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4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播種的季節到了,農民伯伯在菜地裡忙著移栽各種瓜秧。我們大班年級組的幼兒也沒閒著,他們也在自己的種植園地裡忙著移栽秧苗。這不,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帶來了一株株西紅柿秧苗準備親手栽下去呢!

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瞭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願意連續觀察自己種植的西紅柿。

2、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盆。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裡?”

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願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

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範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把移栽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看誰長得高又壯

設計意圖:

前幾天,晨間活動時王敬文小朋友從家裡帶來了小麥的種子,我把它放在沙池邊上,不小心小麥的種子灑落到了沙池裡。誰知道剛剛一場秋雨之後,沙池裡長出了小麥,孩子們顯得很興奮,沙子裡也能長出了小麥啦!我問孩子們還有哪些地方剛長出小麥呢?(土裡)孩子們大聲的告訴我,史潤陽小朋友說:“我家的種子在鋸屑裡也能長出來呢。”於是我們決定把小麥種在土裡、沙子裡、鋸屑裡、小石子裡,讓他們比一比看誰先發芽,看誰長得高又壯。

目標:

1、通過種植、觀察、測量、記錄得出結論,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2、使幼兒學會比較:種在何種材料上的小麥長得高又壯。

3、體驗照料小麥的經驗。

準備:

1、紙盒或泡沫盒幼兒人數的一半,內分四個小格,小格內分別放入沙子、鋸屑、石頭、土,小麥,小工具若干。

2、長方形KT板,即時貼(供幼兒製作測量尺)。

活動一:

1、 請幼兒兩兩合作將沙子、鋸屑、石頭、土分別裝入紙盒或泡沫盒內。

2、將小麥種在沙子、鋸屑、石頭、土中,並用該材料蓋住種子。

3、給種子適當的澆水。

4、請幼兒猜測一下小麥在哪種材料上先發芽,並記錄。材料 土 鋸屑 石頭 沙子 水

5、 鼓勵幼兒每日觀察並記錄觀察結果。

反思:

孩子們的興趣很弄,每天早晨入園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然角按時給小麥澆水、記錄。幾天過去了,孩子們發現鋸末和沙子最愛喝水,小石子的口好象一點也不渴,總是乾乾的。而鋸末總是一次喝好多水,不愛幹,能保持水分,鋸末裡的小麥好象蓋上了一層小棉被,挺暖和的,所以它們發芽了。兩天以後,沙子裡和土裡的小麥也漸漸地長出了小嫩芽,只有小石子裡的麥子還是原封不動,孩子們知道了充足的水分和適當的溫度最適合植物的生長。

 後記:孩子們都以為小石子中的麥子再也不會發芽了,可是大約十天小石子的縫裡隱隱約約的稀疏的長出了幾個小苗苗。由此孩子對植物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小麥漸漸地長出了新芽,但小麥在何種材料長得又高又壯呢?孩子們觀察著、分析著。多數孩子認為在鋸末裡會長得又高又壯。因為小麥在鋸末裡先發芽的,結果會是這樣嗎?我們決定通過測量來進一步驗證。

活動二:

1、幼兒兩兩合作,製作測量尺。

2、給小麥進行首次測量,並記錄。

3、鼓勵幼兒常常給小麥進行測量。

反思:從孩子的觀察中,我們瞭解到沙子、土裡、鋸末裡的麥子長得差不多高,只有小石子裡的小麥最矮。過了大約兩週,小麥發生了變化,土裡的小麥長得最高,而沙子裡的小麥和鋸末裡的小麥卻黃了、幹了。最後,孩子們得出結論:只有種在土裡的小麥長得又高又壯。

通過種植活動孩子們知道土裡會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它既能保持水分,又不易水分蒸發,他們懂得了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珍惜土地,不能浪費土地資源。而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直接獲得的經驗是更有說服力的,也是孩子們容易接受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複習4以內的組成,初步學習4以內的加、減。

2、認識"﹢、﹣、﹦"符號,理解其意。

3、進一步理解加減的實際意義,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加減問題。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

2、物質材料準備:PPT課件一份、幼兒畫冊三(23)、有趣的數學(5)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做碰球遊戲,複習4以內的組成

1.教師交代碰球遊戲規則:今天呀,我想請小朋友們和數字寶寶4來碰球遊戲,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來是4。比如我說:"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你們就說:"你的1球碰3球"。

2.組織幼兒練習。3.和幼兒正式玩碰球遊戲。

二、帶幼兒學習4以內的加法,認識"+、="1.教師邊出示課件,邊根據應用題引導幼兒列算式。

(1)幼兒園裡來了一個西藏小朋友,後來又來了兩個新疆小朋友,現在一共來了幾個好朋友?

(2)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等幼兒回答後,播放"+、="符號卡片,並把其放在"1、2、3"數字中,形成算式:1+2=3

(3)小結:"+"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合在一起念就是:1+2=3.我們用這個算式可以表示剛才的事情。

(4)帶幼兒學念算式:1+2=32.

繼續出示課件,帶幼兒練習4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

(1)媽媽買了1個青蘋果,又買了1個紅蘋果,她一共買了幾個蘋果?這個算式該怎麼列?(1+1=2)

(2)水果店裡進了1個梨,後來又進了3個梨,水果店一共進了幾個梨呢?(1+3=4)

(3)明明先買了2朵花,後來又買了2朵,現在他有幾朵花?(2+2=4)

三、帶幼兒學習4以內的減法

1.教師邊出示課件,邊帶幼兒認識減法

(1)花園裡有4個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個小朋友,還剩幾個小朋友在跳舞呢?

(2)師:剩下2,這個數字是怎麼來得呢?

(3)出示"-",帶幼兒認識並理解意義,形成減法算式。

2.教師帶幼兒練習4以內其他減法算式。

(1)花園裡有4只蝴蝶,飛走了1只,還剩下幾隻?(4-1=3)

(2)體育室裡有4只籃球,借走了3只,還有幾隻?(4-3=1)

3.請幼兒嘗試根據算式編簡單地應用題。

(1)3+1=4(2)2-1=1

四、組織幼兒操作練習

1.教師簡單介紹作業。

2.指導幼兒做練習。

3.帶幼兒檢查作業。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學習運用不同的線條變化和色彩及摺疊剪的方法表現各國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準備

1.2―3個外國娃娃或照片。

2.大地球儀一個或世界地圖一張,

3.京劇臉譜、有關京劇和中國功夫的音樂磁帶、漢字卡片、世界盃足球賽、主題曲《手拉手》的中文版音樂磁帶。

4.長條紙、水彩筆。

過程

一.介紹中國文化。

――以“外國小朋友來作客”為由,引導幼兒討論如何通過大家的介紹,讓外國小朋友瞭解中國。

――鼓勵幼兒從漢字、京劇、中國功夫等方面,通過舞蹈、表演、講解等多種表達方式向外國小朋友作介紹。

二.尋找外國小朋友的家鄉。

――教師出示地球儀或世界地圖,通過中國與全球的比較幫助幼兒感知地球很大。

――請幼兒在世界地圖上找找外國小朋友家鄉的位置。

――幫助幼兒瞭解地球上生活著不同膚色的人們(出示相應膚色的娃娃),他們和我們中國娃娃都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裡。

三.學習詩歌《我們手拉手》。

――教師朗誦,幼兒傾聽,初步感受詩歌的內容,從教師的表情和聲調中體會情感的表達。

――請幼兒說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詩歌內容。

――教師配合身體動作幫助幼兒學習詩歌。

四.朗誦詩歌。

――鼓勵幼兒說一說聽了詩歌后的感受,知道要用什麼樣的聲音和表情來朗誦詩歌。

――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請幼兒扮演不同膚色、不同國家的小朋友手拉手,伴隨著《手拉手》的音樂擺動手臂,朗誦詩歌。

――世界各國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念著兒歌跳著舞真高興,讓我們把他們的樣子用剪紙剪下來吧。

五.討論嘗試剪紙方法。

――請幼兒想辦法如何能一次剪出四個娃娃,而且每個娃娃都能手拉手不斷開。

――誰能剪出各國小朋友手拉手的樣子?

――討論後幼兒動手進行嘗試。

六.共同總結關鍵方法。

――剪成四個娃娃手拉手,需要先將長條紙對摺兩次,然後在第一張紙上畫上一個娃娃。

――用剪刀沿輪廓將娃娃剪下,剪時注意不要把娃娃的手剪斷。

――開啟紙後,用彩色筆把四個娃娃裝飾成不同膚色的娃娃。

七.進行創作活動。

――提醒幼兒在第一張紙上畫出娃娃的樣子,並注意在合適的位置上畫上娃娃的手臂。

――鼓勵幼兒根據各國的特點,合理、大膽地裝飾娃娃的臉和服飾。

――播放《手拉手》的背景音樂,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八.共同佈置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將每個幼兒的作品佈置在一起,組成許多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同伴間互相介紹分享自己畫的是哪些國家的娃娃手拉著手。

建議

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詩歌中朋友見面的問候語的學習要求,幼兒對外語問候語不感興趣時,可改為“你好,你好,你們好”,幼兒對外語問候語很感興趣時,不但可以學說英語、日語,還可以增加法語等其他語種的問候語。

附詩歌:我們手拉手

好大好大的地球,哪兒都有小朋友。

黃面板,黑面板,白面板,還有棕色面板的小朋友。

地球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

你好,哈羅,歐哈又,我們一起手拉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親子活動,使幼兒親近大自然、感受到葉子的美。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創新印畫活動的樂趣。

3、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並大膽創新拓印的基本方法、步驟,拓印並添畫出個性化的`作品。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親子活動:請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走出家門親手撿落葉、清洗葉片、晾乾葉片、給葉片分類(按大小或形狀);

2、葉子分裝框內;

3、個人畫紙若干、長幅畫紙三條;

4、水彩筆、廣告色、調色盤、排筆、海綿塊若干;

5、廢舊報紙(鋪墊)、衛生紙(擦手)

6、範例作品:老師作品、同齡幼兒作品選

7、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一、拓印作品欣賞。

激發幼兒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老師提問:

1、看到這些畫面時,你最想說什麼?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2、看到了什麼顏色?

3、有什麼圖案造型?

4、這些漂亮的話是怎麼做成的?

二、幼兒自主探索拓印的方法、步驟。

老師巡迴觀察並根據不同水平的幼兒的需要進行適當引導、適時指導,使每個幼兒都能製作出自己獨特的作品。(幼兒第一次自主探索活動)

三、幼兒作品展示並欣賞

師幼一起選出較好的作品,並請出作品好、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上來,分步示範拓印方法與步驟,老師小結、提升。(老師第一次小結提升)

四、將範例作品和幼兒作品對比欣賞,

老師講解:

1、畫面佈局安排

2、添畫變身

五、幼兒第二次自主探索活動。

在幼兒示範、老師講解的基礎上,在長幅畫紙上進行再一次地探索、拓印並添畫。

六、幼兒第一次、第二次的作品對比著欣賞評價。(老師第二次小結提升)

七、欣賞同齡幼兒的貼畫作品。

激發幼兒下次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為下次美術活動的組織做有效的鋪墊。把範畫投入到美工區,讓幼兒自主探索貼畫方法。(孩子們會更加主動地邀請大人一起進行撿樹葉活動)。

活動反思:

1、目標的確立

教學目標的確立對教學活動的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它指導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可以說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我本著目標確立的有效性原則,在確立目標時特別注重新《綱要》中關於藝術的總目標,科學地體現了幼兒情感、幼兒主動性、幼兒主體性的目標確立方向。

2、內容的選擇

以幼兒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幼兒興趣為依據。(1)拓印手法以其魔術般的魅力吸引著各個年齡段的幼兒,它深受孩子們的喜愛。(2)大班孩子通過小班、中班二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拓印手法作畫的知識和經驗,而且,樹葉本身又是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材料。

3、教學方法上,我一改以往“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為主”的傳統的方法,運用了本次研修中推廣的“幼兒主動探索、幼兒示範、教師講解提升”的新的方法,進行了一次自主性美術探索活動。在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我引導不同水平的幼兒製作出了自己別具一格的作品。幼兒二次探索中,孩子們還通過自己的想象添畫勾勒出了自己獨特的作品。環節的設計上,我也是緊緊圍繞著大目標,一環一個小目標,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來進行的。

4、對幼兒的作品的評價,我用最簡潔的語言肯定了幼兒的作品,同時也有針對性地指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

5、延伸活動,我採用了讓幼兒欣賞同年齡段幼兒的《樹葉拼貼畫》的作品的方法,使幼兒瞭解了樹葉的另外一種玩法,激發幼兒期待參與下一次美術活動的願望。

這僅僅是我研修後設計組織的第一次教育活動,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行為,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將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提升、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升自己,服務於幼教事業。

小百科: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一。其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並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有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稱“完全葉”,如缺葉柄或托葉的稱“不完全葉”;又分單葉和複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