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精選1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精選17篇)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感知長方形(四條邊、四個角)的特徵。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長方形的特徵

活動難點:正確貼上相應大小的長方形

活動準備:課件 房子圖形 若干和空格大小相等的長方形 香糊

活動過程:

一、初步瞭解、感知長方形的特徵

1、看課件。師:今天有個圖形寶寶來給小朋友表演節目。想知道是誰嗎?(長方形)

以遊戲口吻介紹長方形的特徵。

2、小朋友記住我了嗎?現在我們來玩個變魔術的遊戲看我變出什麼來(接著看課件)說說哪些是長方形

3、在找找教室裡的長方形

4、現在長方形寶寶要表演節目了看看它做什麼?(轉呀轉 翻跟頭)

二、感知不同的長方形

長方形寶寶翻跟頭翻到了長方形的家裡去了,看看長方形的家裡都有哪些長方形?

(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綠的……,)這些長方形寶寶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動手操作

1、現在長方形寶寶聽說有小動物需要他的幫助,他要和小朋友說再見了。

2、小動物遇到什麼困難了。我們去看看。

3、出示房子圖。原來是小動物的房子被風吹壞了,有的地方要補上,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小動物嗎?(提示幼兒選擇合適的長方形補房子)。

活動結束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方形包括長方形和正方形兩種。

2、引導幼兒根據特徵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

3、引導幼兒找出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食物,學會區分辨認。

二、活動準備

1、數學課件《認識長方形》

2、幼兒操作卡

3、正方形和長方形卡片各一張

4、長方形泡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匯入,小熊在牆上掛了好多畫,好漂亮呀!你們看看這些相框好看嗎?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呢?

2、教師帶領幼兒感知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

(1)教師出示長方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和觸控,並說出長方形有什麼特點。

(2)教師出示正方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和觸控,並說出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3、教師引導幼兒以遊戲形式進行交流探索。

(1)取出操作卡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認識長方形。

(2)取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泡棉,認知正方形和長方形。

4、教師指導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和聯絡。

結合課件遊戲王國,教師引導幼兒將圖形和物品對應連線。

5、操作練習完成後,結合課件寶寶探索環節,引導幼兒再次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在活動區域投放方形的盒子,將正方形卡片塞到正方體的盒子裡,將長方形的卡片塞到長方體的盒子裡。

五、活動總結

方形包括正方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4條邊是一樣長的,長方形的兩組對著的邊是一樣長的。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3

一、 活動名稱

《認識長方形》

二、活動準備:

1、課件長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紹自己的錄音。

2、長方形兩張(其中一張邊畫有四種顏色,一張對邊畫同一種顏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幼兒每人一張(長方形的寬與正方形的邊一樣長)。

3、“小客人”兩個:一個嘴巴是長方形的,一個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餅乾每人一張。

三、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3、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瞭解它們的異同點。

四、教學過程:

(一) 開始部分:

活動匯入:猜一猜。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條邊、有4個角,而且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誰?(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課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兒對正方形的認識。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把它請出來!(出示正方形)原來是正方形,小朋友歡迎它(拍手歡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我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師:小朋友,正方形說它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咱們一塊來看一看是不是這樣。

2、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樣的正方形,讓幼兒通過用和它邊一樣長的紙條進行量一量,從而感知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 通過折一折,知道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引導幼兒講述正方形的特徵)幼兒齊拍手說特徵。

師小結: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3、出示長方形娃娃,引導幼兒認識長方形。

師:正方形娃娃還請來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誰?(長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幼兒講述)讓幼兒通過折一折,知道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長方形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引導幼兒講述長方形的特徵)幼兒齊拍手說特徵。

師小結:長方形有4

個角,4個角一樣大,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

4、幼兒操作,加深認識。

師: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現在請你自己動手摺一折,看一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什麼樣的?它們哪些地方不一樣?

5、總結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異同點。(引導幼兒先說,後師小結:相同點:都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都有4條邊。不同點:正方形4條邊一樣長,長方形對邊一樣長。

6、遊戲鞏固:給小客人送食物。(長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長方形的餅乾,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餅乾)。

7、聯想尋找:啟發幼兒找出教室裡哪些物品像長方形。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到室外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像長方形。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內容 認識長方形

重點領域 數學

相關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通過認一認、比一比,引導幼兒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徵。

2、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長方形的特徵。

2、難點:會按圖形特徵進行歸類。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2、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幾何圖形讓幼兒辨認。

教師:“小朋友說一說黑板上有哪些圖形?”(圓形、正方形)

二、圖形分類。

教師:“黑板上有這麼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並數一下一共有幾個?”

三、認識長方形。

1、教師手指長方形,“這是什麼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什麼地方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有四條邊,四隻角;正方形每條邊都一樣長,長方形每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比較,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

四、通過摺疊驗證:

知道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的長邊比一比,短邊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樣長的?”

2、小結: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四個角都是一樣大的。

五、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變成長方形。

2、給長方形塗顏色。看看圖上有什麼圖形,請小朋友給長方形塗上顏色。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量長方形的邊長,感知長方形的特徵,並能找出生活中與長方形相似的物體。

2、比較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異同。

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長、正方形卡紙各1(長方形的寬和正方形的邊長一樣長),長短、粗細相同的紅色、綠色小棒各1根,其長度為長方形的寬的一半。

三、活動過程:

(一)複習認識正方形。

1、教師出示正方形卡紙,提問:這是什麼圖形?正方形是什麼樣子的?

2、你們怎麼知道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除了用眼睛看還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將正方形貼上在黑板上,示範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邊)

(二)測量長方形。

1、教師出示長方形卡片,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教師在長方形卡片後面貼上上磁釘,在黑板上展示長方形,並在黑板上演示長方形的特徵並和正方形卡片進行重疊比較。初步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一樣有四個一樣大的角,但四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出示紅色、綠色小棒,演示並驗證這兩根小棒一樣長。

3、小朋友想不想量一量長方形的邊長呢?教師演示測量長方形的邊:將紅色小棒的一頭與邊對齊,不能超出也不能有空隙,小棒和邊要靠在一起,接下去拿綠色的小棒緊靠紅色的小棒,不能重疊在一起,也不能有空隙,第三部將前面的空色小棒取出姐在綠色小棒後面,記住一共比劃了幾根小棒。

4、長方形的長邊有幾根小棒長?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5、請一名幼兒按老師演示的方法測量長方形的短邊有多長,引導其他幼兒觀察,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

6、現在你們知道長方形是什麼樣子的嗎?:4個角一樣大,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這樣的圖形叫長方形。

(三)尋找長方形的物體。

1、那小朋友們看一看我們的教室,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如牆、桌子、窗等。)

2、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方形的物體,那請小朋友回家的時候、在外面玩的時候也可以觀察一下,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生活中各種長方形的物品。

2、發音標準,敢於用漢語表達所見物品的形狀。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敢於並樂於用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

活動準備

1、大小、顏色不等的圓形卡紙若干。

2、大小顏色不等的長方形卡片 若干

3、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展開部分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上圓形,長方形圖案,請幼兒說出所指圖行的名稱。

2、教師將幼兒園帶入區角認識圖形。

3、教師讓幼兒給長方形圖片進行找朋友活動,把相同的圖片放到一起,並裝入紙箱中。

4、將幼兒分組進行此活動。

5、教師引導幼兒在教室中尋找長方形物品。如黑板、桌面、電視機、窗戶、門。

6、引導幼兒說出名句子:

長方形的桌子、

長方形的 黑板、

長方形的窗戶

二、結束部分

讓幼兒手拿粉筆在黑板上畫長方形,比一比誰畫得最好、最像,最漂亮,教師對錶現突出的幼兒進行表揚,並貼小紅花。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和積極性、參與性。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達形式表達的意願、教師給予及於的配合和支援。3、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性格特徵給予相應的指導。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及它的特徵。

2、誘發學習圖形的興趣,進入數學世界。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1張,各種長方形組成的物體。

活動流程:

感知長方形——比較正、長方形——尋找長方形。

活動過程:

感知長方形:說說它象什麼?(冰箱、彩梯、桌椅、輪船、寄信)這些東西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用處很大。

比較正、長方形:讓幼兒從我手中的兩張紙中找出已認識的正方形的紙,用折線的方法對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短,四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用摺紙方法對這張紙的兩邊進行比較,使幼兒發現長方形的特徵。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說說他們不同的地方。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是正方形,而這張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是長方形 。(幼兒學會說)

尋找識別長方形:窗和門都是長方形的,還有什麼是長方形的?(汽車、樓梯……)

效果記錄:

對學習長方形很感興趣,教師一拿出範例,幼兒就能準確的說出這是什麼物體,由什麼圖形組成?對教室裡由長方形組成的物體能描繪出來,能明顯的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和積極性、參與性。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達形式表達的意願、教師給予配合和支援。3、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性格特徵給予相應的指導。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用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對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在瞭解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繼續學習長方形的特徵,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自主發現長方形的特徵。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形成同伴合作、小組探索發現、創造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與正方形作比較認識長方形,能正確說出長方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

2、能遷移學習正方形的已有經驗,運用摺疊的方法,探索長方形的主要特徵。

3、形成同伴合作、小組探索發現、創造的意識。

活動準備:

1、1張大格子圖。

2、幼兒每人1張正方形與長方形紙。

3、小組製作格子圖所需材料:大小、顏色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紙若干,膠帶,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運用摺疊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長方形的不同,探索發現長方形的主要特徵。

1)複習正方形的主要特徵:通過對角折,再對角折,感知4條邊一樣長,通過對邊折,再對邊折,感知4個角一樣大。知道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2)運用遷移摺疊正方形的方法,探索長方形的特徵:通過對角折感知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通過對邊折感知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通過對邊折,再對邊折,感知4個角一樣大。

小結:長方形有4個角、4條邊,每組對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2、出示大格子圖,引導幼兒玩“跳格子”遊戲,正確識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請幼兒觀察大格子圖,判斷那是正方形,哪是長方形,並說明原因。

2)幼兒分組玩跳格子游戲。

玩法:遇到正方形時單腳跳,遇到長方形時雙腳跳,比比哪組跳的對又快。

3、引導幼兒分組設計格子圖,能遷移學習長方形的已有經驗,大膽創造。

1)引導幼兒小組合作,運用教師提供的正方形紙在地上拼擺、組合或設計

格子圖,並用膠帶貼上好。

2)介紹本組的設計,說說格子圖中用了哪些圖形,分別有幾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說說平日見到的什麼東西是長方形,如窗戶、書等。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圖形。

區域活動:打扮新家

活動目標:

喜歡用多種廢舊材料,通過剪、貼、畫等方法,創造性的製作簡單的裝飾物美化教室

活動材料:

錐形彩紙一張,彩色小紙條10條,不乾膠貼上圖畫,紅繩線一根,紅色皺紋紙一卷,雙面膠,各種廢舊物品及自然材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找一找並說一說班級哪些地方可以打扮的更漂亮。

2、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進行剪、貼、畫等,創造性的製作裝飾物打扮教室,如做花串、旋轉傘、康乃馨等。

戶外活動:小傘兵

活動目標:

1、練習由20~25釐米的高處往下跳,能輕輕落地,保持平衡,發展跳躍能力。

2、感受小傘兵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形成應從指揮的良好品質。

活動材料:

每人準備1條方形紗巾,把相鄰的兩隻角連線起來,套在頭上當降落傘,每人1把小椅子,分兩邊放好。

活動過程:

把椅子分兩邊擺放,幼兒成兩隊站在椅子上,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聽指揮做動往下跳時能輕輕跳,保持平衡。

遊戲開始,教師說:“現在我們就開飛機上天正式演習了,每架飛機準備好,出發!幼兒在機場自由飛翔,飛機飛到雲裡(原地打轉)飛機飛出雲層,回到機艙口(椅子上)做好準備跳傘,從椅子上往下跳,遊戲反覆進行。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瞭解它們的異同。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象長方形的物體。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2-54]各種各樣的形狀

2.正方形娃娃一個;幼兒用正方形紙和長方形紙。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對正方形的認知,引出課題。

出示正方形娃娃,問:“這是誰呀?它叫什麼名字?長得什麼樣?

(請幼兒兩人互相說說)

小結: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二、認識長方形

1.操作感知

(1)請幼兒自我比較:

用正方形紙與另一個圖形比較,數數邊、數數角,找一找比一比,正方形與另一個圖形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哪些地方不一樣?

(2)兩個圖形什麼地方一樣?

(兩個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4個角一樣大)

(3)兩個圖形什麼地方不一樣?

(另一個圖形對邊一樣長)

(4)請幼兒再次進行比較,將對邊摺疊驗證是否一樣長。

2.讓幼兒用語言說出長方形長的什麼樣,邊用手指著邊說

小結:這種圖形叫長方形。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4個角一樣大,對邊一樣長。

三、遊戲鞏固:送圖形娃娃回家

方法: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媽媽和長方形媽媽的 頭象,啟發幼兒將自己手中的'圖形送到媽媽身邊來,並說“我把X娃娃送回家”。

請幼兒互相檢驗結果。

四、數學課件演示:

[2-54]各種各樣的形狀

尋找法:啟發幼兒課件中尋找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

2.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轉換關係。

教學準備:

1.神奇口袋一個,內裝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每個幼兒一張方形紙,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紙的寬度等長。

3.《幼兒活動材料》每人一本,彩筆若干。

教學過程:

一、感知長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請幼兒邊說兒歌邊摸口袋,告訴大家自己摸的圖形名稱。

2.讓幼兒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長得有點像,長方形就像伸長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1.讓幼兒找出正方形的紙,用對摺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

2.讓幼兒找出長方形的紙,讓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長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使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長方形的特徵。

三、導幼兒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導幼兒總結出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2.運用摺紙的方法,請幼兒將正方形對摺出長方形(三角形除外),長方形變成正方形,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四、連連看看

1.指導幼兒做畫冊上的練習,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學建議:

1.在摸圖形時可以告訴幼兒XX圖形是長方形。

2.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長方形特徵的某些物體,建議家長幫助幼兒尋找。

日常活動與教育

1.可在智力角區裡玩《圖形接龍》的遊戲。

2.在美工區中玩《圖形拼圖》貼上的遊戲,讓幼兒自己動手把彩色的幾何圖形進行自由貼上成各種物品,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數學活動,結合我們班孩子對數學領域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結合我們班孩子對數學這方面的欠缺,從感知長方形的外形特徵來上這節課。我總覺得我們班孩子對數學感知這方面比較容易接受。可是有的孩子為什麼很難對數學活動提高興趣呢?以下我對於本次活動進行了描述。

描述: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乘過火車?火車是怎麼樣的?來引出我的課題。有的小朋友就會說有,有的孩子就會說沒有。然後我就出示教具“長長的火車”讓小朋友先來認識火車是怎麼樣子的。

接著我從小火車上拿下來一個卡片說:“你們來看一看這個是什麼圖形?小朋友就開始討論了接著我就問”請你們來數數看這個長方形有幾個角?(四個、二個)那你們來摸一下這個長方形有幾條邊?為什麼我去問有的小朋友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時有的能回答上來有的去不能。我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分析: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知道有有孩子去不知道呢?是因為他們的基礎不好呢?還是因為我講的不夠具體呢?我對此進行了反思為什麼有的孩子能理解有的孩子去不能呢?我聽了各位老師對我的課的評價時,才知道原來每一小節上完後都要老師來一個小結。我上的課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一樣,帶帶過。分析之後我進行了補救措施。

措施:在平時上數學活動時應該多讓孩子操作,孩子操作之後才能理解教師上課的內容。如果你平時不讓孩子操作,等到上公開課時孩子就會覺得很新穎就會不坐住了。那麼你那節課就不會上的很成功。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比較瞭解長方形的基本特徵。

2、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品,並能不受顏色、大小、形狀及位置擺放的影響正確區分長方形。

3、在操作活動中激發幼兒對認識圖形的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圖片,房子圖畫,計數棒,正方形和長方形實物(毛巾、書本、尺 子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手指遊戲: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讓幼兒說說正方形 有幾條邊?幾個角?

二、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從而認識長方形。

1、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與正方形的對比發現長方形的特徵。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個角?有幾條邊?

(2)折一折,看看長方形的四個角怎麼樣?四條邊怎麼樣?

2、引導幼兒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

相同點: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幾個角?幾條邊?正方形和長方形四個角都怎麼樣?

不同點: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怎麼樣?長方形的四條邊是怎麼樣的?

三、遊戲:找正方形和長方形,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長方形的認識。

1、引導幼兒在盤子中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

2、引導幼兒在房子圖畫中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讓幼兒說說它們是什麼形狀的?

2、聯想尋找:啟發幼兒找出教室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

3、動手操作:提供計數棒,讓幼兒嘗試在桌上拼長方形。

活動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和積極性、參與性。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達形式表達的意願、教師給予及於的配合和支援。

3、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性格特徵給予相應的指導。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初步感知長方形的外形特徵。

2、能在生活中找到像長方形的物品,能區別長方形和正方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小火車”動物頭飾、幻燈片、長條、各種圖形等。

【活動過程】

1、初步瞭解感知長方形的特徵

(1)創設情境:“小火車開來了,看看車上都卸下了什麼貨物?教師出示“火車”,從中取下一個長方形。原來小火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圖形寶寶——長方形,我們現在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新朋友。

(2)師:有個圖形要先給給小朋友表演魔術。想知道是誰嗎?(三角形),他要給小朋友変一個魔術(三角形變長方形,先回憶三角形的特徵然後以遊戲口吻介紹長方形的特徵。引導幼兒總結出長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2、進一步認識長方形

(1)小朋友記住我了嗎?現在我們來玩個變魔術的遊戲看我變出什麼來(接著看課件)說說長方形變成了什麼?

(2)請幼兒尋找教室裡長方形的物品。如“櫃子”“桌子”“書本”…

3、指導幼兒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運用摺紙的辦法認識長方形,請將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的紙,再將正方形的紙變成長方形,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長方形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挨著的兩條邊不一樣)

4、遊戲活動。

遊戲“站四角”。教師在地上畫幾個長方形,每組請5名幼兒參加遊戲。教師喊“開始”5名幼兒沿著長方形的四條邊呈順時針方向跑。音樂一停,每名幼兒迅速找到長方形的一個角站好,沒找到角的幼兒表演一個節目。利用音樂來控制幼兒遊戲的過程。

每次站好四個角後,讓其他的幼兒數一數長方形有幾個角。遊戲可反覆進行利用音樂來控制幼兒遊戲的過程。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針對活動情況做適當評價。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2、比較長方形與正方形、長方形與梯形、橢圓形與圓形的特徵,發現它們的異同。

3、體驗學習與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已學習過正方形、圓形的特徵。

2、物質準備:提供大小、顏色不同的正方形、梯形、圓形紙的胸卡、圖片,圓形鐵絲圈若干, 師幼共同收集3種圖形的物品排放在活動室中。

活動過程:

一、以“小客人來做客”引題,認識圖形的基本特徵。

1、認識長方形。

(1)出示長方形,幼兒觀察:它長什麼樣子?(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2)拓展思維:有哪些物品像長方形?(門、窗、尺子等)

(3)比較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異同:它們都有4條邊4個角,正方形的4條邊一樣長,但長方形是對邊一樣長。

2、認識梯形。

(1)出示梯形,幼兒觀察:它長什麼樣子?(有4條邊,上下兩條邊不一樣長,兩條斜邊一樣長,上面兩個角與下面兩個角一樣大。”)

(2)拓展思維:有哪些東西像梯形?(梯子、花盆)

(3)比較長方形和梯形的異同:它們都有4條邊4個角,長方形對邊一樣長,梯形對邊不一樣長。

3、認識橢圓形。

(1)出示橢圓形,幼兒觀察:它長什麼樣子?(沒有角,只有邊,弧線圍城鴨蛋圈,圓圓扁扁真有趣,一個圓形在肚中)

(2)拓展思維:有哪些東西像橢圓形?(鴨蛋、盤子)

(3)比較圓形和橢圓形的異同:橢圓和圓的邊都是光滑的,但橢圓形比圓形更扁更長。

二、分組操作,鞏固認識。

引導幼兒思考並分組操作:將正方形變成長方形,長方形變成梯形,圓形變成橢圓形。

三、找家遊戲,強化訓練。

1、幼兒佩戴圖形胸卡,根據胸卡上的圖形找到相應圖形的家,學說完整句“我是XX形寶寶,我找到了XX形的家”。

2、尋找活動室中像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的物品,用“我找到了XXX,它像XX形”的句式向好朋友或客人老師介紹,並將找到的物品送回相應圖形的家。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到區角,引導幼兒繼續玩“圖形變變變”的遊戲。

2、回家後繼續尋找像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的物品,把它記錄下來,帶回班上與同伴分享。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懂得正方形四條邊相等,四個角相等。

2.懂得長方形四個角相等,兩條對邊相等。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正方形小卡片36張

2.蠟筆36支

3.正方形、圓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卡片

4.幼兒用書第7頁

5.黑板簡筆畫:書上第7頁內容

教學過程

1.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但是認識它們之前,你們首先要記得老朋友的名字(出示各種圖形卡片,幼兒認)

2.有一條弧邊的圖形是?(圓形)

3.三條邊夾著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

4.四條邊相等的圖形是?(正方形)

5.有兩條長邊,兩條短邊的圖形是?(長方形)

6.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看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不是真的相等

7.發放小正方形,人手一張

8.將正方形上下對摺,比較長度是否一樣,四個角是否重疊

9.得出結論:正方形不僅四條邊相等,四個角也相等

10.誰能把手中的正方形變成長方形?

11.比較長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相不相等

12.得出結論:長方形四個角相等,四條邊不相等

13.看黑板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什麼?老師指,小朋友說出名稱

14.觀察有幾個圓形,幾個正方形,幾個長方形,幾個三角形

15.觀察每個圖形裡有什麼禮物

16.發放小蠟筆,回收小紙片

17.幼兒將幼兒用書中圖形裡相對應的禮物塗色

18.老師隨堂檢查完成情況

19.佈置作業:數學練習冊第6頁

20.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瞭解它們的異同點。

3.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長方形卡紙一張;邊長與長方形寬一樣長的正方形卡紙一張;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卡紙若干張;棒棒膠、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課件,小松鼠在冰天雪地無家可歸的場景)

教師講述:呼呼呼——北風呼呼呼的颳著,小松鼠無家可歸,在路邊凍得直髮抖,看著這隻可憐的小松鼠,你們想不想給小松鼠造房子呢?

師:老師就知道小朋友都很樂於助人,所以老師想讓小朋友早點為小松鼠造房子,老師已為你們準備好了造房子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材料?

二、複習舊知

(出示課件)大螢幕上依次出示○、△、□讓孩子們大聲叫出他們的名字,並讓孩子聯絡生活實際說說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教師對上面的複習情況進行小結。

三、教授新知

(一)匯入

今天老師又給小朋友請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把它請出來!(出示課件:長方形)認識嗎?

(二)區別認識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特點

1.認識正方形特點

師:請小朋友觀察老師手裡的正方形,有幾條邊?有幾個角?

師;正方形有四條邊,它的邊都一樣長,角都一樣大,咱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

師演示:老師用準備好的紙條當尺子,幫助幼兒理解正方形的邊一樣長,然後用折一折的方法引導幼兒認識正方形的角都一樣大。

師引導學生講述正方形的特點

2.認識長方形的特點

師:請小朋友觀察老師手裡的這張圖形,有幾條邊?有幾個角?

師:它們的邊是不是也一樣長呢?讓我們一起來量一量。

師演示:老師再用紙條和學生一起來測量,讓學生知道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師:他們的角是不是也一樣大呢?教師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引導幼兒認識四個角一樣大。

師總結:這個圖形只有對邊一樣長,而不是四條邊一樣長,但四個角一樣大,這樣的圖形叫長方形。

3.列舉生活中的長方形

師:我們生活中的長方形可多了,哪些東西都是長方形的?

四、動手操作,擺圖形

1.發放材料,擺一擺

師:我們認識了一些給小松鼠造房子的材料,現在的小松鼠在冰天雪地裡凍得已經實在受不了了,趕快用這些材料給小松鼠造房子吧!

2.交流長方形的應用

讓幼兒根據自己所造的房子說說自己哪些地方運用了長方形。

五、總結

小朋友的手真巧,有了你們這些小巧手,小松鼠有了溫暖的家,你看,它在溫暖的家裡向我們招手說再見呢(出示課件)。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探索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幫助與鼓勵下,能積極地參與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探索,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認識是重點,小組合作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難點。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畫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板、方格紙、小棒、三角尺、直尺、釘子板、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圖形在裝扮著我們的學習與生活。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內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

讓學生觀察後,交流發現了哪些圖形。

2.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長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學生找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並交流。

教師:好!同學們已經能辨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板書課題: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

請各小組在學具中選用所需的材料開始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小組長要做好分工,並注意把研究結果記錄下來,準備彙報。

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巡視指導、點撥,鼓勵學生選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研究。學生也可以到其他組去看一看、學一學,交流一下。

三、小組彙報

每個小組都完成了實驗,請大家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的實驗情況,彙報時要說清楚選用的實驗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有選擇地板書彙報的內容要點。

學生的彙報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選用畫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數、再量、最後比的方法。

①通過數,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都有4條邊、4個角。

②通過用直尺量,發現長方形較長的兩條邊一樣長,較短的兩條邊也一樣長。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長方形、正方形的角,還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

《認識長方形》幼兒園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瞭解它們的外形特徵。

2、提高幼兒觀察、比較能力。

3、培養幼兒擴散性思維。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樣長,2根一樣短)、幾何圖形片、拼圖二幅

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激發幼兒興趣。

T: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對兄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出示圖形)

二、幼兒觀察、操作,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1、操作活動:

①請幼兒用小棒擺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

②數一數,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幾個角?幾條邊?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長方形有什麼不同?

T:教師總結:

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個一樣大的角,都有四條邊,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長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對面的兩條邊一樣長。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房子和船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有幾個。

3、分類活動

給每位幼兒發一套幾何圖形片。

①請幼兒把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的圖形找出來,數數共有幾個?

②請幼兒把四個角一樣大,對面兩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找出來,數數共有幾個?

4、活動延伸:比比誰多

請幼兒動腦筋,用已學過的各種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並講出自己用什麼圖形拼出了什麼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