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智謀的散文

近日讀《史記》,看了不少人物的傳記,諸如蕭何、陳平、張良等。他們都是跟隨劉邦一起打江山的人,並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自然都不是些省油的燈。譬如說蕭何吧,我們知道有個成語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裡的蕭何就是大漢朝的丞相蕭何。話說蕭何推薦了韓信給劉邦,助劉邦奪得天下。後來韓信要反,又是蕭何獻計助劉邦除掉了他。韓信之所以名震天下,是因為有蕭何這個伯樂。韓信之所以下場淒涼,還是由於蕭何。這也就是所謂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這八個字,便知蕭何絕非泛泛之輩。

智謀的散文

帝王涼薄,自古皆然。患難之時,劉邦得到這些人相助。一旦登上帝位,卻怕這些人對自己的皇權不利,千方百計地防著他們,甚至不惜加害於他們。伴君如伴虎,聰明如蕭何自然是明白的。雖說他一心為國,終究還是免不了受到劉邦的猜疑。蕭何為了解除劉邦的猜疑,時不時也乾點壞事,讓劉邦放心。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在漢朝的開國功臣裡,蕭何不但一直身居高位,而且還得了善終,如無非凡的智慧又怎能辦到?話說回來,處在權力的中心,又有幾個人沒有城府呢?胸中有韜略,方能自保。

蕭何為國鞠躬盡瘁,對大漢自然是功不可沒。治國,蕭何自然是其中翹楚。若論智謀,則略遜張良一籌。劉邦曾評價張良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即張良也。

張良體弱多病,並非將帥,而是謀士。他為劉邦出謀劃策,助他一舉平定天下。有一句俗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此處的張良,即漢朝的留侯張良。話說張良無意中得到姜太公的《太公兵法》,從而助劉邦登上王位。不管傳說是真是假,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張良這個人智慧無雙。

劉邦登帝后,寵愛戚夫人,便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朝中眾臣勸諫無果,呂后找張良問計。張良計策一出,果然助劉盈保住了太子之位,並順利登基為帝。張良當時並沒有直接勸諫劉邦,而是教呂后的人去找到當時三個有名的隱士,再通過這三個人打消劉邦廢太子的想法。聰明的人,知進退,不攖其鋒。若非張良,誰還有這個本事呢?

張良與蕭何不同,他不貪戀權位,也不慕榮華,更深懂急流勇退的道理。晚年好黃老之術,曾有一段時間闢食五穀,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呂后感念張良保劉盈太子之位的恩德,勸他吃東西,張良最後聽從了呂后的勸告,又開始進食。後,張良病逝。

聰明如張良,應該知道修身成仙乃虛無縹緲之事,不過他仍舊希望自己修煉成仙。可見無論一個人智慧如何,都難以堪破生死。

比起張良, 陳平就世俗的多。他是將帥,也是謀士。劉邦困守滎陽時,陳平建議捐金數萬斤,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後來,他又建議劉邦偽遊雲夢,逮捕韓信。此後,又助劉邦脫困於平城。陳平之計,屢屢湊效,可見其深知謀略,智慧超群。

司馬遷評價陳平說:“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矣。傾則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行走於亂世,若無謀略,即便是功成名就,也難善始善終。諸如陳平、張良、蕭何之輩,都是善謀之人,不但能明哲保身,還能成就千秋功業,吾深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