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老縣長高德榮觀後感800字

  篇一

老縣長高德榮觀後感800字

“一大堆計劃不如為群眾辦一件實事。”這是高德榮常掛在嘴上的話,瞭解高德榮的人都知道,他的“辦公室”在車上、鄉鎮、村寨和各部委辦局裡,因為勤於下鄉調研,對鄉情、村情都非常熟悉,一些鄉鎮領導都怕他來調研,因為有些情況高德榮比他們還掌握得清楚,而且他從不聽幹部的彙報,而是入村入戶去調查、瞭解情況。工作結束後,他就會進屋坐下來和村民拉家常,碰上家裡實在困難的,他總會留下一兩百塊錢。

高德榮上山下地親自手把手教群眾栽培草果,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增加群眾收入,一個鄉長、縣長親自到田間地頭搞培訓,手把手教群眾種草果,免費為群眾發放數十萬棵草果苗,說明他關心群眾、熱愛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看,時刻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一心為民,說明他能與群眾在一起,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說明高德榮的作風優良。

高德榮非常關心路的問題,一心想著儘早把路修通,他把路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說:“路對獨龍江來說就是一條大動脈,一條命根子,路修不好要想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小康那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他才把路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為了儘早修通路,他總是衝在修路第一線,當指揮員、當警報員,他時刻叮囑施工隊的人員要注意安全,處處為他人著想,但他卻不顧生命安危,曾被雪崩埋過,差點丟了性命,可他並不在呼。

高德榮生活非常簡樸,不講穿、不講吃,他的衣服高領磨破了還捨不得換,洗淨後繼續穿,他去省裡開會時穿了一套新衣服,他都非常不習貫;在群眾心中高德榮是一個慈祥大方的老人,他不管到那個群眾家中吃飯都不會白吃,吃的不管是洋芋、雞蛋、還是山中野菜,那怕只值幾元錢的菜飯,他都要給群眾兩三百元錢,從不白吃,他還經常用自己的工資救助那些生活比較困難的人,到群眾家家訪都要買上些禮品,家訪時遇到困難的群眾,還經常悄悄的在群眾家裡放下幾百塊錢,他對群眾特別大方捨得,但他對自己和家人卻非常小氣和苛刻,衣服破了捨不得買,他的工資多數為群眾花掉,留給家裡的不多;他被安排到省人大工作,按規定他可以分得一套房子或領一筆補助,但他都沒有要,為了獨龍江的發展,他又回到了獨龍江老家木屋裡,這允分說明高德榮的高風亮節,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清廉本色。

高德榮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典範,他定期到群眾家中進行家訪,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瞭解群眾生活狀況,瞭解群眾疾苦,撐握第一手群眾資料,充分反映了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的群眾路線觀。只有心中有群眾,時刻貼記著群眾的冷暖,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才能不斷地到群眾中去,才能踐行好群眾路線。

群眾說高得榮天不怕、地不怕,他上山下地過索道,跑省進京要專案,當問到高德榮怕什麼時,他說他也有怕的,最怕的就是老百姓窮,最不怕的就是老百性富起來。

高德榮從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到貢山縣縣長再到努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不管職位發生怎樣的變化,對他來說始終不變的是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民族和家鄉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責任,高德榮工作和生活中的先進事蹟,充分說明高德榮作為一名黨的優秀幹部,體現了他優秀的政治品格,一心為民的公樸本色,清政廉潔的廉政本色,是當代共產黨員的模範代表,值得我們每個黨員幹部學習。

  篇二

高德榮同志始終把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利益和本民族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這是我看後的第一感覺。解放後獨龍族實現了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千年跨越,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實現了小康,但面對全國的發展,獨龍族卻未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落在了全國的後面,為了發展獨龍江的經濟,讓獨龍族早日擺脫貧困,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實現獨龍江的二次跨越,高德榮上山下地過索道、跑省進京要專案,帶領群眾跟黨走、奔小康,把造福家鄉,奉獻人民作為他一生的追求。

在怒江貢山,高德榮極具知名度,儘管已經是廳級幹部,人們還是親切地稱他為老縣長,並津津樂道於他的種種“傳言”,關於他 “狡黠”的機智,“拐彎抹角”的道歉,平和又固執的性格,超強的記憶力,但不論是何種傳言何種評價,其中三點評價是大家都公認的:工作狂、團結同事、熱愛家鄉。

  “把我的‘辦公室’設到獨龍江 ”

1954年,高德榮出生於獨龍江畔,1975年7月,畢業於怒江州師範學校,留校參加工作,任團支部書記。1979年,主動申請回到偏遠的獨龍江鄉巴坡完小任教。後歷任鄉長、貢山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長等職務,卸任縣長後,被任命為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高德榮以‘工作狂’著稱,只要睜著眼,他都在工作狀態之中。”現任怒江州文化局局長的普利顏,曾與高德榮共事近3年,普利顏說,高德榮無論與誰在一起,都會聊工作的事,獨龍族人幽默,愛開玩笑,但這個特點在高德榮身上根本體現不出來,即便是喝高了酒,說的還是工作上的事。

2006年2月,高德榮被選舉為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同年4月,他卸任貢山縣縣長。面對州府相對優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高德榮卻誠懇地向州委和州人大常委會提出:“請允許把我的‘辦公室’設到獨龍江鄉,因為獨龍族同胞還沒有脫貧。”

  “對外來幹部要關心要講團結”

1999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對於這個榮譽,“老高”的同事都十分認可。“原來貢山的幹部很難出來,但是我們和老高這一批的都出來了,不論是哪個民族的幹部,老高都是一視同仁。”

怒江州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新宇至今記得2003年7月14日,她剛上任貢山縣縣委宣傳部部長第一天見到老高的情形,“大家講究喝進門酒,我說我不能喝酒,原以為會不受待見,但縣長一直像老大哥一樣關心著我。”

“貢山條件艱苦,人家從外面到貢山工作不容易,對外來幹部要關心、要講團結。”高德榮時常這樣對當地幹部群眾說。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當碰上節假日,只要有外來幹部回不了家過年,他都會陪著他們一起過。家裡的酒、肉都搬到政府食堂裡,叮囑炊事員一定要把飯菜做好。

  “家鄉不能再生產文盲和窮人”

幾年前,高德榮到家鄉調查,看著家鄉群眾拿到低保金時的欣喜,高德榮忍不住生氣了,“這值得高興嗎?這是個好事嗎?這麼多人領低保金,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太窮了,這不是個光榮的事。”

在高德榮看來,教育是脫貧的法寶。每年獨龍江大雪封山期間,高德榮家裡總是有一群獨龍江的學生。學生放假因雪封山回不去了,高德榮就把縣城和外地讀書回來的獨龍江學生喊到家裡居住生活。愛護學生,重視教育,高德榮深知只有教育搞好了,獨龍族群眾才能夠真正脫離貧困。他常說:“教育上不去,發展就上不去,我們不能再生產文盲和窮人了。”

“在他眼裡,教師就是獨龍江的寶貝,獨龍江的群眾實在太需要他們了。”一年大雪封山在即,而新招聘的16名教師和醫務人員卻需要立馬趕赴獨龍江工作,時任縣長的高德榮儘管重感冒,仍然堅持親自護送他們進獨龍江。而今,獨龍族不僅有了自己的國小和中學,還有上百人考上了大學。

在高德榮的心裡,還有一個更大的心願:他希望儘快打通獨龍江和高黎貢山與毗鄰國家的口岸通道;儘快實施“南下北上、東進西出、打破口袋底”的交通發展戰略,將現在的公路向北延伸進西藏,向東連線起迪慶,這樣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整個怒江州的交通“瓶頸”問題,而且還可以將獨龍江與西藏的察隅、迪慶的梅里雪山合成一個環形旅遊線路,讓美麗的獨龍江不再孤獨地養在深山?a href=/shici/songc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詞叮怪晌嵛鞅弊罡擊攘Φ穆糜問さ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