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古老節日之蕎菜節的散文

“空心樹,空心椏,空心樹上結粽粑。”謎底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蕎,在我們三七之鄉文山的彝族村落過著一個過與蕎有關的節日“蕎菜節”,又叫“過蕎年”。意在感恩蕎的救命之恩,也同時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古老節日之蕎菜節的散文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農曆四月正是春蕎開花時,一夜兀自芬芳,潔白的花兒一朵朵、一支支由下而上努力開著,小小的、淺淺的、淡淡的。一陣風吹過,枝頭點點的白,宛若紛飛的雪,不驕柔,不浮躁,神清骨秀,只淺淺一笑,醉倒東風。節日就是人間四月的的第一個屬龍日,鑼鼓喧天,面具晃盪,舞獅歡鬧,加之神祕的儀式,氣氛最濃厚的當屬麻慄破城寨。

穿過一道神祕的古寨門,沿著長滿青苔的青石板路,在經過一段林蔭下的石板小路,走進被群山峽谷所環繞,藏在茂密原始密林中的彝族白倮人家,就走進了古色古香、樓閣似的幹欄式建築群,房屋除屋頂瓦片,全是木頭,連窗戶也是木雕花窗,沒有現代的玻璃,房屋結實耐用,不由得讓人瞠目結舌,身不由衷地感嘆其智慧與勤勞。

廣場上看不解的圖騰、輕快的舞步,喜歡就靜靜聆聽白髮鬚眉的寨老長話遠古故事,回首那一碗蕎籽延續一個族群的艱辛難忘歲月,體會前倮先人與自然抗爭的不懈努力,在歲月中奮進的歷程……

促膝龍樹下,探訪白倮人神祕的古樹信仰:出生有棵生命樹,死亡有棵靈牌樹。細細品味一棵古樹與一個生命之間的故事,歌詠生命無常。但樹長青,魂永在,洗淨紅塵,尋找靈魂皈依……

挽手銅鼓舞、蕎菜舞、竹竿舞,在古樸舞姿中重現千百年前白倮人生活點滴;在歡快的聲樂中讀懂新時代白倮青年寄予生活的那份保留傳統、融入發展、共創小康的美好願景;在熱情的舞步中忘卻紅塵的凡俗,對話古人,獨享靜謐,只做天真的自己。

聆聽彝族小夥夜歌花樓,歌聲膩醉漂亮姑娘悸動的芳心,在姑娘簷角許下愛的誓言,感受族內通婚趣聞軼事,祝福白倮新人攜手安居,幸福一生……

盛裝出席神聖祭祀盛典,虔誠叩拜白倮先人,探究族長殺雞看卦占卜來年運勢之奧祕,感受蕎魂經帶來的虔誠,族人對蕎的誠心感恩……

又是一年四月頭龍日,聽鑼鼓聲聲。我們一起來看,最古樸的民風習俗;我們一起來品,最純樸民風民情;我們一起來賞,白裸人的文化。

車子緩緩行駛在一塊塊方形水泥磚鋪就的道路上,嗖嗖的涼風款款吹來,銅鼓聲也隱約傳來,斷斷續續繚繞耳旁,懷疑耳朵聽錯是幻覺,細聽真的是在敲鑼打鼓聲。期待走近地處麻栗坡、富寧、廣南三縣交界處的銅鼓喧喧、舞聲處處、酒歌醉人城寨村。

眼見為實,銅鼓、面具、舞獅,他們在舉行祭祀活動。唱著嘹亮的山歌,吹響蘆笙,彈起弦子,翩翩起舞,他們在感恩、歡慶,正在過“蕎菜節”。

城寨白倮人在不同季節裡都有自己的節日,但最為隆重的是“蕎菜節”,視同其他民族過年。

關於“喬菜節”,有個古老傳說:相傳在遠古時的一年春天老天大旱,白倮人聚居的村落突發生大火,大火把木頭建造的密集房屋和糧食燒得精光,生存陷入困境,正為找不到糧食非常絕望時,清掃廢墟的人突然發現地上反扣著一個碗,翻開一看,一小堆蕎籽完好無損,把蕎籽撒播田間地頭,過了不久,嫩綠的小苗破土而出,見風就長,很快獲得豐收,蕎子做種子繼續栽種。眼看村裡人生活有了著落,全村人十分高興,男女老少換上新裝,抬來古老的銅鼓,敲響歡快的鼓聲,盡情地跳舞,盡情地歌唱,表達心中的喜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次年四月間,新一輪蕎子種植後開花,看到地裡燦爛的蕎菜花,老人們合計說蕎救白倮人度過艱難日子,我們應該世代記住蕎的救命之恩,選在農曆四月的第一個屬龍日過“蕎菜節”,祭龍來祈求今後風調雨順。

節前做足準備工作很必要,因為蕎種是聖物,首先主辦人的選定自然得慎重,由村中博學多才且德高望重的“畢摩”於每年正月間佔雞卦選出蕎菜節的主辦人。所選之人須父母雙全、夫妻合睦、子女康健的中年男子,選中者有生之年在白倮人中地位極高,而死後也會得到祖靈庇佑。其次就是每年蕎菜節都有四至五個少女要裝扮成龍女形象,所穿“古式貫頭披衫”要提前好幾個月精心縫製。白倮人勤勞智慧,做衣工序瑣碎複雜,從種麻、浸麻、剝麻、漂洗、績麻、成線、絞團、梳麻、上槳、紡織、剪裁、縫製成衣等十二道手工工序。最費時耗力的是刺繡,白倮人愛美擅繡,總要在衣服上繡上屬於自己的圖案。

節日清早,全村老幼換上為節日而制的裳,小孩子們更是銀製方項圈、長命鎖穿戴齊全。吃早飯後,主辦人召集下,全村小孩齊聚寨中最大的院子,敲鑼鳴,載歌載舞。在白倮人意識中,小孩質純性善,能通祖靈,以他們的.歌舞作為節日的開頭,既表達了對祖先的崇敬,又增添了節日的喜慶。中午時分,一群年輕小夥在主辦人的帶領下聚於畢摩家。畢摩家念頌銅鼓經,之後,大家神情肅穆地將銅鼓請出。銅鼓在白倮人的意識中也是附有靈魂的神物,銅鼓神威猛無比。能幫助人們消災避難,保佑人們成就大事。銅鼓敲響之後,孩子們跳得更歡了。一些大人們也情不自禁融入他們的行列,舞蹈持續至深夜,人們激動的情緒到午夜過後才漸漸平息下來。他們跳累了,就坐下來盡情地喝酒吃肉。

跟隨手持法器的畢摩,村中的頭面人物及有威望的長輩來到村外的蕎地裡,殺雞看卦、占卜來年吉凶。之後,畢摩念頌蕎魂經,眾人齊聲喊叫,呼喚蕎魂。被喚回的“蕎魂”,隨眾人回到村中,以村中最隆重的禮儀,被各家各戶請到神位上。此時只聽寨中雞叫聲、豬哼聲響成一片,各家開始獻祖宗、敬蕎魂。這天的菜餚為一年中最豐盛的,其中一定有蕎菜和鮮魚。據說龍的主食是魚,也食蕎菜,蕎菜還能使龍的鱗片增添閃光,使彝家人更加勇敢。

第二天,在各家準備好菜餚之後,選派一男子抬著祭祀的貢品到村頭的龍樹下祭龍樹。

蕎菜舞也在傍晚時進入高潮。舞蹈隊伍由主辦人帶領,向西、南、北三個方向舞出村外,伴隨著大幅度的舞蹈動作,口中發出“哩哩”的喊叫聲。舞到村邊時,每人折兩支樹枝返回,並從村頭開始,向每家糧倉裡扔一支樹枝,意為“祝其來年糧倉豐盈”。昔日寂靜的山寨,徹夜喧囂,直到拂曉時分。

……

“來牟不復歌豐歲,蕎麥猶能救歉年。”享有“五穀之王”、“神仙的糧食”之美稱的蕎救白倮人於水深火熱中,而白倮人於蕎是敬畏加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