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什麼也沒做的疲倦散文隨筆

越來越多的人有這樣的體驗:每天上班,“什麼也沒做”,卻身心俱疲。這事兒琢磨起來,怎麼想怎麼匪夷所思。無非是對著電腦打打字,做個表。腦力也沒有付出多少,更不必說體力勞動了。那麼,我的時間精力都消耗到哪裡了呢?為什麼還會那麼累?其實,問題就出在“什麼也沒做”上。

什麼也沒做的疲倦散文隨筆

我發現自己在辦公室裡坐一天,在諮詢室裡坐一天,包括講課時站一天,同樣用腦,疲倦程度是極其不同的。在辦公室裡,大部分工作是檔案報表,並不怎麼費腦,然而累得像狗,回到傢什麼都不想幹,只想上網玩遊戲。

做諮詢和講課時,用腦強度理應更大,事實上結束以後卻精力充沛,晚上回家還能寫點東西。

讓我最難以忍受的,倒是看起來最輕鬆的辦公室工作。原因很簡單:做心理諮詢,讓我感到幫助了來訪者;講課,讓我感到一些人受到了啟發。這感覺讓我心裡踏實,我知道今天的時間去了哪裡,對於一些人來說它有意義。但是在辦 公室裡呢?我做了什麼?它很難讓我產生出確定的意義感。倒不是說工作本身沒有價值,而是說,很難通過那樣的工作,感覺自己和未來、和他人、和更大的世界有聯絡,很難感覺到自己是更巨集大而有序的整體的一部分———而這是意義感的本質。

所以關鍵在於“聯絡”。我們是否能通過自己的工作,建立與世界的聯絡?農民很容易建立這樣的聯絡:春種秋收;手工藝者知道可以為一些人提供便利;醫生看見自己幫人緩解病痛。還有許許多多的'職業,都具有不言自明的秩序感和對他人的重要性。在絕大多數時候,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無須懷疑勞動的意義何在。於是他們坦然輕鬆。工作就只是工作,不必再分心去想:“我到底在搞什麼?”投入精力,投入時間,投入熱情,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說過:人生作為一種活動本身,就是創造意義的活動。換句話說,建構意義感這件事不僅是我們的生物本能,甚至可以等同於生命活動的全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什麼也沒做”反而是最累的,遠甚於“做了許多事,筋疲力盡”。於是很多人坐在辦公室裡,看似清閒,實際上需要耗費大量的心 力,才能不斷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價值。

有時候,在內心深處,我們為自己的工作感到沮喪和心虛,這種隱祕的挫敗感,就會讓我和世界之間築起一道屏障。我們很難為自己的生命畫出一幅確定的有意義的地圖。我們意識上知道此刻就在這裡,但意識深處又不斷反思:我究竟在何處?將來往哪裡去?誰在乎?有何意義?我們感到自己只是龐大世界裡的一顆小螺絲釘,卻看不到這顆螺絲釘究竟如何成為這個世界運轉的一部分。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客觀的價值,而是對他人的意義。“我本人,與世界和他人是相連的,我能從他們眼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是整體的一分子”,我們需要時刻確認有這樣的感覺。

在工作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就算做的工作瑣碎無聊,但是否可以對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哪怕只有一點點。一旦確認了這一點,我們就與世界建立了聯絡,從而產生出“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這裡,做現在在做的事就好”的踏實感。

這份踏實感,讓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沉浸於工作,無須懷疑,無須尋找。不怕疲倦,怕只怕“什麼也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