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無商不奸是蛻變來的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無商不奸是蛻變來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無商不奸是蛻變來的散文

從一篇文章中得知,成語“無商不奸”不是原創,而是由“無商不尖”演化而來的。

“無商不尖”的出處:舊時買米以升做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按著習俗,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來保證分量的準足。銀貨兩訖成交後,賣家會另外在米筐里弄點兒米加在米鬥上,如此,已經抹平的米表面就會鼓成一撮“尖頭”兒,即,凡是做生意的,總給客人一點兒添頭,這是老派生意人的一種生意噱頭,讓客人覺得很受用,做法很普及,所以,就有了那“無商不尖”之說。

不僅米市如此,還體現在布莊扯布的規矩上,如“足尺放三”,此外,還有很多經商方式也有類似的添頭兒。

總起來看,這點兒小恩小惠的動作,不外是為了討得客人歡欣,從而求得“上帝”下次回頭光顧,即使不回頭的,給傳播個好口碑也不虧了。何況對賣家來說是不疼不癢的呢?

其實,這是一個收買人心的營銷技巧,買賣雙方誰都不吃虧,弄好了就是個雙贏。

如果堅持下來,一代傳一代,那也是一種正能量傳遞的好方式。

可是,為什麼本為創名揚名的“尖”兒,就變成了“奸”了呢?

世界上,沒有無因的果,所以商人要怪就怪同行中的敗類得了,就是那些不遵守商業道德的人破壞了商人的良好形象的。

別說給客人什麼多出來的恩惠,就是能誠信到一向童叟無欺,也絕對不會落得奸詐的評價。做得好的,人不一定言好,而做得不好的,人們一定會去指責,無風不起浪,還是有那樣的歪風存在商人身上,才引起了議論的風浪。

遠的'不說了,就說我耳聞目睹的經商的人吧,短斤少兩、以次充好的現象就不少,連保質保量都做不到,還哪敢巴望他們給添個什麼“尖”兒呢?

有一次,我買了一斤芹菜,拎著往家走時突然感覺分量明顯不對勁兒,到旁邊的一個副食店一稱量,蒼天啊,竟然短了二兩多的秤。

還有一回,母親在街邊推車賣水果的攤販那裡買桃兒。明明是她一個一個地精選後裝到賣家提供的黑色塑料袋子裡的,可是,到家的母親樂滋滋地開啟袋子讓我品嚐時,卻發現先前的好桃兒全變成了爛桃兒了。原來是母親交錢時,被黑心的奸商給掉包了。

母親生氣地想回去找那攤販說理去,可是,奸商哪裡會在原地束手就擒呢?人家早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去繼續找行騙的物件去了。

因為我見到的都是這樣的商人吧,便逐漸對經商的人有了成見,在我心裡真的認為無商不奸了。

還是在幾年前,因為這個偏見,差點兒讓新疆的海燕妹妹跟我翻了臉。當時我們以文會友,彼此欣賞了,可是,當我知道她是個商人後,便明顯對她冷淡起來。她知道原委後,鄭重地提醒我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奸的,是我沒見過誠信善良的商人罷了。

後來,與海燕交往的經歷,徹底糾正了我先前的偏見。我才真正懂得是無商不奸論調和偏見的那些奸商讓我中了很深的毒。其實,做什麼的都有好人,正如做什麼的都有壞人一樣。

為了不冤枉不奸的和不被奸的坑害,我們的態度應該是不能一刀切或一葉障目地草率對待,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