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給蛙留下一方池散文

入夜的城市,有著千城一面的格調,早就習以為常了。華燈初上,光怪陸離,靜謐只有在夜沉人靜之後,城市的喧囂總是拽引著人們參與到夜色與燈光的混沌裡,似乎是故意讓人自我迷失。

給蛙留下一方池散文

馬路的車流淌著昏黃的燈光,載著回家的心;撲朔的霓虹燈,閃著不懈的眼睛;夜店的招牌渲染著誘人的眸子,誘惑已經習慣,但依然還那麼自以為嫵媚地討好著夜遊的眼睛。光編織的夜色,雖虛幻卻挑逗了所有的慾望,臨窗而坐的飯桌上,輕搖手中酒杯,顫著紅潤的酒,互訴著彼此的心事,任眼前所有的幻影在心的海洋裡緩緩地流瀉,這是我們的城市麼?

最沉靜的是夜晚,最不寧靜的也是夜晚。喧囂的幕下最易巧藏,各式的建築,成了心靜的歸宿。但可以心靜下來麼?你說“靜了”,不靜怎麼睡覺?其實可以入眠的並非是心靜,很多人都是生物鐘的作用而沒有顛倒了晨昏。

人言,只要心跳,心就不能靜。看來拒絕了靜,找不到心靜,就只能排斥了。

在這個充滿了喧囂、嘈雜的時空,重疊交叉的聲波在無序地傳播著。欲尋的清靜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發現都不易,就越發顯得珍貴了。尤其生活在喧鬧的城市,享受寧靜已成為一種奢侈,似乎遠離寧靜就成了習慣,也不再去追逐那方不得的心境了。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說:“無為自化,清靜自在。”“清靜自在”四個字,多年來一直是讓我們每個人心儀的境界。所謂的心靜之法皆不能走出老莊的“無為”,太玄妙了,我們常常不得無為的要領,便在無奈裡搖搖頭。

詩和遠方是沉靜的,但需要我們穿過眼前的噪雜與喧囂,才放得寧靜心境的寄託,單單念著詩,拒絕不了喧囂的吵鬧,詩集會散落一地,成為拾不起的珍珠……

我要就業,我要吃飯,我要穿衣,我要娶妻,我要升職,我要養親……太多的“我要”,你卻要我“無為”,我只能無奈了。

心靜的境界,我追逐了多少年,不知道。走過流年,度過流水的歲月,越來越混沌起來。當我在每日走過的青山裡發現我已經“心靜”了,我又忤逆了“心靜”兩個字,擊掌道,靜在蛙聲!又合掌舉天,道,真敬服了青山裡造了三方水塘,給蛙留下一方靜靜的池。

你不要太過奢望,每天就給自己留下一份心靜的時刻,隨著季節找一處可以令你頓悟而心靜的所在。蝸居在青山懷抱裡的三方池塘,是連綿的,高低不同,卻錯落連襟,落雨之後可以自上而下地跌水,無雨的時候,卻都各自安好。四周是人行的路,傍晚的熱鬧就是可以靜聽腳步。周圍的喬木隱約地在池面留下倩影,給足了池水更多的韻味。那輪弦月,無論是懸在東方的空還是西方的`邊,都是納入了水池的明眸,似乎還有透底的本領,不知哪來的詩意,我吟出“池小可容天上月”的句子,感覺我的心也一下子大起來了,心大可以容裝的東西就多了,不必分揀得那麼清晰,留下愉悅的,篩掉那些煩惱的。古有“蓬萊三島”,這裡不如它玄妙;杭州有“三潭印月”,這裡名氣不足以與之媲美,卻在近處,容易得手!有時候完全可以聯想,做著散文的“神不散”的勾連,就是侷促也感到由衷的喜歡了。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受了詩的慫恿,趁著月兒入池,我蹲踞在邊上,試探著挽袖,雙手掬水,月在,在我一抔水中,情趣和幸福怎麼離我如此之近,咫尺太遠,毫釐而已。

晚間看景緻,畢竟要蓄足豐富的想象,很蹩腳,但有一樣卻是受用,尤其是大家都放輕了腳步,縮小了步履,便可聞“蛙聲一片”,心中感謝辛棄疾給了我們聽蛙聲的啟迪。尋聲傾耳,蛙聲卻又頓時收住,彷彿你動一動耳朵都會嚇壞蛙鳴叫的興趣。趙師秀說“青草池塘處處蛙”,太多未必好,你只能撿著聽,不知何處給你一個驚喜。賈弇說“蛙聲作管絃”,似乎我辨不出,管聲倒是響徹,絃樂便聽不出了。詩人吟:“黃昏煙雨亂蛙聲”,我們不能傻傻地期待“黃昏煙雨”,他聽蛙聲太挑剔了,我們聽來卻最隨意。

有聲心可靜?是的。輪番蛙鳴,將你的紛亂的心打破了,歸於傾聽那天籟之音,不靜麼?你受了詩人的指引,可以去想“稻花香裡說豐年”的農事,儘管農事已經與你無關,卻還有豐收的喜悅襲心,塵雜遁去了,只剩下那些暖心的畫面了,和著蛙的音樂,走著或快或慢的步履。這樣的觀點並非我獨出心裁,我又找到了知音。

“媽,我想睡了……”一個四五歲的男孩舉首向年輕的媽媽說道。

媽媽做了“噓聲”手勢的警告,也怕孩子聲音太大而打擾了蛙聲。

媽媽的興致來了,怕孩子有個頭疼腦熱,便摸摸他的頭,溫柔地問:“不舒服?”“我才沒有!”孩子掙脫了媽媽的手,對媽媽不著邊際的問顯得十分的煩躁。我明白,他的煩躁來自於媽媽的不懂,來自於於媽媽打擾了他此時的心靜。

我蹲下來,做著異常的溫柔,低聲說,孩子,是不是這蛙聲,就是入睡的童話?孩子興奮地點點頭。他的媽媽一臉的羞意但滿懷了對我安慰的感激。

他的媽媽不能理解這鳴叫的蛙聲怎地就可以成了入眠的搖籃曲,聒噪,喧囂,塞耳,或許在充滿心煩的世界就是這樣,但心靜了,天籟有大音,卻都溫柔得難以抵擋,是淨化也罷,是薰染也罷,那份寧靜不是看你有多少文化才可以獲得,而是看你是否融入其間。

心若無物,自然蛙聲純淨,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蛙一池塘,一人獨得一寧靜的空間。嗓子落滿了紅塵,江河在琴絃上走調。境由心生,有了煩惱就無心靜。

散步回家的路上,我始終在思考,我的那些話都是臨時的頑皮,說實在的,我明白了多少?但我在思考。有人說,心靜自然涼,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不容易得很。有人說,“歲月靜好”,我反覆琢磨,那是閱歷了不凡而燥熱的歲月之後希冀得到一份寧靜,是耐住寂寞的意境,只能是嚮往,他,或者她,都說不出怎麼“靜好”,如果不是刻意用心念來壓抑那些暖心的浪花,浪花怎麼可以不翻波濤?這樣的人,我也十分地欽佩,因為他的意志力比很多人的都強大,就像我聽說了那些認識的朋友,在最近,把幾十年的煙癮戒掉了,而且還討厭那煙霧的味道,不知他是真心還是違心,我總是帶著異樣的目光,因為他太可怕了!

我不屬於這“可怕人”的行列,所以總是想尋覓一個心靜的意境。有人說,大俗大雅則自然,自然情致則心靜。太模糊了,何謂“大俗大雅”?倒是取法乎“自然”卻給我指引了一條尋尋覓覓的路,那裡可能是我們心靜的芳草地。有人說,這些都需要“定力”,我和大多數人都沒有,又給我們堵死了去路。

最近讀周國平,一段話倒是說得平穩許多,沒有高調懸枝:人生有兩大幸運,一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說,我的“定力”來自我的幸運。他沒有修煉出“定力”,只能歸為“幸運”,幸運可能不會嚴格要求,接受起來很溫暖,甚至很興奮。

心靜不必天天爬山逛水,那樣也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跟煩惱過不去了。

那日,我去拜訪我的老朋友啟榮先生,門半掩,我敲門,他說,門開著,請進。他赤臂揮毫正在酣情時,看我一眼,沒有了應酬,還在做他的“月圖”。一彎月,淡黃暗香;幾絲雲,似斷絲連;一棵樹,鐵黑的枝幹不做搖曳,死氣沉沉。我看是那樣的一幅畫。半小時後,他釋然,也不道歉,說,正在“心靜”,無人打擾才好,除非你。他喜歡時常弄了丹青,寫一番心靜,一切事情都放下,沒有了煤氣,水管堵塞了,他都不管,似乎與己無關。心靜的事完了後再處理,也不急躁,說,這些事不是大事。

我每日從家經過廣場去“風雅東籬居”茶舍吃茶,最近總是看見一個姑娘坐在廣場西首的一彎鞦韆裡,盪來盪去,我只看她,她不看我,但卻讓我拿她來做我的觀點的釋文。一縷梳妝並不精緻的髮辮斜搭在胸前,雙腿間放了一本書,兩手攥住了鞦韆的繩,一腳時而點地,不緩不急地蕩著,好像一切都交給了空氣。據那書本的大小,我猜疑是要考什麼公務員事業編或者就是碩博一類的複習經典,或者叫“金鑰匙”,他每日把自己交給了鞦韆,晃盪一個小時(我從茶舍窗戶瞥見),哦,我想,她原來是在求得心靜,因為她喜歡鞦韆的搖晃,搖晃不是靜,是動,但她卻心靜了。大約兩個周,再沒有看見她,或者她已經走上了考場,或許她又選了另一個可能讓她心靜的所在或者專案,心靜是允許煩的,但不拿煩來打擾自己就是。

誰是你喜歡的人,一開始不好說,你不能馬上貼標籤,在處事處生活的時候,你自然知道你的喜歡你的所愛了,不喜歡的可以容納,喜歡的就相處,簡單得很。

心靜是何樣?應該是取自自然的譬喻最好。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風明月相戲;靜如山石之沉穩,只納樵夫、仁者棲身;如海之平和,只孕珠貝之翕張。只要內心世界是寧靜的,所有的動則會變靜。無論是床前月光的靜,還是春雨潤物的靜,都不如心靜。心靜,則物、時俱靜。

心情平靜得就像是沒有一絲漣漪的湖水,澄明寧靜。不受外界喜怒的影響,這樣的心境和修養到達一種“喜而不樂,哀而不憂”的最高境界,也可以為俗事凡塵而煩惱,但不會存留在心間一直髮酵。

有人說,心靜是一種境界,一個人如果年紀輕輕就能做到心如止水,那麼這個人,肯定是人群中的鳳凰。我倒是覺得這個年輕人就十分的可怕,除非他有著所言的“定力”。其實人的心靜是很可怕的,就像說,喝酒的人不醉可怕,不喝酒也醉的人更可怕,那種自制力已經得到了驚人的可忍程度了,是“大忍”。一個可以從容平常地把煙戒掉也很可怕,因為他的毅力到了可以自我左右的隨心旋轉程度。一個人可以一點不痛快地告別愛,遠離愛,隱藏了自己,更是可怕,甚至是無情了,更可能他或者她在胸中蓄著仇恨,人無情你不以為他很可怕麼?拒絕走進愛,那不是求得心靜之法,愛可以熱烈,也更可以使人心靜,那是“大靜”的境界。

有人對如何可心靜做了很多引導,聽聽音樂啊,可以在旋律中陶醉;可以散散步啊,可以在景色裡流連而忘懷;可以改變態度啊,對人對事溫和一些,自然可以得到不怒不忿的最佳心靜。其實這些方法不妨都可以一試,對我可能無效,對你未必就無用。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解決了相對的溫飽,得失在心中不甚重要了,那你就去找一個寄託,只要你覺得適合於你就可以,一切都隨從了自然,不委屈自己,不斤斤計較於動靜的幅度,隨順一些,就可從中獲得一點頓悟,漸漸地你會覺得一切均可放下了,那你的心應該就緩緩地沉靜下來了。

蛙聲因有一方水池,可以因憋住了氣息而不舒服就上浮出來鳴叫幾聲,再沉入水底,有一方水池就足矣,這是何等的“靜棲”境界!

萬籟俱寂裡,你不覺得蛙聲聒噪了,你也就心靜如水了,你看水並不因蛙聲而翻騰……

這樣的蛙聲給靜,還可以隨時在心底迴響發酵,沉坐品茶,想起,那蛙聲如在耳畔,又在蓄氣,額下鼓脹,我噙笑屏神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