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在這塊土地上大水抒情散文

漢江從北方來,過鍾祥約二十里,忽轉而向西,幾經曲折,兜了個弧形,向東至武漢注入長江。

在這塊土地上大水抒情散文

鍾祥以北,地勢高峻,江水不易溢位河床。但過了鍾祥,進入平原,在拐彎的地方,解放前,江水常破堤而出,氾濫成災,把下游廣大的平原地區,沖刷成一道道洲川相間的沙洲平原。我的家鄉就坐落在這樣的一片沙洲上。

這片沙洲緊挨以石女山為標誌的丘陵地,中間隔一道比沙洲低上十米、寬約五百米的低地,

我們稱它為“浲”,書面上稱之為“川”。這川依山傍洲,不下百里。

有時在沙洲上挖塘,挖下兩米,會發現下面有前人走過的小路,路面兩尺來寬,佈滿瓦礫和

碗屑。生活在這兩米以上的人們,沒有人清楚,這條路是從哪兒通往那兒的,是那一代人走過的,是哪幾次漢江氾濫帶來的泥沙把它埋在下面的······

許多年以後,也沒有人能說清我們這一代人在這裡生活的情況。地下的瓦礫告訴我們的資訊

太少了,我能不能多留一些資訊給後人,讓有興趣的人,在享受現代物資文明的同時,也能多瞭解一些先人們的情況呢?

漢江最後的一次氾濫是在乙亥年,即1935年。那一年夏天,連日的瓢潑大雨,下得人們心寒。

陰曆六月初七的夜裡,鍾祥南二十里的獅子口附近的人們,忽然聽到連續不斷的雷鳴般的轟響,天明才知道,獅子口的堤缺口了。舊時的漢江堤本不牢固,一潰而不可收拾,洪水一瀉千里,我的家鄉也不能倖免。

六月八日中午,人們看到一條長長的白線,橫貫東西,自北向南,伴隨著哇哇的.千萬只雁鳴似地響聲,迅速湧來。那聲勢比錢塘大潮更為嚇人。白線很快到了村頭,一丈多高的水頭撲向那些本就低矮破舊的房子。由於漢水經常氾濫,人們也有所防備,人們把房子建在高臺上,最高的臺子有七八尺高的,但水勢太大,人們從低臺撤到高臺,從臺上撤上屋頂,終於無路可撤了。後頭臺上北頭被大水捲走了五家。騎在草屋頂上的人們,漂流在洪水中,開始還能向看得到人們大聲呼救,但水深流急,雖是六月,不知怎的,水竟冰冷徹骨。誰敢下水救人?眼看著草屋被不遠處的樹梢絆了一下,打個旋,沉下去了。那滋味,幾十年過去,回想起來,仍叫人痛心。

山裡的親戚站在石女山上,只見天低水高,一片汪洋,遠處殘存的屋脊和樹梢,只不過和那匆匆流過的浪渣相似,不由驚歎:“湖區的人死絕了!”

前頭臺上北頭是一園又粗又密的竹子,減緩了水勢,臺子又較高,人們倖存了下來。

大水退後,田地面目全非。村北田中間的一口堰不見了,地裡一般都有一尺多深的淤泥,把粟谷種子直接撒在泥地裡,雖大水過後又是持續的天旱,但莊稼長得特別好,粟穀穗子真是像狼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