸發現,我做事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好像我的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鼓勵、讚賞、羨慕之上,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學習這些知識,只是一種虛榮心在作怪。比如說這次學習園運動,看到別人回答問題都回答的很好,而我能回答出來的都是書上能找到的,找不到答案的腦袋就一團亂,總想著得到老師的鼓勵,所以這之後我總是要先自嘲一番,然後小我萎縮到不行,幸福的學習過程變成了羨慕別人打擊自己的過程。自己有時也忍著不去看別人的精彩答案,但是總避免不了的啊,所以有時痛苦,有時難過……

現在,這些我都放下了,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放下了,但我現在確實心裡很輕鬆,因為,不管我答得好與壞,完美與否,我都切實的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鍊,我希望我能真正的自己肯定自己,不依賴別人的評價,雖然我不聰明,但我在盡力做到勤奮!我想慢慢的,等那些基本知識我都掌握牢固了,我會越來越熟練的運用聯絡的。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打擊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