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大全/散文/列表

大港埠上的三塘村散文

又是一個令人愜意的春末,陽光和熙,我駕車送老朋友樑老以及他的母親回三塘村老家。

大港埠上的三塘村散文

三塘村距縣城大概10公里左右。從縣城到三塘一般是走徐三公路。其實我的家就在徐三公路距縣城2公里、距三塘8公里的地方。從縣城到三塘要經過我的村莊。

三塘港埠附近海域,盛產馬蛟、西刀、對蝦、膠臘、鯰魚、蠔等,且魚兒、貝類都很肥美。記得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三塘人捕撈到的海鮮就得挑上縣城賣,我村莊的村民常常是半路攔截買魚。小時候我的母親也常常要我拿飯碗到路口的井頭邊等買三塘以及四塘人拿上街賣醃製的蠔,5分錢一小盅,一般一碗可以裝兩盅,補上一盅蠔汁,一毛錢,端回去可一家人伴飯,味道香香的。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父親,每到西刀魚春,幾乎每年都到三塘或四塘買兩條大大的西刀魚用扁擔吊挑回來,來回走了16公里的路程,足見父親的愛心和艱辛。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到我長大以至到現在都喜歡吃醃製的海蠔,以及清明節前後的西刀魚。尤其是三塘海域海床及岩石上鑿出醃製的蠔和捕到的西刀魚。

記憶猶新的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城南國小當老師時,應當時三塘國小校長、也是我的同屆高中同學邀請,我們幾個吃客曾到三塘吃海鮮,摘椰子吃椰子水,酒飽飯足之後到海邊兜兜風涼爽涼爽,觀潮看海。回想起來,從那個時候起至今已有40多年沒有到過三塘村了。

因為我是那邊水土的人,出入同走一條道,對三塘村從久至今心裡總是存有思念。這次老朋友之邀,即完了我久違的心願。汽車從縣城開出,到我的村,經過博愛仔、五里、鍋蓋嶺、官井、竹山,轉向關三園就到三塘村。

到了三塘入村口,坐在車上,映入我視線的是一個簡樸而又大方的村牌坊。據樑老說,該牌坊在徐聞縣來說算是一個建的比較早的村牌坊。不過後來被施工車輛不注意撞倒後重建。現在屹立在我眼前的是重建後的村牌坊,高大雄偉,氣派十足。穿過村牌坊沿著水泥村道主路在有店鋪的地方停車,在樑老的帶領下到了他的家。

樑老的家地處村中心偏東南,有水泥村路通過家門口。樑老的家和其他人家一樣,普普通通。從大門進入,只見其家正屋為一字三開間的瓦房,坐北向南,面朝大海,東為屋手,也為瓦屋。家屋四周用石頭,也有用珊瑚石砌牆圍起,非常的原始,凸現出濃濃的漁家風情。城內植有龍眼、苞蘿蜜、楊桃、椰子等熱帶水果,椰子樹上掛著沉甸甸的果實,家中存放著捨不得丟掉古舊的東西,如對臼、簸箕、魚竹簍等,似乎古董,庭院清潔衛生,沒有落葉和塵埃,綠樹掩映,空氣清新,更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海的.歌吟和鳥語花香,這裡絕對是一個宜居的地方。

三塘村是一條建在南海邊上的漁埠大村,人口近5000多,村莊依海而建,坐北向南,南瀕瓊州海峽,對面是海南省,與海口市隔海相望。村子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水泥村道四通八達,路巷相連,戶戶相通。兩層乃至兩層以上的樓房比比皆是,單然也不乏有很多還未改建的民居瓦房。這些民居瓦房似乎向來者述說著那歲月的蒼桑。這些瓦房人家也像樑老家一樣,在縣城都建有樓房。樑老介紹說,三塘村到眼前為止,就有1000多人分佈在縣城,尤其是分佈在徐三公路縣城路口(也稱“三塘路口”)附近居多,都建有自己的樓房。老屋也就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鄉愁,成為他們的根,成為他們靈魂寄託和處棲的地方。每逢七年級、十五他們都不會忘記祖宗,都要回來上香,傳統節日還要宰雞燒豬燒紙錢元寶祭拜祖宗。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在村中心路水泥主道兩旁開設有小店鋪,一間挨著一間,形成村莊的小集市,自然地成為村民購物、休閒娛樂最熱鬧的地方。

沿著村主道經過三塘國小、村委會辦公樓往南走就到海邊,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蜿蜒曲折、天然自成的港灣,東、西各有一條牛角似的岬角伸向海面,形成悠長的月芽兒的港灣。港灣內停泊著很多船隻,這是捕海歸來的漁船。尤其是每逢打颱風,漁港更成為漁船的避風良港。站在堤岸上,眺望大海,浩無邊際,遠處天水相接一片蔚藍,天空中海鷗高飛低翔。大海、藍天、白雲、海鷗、陽光構成一幅美噠噠的海景,令人為之醉目神迷。

沿著海岸水泥路一路走去,海風習習。靠村的一邊點綴著綠,那是鬱郁蒼蒼、青翠欲滴的綠,好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海邊。最吸人眼球的是海麻樹下掛有網床,村民趟在網床裡像蕩千秋似的,忽左忽右,十分的自在愜意,更有漁民在木麻黃樹下牽針引線織著漁網。織網漁民那全神貫注的神情實在令人讚歎。在海岸路兩旁,放置著一條條長方體狀的白色漁網。樑老說,這是捕撈海鰻的魚網,把它放在海中海鰻常出現的地方,不經意間海鰻從口子進入網中,因為是長長的網,海鰻想出也出不來,這樣海鰻就成為甕中之鱉,起網了就會簍到一條條白白胖胖的海鰻。聽了樑老的介紹,我真佩服漁人的智慧,讚歎漁民用靈巧的雙手織出如此形狀的漁網。

三塘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沉深厚。在村南瀕海的地方建有廟宇、戲樓。戲樓、廟宇組成院落,形成一個露天戲場。戲場的大門面直大海,吸大海之靈氣,柱墩上嵌有“三千子眾出路貢,塘淵海闊育蛟龍”的楹聯,門樓橫額為:“三塘村康平裡”。足見三塘村歷史的久遠。相傳唐代建埠,原名叫齊侖埠(港),又名麻侖。據有關書籍記載,早在數百年前,齊倉埠就出現大帆船和小駁船。由於這裡地理位置重要,齊侖埠(港)也成為當時以至後來聯絡瓊州海峽和北部灣兩大水系的戰略要地,大量駐軍舟船穿梭於瓊州海峽的碼頭和齊侖埠。從明洪武年間開始,三塘村海灣一帶就建有石築炮臺、航標燈塔,其遺址均位於三塘港東南側。由於三塘自古以來都是海防重地,一直都設重兵把守,清代年間此地置“塘”(兵站),稱為“第三塘”,以後至今一直沿用“三塘”這個名稱。海南島解放以後三塘村也有駐軍,後來又駐紮一個通訊連。如今,雖然駐軍已撤走,但駐軍營房依然存在。

三塘港以前曾是一個大漁港大商埠,海運十分繁忙。如今雖然昔日繁華碼頭早己遠去,但媽祖仍然成為村民信奉的海神。在三塘港灣東北側早就建有天后廟(媽祖廟)。媽祖,傳說她是宋代福建莆田湄州島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日。因生出時不會哭啼,取名林默。她自幼生長於海邊,天資聰穎,嫻於水性,經常出海搭救遇難漁民,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年僅28歲的她不幸被颱風奪去年輕的生命。相傳媽祖昇天後,多次顯靈救助海難。為此,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村民們都在天后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祈禱平安。據說三塘村今年媽祖誕辰日祭祀活動較之前年更為隆重,媽祖誕辰日前後請戲班演大戲,連續演好幾夜,媽祖誕辰日當天,村民抬著媽祖神像遊村,參與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盛況空前,好不熱鬧。

離開三塘村,我湧動著無限的思緒。三塘是一座充滿海韻椰風的村莊。徜徉其中,擋不住的椰風,擋不住的誘惑,擋不住的陽光,擋不住的沙灘,擋不住的港灣,更有擋不住的感覺。豐富的漁村文化伴隨歷史遺韻,原始淳樸的漁村景色別有一番風情,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