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誰與共鳴散文(通用2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誰與共鳴散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誰與共鳴散文(通用21篇)

誰與共鳴散文 篇1

月弄枝頭,魚戲蓮葉,是嫻雅與靈睿的幽會。雲遊藍天,鱗翔淺底,是恬適的舒懷。芙蓉泣露,芝蘭吐香,是夏日情懷。梅花三弄,陽春白雪,是寒冬唱白。海與浪之嬉戲,山與風之纏綿,日與月之相隨,情與愛之孿生,是悄然與相映的共鳴。

小時候,梳著羊角辮,搖頭晃腦的揹著“白日依山盡”,抖落一地的童趣。為了“更上一層樓”背成“兩層樓”,還錚錚有詞,兩層會更遠的修改,固執的墨守了許久。為此,還曾撅起了小嘴,是媽媽慈愛的撫摸,慰安了幼稚的心懷。

慢慢的,迷戀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一部小說,演繹了一個時代,卻彷彿完成了我的一生。悲嘆郝思嘉的不濟,憐惜茶花女的遭遇。為俠女十三妹叫好,為吞金尤二姐不平。我淚水長流喚不醒黛玉玉體還魂,我撫琴引弦唱不盡人間悲歡離合。

後來,不經意間,變得沉默起來。背叛的愛情,背棄的情愫,背離的身影,一切在雙眸間凝結。成熟破壞了心境。原有的那份自信,就像它到來一樣,毫無理由的離去。原有的那種成功的快慰,像肥皂泡一樣膨起又破裂。茫然四顧,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我心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懷想媽媽的愛撫,回憶少年的痴迷,曾經的慰安變成沙漠滴水,乾涸的心靈何日重現綠洲!美好的一切愈來愈遙遠。誰是我心靈的修復。誰與我靈魂共鳴!

兒時媽媽的一首搖籃曲,能撫平內心的躁動不安,那是母子親情的和鳴。長大後,需要另一種呵護,高山流水的相遇,心心相映的交融,思想火花的碰撞,理念格局的共識。一起看雲,看月,看竹影;一起談天,談地,談人生;一起論古,論今,論未來。當我拖著倦體庸姿,你憐惜的眼神就是溫柔的按摩;當我藏著黯然神傷,你體貼的吻雨就是旱霖的滋潤。無需更多的附麗,心與心的交流只在瞬息,靈犀的想通融化時空。清風為流雲唱著追隨一世的歌,明月為日光守候相許一生的情;舞者為節奏而生,歌著為音符而樂;思念為碰撞而起,靈魂為孤獨而鳴。誰與我共鳴!

走過春花雪月多少,看過潮起潮落幾回,日之東昇,月之西沉,四季變替匆匆,花開花謝無聲。美之所在,皆出於自然的造化。

一次無意的邂逅,一個擦肩的回眸,一時隨意的點選,將會流傳一段心靈的傳奇。共鳴的心聲在彼此間激盪,流連的思緒飛越高山,跨過江河,縈縈無際。無論線上離線,心中從此有一條扯不斷的紅絲線。無論天涯海角,伯牙子期的絃音斷章繚繞。鳳棲梧桐,女為悅容,只因那份繾綣的共鳴!

做一朵浪花,在大海的臂彎舞蹈,做一縷清風在高山之巔望雲。與千年企盼的心愛共鳴!

誰與共鳴散文 篇2

“孤獨”在一些情況下被看作是高尚的代名詞,是平凡者的一種獨特,是亞里士多德口中的“神明與野獸”,同時,孤獨也意味著——極少共鳴。

“有己”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的獨特個性,是標新立異,是個人魅力的彰顯,更是一種孤獨感。在大多數人眼中,“有己”意味著凸顯自身觀點,清晰表達立場和態度,不隨波逐流,“有己”所帶來的孤獨感似乎更為強烈,所以更多人寧願選擇碌碌的“無己”以達到融入社會的目標。

在愈加繁複的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囿於現實的“社會歷史性”而深刻地明白自己無法脫離人群。而越甘當平庸者,自願做無數的芸芸眾生之一,甚至淪為裝睡者也無知無覺。叔本華有句話說得很對,“要麼庸俗,要麼孤獨。”這正是這世上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

但古往今來孤獨的人也不勝列舉。唐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杜甫“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宋有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縱留千古美名,世人敬仰,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李白千金散盡,不得入仕;杜甫客死孤舟,一生潦倒;蘇軾一貶再貶,閒人看月;辛棄疾一生抗金,未得戎馬。

孤獨之人,必承擔不被理解之苦,也要承擔極少共鳴的悲哀。“烏合之眾”的真正解釋或許是眾人一起迷失。人們所擁有的對現實的憧憬絕大一部分源自不願對遠離市井與名聲。人們情感的共鳴從本質上看其實是一致的,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人們情感共鳴點逐漸發生偏移和分化。

於是偉大人物的出現遠離人潮,新的價值的創造也遠離人潮。我們所說的“庸俗”一詞大多時候更適用於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與世俗沒有隔離,我們從眾,與世間大多情感共鳴。但我們也更應清楚地知道,正因為這樣,孤獨之感中的“極少共鳴”,正是它所能體現的真正價值。

誰與共鳴散文 篇3

“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這是餘秋雨在寫苦遊敦煌時,開篇提到的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大概,每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需要一些歷史事件才得以豐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古蹟。而文人的作用,也許就是把封存已久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感悟出來,感染每一個人。這一點,餘秋雨做到了。

最近重溫了一遍《文化苦旅》,想起自己曾經遊敦煌的經歷,隨意翻了翻相簿,目光不經意間就停滯在敦煌那一頁。

在餘秋雨眼裡,他能從壁畫裡看到吳道子畫派的骨力,想象當年來這裡參加巡禮的民眾,聽到佛號,誦經聲,木魚聲,駝鈴聲……字裡行間都流露出文化的力量。而說到莫高窟,當然繞不開王圓籙的故事。他是一個對道教並不專精,對佛教也不抵抗,靠化緣募款謀生的道士,但他卻使一個民族的文化逐漸失去自信。

工匠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壁畫刷去,用鐵錘把塑像打毀,用泥巴堆氣靈官,愚昧的他,把一捆捆寶貴的經卷賣給了國外探險家。讀到這,我和餘秋雨的內心感受是相同的,憤怒且不公,但又有些無奈。提到莫高窟,腦海裡浮現的是佛教聖地,文化殿堂,還有那世代與莫高窟比鄰而居的敦煌人。精美的佛像和壁畫,也許就是為他們祖先而塑而畫,經卷也許就是他們唯一的精神支柱和血脈傳承,而這些都在王道士的手中,變成文化廢墟被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知道這是文物和土地的雙向失落,也不知這裡蘊藏了兩個偉大文明的精彩,這些只不過是因為他是個道士,僅僅為了最後的三十英鎊,讓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流血。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從古至今,從風土到人情,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把旅行賦予文化,去看那些從千古傳遞過來的文化底蘊,在思考與體會中旅行。而餘秋雨所謂的“苦旅”究竟苦在何處?我想,就是他在旅行中對苦難歷史文化的深思。那是屬於我們的,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經歲月所沉澱下來的文化瑰寶,是我們探尋先祖文明的橋樑。在餘秋雨的筆下,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行行精彩的文字,勾起我內心深處最遙遠的呼喚,那就是共鳴。

誰與共鳴散文 篇4

一位旅遊愛好者駕著自己的愛車取道西北,向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進發。

車子到達海拔四千米後,公路的兩旁已很難看到活物了,那裡只有冰天雪地和隨時驟起的狂風。終於他的越野車壞了,而且他竟然查不出故障的原因。他知道自己現在只能等待過往的司機,讓這些常年跑運輸的漢子維修他的車子或者拖著離開這裡。

他在車上一等就是三天。沒有任何車輛經過,甚至是天空中的一隻鳥。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啊。他儲備的食物和水開始減少。他知道自己已處於危險的境地。

又是三天,他在迷迷糊糊中被一種聲音驚醒,他爬出車來,看到他的車頂停著一隻小鳥,它在尋覓食物,它微弱地啼著。瞬間他淚流滿面,這是他六天來第一次聽到生命發出的聲音。

他開始了自救,拆開他的愛車,終於發現化油器的一個零件上的故障。他用虛弱的身體開著車向前行進了五十公里,終於看到了一個解放軍接兵站。他得救了。

就是那一隻比麻雀還小的鳥兒,卻救了一個人的生命。

因為小鳥的啼音點燃了他求生的慾望,他的生命因此得到了共鳴,共鳴的生命才會有激情和創造。

誰與共鳴散文 篇5

“讀課題,齊——!”沈老師大手一揮,像極了出色的指揮家。

我們也十分給力,說讀就讀:“1草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邊讀邊沉醉:天空湛藍湛藍的,空氣中帶有青草的甜香,一陣微風拂過,小草在空中舞蹈著,小牛吃著尖頭嫩草。啊!多麼……“嘰——嘰嘰——”清脆又帶勁的鳴叫聲此起彼伏,時而獨唱,時而合唱,硬生生把我從美夢中,拉回了殘酷的現實。我用耳朵仔細地尋找著這些歌唱家的身影。一下子就把範圍縮小到了林子中,似乎我們確認過眼神,我篤定地認為是一種叫“蟬”的傢伙。

窗外,綠樹叢裡一聲聲鳴囀和著同學們有節奏的朗讀,毫無違和感。我們在中途有短而快的停頓,它們也照樣停頓,我們快,它們也快;我們慢,它們也慢。可是,當我們停下,它們也戛然而止。莫非?蟬成精了,這應該只能在《西遊記》裡會實現吧。校園裡的知了,就是不一樣!比一般在小區和馬路旁邊的樹上只會狂叫“熱死啦!”的蟬有文化多了。因為人家是聽著書聲長大的,比起聽著汽車聲長大的有內涵。

與蟬共鳴,榮幸之至。

誰與共鳴散文 篇6

最近網路上流行著一首歌,那歌很怪,比和尚唸的經都怪,它的前奏雜亂無章,像妖魔在爭吵,整首歌沒有歌詞,只有一個字“啊”。網上的鍵盤俠們激動起來,開啟了互懟模式,有的人認為這首歌唱出了天籟,有的人認為這首歌是譁眾取寵。且不說我支援哪一方的觀點,我只想說,沒有那激烈的爭鳴,又何來美好的共鳴?

三峽工程,一個世界奇觀,一個令無數人驚歎的藝術,但在它的輝煌背後,有過暴風雪般的爭論。

在當年的人大代表會上,三分之一的人不同意修建三峽工程,三分之一的人支援修建,還有三分這一的人保持觀望。支援修建與反對修建的人幾乎勢均力敵,他們坐在對立面,像兩軍陣營在擊鼓吶喊。反對者們提出的觀點十分尖銳,但卻如同一枚枚圖釘一樣重要環境保護呢?生物保護呢?敵襲影響呢?

雙方辯論的熱情非常高漲,但眼中卻絲毫沒有敵意,全都是對對手的敬重與激動,這些目光同各方觀點一起流到湖北宜昌,成為當時中國人心中的一個個小心思。

今天,三峽大壩平靜地立在那裡,用自己堅實的後背,治住性格乖張的江水。

它與附近的青山渾然一體,彷彿自盤古創世以來,它就一直同大禹守在這兒,呵護億萬黎庶。水中江豚依然起舞,它們乘著升降機,在高低相差一百多米的水中往來,呵,多美的共鳴!

三峽建成後的面臨一切的問題,都被當年的反對者像記筆記一樣,完整地詳細地列在了三峽建設的清單之中。這百米的高低落差,令人歎為觀止,這使它成以人工景點的同時,也埋下了地雷,如果敵人攻擊它怎麼辦?三峽有難,那將是一個浩劫。不難想象,水從大壩缺口中衝向下游,比巨人更加無情,它的腳會踢毀房屋,它的手會挑起哭喊,人類會如同螞蟻一樣,慘死在它的鞋底。

這是一個直擊靶心的.爭鳴,不過,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爭鳴,黨在大壩附近佈署了許多軍隊,讓三峽像象棋中“帥”一樣,在眾將士的保護下,穩立在重山之中。

三峽大壩的建成,不單單保證了人們不受大洪水的侵略,更帶來了無數的經濟利益,奏起了一曲曲共鳴。

三峽水利樞紐利用水能發電。據統計,三峽工程的發電量為我國每年省下了數以千萬噸的燃煤,不僅節約了資源,而且保護了環境。每年來此參觀的遊人,勝過滔滔的江水,三峽工程為當地人提供了無數工作崗位。沒有當年幾百人的反對,哪來今天如中國臂膀上結實的肌肉,就像沒有爭鳴,哪來共鳴。

寬容不同的聲音,理解不同的聲音,在爭鳴中尋找出新的見解和問題,用它們來鑄成盔和劍,用它們來補好自己漏洞,用它們來奏出更美好的樂章。如果沒有這像鼓點一樣的爭鳴,又何來這如巨集偉樂章一樣的共鳴啊!

在這個變化極快的時代,多一點寬容,少一點狹隘,讓每一朵花都盛開,讓爭鳴成為花海中最美的一朵吧!

誰與共鳴散文 篇7

歷史是一曲壯麗漫長的交響樂,正如交響樂會出現重複的旋律,相似的音符,歷史也是如此。-----題記

“同學們,請開啟語文書,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竊讀記》。”

語文課上,我正和其他同學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八十年前一個叫林海音的小女孩的心靈深處,隨著那個小女孩的行動,一個女孩突然聽到自己的心靈之門“吱呀”一聲打開了。

八十年前,那個很窮的小女孩每天放學後都匆匆趕到書店,讀上兩三小時的書。

八十年後的今天,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下了課就急切的翻書。

八十年前的那個在書店裡偷偷讀書的小女孩很怕書被賣光。

八十年後的今天,一個在圖書館借書的女孩擔憂書被借走。

音符驚人地相似,歷史在對比著,審視著。

八十年前,那個熱愛讀書的女孩,在書店疲憊地站上一兩個小時,為了讀書,他用腿努力支撐著。

八十年後的今天,一個女孩在書店裡看書,卻找不到座位。只好在書店裡站著,一會兒她就入了迷,直到腰痠酸地痛,才知道已經站了兩三個小時了。

美好的旋律遙相呼應。

上了國小五年級,女孩與林海音在課文中相遇了。她反覆讀這陌生又熟悉的文章,有種如釋重負,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這個女孩就是我,雖然我和林海音沒有見過面,但我們的心靈深處卻發生了共鳴。

我笑了,原來歷史是一曲壯麗漫長的交響樂,正如交響樂會出現重複的旋律與音符,歷史也是如此,我們必須盡力做一個完美的人。把交響樂演繹得更加美好,與傾聽者共鳴。

誰與共鳴散文 篇8

眼睛嫌棄地盯著前方,時而把手捂住鼻子,腳也不住地挪來挪去,手已經害怕地捂出了汗。原來,我們正蓄勢待發,準備插秧。現在,眼前的大黃牛正在耕地呢!

“稀啦——”只聽一聲,大黃牛又來到我們的眼前,看它那一身土黃,頭上繫著一根帶子,直到後面農民伯伯的“駕駛板”上。與其說是“駕駛板”,不如說是一塊舊木板呢!幾分鐘過去了,農民伯伯的腳上已滿是泥土,簡直跟泥娃娃的腳沒什麼兩樣。

頭頂上,火辣辣的太陽也冒著汗,炙烤的大地也差點燒焦。急躁的螞蟻東忙忙,西跑跑,天上的白雲不知去了哪裡,鳥兒也沒了蹤影,只有知了還在火熱地開著演唱會。

轉眼間,任務已經交到了我們的手上——大把秧苗。哎,就是我們準備插秧待命出征的時刻了!

我接過一大把秧苗,極不情願地脫下了鞋子,十分艱難地把腳放入地裡,髒水立馬襲了上來。

最苦的不算這個,當我把雙腳都放入田裡時,“呀——”只聽一聲長長的“女高音”迴盪田中,我差點就陷了下去。

這根本不是一般的痛苦,這田裡的土黏糊糊的,如同沼澤地一般,直把我往土裡送。天呀,這種滋味讓我怎麼承受的了?轉眼一看,同學們也和我一樣遭受痛苦,我的心總算有了點安慰。

我拖起一隻泥腳,艱難地往前邁了一步、兩步、五步、十步……終於到了田中央——我插秧的地方。

既然已經有了百般痛苦,我就不能讓痛苦的時間延長!我麻利地抓起兩根秧苗往土裡一插,“唰唰唰”,一大排秧苗已經在田間“跳舞”了,我輕輕一動,秧苗又“舞”到了我這邊。哼,真是一群不爭氣的傢伙!

我只好拿起秧苗,一棵一棵地仔細插,還沒插完一個“田”字,我就累得想放棄了,這幾根秧苗怎麼就這麼難插呢?

傷心的我只好看一下旁邊的同學,瞧,她的速度簡直是飛快,但又是那麼一絲不苟。不一會兒,一個個“田”字就在她手中誕生了。我輕輕一動,以為秧苗會飄舞起來,可把腳抬了好幾下,秧苗還是一動不動,我有點疑惑了。

我只好看著她的一招一式,認真地模仿起來,不久,終於種了一個“田”字。我小心翼翼地往後一退,秧苗終於不再是九死一生了,而是“九生一死”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我的努力下,三排秧苗終於種好了,雖然有幾個還是飄舞了起來,但我還是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笑得那麼甜,笑得那麼美!

呀,我只種了三排,就已經累了不成樣子了,可是農民伯伯們既要拉牛耕地,又要種大塊田地的秧苗。而三排在這裡看來,就像是在廣闊的天穹中一顆小明星而已!

誰與共鳴散文 篇9

最近,學校要求看《紅樓夢》,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感嘆於林黛玉經歷的悽美,滿懷唏噓地看完了這段寶黛愛情悲劇。

且不說林黛玉的傲嬌與愛吃醋,這都不是能是我共鳴,也使我深有感觸的地方。

在76回,那夜,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這般清池皓月,如此幽漠寂寥。如此清冷的秋夜,那位“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體弱多病、甚是悽慘的女子黛玉,更是對出“冷月葬花魂”般甚是淒冷、冰涼的詩句,引發了我的聯想,我的回憶,我的共鳴……

那時前幾年,秋天,去雲南大理蒼山,在山上,秋風中,那朵傳說中的曼珠沙華,隨風搖擺。

曼珠沙華,也叫紅花石蒜,又名彼岸花,有花時不見葉,有葉時不見花,花和葉生生相錯,永世不得相見。就如同“人生不相見,動若商與參”一般,自然是悲情的。彼岸花花瓣柔軟,淒涼美麗,一陣秋風吹去,便如同林憶蓮《放縱》,“傷心加上傷心的我似夢遊”,當淒冷的秋風吹過悽美的彼岸花,“悽上加悽”。此時細嗅暗香,便如同夢幻般,朦朧,悽慘,攝人心魂,令人肝腸寸斷,引人共鳴。

林黛玉,也是如此,如同彼岸花一般,美豔的不可方物,敢於向封建禮教說不,在性格上也有著一種常人無法擁有的悲悽。因為,在過去的封建禮教統治下,挑戰者往往會以失敗告終,最後以悲劇收場。林黛玉,正是這群挑戰者中最具有個性的一位,她與賈寶玉把叛逆的思想作為愛情的基礎,時刻嚮往著、追求著婚姻自由。所以當這朵彼岸花偶然遇到“彼岸花葉”賈寶玉,只這一瞬,即是永恆。但,也只有這一瞬,花與葉結局早已註定。這悽美的花葉,美麗,無與倫比。現在封建社會這秋日月圓之夜要打破這個悽美,於是,在封建禮教的蕭瑟秋風中,本是悽美的花葉被打破,悽上加悽,奇寒無比,令人傷心欲絕。

引人共鳴,以至於使人有種衝動: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於是,在那悽清的秋夜,令人斷腸的黛玉對出了“冷月葬花魂”,產出了悽美之句,與秋夜的悽交相輝映……我不敢再往下說,轟鳴感瞬間裂開在我的腦海。此時,夜、花、書、人四者合一,輝映著,共振著。

上天不予愛情,不予其二物相見。於是,淒冷的夜裡,悽美的一個弱女子,如花朵般,離開花朵,悽美的暗香,長流,世人心間。

使人共鳴,共斷腸。

誰與共鳴散文 篇10

不曾想過有的故事會這麼悲傷,故事中的每一個人被殘酷的現實完全改變了。

花兒失去陽光後會慢慢死去,可現在花兒在陽關下慢慢死去

人生命運中悲哀被無限的放大,心靈的痛淋淋漓漓表現在眼前。

快樂似乎是夢飄渺而虛無,似乎是曇花一現美麗而急促,似乎是流星劃過夜空短暫而無奈!可是傷痛像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一樣無法抹去!它無情的陪伴你一生,一旦擁有了它,它將永遠不會消失!快樂是永遠是短暫的,可傷痛是永恆!

當連夢中的快樂都不知道是多少時,這是多麼的痛苦!快樂被傷痛一點一點的埋沒,甚至所代替!背叛謊言欺騙汙穢糟蹋所有所有的讓我們明知道會很痛但我們無能為力去改變什麼,只能眼看著悲傷著!

忘記是一種可以消去傷痛的方法嗎?可是你真的能忘記嗎?它不是樹上葉子,隨風消失在空氣中!它已經深深刻在你的心裡了。生活中你有時會發現許多似曾相識的畫面,在我們的心中不斷的閃現!地球雖然很大,但我們自己生活的空間卻很小,就是在這小小的空間裡可以留下一生的刻苦銘心的悲哀與傷痛。如果我們換一個新空間去生活,可是你能保證悲哀不會在發生嗎?人的情感是複雜的,人心更是琢磨不透的,生活是有時像平靜的海面可有時也會波濤洶湧!生活中某個人可能會給你留下一生的記憶,可能是快樂可能是傷痛!

難以面對的傷痛只能靜靜看著看著它在眼前發生,曾經有過太多的如果太多的假使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就像故事一樣,現在我們回手過去時我們只能觀看,可永遠改變不了,哪怕故事是你自己寫的!因為這個故事是用生命與時間所寫的!

感覺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事情卻發生在你的身上了,感覺永遠不會失去的他(她)可是偏偏失去了,感覺永遠不會放棄的感情卻這樣無聲的放棄了!

哭,潤溼了眼眶!哭,想起了誰?為了誰?淚水能帶走什麼!

誰與共鳴散文 篇11

相信大家現在都知道了“冠狀性肺炎”了吧,英文名簡稱“NPC”,這種像死神一般的病毒通過飛沫傳染的速度特別快,已經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許多城市都封了,在人人談之色變的時刻,卻有這麼一群人還“站”在疫情第一線呢!他們是誰?我們的守護神———白衣天使。

這時肯定有人要問了:“他們難道就不怕病毒嗎?”——怕!!其實他們也怕,他們也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只是在那一刻他們想到了自己的使命;想到了這是他們的職責!他們不能退,即使知道會感染的風險很大,他們依然衝在前面,只想多救人。在電視、電腦、手機上看到他們全副武裝,防護衣脫下來能擠出水來,口罩摘下來臉上勒岀深深的血印,甚至破皮。無論誰看了都很難過,可採訪時他們臉上的笑容是那麼燦爛,那麼美麗。

今年已八十四歲的有著多年臨床經驗,2002年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鍾南山爺爺,他又一次臨危受命抗擊“NPC”。他叮囑我們儘量不要外出,但他自己卻直奔疫情重災區一武漢。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只為早點研究出疫苗來救大家。

在這種緊要關頭,我們人人都得提高防護意識,儘量不出門,即使出門也得做好防護措施,不要聚集在一起,做到保護自己不給白衣天使增加負擔。待到春暖花開,疫情結束,我們要做到,珍愛生命遠離野味,祝願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讓我們一起譜寫愛的共鳴曲!

誰與共鳴散文 篇12

誰與共鳴散文 篇13

歡樂無處不在,用你的心靈錄音機,把那歡聲笑語錄下來,並用“心靈照相機”把那一幕幕拍下來把。把他們珍藏在你的“心靈相簿”裡,好好珍惜歡樂吧。

再次翻開我的“心靈相簿”,那些美好的時光又像放映機一樣回放在腦海,笑聲匯成的歡樂共鳴曲也開始演奏。

那次包水餃真有趣,我媽媽和鄭旭一起包起餃子,媽媽對包水餃這方面可是“外行人”。可她卻自認為自己“身手不凡”,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一洗手便埋頭“創作”起來,沒過幾秒,媽媽便秀出自己的“大作”來。“噹噹噹當!”一朵美麗的“玫瑰花”出現了,說完便為自己的大作而得意地笑起來,我湊上去瞧了瞧,我暈,這分明是一個“發育未完全的盜版小籠包寶寶”嗎!這個“小籠包”未免過於袖珍了一點。我哈哈大笑。我趕緊“拍”下這一場景,“錄”下這些笑聲。

也該我這個天才出手了,我拿起一張餃子皮,放進餡料,向他倆展示起來。誰知媽媽只若有若無地看了兩眼,就又笑起來,得意洋洋地說:“原來這麼簡單,這次我學會了。”於是又包起自創的“餃子”來。鄭旭似乎沒這方面的天份,搞了老半天,才搞出幾個“變態”餃子來。那張可憐的餃子皮被扯得老長,而且包出來的餃子都怪模怪樣,有的一邊太大了,有的一邊太小了,甚至有的餃子折來折去最後居然露陷了,我和媽媽都不禁大笑。隨即也拍下了這個鏡頭。

此時,媽媽又秀出了他的大作來,餃子肚皮變得像三天沒吃飯似的,餃子卻又大又長,加上她折出來的花邊,更像一個“梳子”。而媽媽卻沾沾自喜。並接著“複製”這中型別的餃子。而此時的鄭旭包的餃子還在難產中,他的眉頭皺的像疙瘩一樣。我再次進行了示範,這次,經歷過前幾次的失敗,這次他“謹慎”多了,拿起餃子皮放進餡料,愣是沒完成下一步,他“醞釀”這麼一個動作未免也太久了吧。而我則抱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不停地忙碌著。

媽媽包餃子的速度可與寶馬z4有一拼,這下她又完成了一個餃子,這個餃子肥肥的,挺著個大肚子,可遺憾的是沒有什麼花邊,成了一個“禿頭餃子”。沒想到媽媽也挺會創新的呢。而媽媽卻對自己的作品極其欣賞,開始有點得意忘形了:“哇,這個餃子真好看,我實在太有才了!”我又馬上“拍”下媽媽得意得合不攏嘴的這一幕。此時鄭旭好不容易完成一個餃子,沒想到餃子的“肚皮”居然給撐破了,他馬上從左邊按下去,可右邊又跑出來了,我拍下了鄭旭滑稽的這一幕……

換了共鳴曲還在繼續,用你的“心靈照相機”一起去拍攝身邊的歡樂,並錄下這歡樂共鳴曲吧,它將讓你不再憂愁,不再傷心難過,永遠“快樂萬歲”

誰與共鳴散文 篇14

成長就像一個大雜燴,酸湯、甜茶、辣酒是少不了的下鍋料。固然有那份美味,但是先嚐到的卻是那些“酸”“苦”“辣”。曾把成長比作彩虹,五彩斑斕;曾把成長中所經歷的煩惱之事比作大氣中的毒素微顆粒玷汙了蔚藍天空中的白雲朵朵。

伏在書桌上,看著那堆積如山的練習冊,我有點暈眩,上了國中就只能對著這些乏味的東西拼命學習嗎?不管了,先完成作業吧!我再一次跳進了題海之中,“吱——”我的房門被人開了,直覺告訴我是媽媽,他走進我的房間,正看到我在琢磨這題,就說“做題認真一點,要仔細!”“哎呀,媽媽,你是嫌我還不夠仔細嗎?這麼多題呀,要做到天荒地老了!”“學習就學習,扯開話題幹嘛?”我沒答應,只覺得壓力好大,媽媽剛才說的那番話分量更重。

“好累!從早上8點鐘學習到中午12點鐘,12點半又繼續學習到現在19點半,肚子好餓呀!”我舒展一下四肢,叨嘮著,走出房門,開啟電視,剛看了2、3分鐘,媽媽就從樓下走上來,見我在看電視,便氣急敗壞地說“一整天就只會看電視,不用學習嗎?”“媽媽,我這才看了一會兒呀”“一會兒?別騙人,明明就是不學習還找藉口!”“媽媽,我…。”我剛想解釋,“別狡辯了,我雖不會當官,但會審事,我不在樓上,但我知道你騙人了,回去,回去!學習呀!”我神情恍惚地走進房間,看了看鏡子裡的自己,淚水開始在眼睛裡打轉,好久才回過神來。

看著窗外,樹枝岔後的明月,8點鐘了,進入夜晚,我想找個人來傾訴,可是夜是那麼的靜寂,有誰來傾聽我的心思。

夜闌靜,問有誰共鳴?

誰與共鳴散文 篇15

哥哥是什麼?十五年了,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稱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長的男子,這是字典中的解釋。我對這樣的解釋不是很理解。

於是,我懷著好奇的心理去網上搜索。有人說,哥哥是冬天的暖爐,你抱著取暖,舒服、舒服。有人說,哥哥就是那個白天吵架鬧得不可開交,而半夜為你拉好踢開的被角的人;還有人說,哥哥就是那個錢包裡只剩三十塊錢,卻全力勸你去吃KFC,而自己卻在旁邊傻傻的看著說我不餓的人。看著這一系列的句子,我仍不是十分理解。但是,我哭了。

由於家庭中雙方父母的矛盾,導致十五年來我和哥哥幾乎沒說過一句話。但是我知道,我是愛他的。時不時向爸媽打聽他的訊息,在夢中見到他,便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還記得有一次寫作文,內容是哥哥給我送傘。老師跟我說,這個題材太俗,不吸引人。但是,只有我一個人知道,這件事是我在夢裡發生的,它只有在夢裡才可能發生。一次次在夢中相遇,回到現實生活中卻恍如隔世。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他的Q號,我們第一次進行“虛擬”的交談。他說,由於家庭的矛盾,就牽扯到我了。不過他會想著有個妹妹,他會惦著這個妹妹。不知為何,眼淚不爭氣地落了下來,是因為感動嗎?我不知道。

會考前,我和哥哥又聊了一次。不知怎地,聊到了昌平職業學校。他跟我說“這個學校太亂,都是外地孩子,最好別來。”我反問他:“如果我想去呢?”“我會罩著你,沒人敢招你,放心吧。”這句話聽上去,覺得彆扭,但我再一次感動地哭了。記得有人說,哥哥就是那個永遠不會讓你吃虧的人。這一次,我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幾個月前由於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哥哥便默默地傾聽著我訴苦。“謝謝你,哥。”“沒什麼,我們是一家人嘛。”這一次,我的眼淚如珠散落。

歲月無痕,當我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心靈,總有一段段記憶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跡,無法忘卻,每當我們拾起它時,心裡總湧動著一絲久違的衝動,這便是感動。

感動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感動不是單純地落淚,不是膚淺地感時傷懷,而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共鳴。

誰與共鳴散文 篇16

唐朝,在洛陽的一個寺院裡有一個和尚,他得了一個磬(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如獲至寶,儲存在臥室裡。不料這個磬常常不敲自鳴,尤其在半夜裡發響,好像鬼使神差一樣,實在嚇人。和尚又害怕又著急,不久就病倒在床上。

和尚有個好友名叫曹紹夔,是當朝掌管皇家音樂事項的“太樂令”,聽說老朋友病了,特地趕來問候。談起病因時,和尚不好意思地說:“實不相瞞,事情是這樣的……”正當和尚對曹紹夔一五一十地訴說時,前殿敲起了齋鍾,接著磬也不敲自鳴起來。這時曹紹夔弄清了其中的奧妙,本當一語道破,但他素來喜歡開玩笑,於是便導演了一出滑稽劇。

他故作玄虛地對和尚說,自己有祖傳法術,可以驅邪捉妖,但須和尚大擺宴席,廣宴賓客,這樣他的法術才能靈驗。和尚聽了雖然疑多信少,但是為了治病,還是一口答應下來。

第二天和尚按要求設了盛宴,招待賓客。酒足飯飽之後。曹紹夔裝模作樣地把“法寶”從懷裡掏出來,用它在磬上這裡銼銼,那裡磨磨。賓客們怕妖,離得很遠,根本看不清那個“法寶”是個什麼玩意兒。當曹紹夔口稱“善哉!善戰!妖被趕跑了”以後,賓客們才圍了上來,要求見識見識那件寶貝。這時人們才看清那“法寶”其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銼刀。

自從曹紹夔“除妖”之後,那果然不再自鳴了。和尚問其道理,曹紹夔解釋說,聲學中有一種特殊的現象,叫做共鳴,即如果甲物體發出的音調和乙物體能發出的音調相同,那麼當甲物體振動發聲傳到乙物體時,乙物體就會不敲自鳴。因為你的磬能發出和前殿齋鐘的音調相同的聲音,所以前殿敲齋鍾時,你的磬就會共鳴,即不敲自鳴。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那裡有什麼妖怪呢?和尚又問,現在磬怎麼不再響了?曹紹夔說,我用銼在磬上銼了幾處後,改變了磬本身能發出的音調,所以磬和齋鍾就不發生“共鳴”了。

誰與共鳴散文 篇17

黃昏的暮色漸漸深濃,田野蒼翠,我一個人坐在窗邊,開始深深的想念你——你撫摸過我髮絲乾燥且溫暖的手掌,你親吻過我額頭的嘴脣,你在送我離去時流下淚水的眼角,和你的背影,深深的想念著你的背影。

我們離別很多次,我卻唯獨對上次離別記憶深刻。我很少回去看你,上次回去看你還是因為你生了病,你突然間生病讓全家都慌亂了起來,我和父母趕回鄉下的時候,你一個人坐在院子裡,太陽馬上就要下山了,暗橘色的餘輝就那樣沉重的鋪滿了你全身的每一個角落,暮色四合,你蜷縮在椅子上,眼睛迷茫的看著前方,像一個無人認領的孤獨小孩。你的手放在腿上,乾枯的手指一下一下緩慢的動著。我就站在院子裡看你,卻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淚水在一瞬間湧上眼眶,酸澀的情緒一瞬間將我淹沒,你的背影像一個蒼涼的手勢,生生的印在了我的心裡。

"奶奶,我回來了。"我輕輕地開口,又輕輕的走到你的身旁,彷彿聲音大了你就會不見了一樣。你緩慢的轉過頭,看著我,然後笑了,皺紋隨著笑容堆積到你的眼角,嘴角,我卻清楚的看見你的眼眶紅了。你拉著我的手說了很多的話,你說你種的花要開了,你說莊稼就要成熟了,你說前幾天隔壁的李奶奶去世了……你說到這裡突然停了下來,我看到你蒼白的嘴脣輕輕地蠕動幾下,然後說,我生病了,我也要死了。你的聲音有些低啞,話語裡充滿了悲觀色彩,像孩子一樣茫然失措。我看出了你在害怕,你懼怕死亡。就像我也一樣,我也懼怕死亡,我懼怕你會離開我,我輕輕地搖了搖頭,將你已經花白的頭髮掖到了耳後,說:"沒關係的奶奶,只是高血壓而已,你的身體好著呢!你說過還要看著你最疼愛的孫女考大學呢!"你看著我,點了點頭。又點了點頭。

離開的那天,你把我們送到了門口,叮囑了許多,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你對兒女的擔心。我向前走了幾步,影子斜照在地上,我想你一定會目送到看不見我們為止,那該有多失落!回過頭,你果然站在原地,太陽將你的影子拉的老長,你就自己一個人——和你的影子,看著你所牽掛的人離開,我衝你搖了搖頭,叫你回去。你點了點頭,緩慢的向家裡走。你的背影有些佝僂了,在陽光下鍍上了一層金色的螺線圈,連空氣都溫馨了起來。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種叫做感動的情緒。真好,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最重要的是你還在,你還可以撫摸我,親吻我,擁抱我。我那麼愛你,你依然在我身旁,我的視線仍任可以捕捉到你的身影,沒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感動的了。你得背影在我的淚水下逐漸模糊,你漸行漸遠,我的心卻越靠越近。這次換我來看你的背影,這次把離別的愁苦和空虛都留給我,這次無論你什麼時候回頭,我都在你身後。

世間這樣荒蕪,寂靜深不可測,此刻你不在我的身邊,我是那麼的想你……

誰與共鳴散文 篇18

關上燈,躺在夜的懷裡,等著夢的到來,目光輕輕地敲打著窗玻璃,從我的書桌旁緩緩流淌,月是夜的琴絃,於是忍不住用心靈的雙手撫動,思念的曲子從我的指尖輕輕地滑過——想你那慈祥的模樣,想你用你那樹皮般粗糙的手掌撫摸著我的小臉,想我每次去看你時你那關切的話語,溫馨永久,奶奶,我想你。

閉上雙眼,腦海裡會不時的浮現出一幅溫馨的畫面,多希望我的夢會永遠停留在那裡。那天正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我想也只有在夏天,太陽才會這般過分的慷慨。地上的沙子已再也按壓不出一絲水分,赤腳踩在上面,痛心的熱。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叫,似乎提醒著淘氣的孩子該午睡了,於是我調皮的爬上奶奶的小木床,弄得奶奶雪白的被單上又多出了一雙黑色的小腳印,我湊到她的身旁,躺在了奶奶的枕頭上,貪婪的沐浴著她的髮香,奶奶拿著她心愛的小蒲扇給我扇風,我想她一定以後為我睡著了吧,我嘴角微微上揚,狡猾一下,閉上眼睛悄悄的享受著這份愛。

我家門前長著一株柳樹,是奶奶和我一起把它養大的,那株柳樹就好像是我和奶奶,奶奶就如同它的根,而我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奶奶的就沒有今天的我。

而如今,一切都已經成了往事,那些曾經所謂的美好都已是我們腦海當中的一段難忘的記憶,當初,奶奶那把小蒲扇的涼爽其實是多少冰鎮汽水也換不回來的濃濃的愛。

現在,奶奶您一定已經化成一顆北極星,在未來不知多少個失眠的夜星,您都會永遠地守護著我,對嗎,奶奶?其實現在我很內疚,為何當初每次來看你的時候總是給你一些不會去在意的承諾,而不是一個愛的擁抱,親人間的吻?奶奶,我是你膝下的幸福,甜蜜的寄託,為何在我最需要您的時候,您卻不在我的身旁了?為何不讓我報答您對我的愛?

難忘的曾經那小蒲扇的涼爽,難忘您那濃濃的愛。如果還有來生,我一定還要做您的孫女,我還是會想貓一樣貪婪的躺在你的懷裡,感受著小蒲扇的涼爽,難忘曾經那些愛的細節。

就讓我把您的愛和我的感恩悄悄的包裹起來,放在心靈最柔軟的一角,當我想你的時候我會翻看心靈的畫冊,記憶畫屏中你那金色的容貌永不退色,奶奶,無論此刻您身在何方,我們共同合起手掌,閉上雙眼,我們夢裡相見。我們一起回去那個夏日的午後好嗎?

難忘曾經那愛的細節。

誰與共鳴散文 篇19

九州浩蕩,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大國——中國,在東方淨土上屹然千年。全世界所公認和贊可的,不是它飛速發展的國家經濟,而是它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中華文化被評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文化之一,浮翠流丹的絲綢,盛世繁華的唐帝國,以及萬夫莫當的中國功夫,巍峨綿延的古長城,水袖紛揚的京劇,中國的傳統文化,光彩奪目的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它博大的胸襟讓世界為之傾倒,每一種文化都能在這裡找到共鳴。先不論當今時代,世界化的趨勢為文化包容化敞開了大門,早在數千年前,男耕女織的時代裡,我們的祖先早已踏上茫茫的黃沙,斬破洶湧的海浪,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了遙遠的國度。

中華的文化,恰如一顆石子,投入世界的湖面,激起共鳴的漣漪。

駝鈴聲聲起,邊塞黃沙漫天,張騫身著破舊的白袍,和駝隊與黃沙搏鬥。公元前139年,張騫初始西域,開闢了一條起始西安的漫漫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源源不斷的流入西域,乃至波斯歐洲,西域各國的蔬菜種子也傳入了中國,在東方的淨土上落地開花。春蠶綠桑,平紋橫豎,一絹潔白的絲綢,卻是兩種文化交流的開端。漢文化流傳進入了荒漠中的國家,外來文化的雜糅讓漢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世界情懷,中國文化被賦予了世界的意義。在一卷柔順的絲綢之上,鐫畫著中華文化邁向世界的程序。

雪白的袈裟,沉香的經卷,鑑真東渡,玄奘西行,唐朝盛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時期。長安的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時常夾雜著外域人的身影;沿海的港口上,舳艫千里。長安城已經不單單是一座雄風古韻的唐都城,更是國際交流的萬國天朝。唐朝用它開放的國土恭迎四夷的賓客,頻繁的對外交流使它當之無愧的成為一顆閃耀的明珠。中國的文化再一次與世界交集,淘汰著糟粕,篩選著精華。東土大唐,萬國之都,開放與包容讓世界發出驚鴻一鳴。

中華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在當今時代,中華文化的心臟跳動著生機和活力,真正讓它薪火不息的,是其文化的開放性和共鳴性。文化是多元的,是共存的,僅僅依靠一個文化本身的魅力和深奧是無法在世界文化之林屹立不倒。恰如曾經名震一時的瑪雅文明,轉瞬即逝,曇花一現。中華文化緊隨世界文化發展的列車,疾馳而過。文化是人類共同的遺產,開放和交流是歷史的必然性,正是因為中華文化在衍生髮的路途中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已至每一種語言,每一種文字都可以在此找到共鳴之處。文化也不能坐井觀天,你向那海闊,我往那天高,走出國門,世界就是海闊天高。

歷史匆匆流過,中華文化從一人獨奏到萬物共鳴,從孤芳自賞到群芳爭豔,一聲駝鈴,半匹絲綢,一朝盛世,萬國雲集。文化唯有走向世界,才方得歸屬。中華的文化,世界的驕傲與共鳴。

誰與共鳴散文 篇20

望望可愛的家,望望周圍的樹,望望自己,望望親人,我不禁從內心升起一股感激之情――這都是我們的祖先及父輩為我們創下的基業。他們為了養育我們,而歷盡生活的磨難;他們為了讓我們有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不辭辛苦的工作……為了紀念祖先,每年公曆的4月4至6日定為清明節。讓我們在風和日麗、柳綠桃紅的日子裡,去看看他們,為他們添上一把新土吧!

太陽當頭照,我們都會拿著剪刀、鏟子、紙錢、祭品上山去。因為人們一般都把祖先埋在山上,認為這樣會使祖先早日升天為神仙。所以山路格外難走,一路上,都是陡坡。搖搖晃晃很危險,不要說拿著東西了,既使單身走也不禁心裡打個寒戰,可爺爺說這是在考驗我們的心誠不誠,我們一定要過去。

到了山上,綠樹參天,鳥語花香,環境十分優美。我們的祖先就安息在這裡。大人們拿著剪刀修除墓旁的雜草,添土培墳,擺放祭品。小孩子們則到處尋找映山紅,插在祖墳上,這樣會保佑我們這一年像花一樣紅。一切東西都準備好了,由長輩燒指錢,讓祖先保佑我們一生平安。紙鈔灰像蝴蝶那樣飛起來。“噢”灰是白的,全家人都笑了。那就說,祖先來過了,會保佑我們的,否則灰怎麼會是白的?

我們帶著輕鬆和慰意又奔向另一個祖先安息的地方……

回來後,大人們把剛祭過的清明果分給我們吃。坐在樹下給孩子們講一些祖先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多麼偉大,我們的祖先讓我們自豪。

誰與共鳴散文 篇21

在這個喧囂、嘈雜的世界裡,人們那顆平靜的心容易浮躁起來。你或許不以為然,但不妨聽我慢慢道來。在生活中,你可能幸而擁有一位摯友,但請你細細回想,你們的心是否曾經走到一起?

唯有珍惜,一切方才可貴;唯有珍惜,我們與這個世界才有共鳴;唯有珍惜,在艱難困苦之處才有了援助之手;唯有珍惜,在迷茫徘徊之時才有了點亮心靈的燈。

不得不說,我是幸運的,在茫茫人海中,在短暫的國小六年生活中,我收穫了友誼,收穫了最真摯的情誼。可,正如我所說,六年的時光是短暫的,是無情的,是殘酷的。歲月將我們聚集在一起,如今又將無情地把我們分開。如今的我即將步入中學,如今的我即將迎接新的人生挑戰,如今的我才漸漸懂得要學會珍惜。

坐在窗前靜靜地回想,往事恍如銀河之水滔滔不絕地湧入我的腦海,好似童年生活中一顆顆流光溢彩的珍珠。

四月,驕陽似火,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路邊的小花也無精打采,在樹蔭下打著蔫。可學校的操場好像一個蜂窩,亂哄哄的。原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正在如火如茶的舉行著。隨著一聲清脆的哨響,男子60米的比賽開始了。

我閉著眼睛,使勁九牛二虎之力向終點的那條紅線奔跑。可任憑我怎麼努力,仍不敵他人,最終惜敗在賽道上。當我跑到終點的那一刻,眼淚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老師和同學急忙跑上前來安慰我,告訴我:“重在參與。”當我被人群簇擁在一起的時候,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友誼。

我堅信,在這個繁雜世界中的我們,一定我手拉手,一直一起迎難而上!

不要問我為什麼,我只能回答你學會去珍惜吧。唯有珍惜,歲月才帶不走我們共鳴的心。

——以此文紀念我即將逝去的國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