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侄兒要結婚了的散文

侄兒要結婚了。接到侄兒的電話通知,我竟然激動得幾度失態。

侄兒要結婚了的散文

侄兒小的時候,他家與我家是鄰居,並不是我的親侄子,只是按村裡的輩分應該叫我叔。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堂哥堂嫂,是做裁縫手藝的。那時候鄉下人多數買不起成品衣服,做裁縫的哥嫂平時挺忙,我媽媽就經常幫他們看顧孩子。

那個時候侄兒才幾個月大,每每哭鬧時,只要我媽一出現,他就會手舞足蹈憨憨地傻笑,口中吚吚呀呀的歡叫。我嫂子常說:“這孩子,跟叔奶有緣。”而我媽,也把小傢伙當命根子一般寵愛呵護。幸好那時我已十幾歲,要不還真會與小傢伙爭寵。

侄兒週歲斷奶,哥嫂狠狠心把他送到我家,來個釜底抽薪。白天逗他玩玩,轉移他注意力,可晚上就不得安寧了。孩子膽小,半夜醒來一睜眼,四周黑乎乎的,又聽到老鼠穿堂入室的聲音,小傢伙就緊緊縮在我媽媽懷裡不敢動。睡不著了,又想媽媽又想喝奶,便輕輕地哭,小嘴在我媽媽胸前拱來拱去……那幾天,老人孩子,包括我的堂哥堂嫂,都瘦了一圈。我媽後來每提起那幾天難熬的日子,就禁不住掉淚。

侄兒週歲之後,堂哥堂嫂為了更好地發展,在鎮上租了房子接縫紉活。據他們說,小傢伙非常不習慣陌生的環境,每天都嚷著要奶奶。(堂哥的媽媽死得早,侄兒從小到大一直以“奶奶”稱呼我媽,從未叫過“叔奶”。我媽媽的全部愛心,也在那一聲聲“奶奶”中融化。)我媽便經常隔三差五抽空步行到十幾裡遠的鎮上看望小傢伙,那時候是祖孫最快樂的時光。小傢伙會歡欣鼓舞張開雙臂飛撲進奶奶的懷抱,而我媽媽,在歡笑中早已淚水漣漣。最痛莫過於離別,每次告別時,我媽都是一步一回首三裡一徘徊,哭著到家的。聽嫂子講,侄兒總會扶著門框,沉著小臉望著奶奶回家的方向,久久不吃不喝不肯說話。現在想來,孩子那時雖然才一歲多,好似已懂得了離別。遙想,當時他的眼神該是多麼不捨,心裡該是多麼惆悵。

侄兒三四歲的時候,夏天,我接他回村裡玩幾天。那個中午,我們正在吃飯,已吃過飯跑到外面玩的侄兒突然興沖沖跑進來,衝我媽說:“奶奶,奶奶,外面有賣冰棍的……”話未說完,侄兒臉上的興奮神態忽然消失,低下頭輕聲說:“我媽說過,奶奶家沒錢,我不要冰棍了。”

聽了孩子這話,我爸當即放下飯碗,追了一里多路才趕上賣冰棍了,買了一根一毛錢的冰棍。小傢伙特別懂事,不肯獨吞,非得一人咬一口他才吃,這件小事也令我對那年那月的記憶特別清晰。

侄兒慢慢長大,到了入學年齡後,胃口特好,吃嘛嘛香。他的體型發生了巨大變化,個子比同齡人高一頭,體重亦是驚人,十歲時已達120斤左右。堂哥堂嫂嫌他肥胖不好看,又怕他因肥胖而引起別的毛病,便限制他飯量,不讓吃肥肉,侄兒便經常偷偷跑到我家蹭飯,他知道奶奶最疼他。有時哪怕是開水泡飯嚼鹹菜,看著他大口大口吞嚥著,我們一家特別高興。孩子能吃有什麼不好?還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我不由對哥嫂的做法十分不滿,有幾次為這事差點與他們吵架。現在想起來自己都覺得好笑,人家孩子我操什麼心,哪有父母不疼孩子的?我做了父親後,也理解了哥嫂當時的做法。

侄兒小時候有個壞習慣,飯菜上桌後,他喜歡先用手捏幾塊菜嚐嚐,這是我那有著同樣習慣的堂哥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孩子已長到十來歲,如果以後在人前這樣,豈不有損形象。終於我逮住了一個幫他改正的機會,那天我在他家吃飯,菜剛上桌,他胖嘟嘟的手又伸向了盤子,正好他爸媽都在廚房,我迅速抓起面前的竹筷狠狠敲向他的手背。被敲後的侄兒抱著手沒敢出聲,但分明是想哭了。我想可能我用力過大,應該是打疼他了,但不疼能記住麼?自那以後,從未見侄兒有過用手捏菜的舉動。如今提到這事,侄兒笑笑,說幸虧叔那一筷子,不然還真改不掉。

也許是與我媽媽還有他外婆接觸得多的緣故,侄兒喜歡與老人在一起談心。我們那裡的老人們大多數喜歡唸佛經,農村老人很少有精神文化娛樂,誦經也許是他們的一種信仰與寄託。也許是耳聞目染,侄兒自小就信仰佛教,國小畢業時,《金剛經》、《彌勒經》、《大悲咒》等就已背得滾瓜爛熟,上至玉皇大帝如來佛祖,下到地藏王菩薩各司何職一清二楚。曾有算命的先生說侄兒的前世是一名得道的高僧,這更加堅定了他專研佛學的信心。但侄兒信佛並不迷信佛,他不僅僅是在經文上用功,更是把“佛”的意義簡單化運用在現實生活中。他心地善良勸惡揚善,非常富有同情心,見到孤寡老人總願意給予一定的幫助。

直到現在,只要侄兒回到村裡,村裡信佛的老頭老太們總會圍著他問長問短問寒問暖。一個小夥子與一群老人,形成一種奇特而又和諧的現象。而侄兒,也隱隱成了老人們的領頭人主心骨,凡有佛事活動的,如果侄兒在場,必會圓滿成功。而如果侄兒缺席,老頭老太們便會平添幾分遺憾。

國小成績一般的侄兒,中學後奮起直追,從他體重減輕情況可以想像得出其用功程度。功夫不負有心人,侄兒考上了大學,到如今已畢業參加工作三年有餘。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期間,他每星期至少得打一次電話給奶奶(我的媽媽),詢問身體狀況,詢問村裡情況,一嘮嗑就是半天。侄兒對我媽說:“奶奶,叔生的女兒,以後我就是你親孫子。”這句簡單的承諾,“騙”得我一家感動至深。我也經常在異鄉的夜中自嘆:“我這個親兒子,真的'不如‘假’孫子做得好啊……”

一門心思信佛行善,侄兒很是君子,甚至不解風情,遲遲沒有談戀愛,這使我們非常著急。侄兒總是說,戀愛是會談的,媳婦是要娶的,得看緣分,還得看德行。他這裡說的德行,應該是指女人應有的傳統美德吧。

侄兒終於要結婚了,這是大喜事!物件是他中學同學,大齡青年了,一個未娶一個未嫁,算是前世的緣分,今生走到了一起。

現在的侄兒,一米八五的個頭,一百七八的體重,長得一表人才,方面大耳卻隱含斯文,風度翩翩自有瀟灑。我還沒見過那位即將過門的侄媳婦,想來定然是秀外慧中端莊大方的。太妖媚矯情、太嬌氣做作、太虛榮不懂事的女孩,侄兒是絕對瞧不上的。

婚事定在國慶節,與國同歡。我盤算著給侄兒送什麼禮物,妻子一語化解了我的糾結,她說:“送禮要不出錢要不買物品,僅僅是個形式。親情常在,誰又在乎你送什麼?”

是啊,親情不滅,愛心不落,這就是彼此最真最貴的禮物。

我現在最想看到的,是侄兒牽手他的新娘,在親友真心的祝福中,走過紅地毯,走進屬於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