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精選幼兒園教案模板集錦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教案模板集錦4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五官,體驗它們的作用。

2、嘗試用表徵符號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

每人一面小鏡子,記號筆,色紙、小房間(音樂、鈴聲、鮮花、娃娃、醋、糖、鹽、QQ糖(多種口味)、橙汁、葡萄汁、鹹、甜餅乾)

  活動過程:

  一、觀察討論

1、看看!我帶來了什麼?它要來幹嗎的?那我們照一照,你看見了什麼?

2、讓我們和它們一起做遊戲吧!我點你說,我說你點。

3、討論:原來我們的臉上有這麼多東西呀,那你知道它們有什麼用嗎?

4、小結:哦,原來耳朵是用來聽的,眼睛是要來看的,鼻子的本領是聞出各種味道,小嘴巴的本領最大,可以唱歌、說話還可以吃東西。

  二、體驗

1、你們本領真大,知道這麼多臉上的祕密呀,那我要考考你們了,再用你們的這些本領,去發現我小房子裡的祕密,好嗎?去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你是用了什麼本領?

2、交流: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發現的?

3、小結:哦!現在我們知道了,臉上的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用處,都是一個寶,那要是沒有行嗎?為什麼?

4、它們的用處可真大,我們平時要保護好它們,和它們做好朋友。

  三、繪畫

1、請你把你的發現畫在紙上,想一想,你有什麼辦法讓別人看得懂。

2、幼兒繪畫,畫好的可先與同伴交流。

3、展示後集體交流,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幼兒園教案 篇2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先生,多次強調要重視科學實驗。許多科學家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科學實驗的興趣和能力應從小培養。因此,我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尤其重視幼兒的小實驗活動,並對實驗的內容、方法、材料、形式等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以提高科學教育活動的水平,為提高21世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實驗內容應淺顯、豐富、有趣

(一)由於幼兒認識水平、理解能力的侷限性以及動作不夠靈敏的特點,小實驗應選擇便於操作、易於理解的內容,讓他們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粗淺的知識和技能。如,用一面小鏡子可讓幼兒做聚光小實驗,用有色透明的塑料唱片做變色遊戲等。

(二)小實驗的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包括:

1,動植物生長的實驗。如,“切斷後的蚯蚓會不會死”、“豆芽為什麼會變黃”等。

2,自然科學現象的觀察實驗。如,“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等。

3,生態與環境。如,“小金魚怎樣會死的”(蓋上了蓋缺氧所致)。

4,日常生活小實驗。如,“怎樣辨別生、熟雞蛋”等。

(三)小實驗是在類似遊戲的情景中進行的,對有趣的活動,幼兒能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選擇小實驗內容時,應注意趣味性。如,“不怕熱的小蝌蚪”這一實驗,好奇心驅使幼兒去操作、去驗證。通過實驗,幼兒知道了“小蝌蚪不怕熱”的祕密,也明白了在炎熱的夏天裡,為什麼魚、蝦等動物能照樣生活在水中的科學道理。

  二、小實驗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小實驗的方法也較多,我初步歸納為:

(一)模擬實驗。是指幼兒利用有關材料,模仿自然界中常見現象的實驗,在觀察、操作中,他們會發現自然界中事物的特性和聯絡。如,“小雨滴旅行記”這一課題中,在藉助於圖片、故事向幼兒介紹有關雨形成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做演示實驗,讓幼兒觀察,邊演示邊講解:燒杯裡盛上適量的水(江、河、湖、海中有許多的水)——蓋上玻璃(象徵天空)——放在酒精燈上燒(太陽晒)——水中冒出氣體(水變成水蒸氣)——遇到玻璃冷卻變成水珠(跑到天空中遇到冷空氣聚集在一起形成雲)——小水珠越聚越大,最後變成小水滴落下來(雲裡的水珠越聚越多,最後往下落,就是下雨。)在這一模擬實驗中,幼兒頗為好奇,於是我就為他們準備好的玻璃杯倒些開水,讓每個幼兒都將杯子蓋上玻璃,提醒他們注意觀察。他們發現玻璃上的水蒸氣越聚越多,最後變成小水滴往下落,拿起玻璃興奮地說:“我下雨啦,我下雨啦――”還相互比賽誰下的“雨”大。這一簡單的模擬實驗,彌補了自然條件下幼兒觀察的侷限性,從而激發了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封閉實驗。是指實驗的結果是有限的、唯一的。這是幼兒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實驗法,也是進行其他探索活動的基礎。我在組織“磁鐵的奧祕”的實驗中,將各種各樣的物品分別放在幾張桌子上,讓幼兒自由選擇、擺,過一段時間,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幼兒爭著說:有的東西被吸起來了,有的東西吸不起來。我再幼兒把能吸起來的東西放在一邊,吸不起來的東西放在另一邊,引導他們得出結論:是鐵就能被吸起來,不是鐵就不能吸起來。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磁鐵能吸鐵。封閉實驗是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是幼兒進行創造活動的基礎。

(三)系列實驗。由於物體內在結構的多樣性和外在聯絡的複雜性,往往一、兩個實驗活動或短時間內還不能認識事物的全部屬性,而需要有相關聯的、連續的、由淺入深的、長期的一系列實驗活動,這是一種有聯屬關係的操作探索活動。如:在認識泥土的活動中,首先要讓幼兒通過看、聞、捏、壓、玩等感性活動,來發現和區別有機土、硬土、沙土、粘土的顏色、顆粒的大小、形狀、柔軟度、粘性等特點;再通過與糖或鹽進行溶解比較實驗,認識泥土不溶於水的特性;最後,還要進行泥土作用的實驗,將同樣的種子種在泥土裡和黃沙裡,通過觀察,得出植物生長離不開泥土的結論。通過這一系列實驗活動,幼兒獲得了有關土壤的第一手經驗,對泥土的種類、特性、作用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

(四)歸納實驗。將形態相似、存在方式基本相同的物品聚集在一起,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概括出類似物品的共同特徵。如:在認識紙的特性的小實驗中,我先出示了有一個小窟窿的小紙盒,啟發幼兒學做魔術師,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將不同種類同樣大小的'紙從小窟窿處放入紙盒,再請幾位做法不同的幼兒實際操作演示,歸納出紙具有可摺疊、易撕碎、易揉、易皺、可捏、可卷等特點;再通過燃燒紙、抱抱紙娃娃、把紙入水中等實驗活動,歸納出紙易燃、輕巧、易吸水的特點。通過實驗,幼兒認識了紙的共同特性。

(五)求異實驗。是發展幼兒創造力極為重要的方法,幼兒在認識物體特徵和屬性的基礎上,再次擺能物體,尋找出暫時改變物體特性的一種新方法。如:當幼兒認識了“沉與浮”後,要求他們實驗、思考,如何使沉下的物品浮上來,浮著的物品沉下去,這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挑戰,他們引出了有關船隻和橋的問題,更進一步地實驗:分別用薄鋁片和泡沫、塑料、木塊等做船,來裝載放在水裡下沉的物品。

三、小實驗材料的非正規性

幼兒做小實驗沒有正規的實驗室,也沒有精密的儀器,材料、裝置簡單易行。其特點:

(一)簡單。往往是幼兒的玩具或日常用品,如,在雨的形成小實驗中,幼兒只用了一個茶杯、一塊玻璃和開水,就初步完成了實驗的任務。

(二)數量多。其一是種類多,如,認識磁鐵的活動,不僅準備磁鐵可吸的物品,而且還準備了許多磁鐵吸不起來的木塊、布條、泡沫等物品;其二是同種類的多,有時是人手一份,如,認識空氣實驗中,塑料袋、氣球的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三)易操作。便於幼兒拿放、使用。

(四)安全。小實驗材料一般選擇無毒、衛生、鈍角、稍大的物體,以確保幼兒的絕對安全。

四、小實驗的組織形式應靈活多變

由於實驗內容、目的要求以及時間的不同,小實驗的組織形式可分為三類:

(一)集體實驗。是指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完成一個實驗課題或每個幼兒都同時實驗一個課題。

(二)分組實驗。一個小組或一個桌子上的幼兒共同做一個小實驗,小組間的實驗內容可相同或不同。

(三)個別實驗。是指請一個幼兒做實驗,其他幼兒觀察,是個別幼兒的單獨實驗活動。其中單獨實驗,常是個別幼兒偶發性的實驗,時間、地點不固定,是在科學室、自然角或其它地方進行的,是個別幼兒探索活動中的即興實驗。教師在組織實驗活動時,要靈活採用多種組織形式,以激發幼兒實驗的興趣。

總之,在小實驗活動中,既要向幼兒提出操作的規則和要求,又不過於要求他們拘泥於規則和要求,以免影響他們的實驗興趣。要給幼兒充裕的時間,適當的指導,讓他們在小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豐富知識,擴大眼界,培養起實驗的興趣和能力,為他們今後攀登科學高峰奠定基礎。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在開展了《我們身邊的科學》這個主題中的“圓圓和方方”、“會變的圖形”、“拼圖形”等活動後,幼兒對物體的形狀產生了濃厚的觀察興趣。一天,我帶領幼兒到園外的小公園散步,看門的爺爺將自動伸縮門開啟,一個細心的孩子發現門上有很多平行四邊形,隨著門的開關而變大變小,於是就興奮地嚷起來。經他一嚷嚷,很多幼兒都圍了上來,對這扇門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記錄活動,讓幼兒感知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種形狀,而四邊形等形狀會變形。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培養細心操作的習慣。

3.讓幼兒瞭解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就是利用了形狀的穩定或不穩定性原理。

活動準備

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每組若干,筷子、橡皮筋、記錄表若干,投影儀,自行車、大吊車、鐵塔、照相機三角架的圖片。

活動過程

1.以自動伸縮門的事例引出課題。

“幼兒園的大門能自動拉長、縮短,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因為通電了。”

“門有彈性。”

“我看到門那邊有個平行四邊形,本來是大的,門開的時候就變小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試驗,看看是怎麼回事。”

(幼兒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個女孩子看到了門上的那些平行四邊形。不過,對於伸縮門的好奇使他們急於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2.教師出示用橡皮筋綁好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請幼兒說說是什麼形狀,然後進行拉、擠,看看會發現什麼現象。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這個正方形我一拉就變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動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初步感知了各種形狀在拉、擠之後,有的會變形,有的不會變形,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奠定了基礎。)

3.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要求:操作後,在穩定的形狀後面打勾,不穩定的形狀後面打叉。還可以運用老師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製作不同的形狀,看看這些形狀是否穩定,也在表中記錄下來。然後請幼兒操作,教師重點對幼兒在記錄和繞線中出現的困難加以引導和幫助。

(幼兒基本都能分辨出什麼形狀穩定,什麼形狀不穩定。幼兒普遍對製作各種形狀非常感興趣,但是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只有一小部分幼兒能獨立地用橡皮筋將筷子連成五邊形、六邊形,而且發現這些圖形也都不穩定。)

4.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自己做了一個什麼形狀,是否穩定。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在講述過程中,幼兒都認為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其餘圖形在拉擠之後都變形了。)

5.引導幼兒討論並操作:怎樣可以使四邊形、五邊形等形狀也變得穩固。

(在探索中得出正確結論的孩子並不多,但是通過操作,孩子們增強了感性經驗,這遠比老師說一個結論來得印象深刻。後來在老師的暗示下,孩子們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幾根筷子,讓多邊形變成若干個三角形,就可以穩定了。)

6.請幼兒聯絡生活,說說什麼東西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上次我們看到的自動伸縮門,上面有一個個平行四邊形,開門的時候,平行四邊形變窄,關門的時候又變寬了,非常方便。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三角形穩定、四邊形不穩定的原理嗎?”

7.看投影,瞭解相關知識(自行車、大吊車、鐵塔、照相機三角架等圖片)。

(看了圖片,幼兒瞭解到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的東西利用了形狀的穩定和不穩定性,感到非常好奇,為課後的延伸活動奠定了基礎。)

延伸活動

1.請幼兒平時多注意一下,生活中還有什麼物品的構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2.在探索區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兒繼續探索形狀的奧祕。

幼兒園中班優秀教案――有趣的軟棍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發現軟棍的多種玩法。

2.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及協作能力,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軟棍每人一根,大塑料筐四個,大沙包、皮球若干,熱身操磁帶―盤,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幼兒進入場地,四散站立,要求幼兒不要影響到別人,別人也影響不到自己。

2.跟著音樂作熱身操,重點活動腳部關節。

(二)基本部分

1.幼兒站成四路縱隊,一個一個接力跑到對面拿一根軟棍。

2.幼兒自由玩軟棍,教師巡迴指導並引導幼兒注意安全,啟發幼兒想出多種玩法。如:用腳玩軟棍,用下巴夾住軟棍走:兩人合作練習打槍;多人合作將軟棍擺在地上,練習跳躍動作等。

3.教師有目的請玩得與別人不一樣的幼兒表演示範,其他幼兒跟學。

4.遊戲:過小河

(1)請幼兒把自己的軟棍變成圈,站成四隊,成體操隊形散開,把軟棍放在腳的正前方.幼兒站在軟棍的一旁,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要求:

①一次跳進一個軟棍圈內,魚貫地進行練習;

②跳時不要碰到軟棍,如果碰歪了,要自動修好。

(2)將軟棍擺開,加大軟棍間的距離,兩隊距離稍大,另兩隊距離稍小些。教師與幼兒―起擺好,幼兒自由選擇練習。要求同上。

(3)改變擺改形式,交錯擺放,教師在前面擺,幼兒在後面擺。幼兒魚貫地練習,要求同上。

(4)增加難度,拉大軟棍圈之間的距離,幼兒自由選擇練習行進跳。

5.遊戲:運糧食

師:今年有些地方發洪水,我們給災區的小朋友運點糧食,好嗎?

(1)交代遊戲玩法:小朋友要跳過小河,把糧食運到河對岸的糧倉裡,然後按原路返回拍―下第二名小朋友的手,依次類推,以速度快、運得好的―隊為勝。

(2)並在河對岸放上四個大塑料筐當糧倉。

(3)遊戲規則:

①運糧食是要依次跳過小河,不能掉入河中,不能踩到軟棍;

②不能將糧食掉到河裡;

③要將糧食放進糧倉,不要亂扔。

(3)組織幼兒遊戲3~4次,每次遊戲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第―次只運―袋糧食(大沙包代替);第二次要求運兩袋糧食;第三次要求一次運一袋糧食和一個西瓜(皮球代替);第四次遊戲可自己決定,運什麼都可以。

(4)小結:表揚積極運貨物並遵守規則的幼兒。

(三)結束部分

1.放鬆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附:軟棍的製作方法

將―米左右的寬布條長邊縫在一起,內塞棉花和與布條同長的細鐵絲,塞好後兩頭縫合,並在兩頭縫上暗釦,兩頭可接在―起成為圓圈。

幼兒園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動物花花衣的主題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幼兒對於不同動物的皮毛有了一定的瞭解,而這其中,小斑馬以其可愛的造型,獨特的皮毛吸引孩子的眼球。因此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開展此活動。活動預設以情境化的語言匯入,在小斑馬穿新衣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嘗試在輪廓線內用黑白間隔的方法塗色。

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環節,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斑馬紋的特點,為下面的表現作鋪墊;第二、三環節亦是活動的難點,通過講解,分解難點,師生共同嘗試第一次表現到幼兒個體操作表現,也是一個檢驗幼兒是否內化的方法之一。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嘗試在輪廓線內用黑白間隔的方法塗色。

2、 喜歡斑馬,樂意打扮小斑馬。

活動準備:

斑馬頭飾、畫好小斑馬輪廓線的塗畫紙、黑色蠟筆。

活動過程:

一、看斑馬圖片——通過觀察感知斑馬的主要特徵。

1、(出示圖片)瞧瞧我是誰?你怎麼看出來的?(黑白條紋上進行判斷。)

2、你喜歡斑馬嗎?為什麼?(幼兒表達自己喜歡斑馬的各種理由。)

小結:斑馬穿的衣服很特別,只有黑、白兩種顏色,讓人一眼就認出它來。

二、小斑馬穿衣服——瞭解小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樂意為小斑馬打扮

(一)小斑馬的新衣——瞭解條紋的特點,初步嘗試黑白相間塗色。

1、小斑馬哪些地方有黑白條紋?(背上、腳上、脖子等)

2、這些黑白條紋是怎麼排列的?(一條黑一條白,一條一條間隔著排)

3、小結:它穿的衣服都是黑白相間的,黑白的條紋排列得很整齊。

4、可是有一匹小斑馬在哭“我的皮毛沒有黑白相間,媽媽會認不出我?”

5、我們一起來幫幫它的忙,(老師示範)

指導:朝一個方向來回塗色,才會烏黑。

提醒:白色的地方雪白,黑色的地方烏黑,黑白相間才會漂漂亮亮的。

(二)小斑馬穿新衣——幼兒個體打扮小斑馬,在輪廓內用黑白間隔方法塗色

1、我們一起來幫更多的小斑馬穿上新衣服。

要求:

1)每人選一匹馬,用黑色蠟筆在輪廓線內以黑白相間的方式塗色。

2)塗色時注意塗滿,不塗到輪廓線外面,做到烏黑、雪白。

四、小斑馬比美——喜歡斑馬

1、哪個小斑馬的衣服最漂亮?

2、小結:黑白相間的衣服最適合小斑馬,都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