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國學蒙學/國學常識/列表

武道所蘊含的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自產生以來便一直居於主導地位,且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歷史的各個層面。中華傳統武德彰顯了儒家“仁”的精神核心,蘊涵了儒家“義”的倫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禮”的精神要旨,凸顯了儒家重“信”的倫理觀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踐履。下面,我們先從儒家的“仁”是傳統武德的`首要內容來說起。

武道所蘊含的儒家思想

傳統武德彰顯了儒家“仁”的精神核心

“仁”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共同尊奉的道德信念。在《論語》裡,孔子百餘次講到“仁”,且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仁”的涵義。《論語·顏淵》:“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雍也》:“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6《孝經·聖治章》載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論語·陽貨》:“子張問仁與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顯然,“仁”是一個內容深厚而廣範的道德範疇,傳統武德觀念恰恰以這些內容為主體而構成。“未曾習武先習德”、“拳以德立、德以拳顯”、“無德無拳”等,都是中國武術界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也是儒家仁學倫理的具體表現。

傳統武德富含了儒家“禮”的精神要旨“禮”是儒家倫理道德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所謂“禮”泛指禮儀,它既是一種倫理規範也是一種行為準則。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可見孔子對“禮”的重視,尤其在做人方面,孔子則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4]。荀子也曾說:“禮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顛蹶陷溺”。“禮”對於武林中人的影響非常廣泛,它不但告訴習武者“應該做什麼”,而且還告訴其“應該怎麼做”。武術界對“禮”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規定,並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具體的、形式化的禮儀,直接付諸於習武者的道德篤行。如“抱拳禮”,就是仁義道德的具體體現。

從儒家“仁”的精神核心和“禮”的精神要旨可見,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它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民族性格、價值取向和社會心理等諸多方面。而作為武術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華傳統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發展起來的,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