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山芋粉的散文

“賣山芋粉咯……賣山芋粉咯……”坐在辦公室裡,幾乎天天都能聽到這樣的叫賣聲,當然,也有叫賣別的什麼的。同事皺了皺眉:沒法幹活啦,吵得心煩。

山芋粉的散文

我,放下手裡的活,問同事,喜歡吃那玩意嗎?答曰,那是當然。再問同事,是否知道怎麼製作,同事茫然,我便一股腦兒告訴他製作的工序。

小時候,家裡主糧不夠吃,母親便四處挖生地,栽上山芋。因為土地貧瘠,第一年收成一般般;第二年,地底肥沃了,山芋便少不了大個大個的。收回來的山芋,分成幾個等級,小的、有蟲眼的,煮熟摻米糠給豬吃;中等的放在地窖裡,留著雨雪天吃,或者來年做種子;大個頭的,母親洗乾淨用來制粉。

最初的工序,是磨山芋。原始的磨山芋的工具,是一塊木板上,釘上有很多圓眼的鐵皮。將這塊木板放在大一點的飯盆(那時候的飯盆,很大,其實是用來揉粉的工具,有時候也用來裝米湯,真正裝飯的時候卻不多,因為那時人多糧少,每餐煮的飯都會被吃空)裡,人坐在邊上,手裡拿了山芋,放在鐵皮上,來回不停地磨,磨碎的山芋便滑到盆裡,等盆滿了,倒進另一處缸裡儲存著待用。通常,每個家庭,都是用晚上的功夫磨山芋,而且是幾個人一起參與。那時候,還是孩童的我們,為了早日吃上山芋卷子,也爭著磨,手皮磨破是常有的事。磨山芋的工具,經歷了兩次改革,分為三個階段。第二階段是磨缸,即在瓦缸壁上,製作有一條條隆起的條條,山芋磨好漿就直接在缸裡,只是那種壁立式的磨具,用起來要吃力一些,手要握緊山芋,不然會不停地掉下去,而且,手一旦受傷,創面會更大。後來,隨著電的普及,磨具發展到電器,幾百斤山芋,個把小時就磨好了,省時省力,成本也不高。

當磨出來的.山芋漿有了一大缸或者一豆腐桶時,便可以洗粉了。

磨好的山芋漿,裝進大大的老布袋,放在筲箕裡。筲箕放在桶架上,桶架放在大木桶或者大瓦缸上,然後,往袋裡兌進去一些清水,攪勻,揉搓,乳白色的水流進大缸,再往布袋裡兌水,再揉搓,反反覆覆,直到擰出來的水,不再渾濁,老布袋裡便只剩下山芋渣了,倒出來留著做豬飼料,再往老布袋裡裝進一些山芋漿,又一個輪迴。

全部的山芋漿洗好了,屋前便擺了好幾口大木桶或者大瓦缸,每一口都是滿滿的白色的液體。用晒稻的竹器將它們全部蓋上(防止髒物入內),讓裡面的液體沉澱一至兩天。等到水與粉有了明顯層次(水不再是白色的),輕輕倒掉上面的水,將底部的粉剷起來,加上一些水,再攪動,再沉澱一至兩天,叫漂白。講究的,要反覆三四次,這樣洗出來的粉會很白。

第四個工序應該是晒粉了。完全沉澱好以後,所有容器裡的水都要倒掉,剩下底部的粉層,約幾寸厚,母親拿來菜刀,橫豎各切幾下,形成一些大方格。澱粉很吃刀,要用力才能切到桶底。然後,用菜刀尖叼起一塊塊溼粉,放在精緻的小竹器裡晾晒,邊晒便敲碎。再好的日頭,也要晒個三四天才能收藏起來。

晒乾的山芋粉,放在大碗裡,加上一定比例的水,攪拌,直到其充分溶化,然後,倒進燒滾的油鍋裡,不停地鏟動,幾分鐘後,便成了固體,再幾次翻動小火慢烤。烤好後,盛出來,放在灑過涼水的菜板上,冷卻,切成塊,鍋裡放上油鹽蔥蒜香末,少量開水,一起煮了,用筷子夾到嘴後,幾乎是滑進肚子裡,少不了食管燙得生痛。做山芋卷子很有技巧的,首先,如果開始的水分多了,做時便不成塊,少了,便夾白。其次,下鍋後,要不停地鏟動,不然也會形成不均勻的夾生部分的,而且做出來的卷子不夠潤滑。

那個時候,洗好的山芋粉,多半用來待客用,家裡平時很少吃,只在洗粉季節能解一下饞的。

現在,生活過好了,這種東西算不得佳餚的,但是,我,非常懷念小時候洗山芋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