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世上本沒有規矩,嘮叨的多了,也便成了規矩散文

我們都聽過“別人家”的孩子,而這些聽來的“別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中龍鳳”和“天之驕子”。而我們也見過“別人家”的孩子,而一般我們見到的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可能就是校車裡又喊又叫,火車上又跑又跳,飯桌上又敲又打的“天性好動”的所謂皮實的孩子。每每見到如此景象,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會客套:孩子嘛,都這樣!如果我們是此番景象創造者的親身父母,也會自我安慰一句“孩子嘛,都這樣”!

世上本沒有規矩,嘮叨的多了,也便成了規矩散文

多年前,看過電影《阿甘》,後來有了ZZS後忙裡偷閒刷劇時再看一遍,被一個小小的鏡頭抓住:阿甘上了校車後車裡一車的小朋友坐的整整齊齊安安靜靜。不止在這一個電影中,在國外很多的基本上所有的電影和電視中,你看到他們的學生坐校車都是安安靜靜整整齊齊。我突然就意識到,孩子的天性是玩,是好動,但是不是在任何場合都玩和好動,釋放天性也是要分場合的。比如操場、遊樂場就是他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恣意釋放天性的場合。而如校車、火車和飯店等等這類公共場合顯然不是。就像人穿衣服也是要分場合一樣,你不能穿一身比基尼站在天安門廣場。

念起即覺,覺而不隨。意識到這點後,我就給自己立了幾條不允許ZZS釋放天性的場合和規矩。

一、 校車上堅決不允許又打又鬧又喊又叫。

還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公司有接送幼兒園、國小和國中學生的校車。一上校車,那場面比進了一個群情激昂的傳銷窩還熱鬧和沸騰,真正的聽話基本靠猜,說話基本靠喊,孩子竄上竄下,大人東拉西扯。

ZZS剛開始也躍躍欲試想去湊份熱鬧,然後軟磨硬泡拿出自己的“嘮叨”功,一遍又一遍跟他“嘮叨”:校車上不是玩和喊的地方,首先不安全,因為人太多,一個急剎車特別容易出危險,比如一下你沒注意車停了把你甩到車門跟前,再糟糕一點,車門是開的,把你甩出去了,怎麼辦?外面還有來來往往的車!其次,校車是學校和媽媽公司的老闆的,不是我們的,我們要守規矩,如果不守規矩,人家不讓坐了我們就得走路去上學,你能走動嗎?還有,司機叔叔特別累,他要聽要看有沒有車打喇叭拐彎,如果你也吵,他可能就什麼都聽不見了,萬一“砰”一聲撞車了呢,我們大家就都犯法了,警察就會抓我們去教育。

可是,縱使我的或者“你”的嘮叨功再厲害,就像我們寒暄和客套的一樣,“畢竟是孩子嘛”,哪有那麼好的自控力,有沒有會置若罔聞的時候?肯定有,而且這種置若罔聞一般都是在我們立規矩的初期。那麼,見好就收嗎,聽了就好不聽就算了吧!還是那句話,趁著他們主意尚不真,拳頭也還小,抓緊時間嘮叨。

起初,我會覺得不好意思,尤其是要當著那些想和他一起鬧的玩伴的父母和爺爺奶奶的面嘮叨他。首先害怕他們覺得我掃了孩子的興致,其次怕他們心理暗自忖度 “就你會教育孩子”!後來,也就厚著臉皮過了這個坎了: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在別人眼裡他可以是別人寒暄和客套的“孩子嘛”,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後果將來是要我和他擔的,這種面子不要也罷,這種“好人”不做也罷。ZZS坐公司校車上學的期間基本遵守了校車上不吵鬧不喊叫的規矩。

二、 火車上決不允許跑來跑去大喊大叫。

火車作為國民最大眾化的交通工具,狹小的空間和不怎麼浪漫的氛圍可能無法摩擦出太多或精彩或狗血的生活故事,但卻是孩子教養和父母教養真正的“試金所”。把火車當做孩子玩耍的樂園的大眾家長比比皆是,一句“玩去吧”就此開啟了自己玩手機看電子書的愜意生活。更甚者,還有不顧打擾別人生推硬搡讓孩子去火車過道處玩的家長,只為自己一時的清閒。

ZZS這次和我們回家,他一起的一個和他同齡的小男玩伴就這樣被父母生推過來和我們一起在動車上一起待了6個小時。行程本來是8個小時,他在過道里斷斷續續跑了 2個小時,列車員多次制止他的父母至始至終沒有吭過一聲看過一眼。然後就看到了前排的一對大爺大媽、後排的一對年輕男女用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的眼神頻繁瞅那個孩子。期間,他跑過我們的座位的時候ZZS正在給他的小女玩伴分糖,我就也給了他一顆糖,然後他的爸爸終於發話了:“乖乖待到那個阿姨旁邊和小弟弟玩”。好吧,成了我兒子了!

老手父母會發現一個現象:孩子一個的時候特聽話和好管,但兩個、三個甚至一堆的時候,就像是來到了猴子王國。我們那天在動車上的處境就是那樣,一堆孩子聚在我們座位跟前又說又笑,又拽又扯,然後同樣帶有感情色彩的眼神也就落到了ZZS的身上。我趁熱打鐵趕緊又搬出我的“嘮叨神功”:ZZS,這是火車上,不是家裡也不是我們的火車,車上有這麼坐了一天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他們累了想睡覺,但你們這樣大家都沒法睡覺,你累了別人故意吵的不讓你睡覺你生氣不生氣,鬱悶不鬱悶?這才,稍微收斂點。

三、 飯店裡或去別人家做客決不允許以“孩子”的名義反客為主。

現在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的心尖肉。然後大多數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和習慣將自己的心尖肉養成了全世界至少是在場所有公眾的心尖肉。在自己家好吃好喝的緊著孩子隨便吃隨便造,更甚者吃到嘴裡不喜歡的再吐回盤裡回爐。出去了孩子也以為自己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尖肉,飯桌上凡是我喜歡吃的就是我的,去別人家做客了凡是我喜歡吃的就兩手捂住一個盤子全是我的。

還是過年的時候帶著ZZS去大姑家做客,大姑熱情端了松子瓜子這些過年必備的.零嘴小吃。家裡加上我帶去的倆和大姑自己3歲的小孫子共3個小人兒。大姑的小孫子人小夠不到,想把盤子稍微往自己那邊挪點,一雙小手小心翼翼溫溫柔柔的往自己那邊移了一下盤子,大姑也趕緊嘮叨說“和哥哥們一起吃,這是大家的,不能全都放到自己那邊吃”。3歲的小人兒不好意思的腆腆笑了一下。

我之前嫌麻煩總不願意帶ZZS和YQQ出去,主要是不喜歡去別人家串門。一是害怕他們不聽話打擾到別人,二是怕他們給我“丟人”。最近半年,真正的心思可以花在管教孩子上的時候我發現帶孩子出去“丟人現眼”見世面是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但是,每次串門出門前和回來後我還是會喋喋不休的嘮叨:“去了別人家做客要守別人家的規矩,不能隨便亂動和亂拿別人的東西。想吃的東西就大大方方吃,不吃的就客客氣氣說聲謝謝。不能在客人家的盤子裡亂挑亂翻,那樣不衛生也不禮貌。如果你們不守規矩,以後就沒有小朋友願意來我們家做客,也沒人願意請你們去做客了”。

大多數的爺爺奶奶甚至於父母都會自我安慰說 “孩子嘛!約束那麼多規矩做什麼,到他/她懂的時候自然就懂了”。如果我們捨不得掃孩子的興致,將來會有人掃他的顏面;如果我們不去嘮叨讓他們有教養守規矩,以後會有人通過擠兌的方式讓他學會守規矩。

覺得“教養和守規矩在以後的人生中有個卵用?”的人大有人在,在改革開放初期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投機年代,可能教養和規矩對個人人生沒有多大直接紅利,但在“厲害了我的國的”文明和文藝都在偉大復興的時代,二、三十年後,教養和規矩還是極有可能給孩子的人生帶來直觀的紅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