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在路上的優秀散文

三年前那一日,接受了學校建文學社的提議。費盡心思寫了一則組建啟事:

在路上的優秀散文

或許你喜歡駢四偶六,妃白儷青的六朝美文;或許你喜歡風骨錚錚,古風習習的韓柳硬體;或許你喜歡四大才女的哀感頑豔,空靈出塵;或許你喜歡魯迅先生的詼諧雜出,奇趣橫溢。徐志摩,才名藉甚,風來林下,泉流石上,天馬行空,一時無二;胡適之,俊逸博雅,山高水遠,書生氣度,貫絕中外。

一個個,玉貌蘭心。一個個,皎皎出塵。一個個,鋒芒銳峻。一個個,靈慧輕盈。

大家遠去,文壇寂寥。

後生可畏,看風起,看雲起,看浪起,只為長空一嘯。

指點江山,說天地,說今古,說人間,更待厚積薄發。

昔韓柳復古,盛極一時。

今不才推新,惟求無憾。

稍一忽悠,用了一個周文學社就建起來了。

文學社的社員小陳同學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在路上》。這篇文章文學社自建立以來經歷的種種艱辛,以及在奔波途中看過的種種美麗風光。告訴大家,我們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抵達最高處的夢想,才能觸控文學最深刻的本真,才能沿著光,看到生命深處的明亮。所以,我們一直在走,我們不停,我們,一直在路上。

建立一個文學社,是非常瑣碎的,有時候要做很多枯燥和無聊的工作,不像想象中那麼風光和浪漫,所以能堅持下來的確很難。文學社建立之初,我曾反覆給同學提起,上大學的時候,在系裡的文學社當總編,畢業那年,出最後一期社刊的時候,編輯都在忙於學習和找工作,只有社長和我抱了一堆稿件跑來跑去。所以,有可能,文學社到最後只能剩下自己,能剩下一個人,文學社就還在。

其實文學社也就是一個形式,沒有文學社也阻止不了熱愛寫作的朋友在文學的天空自由翱翔。因為文學是生命的事業,她讓我們活得有光芒,能夠在寒冷的季節裡帶給我們徹骨的溫暖。

那些古典和風韻已經遠去。魯迅那個時代,文學社團林立,有著歷史印痕的期刊張揚著時代的鋒芒,丈量著思想的高度,一批意氣風發的青年站在各種風潮的浪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縱筆為槍,快意江湖。

而這個時代,是功利的時代。文學社存在的意義也屢屢被質疑。

有人會問,你的文學社能培養出幾個作家,能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能不能在新概念作文競賽中獲幾個獎。會不會耽誤學生學習的時間

我們只想用演員姜文說的一番話來回答。有的人陷進一個事業是為了找出路,而有的人是為了找退路。

這是不一樣的。

你讓一些孩子以歡喜的姿勢仰望文學,仰望生命,擁有攀登的信念,建立一個夢想,這,比什麼都有價值。

文學社建立之初,有五十多人加入。我們通過語文組的老師們在學校進行兩次徵文,並利用學生課下的時間對稿件進行初選,然後再一次精選,負責各欄目的編輯把稿件打成電子稿,並負責校對。美編同學負責設計封面和插圖。這些主要由編輯部負責。

同時宣傳部利用親手繪製的海報在校內進行宣傳。組織策劃部策劃每個週末的活動。

學生們有著很多的熱情和智慧,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最辛苦的就是組織策劃部和銷售部。組織策劃部策劃過辯論賽,邀請過校園詩人演講,組織同學參加報社的作文競賽,為文學社的發展出謀劃策。第一期期刊出來之後,銷售部同學想了各種辦法推銷期刊,一是利用海報對同學做宣傳,一是在學生離校時推銷給家長,一是到市裡其它學校去賣。

他們當成很重要的事情去做,也鍛鍊了能力。

一位社員,小陳同學一次在步行回家時,抱了一摞書,邊走邊向路人推銷,有時人家不理他,有時會在猶豫之後花錢買一本。他走一路,賣出去七本書。會考時,我帶學生到老一中門口去賣給考完的學生。放假時,讓學生每人帶一部分回去賣。這樣,第一期賣出了幾百本。在一次總結時,一個學生說起賣書的艱辛,語帶哽咽。但是大家沒有怨言,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心血,我們的付出有了價值。賣出去的書,也能比送出去的.書得到更多珍惜。這是我們想要的。

這也帶動了大家寫作的積極性,配合期刊,我們還在每週的閱讀材料《百花園》上開闢了文學社專欄,印同學和老師的文章,培養出了一批小作者。我們有專門的投稿郵箱,在網上建了貼吧,用各種形式鼓勵同學寫作。

刊物的印刷需要資金,在學校支援的基礎上,文學社自第一期開始就力求走藉助社會力量,自力更生之路,這一方面可以減輕學校負擔,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的能力。

第一筆贊助是我們文學社的總策劃小李同學拉來的,為了打動那個公司,他用了整個週末,跑了好幾次。雖然錢不多,但是為我們帶來了很大鼓舞。

出第二期刊物時,只有三分之一是學校出的錢,其餘是用的上次賣刊物的一部分錢,和同學拉來的贊助。其中社長自己就從電業局拉得1000元贊助,加上別的同學的努力,基本實現了初步的夢想。我們很欣慰,“文學社也在學校裡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努力總有回報,只是回報的形式各有不同而已。

我們計劃每期採訪兩個在文學上或其它方面有造詣的名人,也初步實現了這個設想。

我帶學生第一個去採訪的就是教研室的韓老師。當時學生們非常緊張,他們不知道該怎樣稱呼,我說就叫老師。因為韓老師是非常平易和博學的一個人,採訪非常順利,記得去時是下午四點,出來時已經是華燈初上。學生們都很興奮,因為學到了在學校裡學不到的很多東西。

去採訪作家石老師的時候,費了一點周折。因為他太忙。第一次打電話時,他在開會,于于是時間推到下週末,因為週末學生才有時間。第二次打他電話,他在從北京回來的火車上。第三次才約好了時間。但是校門口沒車,無奈之下,向學校求助,幸好校長給派了輛舊車,才沒有遲到。可我們同樣不虛此行,石老師給學生們談了許多寫作方面的東西。從一個大家的角度,這種高屋建瓴,你只有勇敢地走出校門才能真正感受到。

聯絡日報社副刊總編趙老師的時候,我是自己跑到日報社冒冒失失去找他,有個人指著大門口說:那個蹲在地上看畫的就是。我就走過去,喂了一聲,說你是趙老師嗎?他站起來,面帶一點微笑。他是有資歷的。但寫文字的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因為活在文字深處的人,內心有著很深的悲憫,能夠讓自己站在最低處,散發最真實的光輝。

在帶學生採訪他時,有好幾個電話催他去赴宴,我們準備結束時,他一再說沒什麼,喜歡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告別時送我們一套自己寫的書。現在想起來,依舊很感動。

還有作家蔣老師,編了很多書,一直在不倦地寫作。拿第一期去送給他時,他送給我一句話:寫文章要像刨地瓜,不要一拉秧子,底下什麼也沒有;要做到地底下有疙疙瘩瘩的果實,要有內容。

這句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語文就在生活中,文學更是。讓孩子們走出去,用靈活的的方式,去學會活的知識,這應該也是大語文教學的理念吧。

自去年五月初,文學社正式建立以來,人員由50多名發展到了181名。有這麼多孩子團結在這小小的文學社周圍,總讓人感覺到莫名的溫暖。至少我們起步了,至少我們在做,一步一步,踏踏實實。也許這個普通的文學社,為學生帶不來世人眼中的實惠,但能夠為了一個真實的夢想而勇敢地邁步前行,這是一種幸運。

現在,我們邀請了教研室韓老師做我們的學科指導,日報社趙老師做我們的社團指導,作家石老師做顧問。

我們的文學社還會有前方。所以,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仰望,一直在攀登。為了最初的夢想,不想停。

TAG標籤:散文 # 散步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