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六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功能,並能作好記錄。

2、能運用手、眼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3、瞭解這些汙染造成的危害,從此關心周圍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驗瞭解各種口袋的功能。

端正自己的環保意識,正確的對待可回收資源的利用。

活動準備:

1、積攢不同質地的`口袋(布袋、紙袋、網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書、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記錄表格;

4、事先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有關“聚丙乙烯”的視訊。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看看我的口袋裡有什麼”引出課題。

1、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塑料袋一個。

2、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口袋,引導幼兒瞭解它的用途。

二、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操作,並探索發現。

1、根據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麼物體能裝進各口袋中。

2、再請幼兒通過實驗證明,並採用多種材料操作。

3、讓幼兒對實驗結果做記錄。

4、師幼總結實驗結果,網兜不能裝水及細小的物品,紙袋和布袋不能裝水,應為這兩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觀看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及視訊,讓幼兒直觀的瞭解塑料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1、請幼兒線觀看視訊,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質,瞭解它對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汙染的危害。

3、師幼共同討論,如何針對這一現象,又該如何應對呢?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應該愛護環境,合理的處理塑料製品,爭做環保小使者。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讓幼兒瞭解科學活動的過程。

A部分:以遊戲開始,通過在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準備的小塑料袋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通過教師出示各種口袋的引導多數幼兒億初步瞭解口袋的用處。

B部分: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實驗探索發現口袋的用處,並對結果進行記錄。通過總結,得到結論,根據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兒都已知道網兜不能裝水極細小的東西,布和紙都具有吸水性,所以這兩種質地的口袋都不能裝水。明確根據《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要求,體現師生互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做好引導,幫助幼兒完成。

C部分:通過觀看PPT及視訊,讓幼兒討論白色汙染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且知道“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幼兒都能積極發言,這種方式不僅鍛鍊幼兒的觀察力,也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

這節活動課結束後,我也在反思,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看視訊過程中,有一段沒有聲音,導致幼兒頓時失去觀看的積極性,應該在上課之前對所需的裝置及材料反覆檢查,以免出現漏洞。我覺得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節活動,不斷從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使每節活動能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棗),鹽。

2、每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教室周圍擺放玻璃水池若干,攪拌棒若干。

關於沉浮定理的課件。

活動重點與難點:

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教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選擇了這些教學法: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探索法:為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為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法、示範法、操作法、講解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

教師出示桔子和冬棗,引導幼兒辨認。

師:你們猜,要是把這些水果放到水裡,會怎樣呢?

幼兒大膽猜測:

幼1:我覺得桔子和冬棗都會在水的下面。

幼2:我覺得桔子會在水的下面,冬棗會在水的上面。

幼3:冬棗那麼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麼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師:老師要告訴你們,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來,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看看到底哪個小朋友猜的是對的,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請幼兒猜測原因。

師:小朋友看看,孫老師這裡有個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棗一樣能浮在水面上,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幼兒猜測大膽,並說說原因:

幼1:這個桔子裡面什麼都沒有了,老師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覺得這個桔子只有皮,沒有肉。

幼3:這個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輕很輕,所以浮起來了。

………………師:哈哈,你們都沒猜對,這個可是一個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師來告訴你們,祕密呀就藏在老師的手裡(手掌攤開,讓幼兒觀察這個神奇的東西),其實呢,老師在水裡放了很多這個神奇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東西是怎麼讓桔子浮起來的,好嗎?

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在清水中不斷加鹽攪拌,直至桔子浮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在水裡加了什麼神奇的東西啊!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嚐嚐這個水是什麼味道的。(鹹)是呀,老師在水裡加了很多很多的鹽,所以桔子才會浮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水裡加了鹽桔子就會浮起來了呢?

觀看課件,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

教師播放課件,使幼兒瞭解知識點:在水中加鹽,使水的濃度變大,浮力就變大,桔子就會浮起來。併為幼兒簡單介紹“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體托起來的力量。

四、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個在水裡加鹽,一個用攪拌棒把水攪拌一下,觀察什麼時候桔子才會浮起來。

五、延伸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學會了一個新的本領,把本來沉下去的桔子寶寶變得浮起來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把浮著冬棗寶寶變得沉在水裡面呢?我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明天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麼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沉的,哪些是浮的。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彙: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裡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麼樣呢?(出示沉↓、浮↑卡片)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呢?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餘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裡,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裡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麼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才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四、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裡,我們人也會沉到水裡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五、結束小結。

科學家很聰明的,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裡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裡沉、浮的東西。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遊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麼會浮在水上走?為什麼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裡?等等,為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探索身邊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想和發現中,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動目標

1.在探索物體沉與浮的過程中,體驗操作與探索的樂趣。

2.感知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並能對其分類;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嘗試記錄猜想與發現,學習預測和驗證的科學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積累有關水的經驗,初步感知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材料準備:棗、鐵夾子、塑料瓶、積木、石頭、泡沫、沙子,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觀察樹葉和鑰匙放進水缸的現象,簡單瞭解物體的沉與浮。

(1)教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水缸中,請幼兒觀察。

指導語: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

2.觀察材料,猜測物體的沉浮現象。

(1)逐一觀察材料。

指導語:你的籃子裡有什麼?

(2)玩遊戲"猜一猜"並記錄。

指導語:如果把這些材料放在水裡會怎樣?我們來統計一下人數。

3.動手操作並記錄,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

(1)觀察記錄紙,討論記錄方法。

(2)自由探索物體的沉與浮,並記錄操作結果。

4.交流操作結果,對沉浮物體進行分類。

(1)分別展示記錄結果,驗證猜想。

(2)共同小結。

指導語:這些材料在水裡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東西很大,一開始很多人猜它會沉下去,可是一試卻發現不是這樣。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試一試才知道。

(3)根據沉浮現象進行分類。

指導語: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麼分呢?

5.動手製作潛水艇,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1)討論方法。

指導語:現在老師要給你們佈置一個任務,請你們用塑料瓶來做潛水艇,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浮起來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動手製作潛水艇,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

(3)個別介紹,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

(4)共同小結。

指導語: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潛水艇,石頭和水等就好比是潛水艇的壓艙物。當瓶子充滿水時,壓艙物就有足夠的重量,潛水艇便潛入水中。如果我們把潛水艇內的水等排出艙外,隨著壓艙物的減少,潛水艇就浮了起來。

6.播放潛水艇視訊,擴充套件經驗。

指導語:小朋友都很聰明,科學家也很聰明,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裡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裡沉、浮的東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片語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後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裡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裡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為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主題產生

一天午睡時,子怡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並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麼弄得我這麼痛?”旁邊的嫣嫣說:“有時我脫衣時也會感到痛,晚上還能看見一點點的亮光呢!”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也有過,我也有過。”還有一次,我給女孩子梳頭,孩子們發現頭髮被梳子吸了起來,十分好奇。於是,我就設計了“神奇的靜電”這一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二、教學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輕快音樂一段;蝴蝶指偶;場地:彩色的草地。

三、教學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髮店”遊戲,發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髮店”,“理髮店”正式開業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髮,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髮”。引導小朋友發現:頭髮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髮”,引導小朋友發現:頭髮飛起來了。

幼兒遊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 “理髮”,看看能發現什麼。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幼一:你們快來看,我幫緣緣梳頭,她的頭髮變成這個樣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麼會跟著梳子,不好梳。

幼三:頭髮吸在梳子上,這個梳子不好。我家裡的不是這樣的。

角色遊戲“理髮店”一向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所以用這個遊戲引出,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師示範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後粘住彩色紙條。並獎勵每個小理髮師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後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兒在活動室中五六個小朋友一起,使勁在衣服上、頭髮上來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紙屑,並熱烈地討論著,張錦元好勝心強,一邊吸一邊對同伴說:“我肯定吸的比你們多,不信你們看。”結果一比,人家的還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許中奇邊吸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怎麼會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鐵。”

5、蝴蝶飛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著輕快的音樂,與小朋友翩翩起舞。

啟發孩子思考:為什麼會出現剛才的現象?教師解釋這一現象:梳子在頭髮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髮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

啟發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靜電現象。

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慾望,特別是許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為什麼不是磁鐵但是也能吸物體這個道理。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氣球娃娃來看你。

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

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後,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髮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後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裡,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

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象。

7、好玩的章魚(蒲公英、菊、裙子)。

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象,象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牆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花生的組成結構,認識花生的生長過程。

2。學習從內向外有序的觀察。

3。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二、活動準備

每組準備一小筐花生、投影儀、花生的生長過程圖片(發芽、長大、開花、結果)、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各類花生製成的食品。

三、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裡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麼?"

(2)個別幼兒上臺隔著布袋摸一摸並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及理由。

(3)教師倒出布袋中的東西證實幼兒的猜測結果。根據幼兒猜測的理由初步印證花生的外部特徵。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徵。

( 1)每桌發放一筐花生。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徵。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師:"每人拿出一顆花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先看看花生長的什麼模樣?"教師:"花生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教師:"最後我們來聞一聞,花生是什麼味道?"

(2)教師小節:把幼兒對花生外型的感知進行總結。

把幼兒的觀察結果對照投影儀上的實物說一遍。花生的外殼顏色是乳白色的,樣子像麻花、摸起來麻麻的、不光滑。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裡是什麼樣子的呢?你想知道嗎?"

(二)探索花生的內部特徵。

(1)教師:"花生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回答)"是你猜的,還是你看到的?""怎樣開啟花生?"(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

(2)剝開花生。

教師:"用你自己的方法開啟花生,並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

(3)幼兒剝花生並觀察記錄。

教師巡視幼兒活動情況並給予適當指導。

(4)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師把幼兒的`觀察記錄放在投影儀上,讓其對照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5)幼兒在記錄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幼兒說觀察結果時可適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花生剝開後的各部分及生長過程。

(1)教師對照花生的實物從外向內介紹花生。

(2)教師:"花生是生長在哪裡的?"(幼兒回答)

(3)教師把花生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利用投影儀向幼兒呈現。

教師對照圖片向幼兒介紹花生的生長過程。以及根據花生的結果實時的特點,向幼兒介紹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討論瞭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師:"人們很聰明,不僅知道花生可以吃,還把花生製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麼食品呢"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製品。

(2)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胃等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