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靜靜的東屏村散文

跨過那座周身爬滿青藤的小石橋,就進入了東屏村。一股寧靜古樸,濃郁醇厚,如詩如畫的農家風情就撲面而來。駐足細瞅,大背景是村後蔥蘢蒼翠的連綿山丘,眼前是一條細細彎彎的小街。街的一邊是連排的民居,一邊是淙淙的小溪。一個老伯叼著旱菸,眯逢起雙眼打量著我們,到是那幾條狗也許是早已經習慣了,對我們這些貿然的闖入者毫不在意,徑自在玩鬧戲耍。春陽罩著民居、小街和我,暖暖融融,一切都那麼安寧又那麼愜意。曾經到過不少的古鎮、古村,如這般原生態的,於我還是第一個。東屏就如隱在深山的村姑,不施粉黛,毫無做作,清麗脫俗,風韻迷人。

靜靜的東屏村散文

東屏村位於浙江三門橫渡鎮,因村東的東坑山形似一道帷屏,故名東屏。村裡有住戶700多,人口近2500,是三門縣陳姓聚居的第一大村。至今村裡尚存有較完整明清的古民居300多間。走進古村深處,彷彿就穿越到了明清時代。路是鵝卵石鋪就,兩邊小草青青;牆是亂石塊壘成,底部青苔依依;窗是圓拱形的,灑滿了人間煙火;門是木製的,輕輕一推“依呀”作響。在這樣幽靜的深巷裡徜徉,你可以懷舊也可以思古,會讓你浮躁的心漸漸趨於平靜。走進一個深院,我見到了一柄大刀。那刀形似青龍偃月刀,重120斤。據說是乾隆年間曾獲浙江省第一,全國第五的武舉人陳式棟使用的。就是這個陳式棟後來被朝廷任命為浙江錢塘守備,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

在東屏,幾乎在每個宅院門前都會看到一塊寫著――某某道地的牌子。經向當地的村民打聽才明白,道地指的就是一個宅院。在東屏,大規模的'道地還儲存有多處,雖然已經破敗,但從其建築遺蹟上,我們依然能感覺到它當年的風韻和氣派。我見到的第一個道地叫“石灘道地”。它是清代早期建築,佔地面積475平方米,建築面積762平方米。為木結構雙層四合院。正南是大石門,東邊有二道門。三處出入口有迴廊相連。因是在亂石灘上建起的,故名“石灘道地。”這個道地被東屏村人公認是比較精緻的。它的規模雖然不大,但結構嚴謹,佈局合理,石板鋪地,院落精美。關於這個道地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早年,因鄉黨糾紛,院子的大門被堆滿稻草,放火燒屋。熊熊大火燒穿了門樓,沒想到門樓上是黃豆倉庫,數噸黃豆泥沙般傾瀉下來,撲滅了大火,院子因此逃過了一劫。如今,門樓上火燒火燎的痕跡,以及那個被燒穿的火洞,仍像一個難以癒合的傷疤,豁然在目。

在東屏還有一個有名的道地,號稱“華堂三臺”。據《東屏村陳氏家譜》記載,清康熙年間“海禁”開放以後,陳氏祖先經商有方,積累了大量財富,建成了以“華堂三臺”為代表的民居建築群。“華堂三臺”中儲存得最完好的是“陳方來民居”,也稱“上新屋道地”。該道地坐北朝南,臨街面溪,佔地860平方米,二進院落,左右為廂房。這座宅第外觀飛簷翹角,高高的馬頭牆玲瓏秀氣。內部大天井套著小天井,圓鼓形的柱墩刻著精美的圖案。門窗上,樑柱上都雕龍畫鳳,古韻悠悠。據介紹,這個道地是東屏古代民居的傑出代表,極具觀賞價值,也為研究當地古民居的建築特色提供了實物資料。

在時光的打磨中,東屏村的大部分民居已如風燭殘年的老人,以往的精緻和唯美,現在許多隻剩下依稀可見的印痕和殘存的雕樑畫棟。穿梭在鵝卵石鋪就的院落小巷中,看陽光在凹凹凸凸的石頭上折射出班駁的光影,我只能在想象中影印東屏村曾經有過的輝煌和華彩。好在,2013年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的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東屏村入圍。該縣也成立了東屏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指揮部,在不破壞村落“原真性”的基礎上,已制訂了詳細的保護方案,並開始了局部修繕。

當我步出村口那座石橋時,落日正舒緩地撫摸著這個古樸的村落,七彩的光暈把這個小村映襯得美麗而妖嬈。一個八旬老農擔著剛從山上挖來的竹筍沿著村道姍姍而來。我不禁想起了那首歌:“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東屏古村不就是凝固的古典音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