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吳建兵,一位農民發明家散文

我倆並不相識。

吳建兵,一位農民發明家散文

這或許是一種緣分吧,我有幸走進了這一群發明者的身邊,好寫寫他們感人的事蹟。事實上,對人物的書寫,是很難把握的,尤其是對現實中的人物,更是如此。俗話說,人無完人,既不能以一葉而障目,又不能以森林而忽視獨木。我不免有點抓耳撓腮,有點頭疼,甚至獨坐在桌前發起愁來。儘管自己一直不擅長做這方面的事,但應允的差使,還是要做的,瞭解就成了我翹首以盼的事情。

在我的記憶裡,一提及發明這兩個字眼,腦海中總是浮現出這樣的情景:一個人獨自躺在一棵蘋果樹下小憩,卻被掉落的蘋果砸傷了腦袋,從而激發了他的靈性。或者是,在一個深夜裡,有個人在試驗室裡,對著千餘次試驗失敗之後所用的烏絲燈泡閃閃發亮而欣喜若狂。這樣的`情景,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青春,或許還將伴隨著我度過以後的人生。但他們不是知名的大學士,就是舉世聞名的大家。儘管給許許多多的人們指引了無邊的夢想,卻很難與農民貼邊。而吳建兵,就是一位農民發明者。和他的接觸、瞭解,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改變了久已潛伏於骨髓的認識,甚至感覺到了一點羞澀。或許是我潛在的低視農民的意識在作崇,我應當像魯迅一樣作自我的深刻剖析。

和他第一次接觸,是在青少年活動中心,那時正是午餐之時。也許是不合時宜吧,我對這一群發明者不顧腹飢地反抗,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講話,有一種牴觸的情緒。心想,今後的一個月時間會有許多機會來面談,何必急於此時呢?因而聽進去的很少,然然,對他的第一印象頗深,這或許與他是我所分配的書寫物件有關吧。只見他從座椅上諾諾地站起來,卻沒有站直,說起話來還有點靦腆。我細細地打量著他:他個頭不高,上身穿著樸實的素裝,有點黝黑的四方臉上帶著笑容,顯然一臉的敦厚,一看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這讓人很難與發明相聯絡在一起。

從介紹和資料中我得知,他的故鄉是縣城邊緣的石棧道村,一直從事帶鋸的安裝與維修兼木材加工。雖然年方41歲,卻早已是木工行業中的一把老手。他從19歲開始就自立拜師學木工,可見受了不少苦。我不禁想,自己19歲的時候,還是個高中生,還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青年,還是個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寵兒。相比之下,我是多麼的幸運。同時,也平添了一份佩服之心。

我倆所走的路是不相同的。起點不同,所倚賴的上輩的洪恩也不同。倘若換個角色,我是否像他一樣能夠在獨立生活中,擁有《新型鋸末清除裝置》和《遙控式帶鋸上料、翻料、出料方便塔吊》這兩項國家專利呢?當生疑問。但每個人所走的路,是不一定由個人的意志來抉擇的。每個人都想選擇絕好的路,卻常常是踏著先輩們所鋪墊的路來行走。有時,即便是到了上等路的岔口,卻因懵懂無知而錯過,等醒來時早已是悔之晚矣。然而,不管是什麼路,總有一條路要走下去。在路上,有的人默默無聞,庸庸碌碌;有的人擦出了閃亮的火花,照亮了田野,從而取得了收穫。但所有的這些,都得依靠自己。

我想,不管建兵是否樂意走他當初的路,他都在這條路上擦出了自己人生的火花,可見他是個勤勞的耕耘者。有人說,他是一個肯吃苦、肯動腦筋、肯鑽研的人。我說,他應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自己活計的有心人。這種熱愛,就來自於勞動生活中的踐行。在踐行中,他見帶鋸所配套的手工操作裝置,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操作起來很是辛苦,便千方百計自行設計、自行投資、自行安裝,增設配套機構,從而實現了半自動化操作,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使用效率也猛增。在踐行中,他見帶鋸加工木材過程中,鋸末橫飛,汙塵遍地,影響著木工人的身心健康。同時,還要不定期地清理鋸片下方的鋸末,空間既狹小,又勞動強度大。於是,他開動腦筋,自行設計安裝了鋸床,不僅隨時可以清除鋸末,可分揀出殘留木片,還可分揀出殘留鐵釘,這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由此可見,在勞動中學習並積累知識,也是能發出其光芒的。

我不禁問他,這樣的專利品,是否給自己帶來了實惠?他搖搖頭說,我們這群發明人中,幾乎很少有人為此而獲利,甚至連投入也收不回來。真是可惜矣!我不禁嗟然。或許,這就是科技與實際的脫節。我想,我應該為他們鼓而呼,不僅是為他們的增益,更是為了生產力的大步邁進。但願有一天,讓他們的產品不僅僅是得到社會的認可,更要得到商家的青睞,從而轉化成先進的生產力。這不僅是發明人的福祉,更是社會發展的福祉。

只是,但願這一天,不要讓人等的太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