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讓生命永記這一刻散文

清明節學校放假三天,借這個機會,我領著兩個孩子參觀了我們縣的烈士陵園。

讓生命永記這一刻散文

我們縣的烈士陵園座落在萬果山半山麓,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好地方,四周峰巒疊翠,在蒼松翠柏掩映下,烈士陵園顯得莊嚴肅穆。

走進陵園裡,我凝眸注視著用大理石塊雕成的革命先烈英雄紀念碑,看到墓碑上面的素篆小字,還有那一件件陳列的實物和一幀幀黑白照片,恍如隔世,心潮難平,隨著園裡工作人員的介紹,思緒回到了那個血雨腥風,槍林彈雨的革命年代。

這個佔地20多畝的地方,共設立了兩個大的紀念亭子。東邊的紀念亭是為紀念在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日的古嚴三道嶺抗日阻擊戰,和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解放汝陽縣城的兩大戰役中犧牲的死難將士而破土興建的。特別是古嚴三道嶺戰役撼人至深,當時我軍戰士們正在操練,日軍偷襲而來,當時敵軍有一千多人,我軍只有一百多人,敵眾我寡,勢單力薄,但是大家毫不退縮,同日軍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連長劉永海身先士卒,率領大家浴血奮戰,不幸壯烈犧牲,緊急時刻一排長趙達剛立即接替連長指揮戰鬥,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趙達剛也不幸飲彈身亡,三排長翟明林毅然挺身而出擔起了重任,擋住了敵人的槍林彈雨,七排長鄧崑山連殺死日軍十多人仍然喊殺不斷,直至流完最後一滴血,戰士張庭法腹部被敵人刺刀洞穿了,他一隻手捂著流出來的腸子,一隻手仍與日軍搏擊,戰士靳羚小隻身殺入敵群受傷後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看著碑文和一組組陌生的烈士名單,我的腳步沉重,眼前浮現出革命志士激越奮進、視死如歸的音容笑貌……

西邊的紀念亭是為了紀念國際主義戰士張明祿而建立的。當時美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進朝鮮,企圖把那裡當作跳板,把魔爪伸進我華夏大地,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張明祿是我們縣三屯村人,1951年光榮的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編入八十七師。1953年4月22日黃海道平原群金剛山地帶與美軍的激戰中,美軍向地面大量的投送導彈,把地面的一個山村燃著了,有好幾個婦女兒童都困在裡面,張明祿和他的戰士呂玉久不顧個人安危,先後三次衝入火海解救朝鮮同胞,最後壯烈犧牲,終年二十三歲,被授予了特等功臣,二級愛民模範。

紀念亭後面是錯落有致的墓碑,在這裡長眠著一百二十位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了保衛汝陽的大好山水,犧牲在這裡的革命志士,墓碑上斑駁的文字記錄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的戰士可能無法辨認,只寫了個革命烈士四個字,看著那些墓碑,我內心感受著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彷彿看到了他們浴血奮戰的身影,懂得了悲壯的歷史,見證了英雄的共產黨人曾經走過的那段風雨之路,加深了我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他們這些人也有老母親,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然而為了民族的大業,他們卻舍小家,顧大家,把一腔熱血獻給我們的祖國。

歷史不會忘記那些在崢嶸歲月裡威武不屈、樂觀向上的革命志士,不會忘記那些恨飲槍彈倒在解放前夕的英雄先烈們。不會忘記那些為了民族大義把一腔熱血拋灑在異國他鄉的英雄們,正是他們,在那段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偉大的、是可敬的,是值得後人緬懷和敬仰的旗幟。我們這一代人,恰逢盛世,天天被幸福包圍著,這一切正是無數革命先烈曾經暢想的願望。當過著涼爽舒心的好日子時候,我們應該看到,國家還不富強,民族的危險依然存在,在和平時期,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懷著一顆感恩和奮進的心,肩負起社會和人民群眾賦予我們的責任,樹立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讓共和國的旗幟在大地上高高飄揚!

走出烈士陵園,迎面又一隊少先隊員排著整齊的隊伍,拿著花環上山來掃墓了,我不禁長長地舒了口氣,又一代革命接班人茁壯成長起來了,他們將踏著先烈的足跡,繼往開來,創造出祖國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