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燎疳疳散文

在我的老家隴東地區,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有一個特別盛大的節日,就是“燎疳疳,”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堆柴火,夜幕降臨,萬家篝火,照徹西北大地,可謂是大西北的篝火節。

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燎疳疳散文

小時候真不知道燎疳疳是啥意思,只是知道,正月裡,過大年,耍社火,到了疳疳燎了,年才過完了。我的父親是村子裡耍社火的隊長,正月二十三這天是是最忙的時候,因為是村裡社火的閉幕時間,父親主持全莊所有參與耍社夥的後生們,先在祠堂前進行過年的最後一次社夥表演,然後到廟裡祭祀的,燒香,磕拜,卸裝,將所有的社夥道具交給父親,在晚上燎疳後封存存祠堂裡,儀式是很隆重的,那晚,全村人在祠堂前聚會,彩旗飄飄,鑼鼓喧天,爆竹聲聲,燎疳疳的火焰把這個村都照亮了,這些記憶到現在還忘不了。

這一天,我們兄弟幾人的工作,就是準備晚上燎疳疳的柴夥,那時候用於燎疳疳是很講究的,不像現在平涼城裡人用廢紙,紙箱,只要能燃燒的東西就行,我記得用得是五穀的秸稈,像油菜花杆,蕎麥杆,麥草,豆子杆,高梁杆,主要還是要蒿草等野生植被,將這些乾柴準備好放在大門前。而母親則早早坐在窯洞裡的熱坑上,用黃紙剪出五個圖案一樣且連續的圖案的紙人懸掛於門楣之下,這種紙人叫做“燎疳娃娃”。還有蜈蚣,全蠍子等圖案,母親的剪紙手藝真好,窗花剪出的圖案都有絕妙,村裡人都誇剪的像,真,好看,每年都給城裡的親戚送幾付,可每年二十三剪的.燎疳娃娃真得很醜。

到現在,城裡人燎疳和鄉下還是不一樣,只是大家聚一起,找些刺激,找些感覺而已,有些講究的人倒是去鄉下買些柴火用來燒。城裡面有一大批愛玩火的少年,平日裡要受家人教育和傳統禁火思想的拘束而不敢不能玩,藉著節日才有了一個合理的放縱機會,怎能錯過?如脫韁的野馬般任由他們來歡鬧跳躍。我記得,我的老家涇川,二十三那天晚上人們除了割柴火、堆柴火之外,還要將除夕時貼上的對聯、門神扯下,併到了夜幕降臨之時,家家門前都堆放了一堆柴火和當日院內清掃的雜物,然後插上“燎疳娃娃”,把扯下的對聯、門神也投入其中一併點燃,隨後再投入香表、鞭炮、鹽粒等,點燃柴火,用火來燒掉“燎疳娃娃”。這時候家家門前都是火焰閃動,一堆堆的火把院落乃至村落照得紅彤彤的,火光和鞭炮聲相互交織。人們都在火堆上跳來跳去“燎疳”,希冀消災避禍,燎去以往的陳厄和晦氣,我小時候,膽小,不敢跳,是父親抱著跳,後來是哥哥抱著跳。有的家庭大人們甚至要把小一些的家畜或幼仔抱著從火上跳過,以求牲畜興旺。大人們往往象徵性地跳幾下,就站在一旁圍觀,娃娃們則不然,尤其半大的兒子娃娃們。我父親做事很認真,那晚先是在大門前掛上燈籠,灶前點上油燈,敬過灶神,再把灶神像和大門兩邊對聯及香裱端在盤子裡,放在大門樓上燒掉,叫“送灶神”上天,接著燃放鞭炮,送去灶神後,全家人都要走出大門外,共同燎疳。先由家長在柴禾內放上香裱和幾個紙炮,再放一小撮鹽。點燃柴禾後,烈火熊熊,紙炮噼哩咆嘮,別有一番煞氣。待大火燃過後,全家人依次在火堆上跳過去又跳過來,連續燎跳三次。父親總會叫母親燎跳時要提上裝有刀、碗、筷、勺、擀麵杖等灶具的水桶,說是,把灶具也燎得乾乾淨淨。待柴禾全化成火籽後,父親便叫我們用鐵杴揚火籽,叫“揚五穀花”。揚後,地上是一片火星兒,父親總說,這是麥子花,今年麥子肯定收成好,云云。送灶神時父親還要把在灶神兩旁的棗山留下,直到春耕第一天,在地頭上敬過土地神才吃“棗山”,然後開犁耕地。也許是父親,母親這些事做的好,後來,我們兄弟幾人都上了大學,從黃土地上走了出來,成了國家的幹部……

那時真不知燎疳疳的涵義,在隴東這塊大地上,生活了幾十年,年年如此,也就查了查:“燎疳”習俗早在清代就有文字記載,西北各地地方誌都有記載。清代光緒年間《甘肅新通志·平涼縣誌》記載:正月二十三夕,剪紙人刺孔遍身,當門焚草,子女皆繞人跳躍,已而焚紙人,曰“燎疳”。應該說,西北燎疳習俗中最有特色的文化事象——焚燒疳娃娃,文化本源與上古時代的焚巫意識和周禮時代的束薪、包茅等禳解思維相關,是在神巫相通的宗教理念和“替代弭災”的巫術觀念下,形成的一種風俗模式。燎疳者通過“燎”和“焚”兩個層面的活動,在精神上達到了目標實現和心理平和,這是燎疳習俗中透露出的農耕文化意義,也是民族群體繁衍壯大的內力所在。

“燎疳”,是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春節節慶習俗正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堆柴火,夜幕降臨,萬家篝火,照徹西北大地,壯乎美哉!我想任何一場篝火晚會都不能和它相媲美,可謂是大西北的篝火節。這些習俗活動無不起源於古老的民間的火崇拜,皆認為火具有避邪禳災、祈福納吉的功能。火在早期遠古時代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焚荒刀種、取暖照明,驅趕野獸自衛,蒸煮食物的重要用途,使人類告別了洪荒野味、生食冷餐的原始生活而步入了文明時代。同時也使得我們的先祖對火充滿了一種敬仰和神往之情,以至於產生了自然神祇崇拜。以為火不僅能夠給人類帶來光明和力量,還在想象之中賦予了火可以驅散邪惡、祛病消災的超自然之神力和神祕色彩。

應該說,正月二十三一過,就驚蟄了,春回大地,一年新的生活就正式開始了,而這種活動,寄寓著西北人民希望日子紅紅火火,一年更比一年旺、生命旺氣沖天和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的美好願景。應該成為了年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彰顯西北地域文化和西北年文化的獨特之處,申報申扳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有可能的,這樣,將會使得這個節日更有趣,也更富有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