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四年級教案/列表

珍珠泉語文四年級教案

[教學目的]

珍珠泉語文四年級教案

1.學習從說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資訊並編寫閱讀提要。

2.品析本文準確的說明語言。

3.瞭解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

4.學習由此文拓展,通過查詢資料等方式豐富環保知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篩選資訊,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內容。

難點:理解本文用資料說明問題的妙處。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蒐集相關資料,如海洋對人類的貢獻,我國及世界海洋的現狀等。(可選一個也可兩個都做)

2.資料要詳細、真實,切忌泛泛而談。

3.同學之間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預習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蒐集資料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麼?通過“思”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自由簡單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洋憂思錄》,作者為何而“憂”?“思”的又是什麼?作者寫此文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意在將前後所學知識串連起來,形成知識項鍊,同時通過比較閱讀,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交流資料蒐集情況

1.分小組交流。

2.每小組推選兩位優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師對蒐集好的同學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揚。

(避免蒐集走過場,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習慣,通過鼓勵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快樂。)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憂”的是什麼?“思”的是什麼?

明確:“憂”的是海洋生態環境的日益變化,“思”的是人類應如何保護、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個部分各寫了什麼內容?這五個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 明確:第一部分:總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但人類卻從海洋裡過度攫取資源,同時又使海洋受到了汙染。

第二部分:說明珊瑚礁對於海洋生態平衡的重大意義以及人類破壞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環境。

第三部分:寫海洋魚蝦給人類帶來大量蛋白質資源,但人類卻過度捕撈魚蝦。

第四部分:解釋鯨魚之謎——汀脂錫的汙染。

第五部分:排汙汙染了海洋,呼籲大家都來保護海洋環境。

這五部分是總分總的關係,第一、五部分是總述,二、三、四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類對海洋環境的破壞。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有助於提高閱讀的效率,此環節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與認識,學會提取資訊並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資訊。)

四、 點撥示例

1.分組朗讀第一部分兩個自然段。

2.這一節兩個自然段分別側重說明什麼內容?

明確:第一自然段說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需要,第二自然段說明人類不顧後果破壞海洋資源。

3.為什麼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怎樣汙染海洋環境?

作者列舉了大量的資料來說明問題,這些資料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讓學生找出列舉資料的句子,然後由同學們試著分析列資料的作用,最後由老師予以點撥歸納。

例①地球上被稱為生物圈的空間約97%由海洋構成。

——說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間。

例②作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蘊藏在蔚藍色的大海里。

一說明海洋蘊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棲息于海洋。

——說明海洋是絕大多數生物的棲息場所。

以上三個資料例子共同強化說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例④人類……向裡面傾倒了幾十億噸有毒物質。

——說明有毒物質之多。

例⑤約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壞殆盡,而照目前的破壞速度,20—40年後將會上升到70%。

——“20—40年”說明時間之短。

——“10%到70%”說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個海洋漁場中,13個在掠奪性捕撈的重壓下已日漸退化。

——“15”與“13”兩個數字的對比,說明海洋漁場退化的範圍之廣。

以上三組資料充分說明海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汙染。

4.引導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

品味示例:

例①約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壞殆盡:

——用“殆盡”而不用“盡”,準確地說明了10%中還有少量珊瑚礁沒有被破壞,符合客觀事實。

例②20—40年後將會上升到70%。

——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因此只能用猜測的語氣,如果刪掉“將會”反而不科學了。

例③從洩漏的石油到丟棄的放射性汙染物給海洋帶來深重災難。

“深重”強調汙染之嚴重。

(此環節在於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角度與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概述內容,品味語言分析中列舉資料的作用。)

第二課時

一、實踐探究

按照教師的點撥示例,學生分組學習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體分工,全班一、二、三組,分別對應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內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別說明了哪些內容?

②畫出用資料說明的句子,說說這些資料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體現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呢?試舉一兩個例子予以說明。

3.分組探究以上內容。

4.交流資訊:每組推薦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結果。

5.教師小節。

(教是為了不教,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成語在本文中具體含義又是什麼呢?

明確“水能載舟”是說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要求;“亦能覆舟”是說由於人類過度開採海洋資源,汙染海洋環境,勢必會遭到海洋的報復。

2.讀了本文之後,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此問重在激發學生保護海洋的意識,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們似乎遠離海洋,那麼我們該如何為保護海洋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呢?

(既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又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課後拓展訓練

1.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如何保護海洋的呢?要求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然後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過查資料,寫出你的探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