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高二教案/列表

蘇洵《六國論》教學反思

 《六國論》教學反思

蘇洵《六國論》教學反思

10月31日我上了高二語文第三冊的第一篇古文的第一課時,蘇洵的《六國論》。本來是打算讓指導老師先上這第一篇古文,讓我們從中也可學習一些講授經驗。可是我實在太喜歡這篇文章了,不僅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藝術魅力,更重要的是作者那憂國憂民的磅礴大氣,也深深感染了我。所以當老師讓我選課文時,我迫不及待地選擇了這一篇,就像我前面不假思索的選擇了第一篇現代文《記念劉和珍君》一樣。

文章不長,500來字,一篇思路清晰,情緒激昂的政論文。教程安排3個課時。文章雖然不長,但卻牽涉到兩個背景,一是六國破滅的背景,二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讓同學們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主旨,這兩個背景必須介紹。這當然不是難事,這種故事性的背景學生都愛聽。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課時,先在匯入之中時就把六國破滅的背景給做個簡單的概括,然後再聯絡課文具體介紹六國滅亡的原因;在第二課時,具體講授文章內容時再穿插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這一點安排的很好,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但是文言文中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頭疼的教學環節,省又省不掉,講,學生又不愛聽。這就是文言字詞的講解,包括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因為這是第一堂古文課,我也只能按照傳統的教法,關於文言字詞的環節,把它放在了第一堂課,在匯入,作者介紹,聽,讀後我便開始講解字詞,完全是我自己精心準備的一種灌輸式的講解。我也沒辦法,因為我一點經驗也沒有。

第一堂課上完後,指導老師給我提了一點小意見:“關於文言字詞,能不能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講解,同學們長時間沒有接觸文言文了,在第一堂課講了這麼多像外語單詞一樣的文言知識,顯得有點太突兀;而且學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這種講法,怕他們接受不了;我注意你講字詞時,很多同學都扒下了,你看在二班上課時,能不能字詞放一放,先梳理一下文章”。老師的意思是要把字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講解,按照現代語文教育觀點,文章內容與字詞句不能割裂開來,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把握具體字詞得意味,這一點,我早就考慮過,卻沒有這樣去準備。因為如果這樣,每一堂課就不是很完整了。但是指導老師是一個教無定法的教育工作者,他並不在乎每一堂課是否完整,只要有利於學生接受就行。這一點也是我比較欣賞的。課間只有10分鐘,他這一說,打亂了我的備課計劃,不過調整起來,也不是很難。《六國論》太熟了,完全可以丟開書本講解,況且梳理線索可以穿插點小故事,應該能夠把握好。第二節課在二班上課時,我把講字詞的時間,花在了梳理文章的線索上,完全是自主發揮,但卻不偏離根本,也許是二班基礎較好的緣故,扒著睡覺的學生沒有了。所以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上的成功。、

古文一般是比較好講的,因為不長,完全可以串講,但要注意重點的把握。不過要想把文章講生動也不是那麼得心應手之事,畢竟古代的東西,過去那麼長時間,學生打心眼裡就不喜歡。但是如果能把當時人們身上的感情具體化,人性化,讓學生儘可能產生共鳴,還有就是處理好那些讓人提不起興趣得字詞(比如放在具體語境之中通過一種幽默的方式把握)。課堂效果肯定不會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