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掌握5分成兩份有四鍾結果。

學習有條理地擺放,收拾活動材料。

活動準備:

第一組:穿珠板和木珠12份,記錄單若干。

第二組:操作材料,記錄單等第三組:雪花片,鉛筆,記錄單。

活動過程:

小組活動第一組:穿木珠。

師生共同講解玩法:每次拿5個木珠,然後把5個木珠分成兩份,邊分邊說:“5個木珠可以分成幾個和幾個,幾個和幾個和起來就是幾。分好後用數字作記錄,記錄結果要和分的一樣。

第二組:撕貼格子。

請一位幼兒介紹玩法。

第三組:撒雪花片。

請一幼兒介紹玩法集體活動。

請四位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記錄。

歸納5的分合活動。

“5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請小朋友對照黑板上的記錄,檢查自己的記錄單是否有遺漏和重複,看一看:你的'記錄少了哪一組或多了哪一組?”

教後感:這節課上下來,孩子很感興趣,我利用了遊戲的形式學習了分成不同的分法,孩子們很容易掌握。但有部分孩子比較困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理解並感受蛋殼的悲喜。

2、在欣賞、理解、聯想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豐富詞彙:不大不小 不輕不重 不薄不厚 變廢為寶。

4、玩玩、做做,知道廢品可以再利用, 感受動手製作的成功和喜悅。

活動準備:

1、蛋殼若干;

2、背景圖1幅,蛋殼1個,小動物圖片:甲蟲、小雞、小老鼠、小松鼠、小蟋蟀、小鴨、青蛙、小鳥、小魚、小貓等;

3、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4、廢品製作成品若干;

5、彩泥、彩筆、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準備活動:遊戲“說相反”。

(一)探索活動:玩蛋殼

你們知道蛋殼是怎樣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探索蛋殼的特性)

誰能把你剛才的發現告訴大家?(幼兒自由發言:蛋殼是硬的、很薄、很容易碎……)

(二)欣賞、觀察(教具演示)

1、蛋殼真好玩,小動物看到了,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匯入故事)

2、老師講述第一段。

猜一猜,誰來了?它看到蛋殼會怎樣呢?(自由講述)

3、教師接著講故事。

提問:

1) 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2) 蛋殼遇到了誰?它們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

(三)理解感受(配輕音樂)

1、教師再次講述故事一遍。

2、提問:

1) 蛋殼遇到了這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說,又是怎麼做的呢?

2) 蛋殼給誰做什麼最合適呢?為什麼呢?

(豐富:不大不小 不輕不重 不薄不厚)

3) 蛋殼原先是怎樣的心情?後來呢?

(四)聯想編講

1、出示各種小動物,引導幼兒說說蛋殼的故事:聽說小河邊有個蛋殼,森林裡的小動物全都趕來了,看!誰來了?(教師逐個出示小動物形象)請小朋友幫小動物動動小腦筋:小動物可以用蛋殼來做什麼?(幼兒自由聯想編講)

(五)蛋殼製作(活動延伸)

1、生活中的'許多廢品我們可以讓它們變廢為寶。

教師展示幾個廢品製作成品,激發幼兒的動手慾望。

2、小朋友,你們也想動手試試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的蛋殼現在還很難過呢,現在我們讓它變得高興起來,好嗎?你想怎麼讓它高興起來呢?(幼兒自由回答)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吧!

3、在音樂聲中,幼兒用橡皮泥和彩筆裝飾蛋殼製作玩具。

活動結束:

附:蛋殼的故事

有一隻蛋殼,咕嚕咕嚕滾到小河邊,蛋殼很難過,它想:“誰也不要我了”。

有一隻甲蟲看到了蛋殼,很高興:“哇,好大一隻船呀!” 可是,這船太輕了,它搖呀晃呀,在水中很容易翻。

小雞說:“給我吧,給我吧。”小雞用它來做傘。可是,這傘太小了,小雞遮了頭就遮不了身子。

小老鼠說:“給我吧,給我吧。”小老鼠用它來做帽子。可是,這帽子太硬了,戴在頭上有點痛。

小松鼠說:“給我吧,給我吧。”小松鼠用它來做碗。可是,這隻碗太薄了,一不小心就會碰碎。

小蟋蟀說:“給我吧,給我吧。”小蟋蟀用它做房子。這房子,不輕不重,不大不小,不薄不厚,剛剛好。直到現在蟋蟀還住著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連貫、優美的語言大膽講述和表現春天的特徵。

2、感受春天的美好、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電子雜誌。

【活動過程】

一、向木子講述記憶中的春天。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本好看的書,叫什麼名字?(木子的春天)

木子是誰呢?(幼兒猜一猜)

師:木子原來是一頭小鹿,木子從出生到現在還沒見過春天,孩子們,你們見過春天嗎?你能告訴木子春天是什麼樣的?(幼兒說說美麗的春天)

讓我們帶著木子一起去尋找美麗的春天吧!

二、帶領木子品嚐春天的`美好。

1、感知春天在五彩的花叢裡。

咦,木子來到了哪裡?(花叢裡)這是一片什麼樣的花叢?

它看到了什麼樣的花?

黃色的花會是什麼花呢?紅色的呢?

師:太美了,我都陶醉了,孩子們,你們聞到了嗎?

花兒開得這麼美,你能學一學這些花兒開放的樣子嗎?(幼兒擺出各種花的造型)

師:“暖暖的春天來到了,什麼花兒開?”我來到你面前,你可得告訴我哦。

總結:木子看到了:春天在哪兒呢?春天在花叢裡,春天是什麼樣的?暖暖的,香香的,美美的。

2、感知春天在快樂的飛舞裡。

看,把誰也吸引過來了?(蝴蝶)

蝴蝶飛舞起來了,春天裡還有誰在飛舞?(燕子、小鳥、桃花瓣兒、柳條、風箏、蒲公英、小朋友等)

讓我們跟著音樂飛舞起來吧!

師:你是誰?幼:蝴蝶

師:春天在蝴蝶的飛舞裡。

師:誰能用最優美的語言告訴大家,春天在誰的飛舞裡?是什麼樣的感覺?

師:木子知道了,春天在哪兒呢?春天在飛舞裡。春天是什麼樣的?快樂的、幸福的、美麗的。

3、感知春天在甜甜的夢裡。

木子在欣賞中進入了美麗的夢鄉,它做了個甜甜的夢,木子夢裡的春天還會在哪裡呢?(幼兒創造性講述)

師:木子還夢到和你們在一起呢,(春遊照片)木子還會夢到和你們在一起幹什麼呢?你有什麼話想對木子說呢?

4、感受春天在我們的愛裡。

木子把愛、祝福和春都天帶給了媽媽,媽媽問:“孩子,你找到春天了嗎”

木子說“我知道春天是什麼樣的了,幼兒園的小朋友是這樣告訴我的,你聽”

三、完整欣賞詩歌。

讓我們把這首好聽的詩歌也帶給其他小朋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並掌握故事情節,在聽聽、看看、講講的基礎上展開積極的想象,為不同的小動物設想出各種能帶給別人快樂的辦法。

2、學會關心他人,初步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活動準備】

碟機、碟片,電視機、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出課題

1、師生間相互問候。

2、教師:老師看到你們的微笑心裡可真高興,真快樂。

提問:你們看到老師的微笑心裡感覺怎麼樣?

哦,原來微笑還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呢,小朋友,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想把快樂帶給別人,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用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嗎?請欣賞故事《微笑》

二、分段欣賞故事《微笑》

插問:

1、大象會想出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幼:給幹不動活的人幫忙。

2、小鳥會想出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幼:唱好聽的歌。

3、小白兔會想出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幼:給朋友送信傳訊息。

4、當大夥兒講的正高興的時候,小蝸牛怎麼了?它為什麼很難過?(大家互相討論,幫助小蝸牛想出各種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辦法)

他為幫不上別人而難過,最後還是想出了好辦法。

5、小蝸牛用什麼辦法給別人送去微笑呢?讓別人看到它甜甜的微笑,把自己的微笑畫到畫上去帶給別人。

(這裡利用關鍵中斷法,讓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能展開豐富的想象,設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完整欣賞故事《微笑》

四、引導幼兒討論、交流

提問:

1、你喜歡故事裡的小動物嗎?

2、你們想把快樂帶給別人嗎?

3、你想把快樂帶給誰?

4、誰最需要我們把快樂帶給他們?

5、你想用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

(說明:隨著提問的逐漸深入,面向全體,請不同層次的幼兒來回答問題,讓所有的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愉悅。最後一個環節,適當的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節目給大家帶來快樂,將活動推向高潮)

五:邀請舞《歌聲與微笑》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到這裡,我們一起把快樂帶給他們好嗎?(幼兒邀請教師與之共舞。並將快樂帶給外面的教師和小朋友)。

附歌聲與微笑:

歌詞: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明天明天這歌聲

飛遍海角天涯飛遍海角天涯

明天明天這微笑

將是遍野春花將是遍野春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材

1、教學材料由來:《小烏鴉飲水》這一個素材原來是國小國語教學內的內容,小孩們對這一個小故事必然會非常有興致,在教學裡,我把“小烏鴉是怎麼樣喝到水的”當作課程的著手點,把“怎樣讓烏鴉能最快喝到水”當作孩子探究的重要點。由於幼兒園大班小孩探究欲非常強,小故事又源自孩子的日常生活,整個教學又有助於孩子的動手操作,與此同時亦能開展孩子小隊協作學習能力的培育,這樣幾個方面的融合讓我認為選取這一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與此同時《幼兒綱要》中還說,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決定要求“既吻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又有助於孩子的長期進一步提高;接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選取有興致的東西或問題,有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與視野。”所以我覺得這一次教學來自於孩子日常生活又能服務於孩子的日常生活。

2、目標定位: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的原點與歸宿,對教學起著指向性的作用。依照孩子的年紀特徵及實際狀況,我確定了本教學中認識和感知、能力、感情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具體目標顯現為:

(1)、喜愛實踐探究教學,試著使用不一樣的教學材料協助小烏鴉想方法,探究怎樣讓瓶子裡的水位升高的方式,清楚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間的關係。

(2)、激起擴散性思維,可以在小夥伴前面勇敢表述自個兒的觀點,並有較佳的聆聽習慣。

(3)、產生願意協助其它人的感情,並從中體會處理好問題的愉快。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探究怎樣讓水位升高及讓水位迅猛升高的方式。

在整個教學中我首要是使用猜想、述說、操作、歸類、記錄等方式,讓孩子在猜猜、做做、記一記等自己獨立、踴躍參加探究的過程內突破來重點和難點。

3、教學預備:《幼兒綱要》說“給予充實的可動手操作的教學材料,為每一個孩子均可使用數種感官、數種方法開展探究給予教學的條件。”根據《幼兒綱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預備。

(1)、教學材料預備:小小石塊,破舊雜誌,棉花,彈珠,毛巾,立刻貼標識數個。每個孩子數個裝有一樣多水的瓶子(貼好黃色膠帶),小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預備:認知幾種熟知的豆子(黃豆、雲豆、蠶豆等)。

(3)、教學用具預備:烏鴉飲水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法

《幼兒綱要》中說“幼兒教師應變成孩子學習教學的支持者、協作者、啟發者”,在教學中努力構成“協作式的探索研究學習方法”,“各個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互相滲透,重視綜合性、趣味性、教學性……”所以在這一次教學中要充足顯現幼兒教師與孩子間的.互動性,亦要顯現孩子個體的積極性,還需顯現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因此我使用了商議、溝通、一致建構等方法,推動幼兒教師與孩子通過教學一致學習與長大。我使用的教法有:[

1、場景建立法:使用動畫的小故事形象貫穿於整個教學當中,將孩子自然地引進到教學中來,並以此來很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究的慾望。

2、動手操作法:動手操作法是孩子喜愛的模式,孩子都樂意把自個兒的觀點通過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充足顯現出來,既可教學,又可與小夥伴開展溝通、協作。

3、觀測和察看指導法:這一種方式是針對孩子在動手操作教學過程內出現的狀況,幼兒教師可採用隨機指導的方式,它顯現的是幼兒教師對教學的調節控制能力。

4、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內,不但有孩子述說的部分,亦有孩子的動手操作實踐,另外還有孩子通過點數開展記錄的模式顯現,全過程以科學教學為主線,與此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餘領域的教學內容,達成了多樣化的教育目標。

學法

為顯現“很好的施展孩子的積極性,能使用種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研究問題”的教育意識,我們創造條件讓孩子參與探索研究教學,不單單提升了認知,累積了經驗,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感情。孩子具體學法有:

1、嘗試教學法:它是構建孩子教學的基本方式,本教學有幾次嘗試,首次是對“怎麼樣方可讓小烏鴉喝到水”這一個談論的主題的探索研究,孩子邊做標識邊使用教師為其預備的玻璃瓶數個,小石塊,破舊雜誌,棉花,彈珠等教學材料開展動手操作實踐,嘗試使瓶子裡的水升高的方式,有些小孩成功啦,有些小孩會發覺棉花,雜誌丟瓶子後,水反倒會變少,明白不是全部物品放入瓶子裡水均會漲的道理。再次動手操作是以“怎樣讓烏鴉能迅猛喝到水?”為重要點開展嘗試,讓孩子在動手操作、點數、記錄中發現豆子的大小與水位升高快慢間的關係。

2、多通道參加法。在組織教學過程內,幼兒教師要做到:為孩子建立探究的環境,啟發孩子在玩一玩、做一做、試一試、想想等教學中培育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勉勵孩子參加協作、溝通與一同分享。所以在教學裡,我啟發孩子通過看看、猜猜、試試、記一記、說說等數種感官的參加,使每一個孩子均可獲得最大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3、體會溝通法:蘇霍姆林曾經講過“孩子的睿智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們給予孩子充足教學空間與教學材料,為孩子給予足夠的決定教學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一樣孩子的需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擔當不一樣的探究責任,使每一個孩子均可找著適宜自個兒的位置,與此同時重視孩子個體與小隊間,個體與教師間的語言溝通,顯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教學流程

在教學中我從啟發孩子的興致開始,縈繞目標將數種教學模式相整合,使師、幼能一直處在踴躍、積極的探究狀態。

教學流程為:匯入教學課題(以教學課件匯出)→猜想能讓小烏鴉喝到水的方式→首次探究(探究讓瓶子裡的水位升高的方式)→教師跟幼兒一致述說動手操作結果(完好無損看教學課件)→再次動手操作(探究讓水位迅猛升高的方式)→教師開展教學總結

教學過程:

一、匯入教學課題。

1、孩子們最喜愛看動畫啦,此刻呀,教師就要請孩子們看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動畫。

2、欣賞動畫1、段後,提問:

(1)剛剛動畫裡有哪些人?

(2)這隻小烏鴉口渴啦,它在天空飛呀飛,發現了啥?

(3)瓶子裡有水,可是瓶口又高又小,小烏鴉喝不到水如何是好呀?請我們孩子來幫助它想個好方法吧。

二、孩子猜想並述說能讓小烏鴉喝到水的方式。

孩子依照自個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猜一猜、講一講讓小烏鴉喝到水的方式。

三、孩子首次探究:

我們孩子踴躍動腦子想了許多方法,那這一些方法究竟可不可以協助烏鴉哩?教師給孩子們預備了些許教學材料,此刻請孩子自個兒動手去試試,瞅瞅怎麼樣方可使小烏鴉喝到瓶子裡的水。

2、提出探究要求:

①請每一個孩子先觀測和察看瓶子裡的水位標識在哪兒,等你動手操作完了然後用立刻貼做一個標識,瞅瞅瓶子裡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還是減低啦。

②請孩子在使用動手操作教學材料時留意安全。

四、教師跟幼兒一致總結:你用了啥教學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沒改變?

1、總結:當我們把一個個小小石塊、小彈珠放入玻璃瓶裡時,小小石塊、彈珠非常霸道,搶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擠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啦,這樣小烏鴉就喝到水啦。但當我們把棉花、雜誌放入瓶裡時,棉花、雜誌與水娃娃非常友善,做了好夥伴,棉花、雜誌抱著水娃娃,水娃娃也鑽到它們的身體裡一塊兒做遊戲。水面的位置沒顯然改變。因此小烏鴉還是喝不到瓶子裡的水。剛剛呀,孩子幫小烏鴉想了許多方法。有些成功啦,亦有的失敗啦,可是我們孩子都踴躍動腦子,並勇敢開展了嘗試,你們均是最能幹的。

2、此刻我們一塊兒來看看動畫裡的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幼兒教師播放動畫片,並完好無損欣賞。

五、再次動手操作(讓水位迅猛升高的方式)

又飛來了許多的小烏鴉,它們飛得又累又渴,好想立刻便可喝到水呀,我們怎麼樣能讓水升得再快些許哩?(孩子探討、述說)

1、展示豆子與水瓶組織孩子玩投豆子的遊戲。

(1)先請孩子說一說豆子的名字,再向孩子推薦遊戲玩法。

教師這兒有些豆子,它們能讓瓶子裡的水升高嗎?哪個會讓水升得更加快一點哩?瓶子上有個黃色標識,是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孩子每個人選取兩種豆子,各自放進2個瓶裡,一邊放,一邊數,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方可讓小烏鴉喝到水哩?

叮囑孩子邊放豆子邊點數,並把數字記錄下來。

(2)勉勵孩子勇敢推薦自個兒的實驗結果。

實驗出現了兩種結果,匯出下一個遊戲——豆子比賽:蠶豆與雲豆比賽,瞅瞅究竟哪種豆子能首先讓烏鴉喝到水?

遊戲玩法:1組投蠶豆,1組投雲豆,每一組每一次投一個豆。2組與此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遊戲完結。小孩們發現蠶豆能讓烏鴉首先喝到水。

教師提出問題:為何我們投了一樣多的豆子,有些能先讓烏鴉喝到水,而有些卻沒有能讓烏鴉先喝到水哩?孩子開展充足的探討。

教師開展簡易總結:原本豆子愈大,水就升得愈快,小烏鴉也便愈快能喝到水。

教學反思:

我們協助如此多烏鴉喝到了水,你認為愉快嗎?對,協助其它人是件愉快的事情,之後當我們孩子自個兒碰到麻煩時,必須要踴躍動腦子,想出不一樣的好方法來處理好,當其它人碰到麻煩時,也應當踴躍動腦,熱心地去協助其它人處理好艱難。

小百科:烏鴉(學名:Corvus sp.):是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為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釐米左右。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故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顏色、瞭解溶解的現象,並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與水。

2、願意積極的參加實驗,對探索感興趣。活動準備:鹽、味精、糖、麵粉少許、小石頭、黃沙、黃豆若干、杯子每人一個,筷子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觀察水的顏色“在杯子中舀上水,觀察水的顏色,水是什麼顏色的?”比較白紙與玻璃的顏色的區別,瞭解水是透明的,豐富詞語:透明。

2、溶解在味精、鹽、糖、麵粉中挑選一樣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味精、鹽、糖、粉還看得見嗎?教師實驗:將黃豆、黃沙、小石頭分別放入水中,看看他們有沒有不見了?得出結論:有些東西能溶解在水裡,有些東西則不能溶解在水裡。豐富詞語:溶解、攪拌。

3、觀察溶解後的顏色

“味精、鹽、糖、粉溶解在水中後,水變成了什麼顏色?”請幼兒介紹溶解後水的'顏色,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味精、鹽、糖放入水中溶解後水仍舊是透明的。粉放入水中溶解後 變成了白色的。活動反饋:在一開始的觀察水的顏色時,有許多幼兒就把水的顏色說成是白色,我們就比較了白紙與玻璃的區別,白紙手放在後面是看不見的,但玻璃手放在後面是看得見的,這叫透明,經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快就理解了透明與白色的區別。在將黃沙放入水中後,水出現了顏色,幼兒就認為黃沙溶解與水,但在出示了小石頭後,幼兒就更容易理解,溶解在水中的是上面的泥,而不是物質本身。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實驗,理解了溶解。學會了“溶解”“攪拌”詞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本活動是從蒙氏工作中紅棒的延伸——紅棒十字架引出的。蒙臺梭利教具目標單一的特點,使孩子們獲得的經驗是嚴謹有序的。利用這一契機來開展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了什麼是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改變兩端積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發現操作規律,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紅藍棒“3”四根、紅藍棒“1”四根、記錄紙、鉛筆、橡皮、大記錄板、黑色水筆、積木。

2、經驗準備:

進行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搭建紅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支點使紅藍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動引導幼兒感知在平衡的紅藍棒“4”兩端要新增同樣塊數的積木才能讓紅藍棒保持平衡。通過i次試驗,幼兒掌握了試驗的基本規則和記錄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動讓幼兒探索如何改變紅藍棒“3”兩側的重量,讓紅藍棒達到平衡。

活動重難點:

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的條件:短的一邊的積木數要多於長的一邊。

活動過程:

1、回憶並鞏固上次實驗結果與經驗。

教師:上次我們做的平衡實驗得到什麼結果了呢?

幼兒:在紅藍棒“4”的兩邊,要放一樣的積木才能平衡。

老師出示紅藍棒“4”,一個小朋友往兩邊各放兩塊積木,紅藍棒平衡。

2、介紹本次實驗。

教師:今天我們換一根紅藍棒3,我們要將支點放在紅藍棒“3”的“2”和“3”之間,你們猜猜會怎麼樣?(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放的位置)

幼兒:那肯定不平衡。

教師:我們來試試看啊。(把紅藍棒“3”擺在支點上)呀!不平衡!那怎樣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

幼兒:要在短的那邊多放積木。

幼兒:要在長的那邊多放。

幼兒:應該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吧?

教師:為什麼你認為是在短的那邊多放呢?

幼兒: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兒:我覺得是要在長的那邊多放,因為那邊長。

幼兒:你沒看見那邊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師: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呀?

3、介紹實驗規則和記錄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到底怎麼才能讓這個不平衡的紅藍棒達到平衡呢?我們做試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積木的兩邊要對齊。

教師:你是說積木的邊要和紅藍棒的邊對齊嗎?

幼兒:對,要不就不準了。

幼兒:要放在支點的中間,要不就不穩了。

幼兒:要把“2”和“3”的那個線和紅藍棒“1”那兒對齊。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這些規則大家都同意嗎?積木兩端要與紅藍棒的兩邊對齊,支點(紅藍棒“1”)放在藍色段內,它右側的邊緣與紅藍棒“3”的“2”和“3”的分界線對齊,而且要放在支點的中間,還要記下真實結果。

幼兒:同意。

4、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邊實驗邊記錄結果。

第一組:幼兒①把三角積木對著2、3之間的線放好,幼兒②歪著頭看了看:“行了。”幼兒①拿一塊放在長邊,幼兒②拿一塊放在短邊,幼兒①又拿一塊放在短邊,紅藍棒的短邊翹起來了,兩邊基本平衡了,幼兒②在記錄表上記錄下結果。接著幼兒①就在長邊放兩塊積木,幼兒②往右邊放兩塊積木,還是長邊低,她們倆說:“怎麼回事?”於是又拿一塊往長邊放,長邊更低了。幼兒②說:“不對,長邊太沉了,得往這邊放。”說著拿起長邊的一塊積木放在了短邊上,紅藍棒平衡了……

第二組:幼兒③和④都操作積木,不斷地在兩邊放積木,平衡了再新增積木,沒有記錄結果。教師:“你們發現什麼結果了?”幼兒⑧:“短邊總是比長邊放的多一塊。”幼兒④:“不是多一塊。”教師:“到底多幾塊?”幼兒③:“就是多一塊。”幼兒④說:“不對。”教師:“你們為什麼會記不住了?”幼兒③:“忘了記錄了。”教師:“你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也挺好的。不過還是要將結果記錄清楚,才能驗證你們的發現呀。”

5、分享實驗結果,總結規律。

老師請每一組幼兒把成功的積木的數量填寫在大的記錄錶板子上。

教師:你們發現什麼規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我猜想對了。

教師:那為什麼長的那邊積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長的這邊多放會怎麼看,本來長的這邊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師:可為什麼長的這邊會沉下去呢?

幼兒:因為這邊木頭多,就重唄。

教師:今天我們又發現了平衡的方法,誰來說一說?

幼兒:紅藍棒短的一邊放的積木多,長的一邊的積木少,紅藍棒“3”就平衡了。

活動反思:

活動的生成來源於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單一的目標特點,將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靈活運用,教師引導幼兒運用紅藍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平衡實驗”,使它成為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工具。這是一個沒有采用標準測量工具的.平衡活動。雖然不是那麼精確,但從幼兒不斷的探索和嚴肅認真的眼神裡,我們看到了幼兒敢於實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探索兩邊各放幾塊積木,可以使紅藍棒平衡,在操作、記錄和經驗整合中,他們獲得了關於平衡的相關經驗。

不足之處:

由於支點的受力面積比較大,積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會完全精確,只能是模糊的描述總結:紅藍棒短的一端新增的積木多,長的一端新增的積木少,才能使紅藍棒“3”達到平衡。所以工具的嚴謹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實驗,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儘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裝置,而人為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物件,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形狀的紙板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

2.探索用不同材料頂紙板的難易程度,積累使物體平衡的有益經驗。

3.樂於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紙板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獲獎雜技節目《頂碗》VCD,輕音樂《梁祝》。

2.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紙板,粗吸管,紙筒芯,鉛筆,易拉罐,彩色紙棒。

3.幼兒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記號筆,教師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欣賞:激發幼兒頂紙板的興趣師:我們一一個精彩的節目吧。

播放獲獎雜技表演《頂碗》VCD,幼兒觀看。

師生討論交流:大家看到了什麼,雜技演員表演的什麼節目,那麼多小碗都頂在什麼地方,除了用頭頂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頂。

師:雜技演員真有本領。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板,想請你們也來學學雜技演員,試著用身體部位來頂紙板。

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部位頂紙板。

師:你們的紙板都頂起來了嗎?除了用身體來頂紙板,我們也可以用工具來頂一頂紙板,想一想,可以用什麼工具來頂紙板呢?

幼兒發散討論。

:我們可以用筆、尺子、杯子等許多東西來把紙板頂起來。

(評:通過觀看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獲獎雜技節目,喚醒幼兒已有的頂紙板的活動經驗,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二、嘗試:發現頂紙板的最佳位置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圓圓的紙筒芯,請大家試一試,你能用這個小圓筒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嗎?

幼兒第一次實驗,自由嘗試頂紙板。

師:你們頂起來了嗎?紙筒芯大約頂在紙板的什麼位置呀?是每一個位置都可以頂起來嗎?

幼兒觀察自己頂的位置,與同伴討論成敗原因。

:我們要把工具頂在紙板的中心,就能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找找紙板的中心點。

師:不管什麼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它的中心點,想不想把這個神奇的點用筆記下來呢?如果一邊玩一邊記有困難,可以請好朋友幫忙哦!看看哪一對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務。

幼兒兩兩合作在紙板上尋找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並在紙板上畫出記號。

教師觀察、指導、檢查每一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引導幼兒把找準的位置巧妙變成一個成功的笑臉。

展示幼兒討論的結果。

:原來這些不同形狀的紙板,我們都能找到一個能頂起來的中心點,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

(評:捕捉本次探究活動的關鍵性問題“怎樣把紙板平平穩穩地頂起來”,讓幼兒帶著任務去思考,引導幼兒反覆嘗試,相互質疑、爭論,促使幼兒不斷去探索、發現。獨具匠心的笑臉增強了孩子們參與探究活動的信心。)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頂起紙板的難易程度師:請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紙筒芯、粗吸管、鉛筆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些很難頂起紙板。

出示易拉罐、紙筒芯、粗吸管、鉛筆各種材料,幼兒猜想。

出示教師記錄表。

師:看來每個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老師這裡有一張有趣的記錄表,請你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你覺得最容易的就在記錄表的“?”欄裡標上“1”,接下來呢就依次標上“2”“3”“4”,給它們排排隊、編編號吧。

幼兒記錄下自己的猜想。

師:到底用哪種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哪種材料很難頂起來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在剛才找到的中心點上分別試一試,看看你猜得對不對,再把試的結果在“!”欄裡記錄下來。

幼兒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並記錄下操作結果。

展示2~3名幼兒的`記錄表,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評:猜想、驗證和記錄交替進行,猜想在前,驗證在後,個性化的記錄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推動幼兒的探究活動向更高水平發展。)四、討論:找出有利於頂紙板的因素師:剛才我們用這麼多的材料都試了頂紙板,為什麼用易拉罐、紙筒芯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頂起紙板,而用吸管、鉛筆卻很難把紙板頂起來呢?

幼兒結伴討論、分析,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頂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穩地頂起紙板。

(評:通過探索經驗的、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蘊藏的科學原理。)五、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師: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頂紙板的本領,雜技團邀請你們一同去參加他們的表演呢。瞧,這些五彩棒都為你們準備好了,孩子們,上場吧!

播放輕音樂《梁祝》,幼兒手持彩棒,在音樂聲中進行頂技表演,鼓勵幼兒擺出各種身體造型。

邀請客人老師共同參加,體驗師生同場表演的快樂。

(評:在輕鬆的氛圍中,將探索獲得的活動經驗進行遷移運用,與同伴分享快樂、分享成功,使幼兒對探索活動依然保持濃厚的興趣。)附:頂紙板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