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園林的隨筆散文

篇1:蘇州園林

園林的隨筆散文

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遊覽者來到園裡,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迴廊。這是為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裡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遊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牆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遊覽者即使就極小範圍的區域性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蘇州園林裡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大致說來,那些門和窗儘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讚歎這是高度的圖案美。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樑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杆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牆壁白色。有些室內牆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簷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安靜閒適的感覺。花開時節,更顯得各種花明豔照眼。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裡不再多寫了。

篇2:園林裡的早晨

早晨,先讓人感覺不一樣的是空氣。從昨天的渾濁中穿出,早晨清冽的空氣是誘人可心的。若走進蒼翠蔥蘢的園林,這樣的感覺就更強烈了。

此刻,微笑著來一下深呼吸,幾乎是順其自然的習慣,若湊巧,遠天掛著朝霞,絢麗便在眼眸裡滾動,再有鳥語花香的縈繞,那舒坦,筆也只能羞怯地捉襟見拙了。

有一條人工湖在這園林的中央,不大,卻很精緻,宛如一顆鑲在玲瓏物件上的寶石,晶晶亮亮地點綴著四周的蓊鬱和怡然,使這裡變得更賞心悅目,也更詩情畫意了。

湖邊散落著墨綠的長椅,掩在柳蔭下,被晨光一撫摸,便渾渾然地將人與自然交融在一起了。垂柳和長椅凝目欣賞著粼粼湖光,偶爾有俊男靚女或白髮微揚的老夫老妻坐著,看是一幅怎樣地迷人的構圖,聽是一曲怎樣地動人的生命禮歌啊……

離湖邊五十來米,有一片不算大的松林,幾棵粗大高聳的,應該有一把歲數了,它身上的皴裂褶皺,彷彿遙指著滄桑歲月,講述著紛紛擾擾的生命故事,讓走近的人不由得放慢腳步或駐足相視,思緒則如繽紛的彩蝶,無拘地飛揚起來了……

園林裡有多條岔出的小徑,一色的青灰磚鋪就,兩旁有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夾擁,而早晨的露水尚存,便欣欣然地潤澤出了一隅可親的自然,讓你驀地心生穿過陌生的熟悉,感受到久違了的安慰,你會在這安慰中按捺不住的陶醉!

呵,還是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這裡。這是園林的盡處了,以前有一座後大門,因商業開發,門便消失了。代之是一條新建的步行街把它接了過去,一直延伸到市場,於是它的尾聲也就沒有了園林的韻致。惹眼的倒是側旁兩幢現代味甚濃的建築,在這充滿活力的早晨,它們卻異常闃靜,大大的玻璃門上套著大大的圈鎖,就將宜人的清新自然,冷冷地拒在了門外。細打量,才知是兩家酒吧,早晨正是它們鼾睡的'時候呀。酒吧是屬於夜的,星月下的燈紅酒綠,霓虹下的浮華喧囂……當晨曦點亮了生活,以夜為背景的流光溢彩也只能隱身於朝陽的背後了。哦,知道自己是這扇門前的過客,那就匆匆而過吧。

不忘的是園林裡的早晨,真好!

篇3:皇家園林

到了北京城,總想寫點什麼,放著雄偉莊嚴的紫禁城不談,偏要拿頤和園說說,真覺得自己有些偏執了。

頤和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導遊告訴我,這是目前儲存最完整且是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記得國小的時候,我學過一篇課文《頤和園》,那時還不懂什麼是“園林”,也未曾見過真正意義上的園林。家住鄉下,長期和田野、山林打交道,到十幾歲的樣子,才有機會和所謂的園林邂逅,那也僅僅是逛一逛湘潭市區的雨湖公園。我記得課文《頤和園》是要求背誦的,即便那時候把文章熟記在心,也未曾對課文中所寫的頤和園有什麼特別的新奇之感,倒是對園子的主人——“皇帝”,卻懷著一種特殊的情結。由於電視裡常播清廷劇,受其影響,皇帝給我們的印象是權力很大、為所欲為,所有的人都要聽他使喚。兒時,我夢想當皇帝,能夠吃好吃的,能夠住好房子,能夠到處去遊玩。甚至在放假的時候,村裡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玩耍,便模仿清宮劇裡的情節,到一個隱蔽的山林裡,挖出一些大坑,用樹枝壘成一個個的格子,當成皇帝居住的皇宮,把床單、蚊帳掛上,鋪上破舊的草蓆子,大一點男孩子扮演皇帝,女孩子做皇妃、公主,我記得在我七歲的時候,也能夠混上一個“將軍”的頭銜了。兒時的那個山林裡,有我們的童真故事,也有我們那些愛鬧的孩子假扮的頤和園。

然真的頤和園是乾隆皇帝為了其母親而修建的。

乾隆似乎是民間最為傳聞的一個清朝皇帝。如果要弄一個最受百姓熱議的清朝皇帝排行榜,乾隆肯定穩居首位,他的名氣最大、故事最多、評價也最為複雜。所以民間喜歡戲說乾隆,他的許多故事被寫進小說、編入影視劇、說成段子,廣為流傳。當然,對乾隆的印象絕不能如戲文裡所說的那樣,可無風不起浪,“十全武功”、“大興土木”和“六次南巡”的確又是乾隆朝所做過的事情,且爭議頗多。站在歷史長河之今日,立於滾滾潮流之渡口,我們回首而望,修園子、南巡也未嘗真如眾人所想的那樣是一件完全錯了的事情。

乾隆未登大寶之前,就有去江南走走的想法。他也許是讀了那些寫江南之美的詩詞歌賦,心中難免不起波瀾吧!江南誘惑乾隆的,恐怕不止山水風景,還有江南的故事,江南的才子佳人。乾隆最崇敬的爺爺康熙也曾六次南巡,但康熙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了視察水利和地方官員的政績。乾隆曾經立過誓,畢生當以聖祖爺為榜樣,勵精圖治。他想去江南看看,一來效仿爺爺視察河工水利和地方軍政,二來也可以滿足平生夙願,飽覽煙雨江南,縱情山水美景。再說,乾隆也是詩人,常吟詩作對,寫詩就免不了要到處逛逛,北方的山水看膩了,往江南遊玩自然成了皇帝的雅興了。

《清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乾隆即位不久,就表達過他想去江南的蘇州視察巡遊,並派大學士訥親去江南檢視道路。訥親心中算盤,皇帝巡遊,免不了勞民傷財、驚動各方,打心底不贊成,於是,他便給乾隆回奏:“蘇州城外的虎丘還算得上名勝,實際上像一個大墳堆。蘇州城裡河道狹窄,糞便船隻擁擠在一起,過了中午就臭不可聞,根本不算什麼風景。”乾隆聽了訥親的回報,雖說半信半疑,但也只好暫時打消了南巡的念頭。試想,難道就憑一封摺子便平息了心中之願嗎?江南的魅影依舊盪漾在皇帝的心中,那些詠物抒情之辭,那些才子佳人的傳說,那些物阜民豐的奏報,總在他的腦海徘徊。乾隆十四年,江南地方官吏知道了皇帝的心思,開始琢磨如何迎合乾隆,一封封奏章再次呈上,奏請乾隆南巡。乾隆一看機會來了,於是下旨,兩年之後南巡。

聖旨抵達江南,各府各衙的官吏有喜有憂。聖旨傳至朝廷百官,軍機大臣、大學士、御史言官,一些不贊成南巡的朝臣們蠢蠢欲試,他們要大大方方地跟皇帝理論了。這些上書反對南巡的官員隊伍裡不乏名流之輩,內大臣博爾奔察、禮部侍郎齊召南、大學士程景伊,也有那位老百姓熟知的紀曉嵐。這些朝臣們也開始琢磨心思,如何再度打消皇帝南巡的念頭。他們又何嘗不知道,皇帝的每一次出行,幾乎是大動周折,一旦南巡,舉國驚動,不僅朝中要緊密安排,煞費苦心,不能出一絲差錯,而且地方官吏也要忙得個不亦樂乎,上下竄動,左右擺佈。言官們實在是沉不住氣了,奏摺呈上不見奏效,就跪諫,一篇篇文章文采飛揚,奉勸聖駕不要南巡。各部衙門一盤算,一想到偌大的清朝,財政收入有不少將要花費在聖駕南巡的事情上,不免覺得冤屈。身為人臣須忠君報國,用的是聖人之道,如果不防微杜漸,縱容皇帝大肆鋪張,豈不是以後要在歷史上留下罵名?奉勸之詞情真意切,連乾隆自己看了也無可奈何,他又氣又恨又無措。終於在這一回合,乾隆爺礙於要做聖君的面子,決定暫時放棄南巡。臣子們似乎勝利了,可皇帝心裡的那股衝動卻仍然存在,只是忍一時罷了。

也有一批大臣,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上言建議皇帝何不以江南園林風格在京城修一個大園子?乾隆心中大悅,心想雖然一時間去不了江南,但修一座園林,於帝京能有個可以逛逛的地方,正好一解心中思念江南之饞吧!可這樣一來,那些言官又要上摺子話說了,這事情總得有一個好時機啊?乾隆犯難了。

理由其實早就有了,清朝提倡以孝治國。乾隆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他一直想為母親修築一個園子。思來想去,不知道要修個什麼樣的園林好,何況北邊已經有一個避暑山莊了,而且京郊也已經修築了圓明園、暢春園、長春園等,要是再修一個,又怕單調重複,那樣便也無趣了,不符合自己做事情的一貫風格,他要修一個獨具風格的園林。乾隆想起了江南,想起了大臣的建議,要是為母親造一個江南風格的園子,那樣豈不妙哉?於是,頤和園向歷史走來了!

大批的官吏、設計師、建築師、繪畫家、風水師、文人墨客等會聚於乾清宮,他們組成了那個時代的頂尖級專家團隊。皇帝把想法給大夥說了,要大夥拿個主意出來。這些人領命謝恩過後,就開始落實皇帝的聖旨了。不久,一張圖紙給皇帝呈了上來,那便是最初的頤和園,那時候它的名字是“清漪園”。

果不其然,又有言官為皇帝的大興土木而抱不平了。他們匆匆忙忙進宮,要找皇帝說理。言官們這次是抱著死諫的決心而來,如果皇帝盛怒,被砍了頭或者流放也無所怨。只見他們一個個手裡捧著奏摺,踏過金水橋,進得午門去,很快便是乾清宮了,雖然心中還有所忐忑,但一想起聖人之訓,自然理直氣壯起來。言官們一見乾隆,振振有詞地開始讀起奏摺裡所寫的聖賢之道,他們故作鎮定,言辭嚴厲,完全沒有看皇帝臉上的不悅之色。聽完言官們的話,乾隆痛罵一頓,斥道:“這園子乃是朕為太后、為盡孝道而修,若不這樣,豈不讓朕背上不孝之罵名,爾等身為大清朝臣,不奉孝道,不為君父分憂解愁,如此大言不慚,可是聖人之道?可是人臣之道?”乾隆一語,倒也說得言官們一時間難以辯論,站在金殿之上目瞪口呆。

於是,頤和園按照原計劃進行規劃設計。著手園林設計的主要負責人乃是乾隆最喜歡的宮廷畫師郎世寧。這個郎世寧的確不簡單,他遞給皇帝的那張設計圖紙,美觀、大氣、準確、精妙,想象中的亭臺樓閣分佈有條有理,大體的建築細節也十分清楚,連一磚一瓦也沒有含糊。

乾隆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乾隆十五年,當郎世寧所繪的園林設計稿擺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龍顏大悅,傳下聖旨,要把這個園林修造成北京城的“天宮宇闕”,那佛香閣要雄偉華麗,如同靈霄殿一般;昆明湖要寬闊,好比西湖等等,一切設計都要參照江南風格,要在京城再造一個江南勝景出來。乾隆開始想象著園林的美景,他期盼聖駕遊覽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頤和園歷時15年方得竣工,這段時間,乾隆沒能耐住心思,還是按照他的想法南巡了。那些言官只好對天長嘆,他們的奏摺沒能阻止皇帝的南巡,他們的奏摺也不可能阻止一個帝王去實現自己多年的夢想。

我站在頤和園,看著這些江南風格的亭臺樓閣,凝視那好比西子之美的昆明湖,來來往往的遊船,景色目不暇接,遊人如織,絡繹不絕。我想靜一靜,於一棵古老的松柏下深思片刻,我應該如何來看乾隆皇帝的那個“江南夢”呢?

如果當年言官們勝利了,皇帝迫於壓力取消了修築頤和園的想法,我們今天又怎能夠堂而皇之地將頤和園擺出來,作為我們今天炫耀燦爛文明的一個地方?又能到哪裡去挑選一個代表中國園林文化的頤和園來,以吸引如今這樣多的遊客?又能到哪裡去尋覓這樣一座氣勢巨集偉的皇家園林,走在其中聽故事,領略古人的園林藝術?登上樓臺,走在長廊,漫步樹蔭之間,泛舟湖上,我似乎只有感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我想象著,當年大量的錢用於皇帝修造園林,國家的負擔的確增加了,朝廷如果拿那些銀子去修一修大堤、疏一疏河道,當然是造福了百姓。可是,我彷佛又看到,一波波洪水將那些修築的工事衝得面目全非,然這樣一個飽受爭議、飽經滄桑的皇家園林卻留下來了,而且它今天活得很好。歷史總是像電影,情節曲曲折折。自康乾盛世之後,閉關鎖國,國力逐漸頹廢,以至於慘遭列強蹂躪,頤和園作為大清國盛衰的見證者,也未曾躲避浩劫。

可以說,頤和園既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痛楚。無論如何,歷史功過自有論道,但園林無罪!

我們今天要為頤和園點贊,不是因為帝王的一個決策,也不是因為昔日的一段光環,而是折服於那些前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技藝,他們為後繼者留下了一把鑰匙。拿著這把鑰匙,便可以開啟一扇厚厚的文化之門,從這張大門進去,使今天的我們看到了祖先的智慧,看到了無數前輩心血和汗水的結晶。

今天,我們仍然在研究這座皇家園林,研究它的建築技藝,研究它的歷史典故,研究它的藝術價值。我們不應該反思嗎?當今,一大堆的建築垃圾和腐朽工程接二連三,一大堆的面子工程此起彼伏,我們像是在為後來的人播下文化的種子嗎?我們保護古代的園林,不僅僅是增加一個可供觀賞的博物館或旅遊勝地,而是在增加一個園林藝術的學習班和研習所。站在頤和園,我看到了古人的才情和匠心,我看到了前人的智慧和技藝,驚歎後,是不是也應該去看看時下那些蜂擁而建的城市累贅和生態棺材?

突然之間,我想要謝謝乾隆了,也要謝謝那些後來不斷修繕和保護頤和園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