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推薦作文/列表

論國小作文教學中的觀察指導的論文

  一、觀察、觀察指導的意義

論國小作文教學中的觀察指導的論文

學生作文、其材料主要來源於五個方面:親自經歷獲取的、觀察獲取的、聽獲取的、閱讀獲取的、思考和想象獲取的。其中,觀察獲取材料的侷限性最小,獲取材料的途徑最廣闊。而且可以調動各種感官,全面、深刻地認識事物。故作文教學中應特別重視觀察的作用。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而觀察又離不開思維,因此,它也是“思維者的感知”,是與思維同步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順序地感知某物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既可獲取知識,又可驗證知識(通過遷移)。既可解決作文的材料問題,又可發展思維。因此,只有教會了學生如何觀察並逐步培養其良好的觀察思考的習慣,才有可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在國小作文教學要求方面,特別重視觀察的作用,強調了要對學生進行觀察指導,指出了觀察指導的途徑,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也十分重視觀察的教學,對國小各個學段觀察方面都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如:”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和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第一學段)”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第二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材料……“(第三學段)

由此可見,觀察指導在作文教學乃至於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國小生觀察中的心理特徵以及觀察指導中的注意之點

國小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易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熱情高,這些都是對觀察有利的重要心理基礎。然而,他們心理上也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如:注意力易分散;觀察不全面、不細緻,即觀察中往往停留於籠統的或是個別突出的印象上;不善於在觀察中分析比較,將各種事物聯絡起來,等等。這些薄弱環節都應在觀察指導中高度重視,予以加強。

在觀察指導上。應注意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是結合閱讀教學進行。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如何選用觀察的角度、順序、方法。如何確定觀察重點從而抓住事物的特點;如何在觀察中分析比較;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如何將觀察中獲取的知識進行積累等等。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學習作者從部分(山、水)到整體(山水結合)地觀察;學習作者怎樣怎樣在觀察中分析比較——(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灕江的水進行比較;同“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同桂林的山進行比較等。學習作者怎樣從重點觀察中抓景物特點——水:靜、清、綠;山:奇、秀、險;二者結合,美景如畫;學習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象——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翡翠、老人、巨象、駱駝、屏障、竹筍、人在畫中游等。

再如通過《火燒雲》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學習作者“定點換景”的觀察方法——即觀察者的立足點不變而觀察的景物在變化;通過《瀑布》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學習作者的“定景換點”的觀察方法——即觀察的景物不變而觀者的立足點變化了;通過《草原》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學習作者“點變景換”的觀察方法——即觀察者立足點和景物都在變化……

但是,閱讀教學,內容多,時間緊,不可能在觀察指導上花很多時間。因此,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觀察指導,使學生全面地學習掌握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種指導至少應解決好下述方面的問題:

(一)要使學生懂得觀察之前應有明確而具體的目的、要求。觀察的目的性是區別觀察和一般感知的主要特徵。有目的地觀察才能在觀察中分清主次,並將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的目標上,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認識事物的本質。

(二)要使學生懂得觀察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只有這樣獲取的知識才是有條理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參與整個觀察過程中的思維才能有條理,層次分明。

(三)要使學生懂得根據要觀察的物件的特點來選擇確定觀察的角度、順序。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態,千差萬別。在觀察一個具體的事物時,只有角度、順序、方法是最適合認識事物的。才能有效地觀察。例如:對有限的靜止的事物全面觀察。對事物的區域性重點觀察;對變化發展的事物跟蹤觀察;對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比較觀察等等。再如在景物觀察中根據景物特點分別採用“定點換景”、“定景換點”、“點變景換”等方法進行觀察等。

(四)要讓學生懂得在觀察中除了用眼、用腦之外,還要儘可能調動其它感官,參與到觀察中去,這樣才能提高觀察效率。例如:觀察一個熟透的蘋果:可以看——鼓圓形,紅中帶紫;可以摸——光滑細膩;可以喚——清香味;可以嘗——甜甜的。這樣就可以全面、深刻地認識觀察物件,從而獲得更多的有用的寫作材料。

(五)要使學生懂得觀察中既要有取捨,又不要輕易放過對作文有用的材料。觀察中可以獲得的材料對作文來說,有的有用,有的則無用。這就需要在觀察中作出取捨。而有的材料雖暫時用不上,但可能在以後用得上。還有的材料雖然不能直接作為作文材料,但通過大腦的加工,又可能成為很好的寫作材料。故對這類材料在取捨時要多動動腦子,找到它們可能存在的價值,儲存備用,不輕易放過。

(六)要使學生懂得觀察要有主有次,有輕有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重點觀察來把握事物的本質特點。一個事物,有主有次,有它的特點;一個事物的某個部分,也可能有主有次,有它的特點;一個事物整體上的主次及特點往往由其它各個部分的主次、特點組合而成。這些,都應在觀察中注意到。只有抓住了事物的重點和特點,作文時才能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七)要使學生懂得觀察中要邊觀察邊思考。要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還要展開聯想和想象。這樣才能看懂、看透,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將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聯絡起來,從而較全面地認識生活,認識世界。這其實也是一個使觀察獲取的材料產生裂變的過程:觀察中的分析、比較、聯想,想象所得都可能成為新的有用的作文材料。而且也有利於發展思維,使觀察效率更高。

(八)要使學生懂得觀察是積累知識、發展思維的必由之路,要時刻留心身邊的事物,隨時觀察,隨時積累,切不可把觀察看成作文前的臨時抱佛腳。而且還要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養成記觀察筆記的良好習慣。

(九)要指導學生觀察時先擬好提綱,這樣才能順藤摸瓜。保證觀察確實有目的,有順序、有主次地按一定方法進行,使觀察真正是“觀察”,而不是漫無目標的泛泛的感知。

  三、觀察的指導程式

在觀察指導的具體操作中,一般來說,按“學法指導——觀察思考——引導遷移——處理資訊”的步驟進行效果較好。

“學法指導”即觀察方法指導,是第一步,應從哪些方面進行,應注意哪些,前文已論及,不再贅述。

“觀察思考”(這裡的思考包括一切思維活動)是學生觀察事物,理解認識觀察物件,發展思維,豐富作文材料切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由於心理特點限制,國小生往往不明白在觀察中怎樣思考,這是觀察指導中的一個難點,在指導學生觀察時,必須讓學生逐步懂得怎樣去突破它,要在指導中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分析比較,引出他們的聯想,激發他們的想象,學習把各種事物聯絡起來,學習從現有的知識中通過分解組合,加工創造,提煉出對作文有用的新材料。

“引導遷移”是促進新舊知識連線、使知識系統化以及驗證知識的重要環節。既可以通過遷移將先前獲取的觀察物件的知識或與有關的知識加入到現在的觀察中去,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或觸類旁通,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觀察現象,又可以通過遷移來驗證先前所獲取的知識是否完整、正確。

“處理資訊”即在觀察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分清主次,再進行邏輯排序,將知識編碼儲存,使觀察所獲取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明朗化。從而保證作文時“胸有成竹”。否則,縱是仔細觀察了某一事物,所獲取的也只能是真假難辨、莨莠不齊,主次不分,雜亂無章,模糊籠統,不僅於作文無益,還將對觀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