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經典寫景抒情散文

經典寫景抒情散文佳作:似火的海棠

經典寫景抒情散文

從前對海棠花沒有多少直觀的印象,因我確實是一個不太愛花、也不會打扮的人。第一次從《秋海棠》中感受到的是海棠的悽美,後來在李清照詩中感受到的是它的嬌柔,在各種花盆中見到的是它的豔麗,而這次走進海棠公園,卻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海棠。

都江堰安龍鎮海棠公園———說是公園,不如說是一個村莊,沒有亭臺樓閣,沒有湖光山色,只有不多的一些農家樂和路邊的小攤販,好多地方還正在建設。建築少了,景色便自然就多了,這也正合我意。

大門是木頭搭成的幾個半重疊的大x形狀,很有立體感,旁邊寫著“海棠公園”。走進大門,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幾株紅色的海棠就映入眼瞼,遊人搶景拍照。繼續前行,一片一片火紅的海棠撲面而來,耀眼奪目,這裡的海棠不是一整片,而是這兒一片,那兒一片,隨處可見。每片海棠的風格和佈局是不一樣的:有的掩映在綠樹中,有的與旁邊的油菜花招手致意,有的就在路邊站立,有的就從前面向你迎面撲來,沒有任何預照。高矮胖瘦不一、造形也各具特色,有的高大粗壯未經處理,有的精心造型,可愛別緻。我與心儀沿著小路前行,不她言,我不語,傾聽路旁涓涓細流的唱和,靜賞兩邊火紅海棠的綻放,風景這邊獨好!

走過了一條條小路,看過了一片片海棠,當你以為沒有的時候,當你覺得厭倦的時候,拐過一個彎,便又會有不一樣的海棠出現,比原來的更美,更靚,讓你耳目一新,這就是這裡海棠的精妙之處,“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真好!人生不也常常如此嗎?

走進一片長勢最為茂盛的海棠,置身其中,放眼看去:高處低處、遠處近處都是綻放的海棠,我被一片火紅包圍,它不是紫紅、不是粉紅,而是一大片火紅,像熊熊燃燒的火焰,又像天邊的那一抹紅霞,是那麼的靚麗,那麼的奔放,又不失柔美,充滿了力量,洋溢著自信,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這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哪有悽美?只有壯美;哪有哀怨?有的是豪邁!與同學吹奏一曲《女兒情》,熱情而不失溫婉,嬌羞中滿含深情。

穿梭於海棠花叢中,任海棠枝椏牽來絆去,看看這朵,瞅瞅那隻,覺得煞是好看,海棠的葉兒才露出點點,但花兒大多已經綻放,正是“花肥葉瘦”時。未造型的粗壯茂盛,造型的別緻可人,我們的園藝師們該趕上韓國的整容師了!輕輕地問聲:海棠花兒,你在被壓枝、環剝時疼否?海棠嬌笑風雨中,不惜胭脂染國色!

喜歡海棠,最喜未經雕琢、自然綻放的海棠!

經典寫景抒情散文佳作:夕陽下的孟定柔美如夢

佛光普照誦古今,天人和諧譜詩篇。

山清水秀姑娘俏,舞美歌甜客夢香。

在神奇而美麗的彩雲之南,有一塊讓人魂牽夢繞的柔美之地——孟定。這裡有柔柔的大地,這裡有柔柔的水流,這裡有柔柔的佳人;上帝在這裡創造了夢幻般圖景,山川在這裡秀美,水波在這裡盪漾,姑娘在這裡婀娜;這裡的雲朵悠閒,這裡的瓜果飄香,這裡的歌聲悠揚,這裡的阡陌詩歌連篇;孟定是生產“夢”的人間仙境。

奔流激盪的南汀河,一路激情,一路歡歌,當觸控到孟定的肌膚,身子就像觸了電似的.瞬間變得軟綿,彷彿只想就此停留,昔日的怪燥丟得乾乾淨淨,一下子百般溫柔,陶醉似的依偎在孟定寬闊而柔軟的胸膛,或許,它是被姑娘甜美的歌聲感動了吧!

傍晚時分,懸掛西邊的夕陽遲遲不願落山,總是甜甜地微笑著,不斷回眸孟定的柔美,好像戀人別離一樣依依不捨;它火紅的臉龐,柔柔的彩光擋都擋不住,灑落在壩子青翠的肌膚上,瞬間又給孟定錦上添花;平緩的河面,一片金光閃爍,催人不得不連篇浮想。那溫柔、美麗而善良的傣家姑娘一定不會錯過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景,三三兩兩紛紛來到河邊或梳洗或嬉戲,讓詩意愈加濃烈。此情此景,任何一個稍有情調的人置身其中,都會醉得一塌糊塗——雙眼的瞳孔必定自然放大,心間的血流一定自然加速,口中一定發出連連讚歎。因為,這景這情這人無法讓人特意剋制。

夕陽下的孟定是一幅畫,是一首詩,是歌的海洋,是美的舞場。

西邊彩霞笑,微風徐徐吹,鴻雁雙雙飛,村寨炊煙嫋,寬闊的河床,清澈的河水歡歡流淌,它在聆聽,它在呢喃,它在輕舞,這是對美的醉賞,這是對情的陶醉。遠山逶迤,如巨龍舞動;膠木挺拔,婆娑輕舞;蕉林綠意盎然,組成一個個方陣,在微風中沙沙歌唱;竹蓬青翠欲滴,婀娜搖曳,倒影水中更具神韻。置身在這如歌如詩如畫的情景中,你就肆意聯想吧,讓思緒毫無牽絆地飛翔。

孟定之美不僅體現在山水的自然美、田園的風光美、村寨的和諧美,更令人如痴如醉的是傣家姑娘神話般的甜柔之美。或許是這裡的柔水充盈著靈性,或許是這裡的風景太秀麗,或許是這裡的美食太爽口,或許是這裡得到佛光的普照······塑造出這裡的姑娘別具韻味的神韻。她的曲線可以讓你神往,她的窈窕可以讓你陶醉,她的聲音可以揉碎你的心,她的服飾可以讀出一首首詩,她的舉手投足充滿著舞蹈的韻味。她的美,你可以盡情欣賞,可以用心讚歎,可以作詩作畫,但不可以對美褻瀆,因為她的樸實無邪不忍心讓人有一絲邪念。

孟定啊孟定,夕陽為你添彩,姑娘為你多情,我為你歌唱。

如果可以,我願化作一片蕉葉,順河漂流而下,在那波光粼粼的河床上與你跳一曲生命之舞。

如果可以,我願化作一隻彩蝶,從花海起航,攜帶芳香,悄然落在你的髮髻,為你裝點容顏。

如果可以,我願化作一朵彩雲,帶上五彩斑斕的霞光,飄落你的胸膛,為你做一快溫暖的圍巾。

夕陽下山了,東邊緩緩升起皎潔而溫柔的月兒,我只好把你的溫柔你的美豔帶入甜美的夢中繼續品讀。

經典寫景抒情散文佳作:藍天下的村莊

Budaka(布達卡)是烏干達東部的一個行政區。這裡地勢平坦,綠樹成蔭,一眼望去,那綠色的森林綿延不盡,給人一種深邃浩瀚森林海洋的感覺,頭頂上是藍天白雲,那千奇百怪的雲團飄滿了天空,又給人一種雲海的感覺,再加上那平坦廣闊的地形地貌,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種如詩如畫的非洲印象,讓新到此地的我感概萬千,更勾起了深埋我心的非洲情結。

從首都出來,一條高等級雙向快車道通向Budaka,這條公路也是烏干達的一條重要交通樞紐,直接把烏干達經濟較為發達的三個城市Jinja(金甲)、mbale、Lira連在一起。Budaka就位於Jinja和mbale之間。在Budaka區域,這條公路的許多地段都有路口,都是通往Budaka區管轄的一些“縣”和村子,這些路口旁還立著用鐵皮做成的標示牌,用英語或烏干達語標示著這裡的地名,或一些學校、教堂的名字。

去過幾個村子後,就會發現這些村子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地形地貌,自然成長的草木,參天的樹木,地裡的莊稼,居住的房屋,村子的街道,教堂、清真寺、學校都極其相似,讓人分不清東西和你我,世上還真有如此雷同的地方,就像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一樣。

走入任何一個村子,給你的第一感覺是平坦和寬廣,那平坦的土地上長滿了綠色的草本植被,很多地方都有綠色的草坪,看上去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綠色絨毯覆蓋在地面上。有些植被上還盛開著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小花朵,把大地妝扮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彩,讓人頓生一種衝動的感覺,就像見到了自己久別的初戀情人,就想衝上去,緊抱著。躺在這巨大的綠色花毯上,白天看著藍天白雲,享受著一場舒心悅目的日光浴,夜晚看著那深邃的星海,數著星星,聽著那些小蟲子此起彼伏的爭鳴,就像在聆聽一場久不落幕的交響樂,好浪漫,好享受,又不忍入眠,實在是困了,才枕著花香入眠,進入美麗的童話世界。

走著走著就會看見這些村民的莊稼地了,都清一色的種上了非洲的特色主食作物木薯,還有玉米,豆子,紅薯,這些村民全家老小就以這些度日度年。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一棵棵參天的芒果樹,你還在很遠的地方,那巨大的樹冠就映入了你的眼簾,你看那枝葉繁茂,葉色深綠,整個樹冠活像一把巨傘矗立在驕陽下,給下面留下一片巨大的樹蔭,村民們就在這裡歇息,聊天,村裡的孩子們也在這裡玩耍,就連村子裡的羊群也會看準時機,在樹下沒人時來此享受一番涼爽。結果子的季節裡,那樹上綴滿了數不清的芒果,還沒等到這些果子成熟,村子裡的孩子們就會爬上去摘一些芒果充飢,解饞,有些孩子站在樹下,用一些青果子,瞄準成熟了的果子,用力打去,手法還真準,還真能打下一些略帶黃色的芒果,然後拾起來,用不乾淨的手擦一擦,就一口咬下去,儘管味道有點酸澀,臉上還是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再看那芒果樹下也滿是打下來的還沒成熟的大小不一的果子,凌亂地鋪滿一地,看似有點可惜,孩子們就是這樣奢侈,對這些果子一點也不珍惜,一點也不留情。

走著走著,村民的房子就出現在了眼前。這裡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自家燒製的紅磚牆體,鐵皮屋頂,不時也會看到非洲特色的圓柱子茅草屋,一般都是幾個茅草屋子在一個土壩上,這也就是一家人在此居住生活,繁衍生息,這些茅草屋子也有功能區分,有主人的臥室,有廚房,廚房就非常簡陋了,只有幾塊石頭,一兩口鍋,一堆柴火,屋子裡滿是柴火燒後留下的煙塵。最有意思的是還會看到一些很小的茅草屋子,我的當地司機給我介紹說這些小屋子是主人用來關雞關羊的。在這些院子裡,有時會有一家大小好幾個人直接圍坐在地上,用手抓著食物吃;還有一些穿得很破爛很汙穢的兒童們在各自玩耍著,看見我們的車開過來後,孩子們的反應各有所別,有些會用他們的語言大聲地對著我們叫喊,意思是“外國人來了”,稍大一點的孩子會用英語“Howareyou?”向我們問好,也有的就喊出一個英語單詞“china”;還有些孩子就從院子裡向我們車開的方向追來,當然也有看見我們就嚇哭啊了的孩子,直往自家的毛屋子跑去,也許在他們眼裡,面板顏色和他們不一樣的我們或許就是一個“怪物”。讓人驚歎的是這些房屋的周圍的一切,不管是那些紅磚房子還是茅草屋子,屋子的周圍都有幾棵芒果樹、綴著幾棵碩大的菠蘿蜜的樹子,還有一大片香蕉林,也綴著一串串青色的香蕉,這些在我們眼裡看似水果的香蕉,其實在這裡被稱之為飯蕉,當地語叫matooke(烏干達語),這些村民們把它煮熟後當主食食用,有時這些村民也會拿到市場上出售,換取一些現金家用,因此,在市場上會看到很多當地村民出售matooke,在公里上也會看到裝滿matooke的大貨車飛馳而過,駛向首都坎培拉。院子裡和院子周圍還有一些雞、牛、羊,有些院子裡還有幾隻火雞,這種景象活像我們國內稱之的農村庭院經濟模式,看到此,你一定不會把飢餓和他們聯絡起來,真可謂自產自足,豐衣足食。這也許是老天爺對對世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生靈的天然恩惠,相比那些新聞媒體上報道的那些長期乾旱,土地沒有產出,人們長期忍受飢餓的非洲國家來說,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算是幸運萬分。

走著走著,村子的學校就出現在眼前。這些學校像國內一樣,分幼兒園,學前班,國小,中學,特別是中學還有寄宿制。校舍規模,建築檔次也不一,一些幼兒園的教室很簡陋,就是用一些木板搭起來的屋子,屋子裡放上一些長木凳,課桌也沒有,上課時那些小孩子們就一個一個緊緊擠在一起坐著。相對來說國小和中學的校舍還說得過去,都是一些紅磚鐵片屋子,校園也很漂亮,有寬闊的草坪,也是學校的足球場,下課時一些學生就在草坪上踢起足球來,校園裡還有一些盛開著紅花,百花,黃花的熱帶樹木,還有高大筆直的棕櫚樹直衝雲霄,格外耀眼奪目,還有那巨大的芒果樹,一起把學校妝扮得自然美麗,如詩如畫。當然學生們的著裝又讓人驚歎和大飽眼福,這裡都實行了多年標準的英式教育,注重禮儀和儀表,從幼兒園到中學,所有學校都有自己的校服,顏色,樣式各異,就顏色來說有白色的,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玫瑰色的,紫色的,不管學生家庭條件如何,都能給自己的孩子買一身校服,據說這些校服也不貴,學生家庭都能承受。特別是這些學生們課間休息時,一同出現在草坪上,一樣的服裝顏色,一樣的黑面板,差不多一樣的頭型臉型髮型,又讓人領略到了一種全新而又獨特的非洲校園風采。有時會有一個班的學生,圍坐在芒果樹下,老師站在學生中間,給學生講授著什麼;有時還會看到學校在舉行足球比賽,場上的雙方隊員拼搶得很凶,踢得也有章法,有技戰術,場外也站滿了觀看的學生;有時還會看到學校舉行中長跑比賽,遺憾的是這些學生都沒有一雙跑鞋,光著腳跑完比賽,好在這些比賽場地都是校園的草坪,或是一些沙土地,沒有石子和異物,要不然會劃傷這些學生的腳掌。教育是提高個人素質,改變個人乃至國家命運的手段,非洲國家也一樣重視和發展教育,只不過教育的質量和歐美,亞洲等國家相比,不在一個發展水平上。

走著走著,村子裡最神聖的教堂和清真寺就會出現在眼前,這也是村子裡最壯觀最漂亮的建築了。在見到教堂的村子裡,主要居住的是基督徒,在見到清真寺的村子裡,主要居住著穆斯林教徒。每到星期日,這些教徒不分大小,性別,都會穿一身乾淨整潔的衣服,去教堂或清真寺祈禱,接受精神洗禮,特別是一些孩子也會跟著父母,一同前往,還有一些母親,背上還揹著一個睡得很沉的嬰兒。長期的宗教教育,滋養他們的心靈,約束了他們的道德,即使他們生得貧困,過得清平,也感到開心,滿足。

走著走著,就到了村子的街道,在這裡當地人叫著貿易中心。街道的規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就一條几十米長的街道,兩邊是磚牆鐵片房屋,都是當地一些人的商鋪,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在這些商鋪要買上一瓶礦泉水、一瓶食用油、一卷衛生紙還很不容易。街道上還有人在做麵食賣,當地人稱之為卡芭提,實則是一種烤麵皮。就是在麵粉中加上雞蛋和食鹽,調稀後用木炭火在一種平底鍋上煎出來,味道也很特別,這種麵餅最早由生活在烏干達的印度人傳給當地人的。烏干達本地人也學會了它的做法,很多烏干達人都喜歡吃,在市場上會看到很多小攤主做卡芭提賣。那些整天在街道上混日子的青年人都會去買一塊卡芭提,相當於人們幣一元錢,喝上一杯免費的水,就當著是一天的午餐了。也有當地村民找上一個位置,擺上一堆番茄、洋蔥出售。街道上也還有買藥的門店,誰家人生病了,會到這裡來買上一點藥,有大病了再湊錢去鎮上的醫院看。也有賣牛羊肉的門店,據說這些村民一般很久才買一次肉,家裡來了客人,或是到了節日才買一點肉,一家人一起享用,每人也僅分得2小塊。街道的偏僻處,也有打磨坊,一般也就一臺柴油小機器,專門給村民把木塑打磨成粉。白天這些街道都引來村子附近的人,大人,小孩都擠在這些街道里,街道也充滿了生機,洋溢著商機。

走出街道,再往前走,就是一些莊家地了,你會看到一些30多歲模樣的母親,帶著才幾歲的孩子們一起在地裡挖木薯,摘玉米棒子,磊番薯堆,拔草,還有一些孩子在地裡放著牛羊。我曾見到過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幾個不到10歲的孩子,拿著鋤頭,在一塊水稻田裡,一鋤一鋤,吃力地挖著田裡長滿的雜草,最小的那個男孩子還足5歲,穿得很破難,這破衣服上也沾滿了汙泥,正用一根塑料口袋,把他哥哥們挖掉的雜草裝進口袋,再吃力地拖到田邊,倒在田坎上。看到此景,心中突生一種憐憫和酸楚之情。再看其他的稻田裡,土地上,也是隨處可見孩子們在地裡幹著農活。可以想象到這些孩子的未來和人生,註定一生和土地和農業捆綁在一起。這或許就是這個農業之國的絕大部分人的人生命運吧。

走在村子的這些土路上,有當地人騎著摩托從你身邊飛馳而過,摩托車上常常搭載著2個人,多的也有搭3個人的;騎自行車的人反倒是隨處可見,有時還有一些婦女騎著自行車,車子的後面放著一個裝滿重物的包,正朝著家裡或鎮子的方向騎去。公里上行駛的轎車、皮卡車、貨車在村子的這些泥巴路上很難見到,偶爾在村子裡房屋好一點的院子前看到有停放的破舊的二手轎車,這種二手車子在村子裡也屬於最值錢的家產了。

Budaka的這些村子,星羅棋佈地分佈在所轄行政區域內,村民們幹著相同的農活,過著近似一樣的生活,都養著一大群孩子,一大群牛羊,都追逐著前人的生活軌跡,在當下還過著原始、自然、悠閒的日子,這也是這些村民們一種特有的生存狀態和人生軌跡。

上天賦予給村子裡村民們的永遠是藍天白雲,熾熱的陽光,雨季裡豐沛的雨水。有了它們,吃飯就不成問題,飢餓也不常光顧;村子的教堂、清真寺又是村民們心中的精神殿堂,心靈的家園,有了它們,什麼人生的一切苦惱都蕩然無存,歌聲,笑臉常在,幸福就在眼前;村子裡的學校是那些村民的孩子學校文化,語言,接受現代文明,擺脫愚昧,實現改變個人人生命運的一個個啟蒙驛站。

藍天下的村莊也因此而美麗,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